纸与墨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2
书法的墨色与纸张运用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在书法艺术中,墨色与纸张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书法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书法的墨色与纸张运用,展现它们对书法艺术的重要性。
一、墨色的运用1. 墨色的品质墨色是书法作品中最直接的视觉元素,好的墨色可以增添作品的韵味和气质。
墨色主要有黑、浓、淡、骨、泽等不同表现形式。
应根据字体大小、构图、主题等因素的需要,选用适合的墨色。
如书写大篆,可以使用霜色的墨色,以凸显古拙厚实之感;而行书则常用浓墨或雅黑墨色,以表现流畅与自由的特点。
2. 墨的濡润与浓稠度墨的濡润与浓稠度对书法的笔墨流畅度和墨色纹理的表现有着直接影响。
墨液的濡润度适中,可以让毛笔在纸上顺滑自如,保持稳定的墨汁输出。
同时,墨的浓稠度也会决定笔画的浓淡、轻重,在书写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墨的浓稠度来达到所需的雪饼、淋漓效果。
3. 墨与水的配合墨与水的配合是书法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
通过调节墨和水的比例,可以改变墨色的浓淡、暗淡、明白等效果。
透墨和洗墨是常用的技法,它们通过墨与水的相互作用,使墨色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二、纸张的运用1. 纸张的质地纸张质地的选择对书法作品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宣纸、宜兴纸等传统纸张常用于书法创作,它们质地细腻,吸墨性好,有利于毛笔的发挥,使墨色能够充分渗透和附着。
同时,不同的纸张有着不同的纹理和质感,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张以达到丰富的效果。
2. 纸张的颜色纸张的颜色也会影响书法作品的呈现效果。
传统上,书法作品多以白纸为主,因其能够突出墨色的对比和层次感。
然而,随着书法创作的发展,部分艺术家也开始尝试在彩色纸张上书写,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纸张的大小与形状纸张的大小与形状也会对书法作品的呈现产生影响。
大幅作品可以展现气势恢宏的艺术效果,在书法展览或装裱等场合常见;而小幅作品则更便于携带和收藏。
纸墨笔砚的使用流程解析1. 简介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四宝之一,也是书法、绘画的基本工具。
纸墨笔砚的正确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书写和绘画的效果,并且能够让作品更加富有传统韵味。
本文将介绍纸墨笔砚的使用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
2. 纸的选择和准备在书写和绘画中,纸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纸张质地和规格,能够让作品更加美观和持久。
以下是一些关于纸张的注意事项: - 选择适合自己的纸张,不同纸张有不同的质地和用途。
一般普通用纸适合日常练字,宣纸适合书法、绘画等高雅艺术创作。
- 准备好纸张,可以使用刀子或剪刀将纸张裁剪成所需的大小。
3. 墨的选择和调和墨是书法和绘画中的重要工具,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墨水能够让作品更具艺术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墨的使用方法: - 选择适合的墨水,有固体墨和液体墨两种选择。
固体墨需要用墨砚调和,而液体墨可以直接使用。
- 将固体墨放入墨砚中,并加入适量的水,用墨匣调和成所需的墨汁浓度。
4. 笔的选择和使用书写和绘画时,笔是直接与纸面接触的工具,选择合适的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
以下是一些关于笔的使用要点: - 选择合适的笔尖材质,如羊毫、狼毫等,根据需要选择刚硬或柔软的笔尖。
- 使用时保持笔尖湿润,以便书写或绘画更加流畅。
5. 砚的选择和使用砚作为纸墨笔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墨的调和有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砚的使用要点: - 选择合适的砚台,一般有龙泉砚、大理石砚等不同种类。
选择适合自己的砚台,以增加书写和绘画的乐趣。
- 在使用砚台之前,可以先将砚台用清水冲洗干净,再进行使用。
6. 使用流程总结纸墨笔砚的使用流程如下: 1. 准备好适合自己的纸张,并将其裁剪成所需的大小。
2. 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墨水,如固体墨需用墨砚调和,液体墨可以直接使用。
3. 选取合适的笔尖材质,保持笔尖湿润。
4. 准备好选择合适的砚台,并清洗干净。
5. 纸墨笔砚的使用过程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和实践,不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书墨活跃纸的作文你们知道吗?书墨和纸之间那可是有着超级有趣的故事呢!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书房里准备写点东西。
我拿出一张洁白的纸,平平整整地摊在桌子上,就像给它铺了个舒服的小床。
然后,我拿起了那支心爱的钢笔,吸饱了墨水。
当我把笔尖轻轻触碰到纸上时,哇哦,那一瞬间,就好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开始了。
墨水从笔尖缓缓流出,就像一个小墨精灵在纸上欢快地跳跃着。
我看着那墨汁一点一点地渗透进纸里,仿佛是书墨在和纸进行着一场亲密的拥抱。
我开始写字啦,一笔一划,认真极了。
每写一个字,纸就像是一个乖巧的孩子,静静地接纳着书墨留下的痕迹。
那黑色的字迹在纸上逐渐显现出来,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歪歪扭扭,有的工工整整,哈哈,就像是一群形态各异的小士兵在纸上排兵布阵呢。
写着写着,我突然发现有个地方写错了。
哎呀呀,这可咋办呢?我赶紧拿起橡皮擦,使劲地擦呀擦。
纸都被我擦得有点皱皱的啦,好像在埋怨我:“哎呀,轻点呀,弄疼我啦!”不过还好,最终错误被擦掉了,纸又恢复了平整。
随着我不断地书写,纸上的内容越来越多。
那些字和句子就像是书墨和纸共同孕育出的宝贝,它们承载着我的思想和情感。
纸也从一开始的洁白无瑕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
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的时候,我忍不住又仔细端详起这张纸来。
它已经不再是一张普通的纸啦,它变得充满了故事和生命力。
书墨在它上面留下的痕迹,就像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看着这张纸,我忽然觉得书墨和纸的关系真的是太奇妙啦。
没有纸,书墨就无处施展它的魅力;没有书墨,纸也只是一张平淡无奇的薄片。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共同创造出了这充满魅力的文字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正是有着这样那样相互需要、相互成就的关系吗?就像我们和身边的人,彼此陪伴,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故事。
所以呀,让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他人的相遇,就像书墨珍惜纸一样,一起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回忆吧!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书墨与纸的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秦朝的文房四宝毛笔墨纸砚的发展与传承秦朝的文房四宝:毛笔、墨、纸、砚的发展与传承自古以来,文房四宝一直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中,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对于文房四宝的发展与传承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秦朝时期,毛笔、墨、纸、砚开始逐渐成为重要的文具,对于后世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毛笔的发展与传承在秦朝,毛笔作为写字工具,开始受到重视。
相传,秦始皇曾命人从外地采集各种鹿毛、羊毫等材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成毛笔。
这标志着毛笔在秦朝期间开始逐渐成为主流的写字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笔在秦朝后期逐渐得到改良与完善。
毛笔的制作过程更加精细,工艺更加考究,笔头的锋利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书写流畅度也有了显著的增强。
这些改进对于后世毛笔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毛笔在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
二、墨的发展与传承在秦朝,墨作为书写与绘画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与传承。
秦朝时期,墨的主要原料为石墨和柏木,经过煅烧、研磨等工艺加工成墨。
在秦朝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墨的制作技术不断提升。
通过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墨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墨的颜色也更加纯正鲜艳。
秦朝时期的墨在后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古代墨的起源之一。
三、纸的发展与传承秦朝是纸的重要发展时期,纸从当时的辅助工具发展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在秦朝时期,纸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使用纸张书写成为主流。
利用秦墓出土的文献证明,秦代的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质量。
但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纸质较为粗糙,无法达到后世纸的质量水平。
然而,秦朝的纸制作工艺为后世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纸张成为主要书写载体打下了重要的基石。
四、砚的发展与传承秦朝时期,砚作为重要的文房用具,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与传承。
秦代的砚主要以石料制作,采用磨制的方式将石块打磨成形。
在秦朝后期,随着砚的使用范围的扩大,砚的制作工艺逐渐提高。
磨制技术变得更加精细,砚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寓言故事】白纸和墨水从前有一块白纸和一瓶墨水,它们是最好的朋友。
白纸叫小白,墨水叫小墨。
小白是一张干净的纸,一片纯洁的白纸,他向往着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张精美的书页,载着经典的文字,传承岁月的故事。
而小墨是一瓶黑色的墨水,他饱含力量和诗意,他希望自己能够印刻出真挚的情感,铭刻下辉煌的历史。
他们之间有一种默契,小墨总是在小白上渗透,将自己的痕迹留下。
小白总是在小墨的带领下,变成一张张美丽的画卷。
他们一起谱写出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感人的故事,美丽的故事。
有一天,小白和小墨听说了一则传言:有一种东西叫做印刷机,可以将他们的故事印刻在千万张纸上,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小白和小墨听了非常兴奋,他们决定向印刷机出发,去见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神奇机器。
于是,他们开始了他们的冒险之旅。
他们遇到了山,遇到了水,也遇到了风雨。
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这样的历练,他们才会更好的成长。
终于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传说中的印刷机面前。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有着各种各样的按钮和摇杆。
小白和小墨被这个庞大的机器震撼到了,他们都有点害怕。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鼓起勇气向机器走去。
小墨说:“小白,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故事印在千万张纸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美丽。
”小白点点头,说:“是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我们的故事一定值得被世人传颂。
”于是,小墨飞快地游进机器,开始与机器对话。
而小白则静静地在一旁等待。
经过了一段时间,印刷机发出了一声巨大的轰鸣,小墨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小白,我们成功了!我们的故事已经被印刻在千万张纸上,我们的故事将会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小白高兴得跳了起来,他知道他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他们一起回到了他们生活的地方,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从此以后,小白和小墨的故事真的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书上,还是在纸上。
人们都能够看到他们美丽的故事,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体会到他们的真挚情感。
小白和小墨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白纸和墨水,他们的故事也被传颂了千年。
一、接装原纸主要组成部分●纤维素:原纸的主要成分,接装原纸的纸张纤维均为纯木浆纤维,不含草浆纤维,是纸张的骨架,纸张纤维的性质、排列方式、组分的不同等对接装原纸的使用适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填料:主要有滑石粉、高岭土、钛钡粉、碳酸钙等。
加入填料是为了使纸张获得特定性能,增加纸张的白度、平滑度、不透明度、挺度,同时,填料的加入使纸张内部空隙变小变细,从而增加纸张的油墨吸收性,使得吸墨性变匀,改进纸张的印刷适性,改善纸张对油墨的亲合力、柔软度和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印刷品质量的提高。
●胶料:加入胶料是为了填塞纸张表面的间隙,减少纸张中的毛细管作用,提高纸张的抗水性,施胶后还能起到改善纸张的光泽、强度和防止纸面起毛等作用。
根据施胶效果的不同,施胶方法分为内部施胶和表面施胶两种。
三、纸张吸墨性对印迹质量的影响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是纸与墨双方共同作用引起的。
纸张的吸墨性过强或者过弱对印刷产品影响较大,纸张的吸墨性太强,油墨中的连结料将被纸张大量吸收,虽然加速了印迹的干燥,但容易造成印迹不牢,“脱色”和“透背”等弊端,导致印刷产品光泽暗淡等不良的后果;相反,纸张的吸墨性太弱,油墨中的连结料不能得到正常的吸收,致使印迹不能如期干燥,延缓了墨层干燥,容易造成印刷产品的背面蹭脏的现象。
四、油墨流动性能油墨的流动性是印刷油墨的一个主要特性,其中包括粘度、粘性、粘弹性等内容。
①油墨的粘度。
当一种液体被搅动时,其流动的速度与施加的作用力成正比,即τ=MD(τ剪切应力,M 常数,D剪切速率),其中,M为常数,即液体的粘度,液体的性质不同、浓度不同决定了其粘度也不相同。
如油墨的连结料粘度大,则油墨的粘度也大。
油墨中溶剂的种类与数量、颜料的比例与颗粒大小以及其分散状况都会影响油墨的粘度。
凹印油墨可近似看作为牛顿流体,其屈服值、触变性的因素可以不予考虑,所以其流变曲线为通过原点的直线。
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粘度与油墨的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机速越高,油墨分离速度越快,要求油墨的粘度越低,否则转移效果就不理想,另外,纸张表面强度越低,同样要求油墨的粘度越低,否则易出现拉纸毛的现象。
两晋的笔、纸、砚与墨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文房用具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无疑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它不仅拓展了书家的创作天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繁荣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习书法技巧,实际上也是如何充分掌握与发挥书写工具的特长。
不同的书法家使用不同性能的书写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两晋时期,与书法发展密切相关的诸物质要素在逐渐丰富,其中文房四宝的制作和广泛应用于书法,对书法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点。
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此时的书法要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文人书法的崛起并占据书坛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能的。
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两晋的笔、纸、砚与墨对书法的影响。
(一)笔文人须臾离不开笔,两晋时期笔的制作已经很精细,鹿、羊、鸡、兔等兽毛及木管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对笔毫的成分,笔管的制作均精益求精,以适应书家们的要求。
晋代崔豹在《古今注》中所记用羊毫为被、鹿毛为柱的制笔法,是取不同兽毛而兼用其优点的思路,可见晋人实际上已经制作出了兼毫。
晋代成公绥的《故笔赋》,郭璞的《尔雅图赞.笔》,都对晋代的笔有所描述和礼赞。
另外有些书法家本人就是制笔高手,并且亲自动手制笔。
如晋代的卫昶,他本人不仅是位书法家,擅长古文、篆隶,“又妙作笔,子敬得其笔,称为绝世”。
书圣王羲之不但在书札中多次提到过对笔的要求,传说还做过《笔经》一文,对制笔的方法讲的很精到,羲之《笔经》云:“凡作笔须用秋兔,秋兔者,仲秋取毫也,所以然者,孟秋去夏近则其毫焦而嫩,季秋去冬近则其毫脆而秃,惟八月暑寒调和乃中用。
”晋代安徽宣城出一种紫毫笔,以紫兔毫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笔尖尖挺耐用,享名于世。
晋代傅玄在《笔赋》中云:“简修毫之器兔,选珍皮之上翰。
濯之以清水,芬之以幽兰。
嘉竹翠色,彤管含丹。
于是班匠竭巧,名工逞术;缠以素枲,纳以玄漆;丰约得中,不文不质。
尔乃染芳松之淳烟,写文象于素纨。
中国书法艺术:笔墨纸砚的和谐之美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之一。
书法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追求。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笔、墨、纸、砚被视为书法创作的基本工具,它们之间的和谐配合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笔墨的选择与运用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笔墨是书法家不可或缺的工具。
传统的毛笔多采用羊毛、狼毫、兼毫等动物的毛制成,不同的笔毛材质和制作工艺决定了笔触的不同效果,在用笔时能够表现出细腻、潇洒、遒劲等不同的书法风格。
而墨汁的浓淡、干湿同样影响着字迹的质感和呼之欲出的神韵。
纸张的特性与作用纸作为书法作品的载体,在书法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书法所用的纸张多为宣纸、宣笺等传统文房四宝之一。
宣纸质地绵软细密,透墨性好,吸水性强,能够精准地表现出墨迹的浓淡和线条的粗细,给书法作品注入灵动生气。
砚台的象征意义砚台作为书法工具中的一员,除了用于研磨墨块,更具有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砚台象征着学问和品德,代表着家庭的文化传承和家风的兴盛。
书法家在选用砚台时常常会考虑石材的纹路、色泽和质地,以及砚池的容量和形状,力求和谐统一。
笔墨纸砚的和谐之美当笔、墨、纸、砚四者完美融合时,书法家的心灵与书法作品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
笔在纸上舞动,墨水在纸上流淌,砚台上留下墨迹斑斑,形成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书法作品。
这种和谐之美,既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内心情感的抒发。
每一字每一画都蕴含着书法家的心灵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宗旨与理念。
中国书法艺术的“笔墨纸砚的和谐之美”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书法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
通过笔墨纸砚的和谐运用,中国书法艺术必将继续焕发出光彩,传承下去,为世人赏心悦目,让人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永恒魅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纸张与油墨及印品质量的关系
纸张对印品质量的影响是因为纸张的吸墨性。
纸张的吸墨性是指纸
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它与纸张毛细孔对油墨中的低黏度组分的吸收作用及油墨中某些组分向纸内的渗透作用有关。
因此,它是影响印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简单论述之:
一、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过程
纸张的吸墨性不仅与纸张的疏松程度及毛细孔状态有关,还跟纸张纤
维的表面性质、填料、颜料、胶料的含量,油墨的组成和特性,印刷方式,印刷压力等因素有关。
要正确评价纸张的吸墨性,必须首先弄清楚印刷过程中纸张吸收油墨
的规律。
在实际印刷中,纸张对油墨的吸收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印刷机压印瞬间,依靠印刷压力的作用把转移到纸张表面
的部分油墨压入纸张较大的孔隙,即油墨整体(包括油墨中颜料)进入纸张孔隙,这个过程一般称为加压渗透阶段。
在这一阶段纸张对油墨的吸收只要取决于印刷压力的大小,纸张的结构和油墨黏度等因素。
入印刷压力较大或纸张的结构疏松,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也会较强。
一般说来,印刷结构疏松的纸张如新闻纸、凸版纸等非涂料纸,印刷压力应小一点,油墨黏度也应低一点,而印刷结构紧密的纸张,如涂料纸,印刷压力可适当大一些,油墨黏度也可稍高一些。
第二阶段是从纸张离开压印区,直到油墨完全干燥为止,这一阶段主
要依靠滋长的毛细管作用吸收油墨,称为自由渗透阶段。
在这个阶段,连结料从油墨整体中分离出来,通过小孔隙和纸张纤维粗糙的表面,以相当慢的速度进入纸张内部。
因而这个过程实际是连结料从油墨中向纸张孔隙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纸与墨
作者:柯依辰
来源:《初中生写作》2019年第02期
世间万物都是立体的,没有完全的黑,亦没有纯粹的白。
——题记
晚上,我取出一张洁白的A4紙轻轻放在桌上,纯白的纸张没有一丝褶皱。
我用手轻轻抚过纸面,细腻、平整,在灯光的映照下白得纯粹、耀眼。
我小心翼翼地将纸放在桌边,拧开墨水瓶。
“啪嗒”,一滴圆滚滚的墨珠一下落在洁白无瑕的纸上,瞬间,纸张纯洁的光芒全被这滴墨掩盖,那滴黑亮亮的墨安然立在白纸中央,打破了纸张原有的洁白。
我懊恼极了,刚想扔掉纸,一阵风吹来,纸上的墨珠被吹得变形,摇摇晃晃向前滚了一圈,留下一条小小的蓝黑色的墨迹,墨汁在墨迹中来回滚动,看着挺有趣儿的。
我便放下纸,对着墨珠轻轻吹了一下。
黑色的墨珠又向前滚动,一条曲折苍劲的深色墨迹在纸上缓缓游动。
继续吹墨,墨迹开始向四方延伸,墨色顺着条条墨迹向外扩散,淡淡的墨迹从墨珠中渗出,轻轻探入纸张最细小的纹路,渐渐向前,伸出它蓝黑的小触手,蔓延到末端,竟是微微泛着蓝色,将这缕墨蓝深深嵌进纸的血脉,融进纸的骨髓。
纸的血液中流淌着墨,墨的脚印中铭刻着纸。
纸与墨的元素渐渐融合,升华出别样的光芒。
墨干了,条条墨迹印在纸上,散着淡淡的清幽的墨香,条条墨迹相互碰撞,恰似两名舞者在翩翩起舞。
一个身姿修长婀娜,身体前倾,双臂举起,似是要迎风展翅飞翔;一个身体腾空,细长的双腿前后伸开,一手拉着舞伴,一手平平伸展,似正在飞身跳跃。
两名舞者在纸上尽情舒展身体,黑色的身姿在白纸上跃动,从伸直的双臂到紧绷的足尖,白纸将每一滴墨的灵魂展示得淋漓尽致,起伏明暗的纸上记录着每滴墨的故事。
这两名舞者也被轻柔的纸衬得更加轻盈,墨纸上的墨迹分割了纸故有的纯粹洁白,亦使原本死板的纸变得灵动,充满生命与狂想。
纸接纳了墨,墨映衬了纸,纸给了墨舞台,墨亦给了纸生命。
望着纸与墨造就的奇迹,我心中感慨万千,墨是污染了纸的洁白,纸却因墨而焕发光彩,谁能说此时的墨是完全的黑,纸是纯粹的白呢?
初读《巴黎圣母院》,书中人物的性格引我深思,独眼驼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表与身世都如此丑陋卑微,却在丑恶的外表下隐藏着金子般的心;披着宗教法衣,看似理智正直的主教代理克罗洛,却是那样卑鄙恶毒。
就如纸与墨,每个人都是立体的,都有善有恶,不能只看到纸的洁白,也不能只看到墨的污黑。
只有全面的对待,才能发现如纸与墨般交织的、灵动复杂的生命之美。
(指导教师:惠军明)
点评
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她从白纸被墨水染上黑点的情景,细致写开来、荡开去,点染出人生的深刻哲理。
世间万物,都是立体的,世间的人都是多面的。
要想得出这般深刻的道理,就需要对前面白纸被墨水染上墨点这一场景细致描绘。
作者在此方面功夫下得很足。
从最初的懊恼到凝神观察,甚至推波助澜地对着墨珠吹了几次,并用文字细细描摹墨迹伸展舞动的生动形象。
作者由纸上的黑白交错,进而联想到人的多面性,人的善恶两面,就像黑白那样互相交映。
的确,生活不是单面的,人也不是单面的,而能在多面的现实中,依然发现生命的丰富和美好,这就是智慧的人生。
(惠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