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526.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盛世滋生图》等内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盛世滋生图》局部。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提取反映盛世景象的相关信息。
师:盛世的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清前期,经过了三位皇帝的共同努力。
(出示康熙、雍正、乾隆像)。
在他们的励精图治下,清朝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简称“康乾盛世”。
出示: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国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
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引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出示: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追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面对这种状况,你会如何做?学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发展农业…师: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并把农业发展作为国之大计。
说到农业,中国历朝历代帝王都很重视农业发展,并把农业作为国之根本。
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感受一下农业的重要性。
2、出示:“江山社稷”。
社稷坛图片。
教师:古代帝王长把国家称为“江山社稷”,哪位同学了解社稷二字的含义呢?总结: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代帝王每年都会去社稷坛这类地方进行祭拜,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朝织布图》等,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初步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的手工工场;晋商和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一)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清朝建立之初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为何会出现这种现状?【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问题。
状况:田地荒芜,人口减少。
原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恢复的原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政权稳定的角度,认识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讲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强调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也是分不开的。
【学生活动】知道农业生产恢复的原因。
(三)发展的表现【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情况。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清朝开荒执照》,讲述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用数据说明耕地面积的增加。
【学生活动】了解清朝耕地面积的增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节历史课。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提高;二是手工业的繁荣,特别是纺织业、瓷器业和盐业的发展;三是商业的活跃,包括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经济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领域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和评价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
(2)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等。
2.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海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4)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人。
(3)工场手工业的特点:规模大、分动合作、雇佣关系2.商业的繁荣(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这些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①推动经济的发展②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听课笔记一、教师行为1.导入:1.教师首先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清朝的建立和初期政治稳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朝代的经济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的多元因素。
3.简要介绍本课学习目标: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教学过程:1. 1.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1.讲述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如耕地面积的扩大、水利设施的兴修、农作物的多样化等。
2.强调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如丝织业、棉纺织业、陶瓷业等手工业的兴旺,以及城市商业的活跃和对外贸易的拓展。
3.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物,让学生直观感受清朝前期的经济繁荣。
2. 1.2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分析政治稳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如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勤政和治国策略。
2.强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如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民族政策的实施。
3.探讨人口增长和耕地扩大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4.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板书设计(提纲式):1.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生产2.手工业和商业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政治稳定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人口增长与耕地扩大4.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5.自然资源与科技进步4.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清朝某一具体行业(如丝织业、陶瓷业等)在清朝前期的发展状况。
5.课堂小结:1.总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强调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民族关系、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2.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二、学生活动•学生在导入环节积极回答问题,思考经济发展的多元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听讲,观察图片和文物,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历史事实,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原因,以及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还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清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多,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清朝的版图和一些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清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新课: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3.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4.总结提升: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5.课堂小结:通过问题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堂笔记本堂历史课学习的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课题。
在整个课堂中,我们学习了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下是我在上课中所做的笔记,以供参考。
一、清初社会经济的发展概述1. 清初的帝国主义环境清朝是在帝国主义时代成立的。
当时,欧洲列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扩张,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中国内外部也发生了极大的社会变化,这种变化对清初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 清朝经济的初步发展清初时代,由于早期统治者对国家经济、财政、农村和普通民众的管理不善,尤其是因为政治上的混乱,造成了国家的财政破产和经济的肇起。
康熙年间开始有所好转,对农民和工匠的协商调节逐渐加强,以期保证国家的发展。
二、清初农业经济的发展1. 农业的社会地位清初时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并且是社会的主要职业之一。
农民是社会的基本人口。
2. 耕作技术的发展清初时期,耕作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对生产力的提高具有中心地位,而且是社会史和哲学史上的重要进步。
3. 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康熙年间,通过建立土地耕作和人口分配的规定,保障了农民权益的同时加强了地方农民的进出口贸易。
三、商业经济的发展1. 商业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清初的商业活动主要是货币交换和物物交换。
货币交换的出现加快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使民间商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
物物交换主要在乡村内部进行。
2. 清初商业活动的地位和规模清初商业活动的地位非常高,商贸也成为了民间工商业组织的核心。
在这个时期,商业规模、布局、制度和市场价格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 海禁对商业的影响清初时期,海禁对商业活动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海禁禁止了外国商人入境贸易,使得商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的挫折。
四、手工业经济的发展1. 手工业的重要地位手工业是清朝前期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学习要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2.学习提示:了解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地图册等资料,归纳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了解感受清朝前期的兴盛。
2.结合《清代纺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图文资料,探究清朝经济与前代相比的发展表现。
3.通过问题探究,分析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认识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并通过中外对比,感受发展中的隐忧,认识多角度看历史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难点:1.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对手工工场,商帮等专有名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图片)《中国春运》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统计图。
设问)看了这张图片,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过渡)但这不是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最高时期、(出示资料)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达到3亿,占到世界1/3。
(设问)这是什么时期?生:……师:清朝前期指1636年--1840年,尤其是康雍乾三朝。
那时,清朝策马中原,一统江山;前期统治者,长袖善舞,在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而这一切的重要基石就是经济大发展。
人口快速增长就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写照。
那么清朝经济到底怎样呢?(出示课题)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明确目标】师:我们通常从哪些角度了解一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状况?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师:今天我们增加一个角度人口的增长。
三、【学习过程】1.【梳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史实】师:同学们认真读书,归纳整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注意抓住关键词来描述史实。
生:分组发言。
【知识提纲】农业发展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水利设施较前代更加完善;③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湖广熟,天下足”;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