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优秀教案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40.37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轩榭”、“丘壑”等生字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学习理解本文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清作者思路,朗读课文精彩片段,体会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能说出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理解典型的说明方法。

难点:欣赏苏州园林之美,学会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授课类型及课时】新课讲授;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罗布林卡”的照片。这是拉萨的著名园林——罗布林卡,这是游客到拉萨必定要去的打卡圣地。如果你们去内地旅游,陈老师有两个推荐的地方,一个是杭州,另一个是苏州。因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杭州,我们可以去西湖,那到苏州呢?我们主要看的还是园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苏州园林”。

【教学内容及程序】

一、走近作者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二、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丘壑(hè)轩榭(xuān)(xiè)

镂空(lòu)斟酌(zhēn)(zhuó)

池沼(zhăo) 嶙峋(lín)(xún)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珠光宝气:原指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在文中形容藤萝开得繁茂耀眼。

三、文体常识(回顾)

说明文:对象;类型;方法;顺序;语言。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对象:苏州园林

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用“标本”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总体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的?

整体: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五、把握重点,问题探究。

1.似乎设计师和工匠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a.“似乎”这个词语能不去掉?为什么?似乎表揣测,语气委婉,不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b.“务必”一词用在此处有何用意?“务必”加强肯定语气,突出苏州园林的艺术标准高。

c.“图画”指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指苏州园林的美景。打比方,把苏州园林的景色比作成了图画,表现出了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图画在第二段中出现了几次?四次半,强调“败笔”。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我们之前学过宗璞的一篇文章,叫《紫藤萝瀑布》,里面“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句,与本文中这句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成语“珠光宝气”来形容。(回顾珠光宝气的意思)这一句采用了何种说明方法?

预设1:比喻预设2:打比方

提示: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作者写藤萝,有一般到个体,是一种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得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这既是比喻,又是作比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讲是“比喻”的修辞,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讲是“打比方”。联系上下文来看这句话还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体验与收获】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结构条理,说明顺序恰当,说明方法得当,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务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结合本节课所讲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旁批在书上。

【教学反思】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