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人文日新-清华大学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69.28 KB
- 文档页数:1
主要景点介绍(解说词)欢迎来到美丽的清华园!一清华历史简介1、清华大学校园占地356公顷,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校园内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优雅。
2、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3、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4、截至2009年12月,清华大学有教职工7100余人。
其中教师29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正高级职务1200多人。
本科专业6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7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
在校学生36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4600余名,硕士生14400余名,博士生7200余名。
有来自114个国家和的留学生及进修生约2740名。
学校现有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
5、清华大学治学严谨,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4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
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历史与社会学系10级社会工作工作(1)班XX(xxxxx2101)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一,历史介绍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几处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清华大学占地面积6000余亩,位于皇家园林清华园,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
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惟一上榜的大学。
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
明朝时仅仅只是一处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
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尝紫荆园、桃李园餐厅,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二,景点介绍一,清华大学主校门,清华主校门口前的石刻,四个字是从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的六幅题字中挑选出来的。
“清华大学”四个大字刚劲有力。
二,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52年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恰如清华园工字殿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感谢您的阅读!。
清华大学介绍(一)清华大学的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4月29日,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当时为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改办大学,1928年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成为当时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国立清华大学”实行“教授治校”,体制,实施“通才教育”,学制四年,共设文、法、理、工四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回原址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48 年12月,清华园解放。
清华大学开始了新的纪元。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
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大学。
(二)清华大学有关统计数据面积:404.6公顷。
建筑面积:239.2万平米院系:15个院,55个系专业: 本科专业62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159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科、专业123个学生:本科生14285人;硕士生14090人;博士生6994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教职工:7062人(三)清华大学校园“清华园”现泛指清华大学校园。
原来则专指以工字厅为主体的一组清室园林。
清华园原是熙春园的一部分。
熙春园是康熙的行宫,与圆明园同期建设,后各代皇帝世袭。
至道光时分赠子女。
熙春园被分为两处:西部称“近春园”,东部仍用“熙春园”旧名。
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易园名为“清华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被毁于兵火,沦为“荒岛”。
清华园则幸存完好。
今天的工字厅大门是原清华园的二宫门,现悬挂于工字厅大门上的匾额是咸丰皇帝的御笔所书。
北大清华校史简介北京大学的校园又称燕园,建立在“九大园林”基础上:勺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荒地,明代书法家米万钟在此修建了一处园林。
取“海淀一勺”之意,所以被起名为勺园。
畅春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
清代,康熙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蔚秀园其初为圆明园附园,称“含芳园”。
咸丰八年(1858年)转赐醇亲王奕譞,御书“蔚秀园”。
承泽园当年曾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
原来和镜春园同属春熙园,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乾隆年间,被赐予驾前宠臣和珅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
(北大清华校史简介)镜春园未名湖畔,曾是春熙园的一部分,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嘉庆七年春熙园的东部改为镜春园,被赐予了庄静公主。
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曾是圆明园的附属园之一,赐给奕欣始称朗润园。
载涛对保护园中文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书馆简介原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西楼建于1975年,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新馆(东楼)落成,在建筑规模上成为亚洲第一大高校图书馆。
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图书馆题写馆名“北京大学图书馆”,江泽民同志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词“百年书城”。
藏书到2011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
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
现有古籍150万册,其中善本书17万册,金石拓片约24000种,56000份,绝大部分是石刻文字拓片,其数量居全国前列。
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著名馆长著名学者李大钊于1918年至1921年任图书部主任。
他主张各类图书兼容,中外文化并存。
与此同时(1917-1918年),毛泽东也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部助理员。
博雅塔简介博雅塔原是一座水塔,仿照通州燃灯塔,下部为须弥座。
高三十七米,十三级,内中空,有旋梯,井深64尺,时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建于1924年,初为燕京大学提供生活用水。
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一次,清华学堂的建立,带有民族屈辱的印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
1925年清华改办大学,成立大学部,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
1928年夏,清华学校由国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翌年,留学生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一所独立的综合大学,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崭露头角。
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后校长人选几经更迭,1931年12月,梅贻琦继任校长,连续长校17年,在清华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国立清华大学共设立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还有理科、文科、法科3个研究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算学、化学、生物、政治学、经济学10个学部。
还相继成立了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称为特种研究所(不招研究生)。
在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
王国维、梁启超、院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吴晗、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熊庆来、华罗庚、刘仙洲、张之高、梁思成、马约翰等著名学者和大师都曾先后在清华执教。
清华大学倡导教育自主、学术独立、广聘名师、治学先进,从而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
不久,战火逼近长沙,次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年5月正式开学。
西南联大设文、法、理、工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两个专修和一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校。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精项,通力合作,艰苦办学,以教授水平高、学风校风好、民主空气浓、进步力量强、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而蜚声中外。
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持续深化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奋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旅游景点介绍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
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
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
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著名跨国公司总裁等企业名流,都曾在中央主楼向清华师生发表演讲。
(清华大学旅游景点介绍)综合体育中心:由香港曹光彪先生捐资兴建,清华建筑设计院设计,占地12600平方米,主要用于体育比赛、大型演出、集会和体育课,还可为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和同学的日常锻炼提供场所。
主馆包括三个标准篮球场及5000个座位。
2001年建成使用以来,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均在这里举行。
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和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篮球比赛也曾在这里举行。
跳水馆:这是具有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9400平方米,拱形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包括一个游泳池和一个跳水池,共有1208个观众席位。
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在此举行。
紫荆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近37万平方米,集运动、娱乐、住宿、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字厅:清华园是清康乾时期熙春园的一部分,咸丰登基以后把此园赐予其弟,易名为清华园。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清华园中之主建筑。
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
工字厅原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院内曲廊缦折,勾连成一座座独立的小套院,形成这组建筑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