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164.33 KB
- 文档页数:7
黄芪的抗氧化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于抗氧化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黄芪在抗氧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黄芪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其抗氧化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黄芪的抗氧化作用展开论述,介绍黄芪的化学成分、抗氧化机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芪中最为重要的抗氧化成分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有效抑制氧化反应,进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二、黄芪的抗氧化机制黄芪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实现:1. 清除自由基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自由基发生反应,减少或中和其活性,抑制自由基引发的细胞损伤和氧化反应。
黄芪的这种自由基清除能力可有效抑制氧化过程,维护细胞健康。
2. 提升抗氧化酶活性黄芪可以通过调节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这些抗氧化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够对抗氧化应激,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3. 抑制氧化反应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与氧化物质直接发生反应,阻断氧化反应的进行。
这种抑制氧化反应的作用可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害,减缓细胞老化和疾病的发生。
三、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黄芪的抗氧化作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许多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氧化活性,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1. 抗氧化和防衰老研究发现,黄芪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发的细胞损伤,从而对抗衰老有显著作用。
黄芪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延缓细胞老化过程。
2. 保护肝脏功能黄芪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因氧化损伤引起的肝脏疾病。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通过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
3. 抗肿瘤黄芪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减少氧化应激对肿瘤的促进作用。
1艾草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自由主义基本思想的迅速增长证明,老龄化和多种疾病的爆发与自由过度拥挤密切相关。
身体补充外部抗氧化剂或给身体提供有助于恢复体内抗氧化物质的材料,在治疗衰老和一些疾病方面起辅助作用。
传统的抗氧化剂通常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它们在稳定性和有害副作用方面存在缺陷,而植物产生的抗氧化剂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被开发的一些好处大量利用。
因此,天然抗氧化剂的发展成为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中心。
关键词:艾草;抗氧化;活性成分;引言艾草(Artemisiaargyi) 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以叶子的形式服用,也称为蒿属。
艾草是我国的中药,最早记载见《汉代名医录》,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青蒿还具有抗癌、抗肿瘤、抗菌、肝胆、止咳和抗氧化作用。
目前,草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油、黄酮等化合物上,而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较少。
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菌、抗癌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多酚结构复杂,化学性质活泼,邻酚羟基在空气、光照等条件下易发生变化,导致保质期、产品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草多酚的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超声波辐射短时间、高效,可避免高温下苯酚等热敏物质的损伤,并在精油、多酚等物质的研究中广受欢迎。
1艾草抗氧化活性成分1.1挥发油类燃料也被称为细油,是一种芳香的气味,在室温下容易发挥,不与水混合的油液一般地为人所知。
松油是草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响尾蛇、半桶形拱顶及其后代。
目前采用的萃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印前工艺等。
不同提取方法产生的草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还有其他案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石油萃取法,分别以0.86%、2.11%和2.08%的速度获得喷射油。
中药在抗氧化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氧化应激,这对人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氧化应激可以导致细胞损伤、疾病发展,甚至加速衰老过程。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药的抗氧化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综述中药在抗氧化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分子机制、药理学特性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的分子机制研究目前,关于中药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活性成分的探索以及对关键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例如,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抗炎、抗肿瘤等方面。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通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此外,还有许多中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且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突破。
例如,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川芎琥珀酸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减少氧化应激反应。
枸杞多糖则通过抑制线粒体膜的过氧化物酶系统,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
二、中药的药理学特性研究中药的抗氧化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分子机制的研究,药理学特性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药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抗炎、抗肿瘤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临床实践表明,灵芝是一种具有强大抗氧化作用的中药。
灵芝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可以增加机体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如银杏叶、葡萄籽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抗氧化领域。
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银杏酚酸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葡萄籽中的原花色素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中和体内的氧自由基,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三、中药的临床研究中药在抗氧化作用方面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姜黄素(从中药姜黄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以减轻阳光照射导致的皮肤氧化应激反应,具有保护皮肤免受氧化损伤的作用。
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中药作为传统的医药资源,自古以来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就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意义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失衡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而中药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如多酚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这些成分能够抑制氧化应激过程的发生,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中药抗氧化应激的主要研究成果1. 中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许多中药制剂通过提取工艺获得其有效成分,它们对抗氧化应激具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红景天中的多酚类成分能够提高体内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此外,葡萄籽提取物中富含的原花青素也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氧自由基损伤。
2. 中药对抗老化的作用氧化应激是导致细胞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中药具有延缓细胞老化的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参。
人参中的蔗糖皂苷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和清除已形成的自由基来减轻氧化应激,从而减缓机体的老化进程。
此外,黄芪、枸杞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领域。
3.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其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密切相关。
例如,陈皮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调节血脂、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此外,天麻中的多酚类成分也能够通过抗氧化作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三、中药在抗氧化应激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尽管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具有许多研究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技术相对滞后,导致中药在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此外,中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四、中药抗氧化应激研究的展望与前景中药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药学中药抗氧化作用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药作为一种传统药物疗法备受关注。
中药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其中抗氧化作用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就中药学中药抗氧化作用及其保健功能进行探讨。
一、中药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现状1. 抗氧化反应机制的探讨在研究中药抗氧化作用时,首先需要了解抗氧化反应的基本机制。
抗氧化反应主要是指中药中的活性成分通过各种方式中和自由基,维护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黄酮伴酸类化合物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2. 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通过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可以发现很多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
例如,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其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能力。
3. 中药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许多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了中药的抗氧化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中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二、中药抗氧化作用在保健功能中的应用1. 中药抗氧化作用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氧化应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中药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例如,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中药抗氧化作用与提高免疫力氧化应激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中药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例如,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3. 中药抗氧化作用与延缓衰老氧化应激是衰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中药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过程。
例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皮肤的损害,延缓皮肤衰老。
三、中药抗氧化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1. 中药抗氧化作用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的抗氧化作用在慢性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中药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胰岛功能的损害,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身体内的氧化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了各种慢性疾病的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潜力。
中药作为我国悠久的草药传统,拥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被认为可以在预防和治疗氧化压力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抗氧化机制、常用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一、抗氧化机制抗氧化是指通过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压力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的一种反应。
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机制主要包括:清除自由基,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抑制氧化应激等。
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多酚类、黄酮类、苷类等,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在体内发挥抗氧化作用。
二、常用中药及其活性成分1. 人参人参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能。
其中的人参皂苷被认为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可以清除自由基,调节氧化还原平衡,从而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2.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用于调经活血、养血补血等多种病症。
当归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
3. 丹参丹参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草药,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丹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丹酚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研究发现,丹参中的丹酚酸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线粒体氧化等方式发挥抗氧化作用。
三、临床应用中药在抗氧化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保健品和辅助治疗方面。
许多中药制剂如人参口服液、当归颗粒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保健的选择。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中药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治疗中也具有一定效果,进一步验证了其在抗氧化应用中的潜力。
总结:中药在抗氧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抗氧化治疗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中备受关注。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抗氧化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和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物质基础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中草药和中药复方。
中草药以其天然来源和多成分复方的特点,成为抗氧化治疗的重要资源。
例如,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的作用;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酮ⅡA等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功能。
中药复方如四逆散、清肺导蛇座等组方,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加强抗氧化效果。
二、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药理作用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除自由基:中医药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能够与自由基结合并中和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
2. 抑制氧化应激:中医药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调节氧化应激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的发生和发展。
3. 修复细胞损伤:中医药中某些成分具有修复细胞损伤的能力,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 调节免疫功能:中医药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降低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减少氧化应激带来的免疫损伤。
三、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抗氧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疾病:中医药在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抗氧化治疗中,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2.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在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抗氧化治疗中,能够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 肝病:中医药在肝硬化、脂肪肝等肝病的抗氧化治疗中,能够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功能的康复。
4. 其他疾病: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白血病等其他疾病的抗氧化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索骨丹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摘要】索骨丹是一种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索骨丹提取工艺的研究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并深入探讨了影响索骨丹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及研究方法。
展望了未来对索骨丹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对研究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索骨丹的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索骨丹、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影响因素、方法、展望、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索骨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
索骨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随着人们对自然药物研究的深入,索骨丹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当前关于索骨丹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探讨索骨丹在抗氧化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具体而言,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索骨丹的提取工艺,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析索骨丹抗氧化活性的机制,以及探讨影响索骨丹抗氧化活性的因素。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索骨丹的提取工艺优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为索骨丹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其在药品、保健品和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
1.3 研究意义索骨丹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索骨丹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索骨丹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可以为该草药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索骨丹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为开发新的药物以及保健食品提供理论基础。
了解影响索骨丹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这种草药的功效。
中药抗氧化成分研究进展陈永钧GDPU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机体在生化反应中产生的性质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氧化功能、可以导致机体衰老的物质。
3在化学结构上,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基团[1]。
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类为活性氧自由基。
如,2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烃基自由基(·OH)等。
它们可以攻击DNA、蛋白质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造成DNA链断裂和氧化性损伤、蛋白-蛋白交联、蛋白-DNA交联和脂质过氧化。
其中脂质过氧化是造成生物体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2]。
近年来对于ROS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
1有诸多证据表明ROS诱导的氧化反应是机体衰老或疾病的重要原因,如大脑衰老,神经细胞死亡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3]。
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氧化剂已经大量应用于食品药品之中,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抗氧化剂以其独特的疗效、较低的毒性、高效的作用正在不断兴起。
但对其开发利用尚有待加强,从中药中寻求更优良的抗氧化剂服务于医药食品等行业必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就近10多年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
提供有益的参考。
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抗氧化结构1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1,4苯并吡喃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化合物,也是中草药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化合物,常以游离态或糖结合成苷而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保护机体组织不受氧化侵袭的能力,固有“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称呼。
黄酮类抗氧化的主要机制是:阻止或抑制与氧自由基相关的反应;同时,调节和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
有研究指出,从菊花中提取的总黄酮粗品进行烘箱储藏法测定其油脂抗氧化作用,显示菊花黄酮粗品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
王桥,宋学英等人在对生姜的乙醇提取物的研究中发现,其对·OH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到达2.09g/L时,其抑制率及清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5]。
而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九种化合物在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以及抑制PMN呼吸爆发的作用中与其含羟基的多少,以及是否成苷有关。
同时也证明:黄酮类化合物B环邻一酚烃基、3-0H是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基团这一事实[6]。
而最近日本学者Iiijimay及Yoshiaram等人从生姜中分离出的两种主要花青素:cyanidin-3-glucoside和peonidin-3-rutinoside[7]。
从结构中可以发现其在5,7,4'都含有羟基。
其中cyanidin-3-glucoside在3位处与β-D-glucopyranose成苷,并具有3'羟基;peonidin-3-rutinoside同样在3位处与α-L-rhamnopyranosyl-D-glueopyranose 成苷,提示其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羟基的含量及成苷与否有关。
在丁宗保等对过山枫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中通过与VitC体外抗氧化活性的阳性比较,还得出了过山枫总黄酮清除或抑制自由基的能力比相同浓度下的VitC稍强的结论[8]。
而在对甘草总黄酮的研究中发现,在清除氧自由基的试验中,甘草总黄酮的(IC50) 66 mg/L,Ve的(IC50)为770 mg/L。
在清除和抑制羟自由基的实验中,发现甘草总黄酮对羚自由基清除率和抑制率的IC50分别是甘露醇IC50的1/255和1/139[9]。
以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黄酮类抗氧剂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2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与其酚羟基具有氢供体的作用有关,它可以与游离自由基结合,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
本类化合物中对茶叶多酚的研究相对较深入,茶多酚是由多种酚性物质组成,其中儿茶素类最多。
在对茶多酚离体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很好的保护离体的RBC、组织GSH、DNA免受自由基的伤害[10]。
除此而外,茶多酚可以激活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抗氧化酶对对自由基发挥高效的清除作用。
还可抑制体内氧化酶系,如肿瘤细胞中NADPH-细胞色素还原酶及细胞色素P450活化系统,减少病理条件下自由基爆发性发生[11]。
由于茶多酚类多为水溶性,影响了其在脂溶性体系中的应用,导致其在食品以及人体中活性作用的降低。
有人在改变茶多酚的脂溶性以及改变之后其抗氧化作用的变化方面展开了研究。
卢聪聪等人制备了碳酰化LTP和氧酰化LTP,研究发现碳酰化LTP的脂溶性优于氧酰化LTP,同时两种改性的茶多酚都有着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而碳酰化LTP 保留了较多的酚羟基,在抗氧化性能上,特别是抑制油脂分子的氧化反应上优于氧酰化LTP[12]。
在其他中药多酚类的研究中,如石榴皮总多酚的研究发现其在DPPH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优于Ve,在香桃木叶片粗多酚的研究中发现在DPPH体系中其抗氧化作用是Ve的5倍,同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均优于Vc 和BHT[12]。
王建农、陈英杰、羽野芳生等对山葡萄籽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发现分得的五种化合物(+)-儿茶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B5、原花青素B5-3'-O-gallate、山葡萄素的抗小鼠脂质过氧化作用均强于Ve,且与结构相关:带有没食子酰基的多酚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二聚体的抗氧化活性均比单体(+)-儿茶素的活性强,4→6连接的二聚体比4→8连接的二聚体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13]。
3多糖类化合物研究表明,众多中药都含有具有生物活性如免疫、肿瘤、辐射的多糖,而这些作用或多或少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而多糖包括。
三类。
张泽庆等人在防风中分得酸性防风多糖(A-SPS)和中性防风多糖(N-SPS)以及防风多糖(SPS),发现其均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特别是对·OH和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而尤以A-SPS的作用较为突出[14]。
程清洲等人在对竹节参多糖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其具有提高血液SOD、CAT活性,脑组织CAT活性,肝组织GSH-Px的活性,同时具有降低脑、肝、血液中的MDA含量的功能,剂量以中等剂量为宜[15]。
郑颖等人在研究大蒜多糖对PC12细胞的增殖影响及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时发现,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正常PC12细胞的存活数,均能有效对抗由25μmol/LH2O2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凋亡,可明显改善细胞形态的衰变,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内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16]。
采用体外实验研究海带岩藻多糖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海带岩藻多糖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7]。
张甘霖等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凋亡的影响发现其能够拮抗H2O2所致细胞损伤,深入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的活性有关[18]。
在真菌多糖方面,刘培勋等从银耳孢子发酵物中用碱液提取得到4个多糖组份,离体实验发现其均有抗氧化活性,同时可以抗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19]。
在研究香菇多糖对苯酚引起的鼠氧化应激的影响中,结果表明:香菇多糖有提高小鼠的血清抗氧化酶的活性的作用,并可降低血清中黏膜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20]。
4皂苷类和苷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同时在抗氧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人参皂苷类中药,人参、西洋参、三七等。
人参皂苷是研究的相对比较深入的一类化合物,其不仅具有很强的抗自由基作用,如提高SOD、CAT等与抗自由基相关的酶的活性来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防御能力。
同时具有参与一些神经递质(如ChAT)的活动从而改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作用[21, 22]。
在基因层面同样有报道指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和减少端粒长度缩短而发挥其抗t-BHP诱导的WI-38细胞衰老作用[23]。
其他皂苷类在抗氧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菜豆皂苷和Vc对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烷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菜豆皂苷对烷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在质量浓度大于 2.5mg/mL 时,强于VC[24]。
在对栀子总皂苷的研究发现其同样具有清除·OH、O2·-的能力并可抑制Cu2+诱导的LDL氧化修饰的活性,而且与栀子总皂苷浓度成正相关性[25]。
在动物实验方面,以异丙基肾上腺素造成乳鼠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模型来研究赤芍总苷对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其具有保护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26]。
在观察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时发现,何首乌总苷可通过抗氧化保护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降低模型小鼠氧化型LDL( ox-LDL),减少主动脉壁NF-κB的表达[27]。
5生物碱类化合物诸多实验表明生物碱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有报道指出,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相关,如阿朴菲生物碱,其结构上的酚羟基以及两个苯环基本共平面的刚性结构以及邻近N孤对电子的苄基氢的存在是其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基础[28, 29]。
在体外抗氧化方面,萝芙木水溶性生物碱(WSAR)在DPPH·体系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清除能力,IC50(WSAR)=2.627×10- 4g/m,具有可开发利用价值[30]。
在对翅果油树叶片中总生物碱的研究中分别用碘量法,番红花红O-Mn2+-H2O2光度法,NBT光还原法,分别评估其对猪油的抗氧化性能,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其可有效延缓猪油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猪油氧化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同浓度的Vc,同时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31]。
在动物实验方面,黄连总生物碱可显著阻遏乙醇性大鼠胃损伤胃黏膜组织内NO含量和SOD活力下降,明显抑制损伤胃黏膜MDA和·OH含量升高[32]。
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不同部位对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可以提高SOD活性并降低NO含量,降低转氨酶活性,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33]。
6其他中药化合物除以上几类中药主要成分在抗氧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外,其它富含蒽醌类、蛋白质和酶类以及微量元素的一些中药也有抗氧化作用。
决明子总蒽醌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匀浆的血清MDA升高有明显降低作用,对血清SOD活性降低有明显升高效果,从而发挥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