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98.90 KB
- 文档页数:5
核心价值观名词在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人们的道德底线逐渐模糊,社会关系趋于冷漠,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碎片化,这些都反映出我们缺乏一种统一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
那么,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如何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秉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生存境界进行思考、总结和评价,是一种关于人类道德、文化、政治、伦理等方面认识与评价的总和。
核心价值观是构成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是指导和规范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准则。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灵魂、精神支柱,是他们的生命之根、活力之源,是他们所坚守的最基本的信念、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人文精神,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立身之本。
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哲学、道德、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它是对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最基本的信仰和最根本的准则的概括和总结。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核心价值观强调道德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原则和指导,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和标准。
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努力、谦虚谨慎、感恩奉献,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美好的社会。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理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承始于古代,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智慧。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圣贤文化和经典著作,如《中庸》、《大学》等。
这些经典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爱、孝悌、忠信、诚实、正义等。
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和深化。
在现代社会,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
例如,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念相继被加入到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中。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需求,展现了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和包容性。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国家精神,更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
坚持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也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当代中国的重要课题。
面对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内部价值观的碎片化,需要通过教育、法治、文化等多种手段来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
这也需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和弘扬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共同建设美好的中国和世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布局和组织方式,包括各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来呈现其定义、起源、重要性和作用。
仁义礼智信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在社会中起到了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本文将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一、仁:仁者爱人,关怀他人的福祉仁是中国人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仁被视作是最高尚、最伟大的美德。
仁有着深厚的道德内涵,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关注。
仁者尽力担当起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人的疾苦和幸福。
因此,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仁德是指待人宽厚、关怀他人、乐善好施,促进和谐和共同进步。
二、义:讲究公平正义,秉持道义准则义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又一核心价值观。
义包括了对公平正义的尊重和追求。
在中华文明中,义是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根本原则之一。
人们应秉持道义准则,做到正直、公平、诚实、厚道,对待他人宽容、公正,坚守道义,并为实现公平与正义而努力。
三、礼:以礼教育,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礼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之一。
礼是一种信仰、行为准则,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人们需要尊重他人、注重礼节、遵守规范。
礼教育人们如何做人、待人,使人们具备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能力,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四、智:追求知识,推动社会进步智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核心之一。
中国文化强调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智慧被视为一种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被鼓励通过学习和思考获得智慧,智者被尊崇和仰望。
智慧不仅是个人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智慧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包括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洞察力。
五、信:言行一致,重视信任和诚信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中国古代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美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信。
信不仅指言行一致,更涵盖了对他人的信任和对社会道义的尊重。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影响和塑造传统文化的基本信仰、道德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等。
这些核心价值观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特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塑造了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核心价值观的介绍:1. 仁爱(Ren Ai):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这种价值观认为人类是亲密相连的社会群体,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友善。
仁爱也可以被理解为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慷慨的品质。
2. 和谐(He Xie):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被视为天地之道,追求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和睦。
和谐准则也可以引申为个人心灵的平衡和内外平衡的追求。
3. 忍耐(Ren Nai):忍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品质,被视为人类智慧和道德力量的体现。
忍耐教导人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镇定和耐心。
忍耐也强调个人意志的节制和社会中的稳定性。
4. 孝顺(Xiao Shun):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对父母和长辈的尊敬和关心。
孝敬父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被视为家庭和社会道德的基石。
孝行也扩展到对祖先、长辈和先贤的尊重和纪念。
5. 善良(Shan Liang):善良是中国文化中通行的价值观,强调善良和仁慈的道德品质。
善良指的是做善事、待人友善、善解人意、有同情心和关怀他人等。
善良是社会的基本需求,也积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6. 信仰(Xin Yang):信仰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宗教、哲学和道德准则的尊重和追求。
信仰可以包括对神灵、祖先、宗教仪式和道德行为的崇拜和尊敬。
它也提醒人们在人生的旅程中寻求内心的指引和力量。
除了以上列举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还涵盖了其他众多的价值观,如荣誉、诚实、谦逊、审美、智慧等。
这些核心价值观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道德基础。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一、引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学校所秉持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念,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体现。
核心价值观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并阐述其背后的理念和意义。
二、核心价值观的定义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自主、协作、创新、责任。
1. 自主:学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
学校倡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做到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2. 协作: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学校倡导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创新:学校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责任: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意义1. 自主:自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主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2. 协作:协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关键。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协作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今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创新: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新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4. 责任:责任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基础。
五项核心价值观评分标准1. 诚信- 主动守信:个人或组织是否主动兑现承诺和合同,始终遵守法律法规。
- 诚实守信:个人或组织在交往和合作中是否表现出坦诚和守信的态度,没有欺骗行为。
- 诚信行动:个人或组织是否以公正和道义为基础,采取正确的行动,不从事欺诈、贪污或其他不道德行为。
2. 尊重- 尊重他人:个人或组织是否尊重他人的人权和尊严,不歧视、不侮辱他人。
- 尊重多样性:个人或组织是否倡导和接受不同文化、背景和观点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包容的环境。
- 尊重劳动:个人或组织是否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合理对待员工和合作伙伴。
3. 公正- 公平公正:个人或组织是否公平对待所有利益攸关方,依法分配资源,并在决策过程中考虑所有相关因素。
- 公开透明:个人或组织是否公开披露重要信息,规避利益冲突,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追踪性。
- 公共利益:个人或组织是否考虑社会和公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4. 责任- 个人责任:个人或组织是否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勇于承担后果。
- 社会责任:个人或组织是否关心并积极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 环境责任:个人或组织是否关注环境保护,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环境影响,并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5. 创新- 创新意识:个人或组织是否鼓励员工具备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新的方法和思维,追求卓越。
- 创新实践:个人或组织是否积极推动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提高效率和创造力。
- 创新文化:个人或组织是否建立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文化,包括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和知识共享机制。
以上是五项核心价值观评分标准的简要介绍。
当评估个人或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参考这些标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评分标准的使用能够帮助确保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和落实,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理解一、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成果。
本文将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理解,以增加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强调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提倡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个人自由、社会平等、公正正义和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重视爱国主义,鼓励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同时崇尚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和友善互助的价值观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聚焦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方面。
人们应当认识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而奋斗。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应该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责任与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每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人们应当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尽职尽责,尊重法律、诚实守信,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4.价值观的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不断地培育和积淀。
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人们共同维护和传承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广大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四、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
通过了解和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忠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坚守的基本理念和准则,是行为和决策的指导原则。
忠义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忠”这种忠诚、忠心的品格,也包括“义”这种正义、道义的操守。
忠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道德修养,也能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本文将深入探讨忠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期引发读者对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文章的框架,它描述了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和阐述: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会简要介绍忠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出文章的主题和讨论内容。
2. 正文:- 忠:我们将详细论述忠的含义和内涵,分析忠在个人和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 义:我们将探讨义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行为和决策中体现义。
- 忠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忠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3. 结论:- 总结:我们将总结本文的核心内容,概括忠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 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忠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 展望:最后,我们将展望忠义核心价值观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以期激发读者对于价值观的思考和实践。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和阐述忠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忠义的理解和实践,希望引导人们更好地践行忠义,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同时,本文也旨在呼吁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和弘扬忠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
通过深入探讨和思考忠义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人们内心的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正文2.1 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字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忠诚、忠实、忠心。
核心价值观介绍范文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公认的、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具有客观存在的、以引领人们行为和价值追求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中国,核心价值观是指党和国家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支撑体系。
它包括了12个方面的价值观念,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以下是对这些核心价值观进行详细介绍:1.富强:强调国家和个人都要富强起来,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2.民主: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推动人民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权利。
3.文明:强调个人和社会要具备高度的文明素质,包括道德、礼仪、知识和文化的培养。
4.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人的和谐成长。
5.自由:强调个人拥有自由选择、发展的权利,同时要尊重他人的自由。
6.平等:强调人人平等,没有任何区别对待,追求社会公正。
7.公正:强调公正的法律制度和公正的待遇,保证人民的公正权益。
8.法治:强调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体系。
9.爱国:强调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10.敬业:强调敬业精神,认真工作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11.诚信:强调诚实守信,注重信用和信任,维护社会良好的信用环境。
12.友善:强调和善待人,传递友善、温暖和关爱。
这些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道德追求,是指引社会各界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的基础准则。
人们在行动和决策时,应当牢记这些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自己行为的准绳。
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核心价值观能够塑造和维护公共道德秩序,增强社会活力和公民意识,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方向前进。
对于个人来说,践行核心价值观能够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于将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体系。
它的提出和推广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三个引领”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校园
——灵台县城南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纪实
一、基本情况
灵台县城南小学是一所县属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19168平方米,建筑面积5465平方米。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场所。
目前学校有15个教学班,44名教职工,651名学生,生源90%来自中台镇城关村、南店子村、水泉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师全部为中台镇原西关小学教师。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德治校、教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
校”的办学思路,秉承“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敢于成功”的城南小学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在特色中谋求新的跨越。
学校坚持“近、小、实、亲”(贴近学生生活、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亲自实践)的德育工作理念,以校园“五星创评”为载体,以“健康快乐”为目标,
以“寓教于乐”为方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和谐成长。
为实现“校园美、校风好、设备优、队伍强、质量高、声誉好”市级一流示范小学的办学目标而奋斗。
先后六次被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二次被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评为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荣获“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省级节能示范单
位”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城南小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持环境育人、课堂育人、文化育人“三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宣传引领。
坚持以教育引导实践,广泛开展涵养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专题专栏,常年印制、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绘制校园文化长廊39面156米,在操场围墙书写“24字”永久宣传标语,楼道悬挂固定宣传版面26副。
在电教室电脑开、待机画面添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校内电子屏持续固定播出宣传标语。
把“24字”渗透到未成年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内化为未成年人的自觉追求,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理念。
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队会等形式,深入浅出地把“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讲清楚,引导未成年人认知认同、熟读熟记“24字”。
在学校食堂、楼道、卫生间等区域的合适位置,张挂反映节约用水、爱惜粮食等传统美德的宣传标语、宣传画、公益广告,建立“师生传承美德文化墙”,让广大师生身体力行传统美德。
二是活动引领。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德育活动有机结合,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班队会活动等时机,举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和党团日、班队会、读书会、征文、演讲、辩论等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对学生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班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①举办“播撒金种子 立德树新人”、“让红领巾更红”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排练精品节目、完成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参与展演评赛活动。
②扎实开展 “读书月”活动,在全校大兴读书学习的良好社会风尚,举办诗文大赛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组织师生参加以“美丽中国”、“爱祖国 爱家乡”和“书香伴我成长”等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和书信文化大赛,让师生在读书、写读后感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师生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结合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的正确观念,探求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找准结合点,把教育人、关心人和理解人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门学
科的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
(三)以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桥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桥梁,广泛深入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
①通过黑板报、悬挂横幅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②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采用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内容,对全体学生发出倡议。
③举办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会,要求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不但收获知识,还收获道德、诚实、守信、谦虚、礼让。
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校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从规范日常行为做起,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及交通法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道德行为习惯,争做品德高尚、诚实守信、遵守纪律、自强自立的新时代的小学生。
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校园“八个一”活动。
即一是每期一次社区服务。
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初步了解社会,获得对社会的真实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技能,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服务和奉献意识、提高学生发现社会问题、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是每期读一本好书。
由班级精选一批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由家长督促学生有计划的阅读,并写出读后感。
三是每期召开一次生命感恩教育家长学生专题讨论会。
由每个班为单位组织,邀请家长到班上来参与,针对当前暴露出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和一些不珍惜生命等社会现象和问题,开展一些家长学生互动讨论,增进家长和学生的感情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生命、珍视亲情的正确观念。
四是每天讲一句文明礼貌用语。
每周培养一种文明行为,培养学生从小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文明观念习惯,懂得什么是文明。
五是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家务劳动。
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体贴父母的回馈感情。
六是每期开展一次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或演讲比赛。
七是开展学生“每周一歌”学唱活动。
通
过“每周一歌”活动的开展陶冶孩子们情操,达到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的重要作用。
用歌声培养孩子们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
八是以各种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
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活动中。
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
和“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采取主题演讲、经典诵读等形式,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播种梦想、点燃梦想,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他们从小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三是典型引领。
注重从身边的人入手,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榜样,积极开展以“五星团队”(文明星、团结星、敬业星、质量星、创新星)与“五星园丁”(师德形象星、爱岗敬业星、质量效益星、科研创新星、廉洁自律星)和“五星少年”(文明星、勤学星、守纪星、环保星、才艺星)为内容的校园“和谐五星”创评活动。
坚持周考核记载、月汇总、期末初评、学年总评和“双评一审议一公示”制度。
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真正做到达标一个,命名一个,促进师生素质全面提高。
同时我们还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
心”、“小手拉大手”等关爱活动,开展社会公益校园服务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献爱心、送温暖,关心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和特困单亲家庭孩子,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融入集体。
通过典型带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努力促进年轻一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取得的成效
1.素质目标:学生德育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体育达标率达到95%以上;遵纪守法率达到100%。
学校安全责任事故零记录。
2.质量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同类校前列。
3.队伍建设目标: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严谨、业务精湛、崇尚学习、锐意改革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日渐形成,我校教师的岗位胜任率逐渐提升。
新的学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认清学校发展的新形势,统一思想,立足校情,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攻坚破难,逆势而上,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打造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城南小学,以实现我们城南
人“学生自主管理,教师自我成长,课堂教学高效,学校特色凸显,质量继续攀升”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