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中医药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9.55 KB
- 文档页数:4
代谢综合征得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李董平1,2 李佑生 11、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 518020);2、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摘要: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得临床症状,在防治代谢综合征方面有其独特得优势。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对代谢综合征得中医治疗进行相关回顾,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字:代谢综合征;中医药;进展;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就是以中心性肥胖或超重,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IR),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组症候群[1]。
与心脑血管疾病得发生紧密相关,就是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得聚集状态。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新得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1]:中心性肥胖,欧洲人、东地中海人及中东人男性腰围(WC)≥94cm及女性WC >80cm,南亚洲人、中国人男性WC≥90cm,女性WC≥80cm,加上下列条件得2个或2个以上:①甘油三酯(TG)≥1、7mmol/L或血脂异常接受相应治疗者;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30mmol/L或血脂异常已接受相应治疗者;③空腹血糖(FBG)≥5、6mmol/L或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接受治疗者;血压≥130/85mmHg或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并接受相应治疗者。
随着社会经济得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得转变以及饮食结构得变化,MetS发病率逐年上升,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估计,全球约有1/4人口患有代谢综合征[1]目前我国MetS发病率已大于15%,患者人数超过2亿[2]。
已成为严重危害大众身心健康得慢性疾病与公共卫生问题。
1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对MetS得认识较晚[3],且并无“代谢综合征”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肥满”、“湿阻”、“消渴”、“胸痹”、“胁痛”、“眩晕”、“头痛”等范畴[4]。
《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NF-κB、PPARα及糖脂代谢调控的干预作用》一、引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表现为多种代谢紊乱如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等。
目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黄连温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等功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NF-κB、PPARα及糖脂代谢的调控作用。
二、方法1. 实验动物与分组本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连温胆汤治疗组。
模型组和黄连温胆汤治疗组通过高脂饮食和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代谢综合征模型。
2. 药物干预黄连温胆汤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黄连温胆汤灌胃,持续8周。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指标检测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NF-κB、PPARα的表达情况。
三、结果1. 血糖、血脂水平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显著升高。
经过8周的黄连温胆汤治疗后,治疗组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2. NF-κB表达变化模型组大鼠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经过黄连温胆汤治疗后,治疗组大鼠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
3. PPARα表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PARα的表达水平降低。
经过黄连温胆汤治疗后,治疗组大鼠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
在糖脂代谢方面,黄连温胆汤能够降低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在分子机制方面,黄连温胆汤能够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能够促进PPARα的表达,进一步调节脂质代谢。
这些作用可能是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机制之一。
中医辩证代谢综合征
一、概述
代谢综合征是有很多高危因素组合而成,那么如何治疗代谢综合征有效呢,代谢综合征是由多种心血管疾病组合而成,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减肥,通过减掉脂肪来降低心血管病,如高血压,肥胖等造成代谢综合征的高危症状。
大家在日常应该告诉哪些比较胖的人,大家应该多加注意饮食的膳食平衡。
特别是要注意大家的油炸食物尽量少吃。
下面,让大家一起通过本篇文章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预防代谢综合症的出现。
二、步骤/方法:
1、中医辩证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改善耐血量异常,改善耐血量正常的有效方法是平时注意饮食保持清淡,这样可以让耐血量恢复正常,耐血量恢复正常以后,代谢综合征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
2、中医辩证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另外一个有效方法是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可以少吃肥肉以及少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来降低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高危因素,所以需要降低血压。
3、要养成有规律性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尽量避免熬夜学习、工作,应该给自己定一些短期的计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的压力。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对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有帮助,
三、注意事项:
在治疗代谢综合征吃中药期间避免吃生冷,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如果吃中药期还服用另外的药物,要间隔2到3个小时才可服用。
这些一定要注意到。
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
一、概述
代谢综合征这种疾病其实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类型之一的,并且这种疾病是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腹部肥胖、超重、血脂异常等症状的疾病,这些临床表现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患者由于这种疾病而导致自己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急需进行治疗。
下面就让大家来一起具体的了解一下关于代谢综合征这种疾病究竟
其中医治疗是怎样的呢。
二、步骤/方法:
1、关于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这个问题呢,实际上患者要知道的是,本病目前尚无中医治疗的例子的,一般来说患者也是可以通过采取其他的治疗方式来进行治疗的,并且其治疗效果也是十分的不错的,所以患者最好是可以多向医生进行一些详细的了解的。
2、大家对于这种疾病的一些预防手段最好也是可以多了解的。
本病患者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适当的休息,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保持健康饮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措施。
3、此外大家对于这种疾病的一些治疗方式也是可以多进行详细
的了解的。
本病常见的治疗方式包含了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饮食疗法、体育疗法等等,患者是可以根据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的,但是最好还是可以听取医生的建议。
三、注意事项:
大家平时在生活中最好是能够多了解一些这种疾病的常识,并且要注意自己在患病之后及时进行就诊治疗,不要拖延病情而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这样才是比较好的。
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选取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对其进行分类,并对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采用的中医辨证分类同西医诊断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不同的中医辨证类型中,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检测指标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点。
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医辨证分类法能够为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1. 前言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西医将代谢综合征归为一种综合症,但是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中医辨证分型法具有个性化、综合性和观察性的特点,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包括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35~60岁。
2.2 中医辨证分类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对患者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滞质和特禀质5种类型。
2.3 临床检测指标对患者的体重、身高、腰围、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
3. 结果3.1 中医辨证分类与西医诊断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中医辨证分类与西医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不同的中医辨证类型中,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表现特点也有不同。
其中,气虚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湿热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为主要表现,痰湿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瘀滞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肥胖和高甘油三酯为主要表现,特禀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
中医园地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仝小林 段 军(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北京 10002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 S)是近年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西医的认识与研究是从1988年Reaven 提出X综合征以后开始的,中医对该综合征的研究稍晚一些。
本文旨在引起中医同道对该病的重视,进而加快中医研究的步伐。
1 基本概念MS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的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代谢以及生理紊乱,包括了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微量白蛋白尿等。
也称多代谢综合征、IR综合征或X综合征等。
2 诊断标准MS的诊断现多依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组2001年公布的成人治疗指南之三[1]:①空腹血糖≥6.1 mmol/L;②血压≥130/85mmHg(17.3/11.3kPa);③甘油三酯≥1.65mmol/L;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男性<1.04mmol/L),女性<1.30mmol/L;⑤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
具有上述条件中3点者即可诊断。
3 流行现状从目前的资料看,M S有很高的发病率。
美国的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显示,在≥20岁的美国成人中,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的M S的发病率分别为23.8%、21.6%和31.9%[2],而在45岁~74岁的美国印第安人中的发病率则为55.2%,几乎是上述人群同龄人的2倍[3];贾伟平等[4]报告了上海40岁~49岁人群随机抽样的771例男性和1189例女性M S的流行情况,若以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兼具者为全M S,结果以体重分层,正常、超重及肥胖组的全M S患病率分别为8.0%, 21.6%及29.6%。
4 西医对M S的认识关于M S的发病,现代医学认为,I R/高胰岛素血症起收稿日期:2002-05-30 修回日期:2002-08-06着重要作用,是贯穿I R综合征的多种代谢疾病的主线,是这些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代谢综合征危害巨大,中医药治疗优势突出
赵进喜;倪青;高天舒;刘宁;贾海忠;邓德强;林元媛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
【年(卷),期】2024(17)2
【摘要】代谢综合征属中医“肥满”范畴,以腹部肥满、腰围增粗为主要表现,《内经》所谓“纵腹垂腴”。
病因包括体质因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外湿因素等,病位在脾胃、肝、肾。
治疗方面针对不同体质分类治疗,病、证、症结合,以健脾化湿为主,兼用行气解郁、清泻胃火、活血化瘀等治法,根据症状、体征的轻重程度,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重视“杂合以治”,发挥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势。
【总页数】4页(P256-259)
【作者】赵进喜;倪青;高天舒;刘宁;贾海忠;邓德强;林元媛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针灸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慈方中医馆;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套作大豆优势突出农民欢迎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大豆产业体系专家考察四川套作大豆纪实
2.政策利好,优势突出,市场巨大——我国数字化口腔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3.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加强团结继承创新坚持走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
之路——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佘靖做工作报告4.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传统为造福人类健康再建奇功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特色突出、优势尽显的品牌中医院——江北区中医院召开“中医文化建设专家座谈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脾祛湿法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健脾祛湿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应。
首先介绍了健脾法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湿邪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指出湿邪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
然后详细阐述了健脾祛湿法在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评价了其疗效与副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健脾祛湿法在治疗代谢综合征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健脾祛湿法在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并展望了其未来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整体而言,健脾祛湿法是一种有效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关键词】健脾祛湿法, 代谢综合征, 临床探讨, 理论基础, 湿邪, 具体应用, 疗效评价, 副作用, 临床价值, 应用前景1. 引言1.1 健脾祛湿法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探讨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见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病理状态。
近年来,健脾祛湿法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式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用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本文将对健脾祛湿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进行临床探讨,从理论基础、具体应用、疗效评价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健脾祛湿法在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健脾祛湿法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为中医药在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
2. 正文2.1 健脾法的理论基础健脾祛湿法是中医药传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脾胃理论和湿邪理论。
脾胃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人体消化吸收和运化营养的重要器官,是后天之本,负责水液代谢和运化功能。
脾虚湿困是代谢综合征常见病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体重增加、疲乏无力等症状。
健脾祛湿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帮助身体消化吸收、运化水液,从而改善代谢综合征症状,恢复身体的平衡。
根据中医理论,湿邪是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
医药健闻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王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及病机病因代谢综合征的成因与患者自身的先天因素、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有关。
摄入食用油腻食物和甜食,且缺乏锻炼,年老体弱,情绪波动较大,或肝郁化火,火热上扰心神等多种致病因素叠加,使身体多处器官,如肾、肺、肝以及膀胱等功能失常,身体产生的代谢物在体内大量堆积,不能够及时排出体外均可导致代谢综合征。
具体表现有:(1)饮食不节:是造成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之一,主要包括暴饮暴食和饮食质量不佳。
脾胃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
其中,脾的作用一是运化水谷,即脾负责传送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滋养其他器官;二是运化水湿,即脾还要负责输送水分,保证其他器官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
(2)情绪失控:忧思伤身说的是人的情绪与身体内脏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人长期处在压力过大的环境下,会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其中,愤怒的情绪会影响肝功能的正常发挥;焦虑和心思过重会影响脾功能的正常运转。
中医常说“肝火过旺”“肝气郁结”。
肝的功能是调节全身的气机,运行稳定,则气血顺畅。
如果肝火旺盛,气血就会运转不畅,出现气机凝结、气血淤积等现象,一旦不能及时进行调理,则气血上头,造成头晕耳鸣、头昏目涩等现象,从而造成代谢综合征。
(3)年老体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的功能也在不断减弱。
肾气是推动人体各处脏器运转的重要推动力,而肾功能减弱会导致肾气虚弱,进而造成脾气虚弱,导致体内营养和水分不能充分送达身体各个器官,其功能相应减弱,对整个身体机能造成影响。
病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后天身体素质和其他致病因素。
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在临床上不会表现出一种病因、一处器官的问题,而是多种脏器同时出现问题。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一致认为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七个“高”身体指标,包括高血糖、高体重、高血脂、高血压、高血凝、高体重、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
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防治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范德花管慧丽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多学科综合干预;中医药疗法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034文章编号:1003-8914(2013)-01-0071-03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潍坊261041)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 )是指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其核心理论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多种危险因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急剧增加,欧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达25%,我国社区人群为17%。
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本研究采用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干预,控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选择我市奎文区、苇湾小区及南苑小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及潍坊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MS 患者118例。
采用随机方法分组:①编号,将118个患者按体重大小编号;②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一行任一列开始,抄取118个随机数字,如遇相同数字,抄取下一个随机数。
不按章法,横着抄,竖着抄,斜着抄数字;③对随机数字按从小到大排序;④分组:从排序后的数字中规定前58个为第一组(干预组);后60个为第二组(对照组),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
其中干预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35 71岁,平均(53ʃ1.2)岁;病程6个月 13年,平均(6.1ʃ1.1)个月;BMI 平均为(29ʃ2.3)kg /m 2。
非干预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32 70岁,平均(51ʃ1.6)岁;病程8个月 12年,平均(6.2ʃ1.5)个月;BMI 平均为(30ʃ1.2)kg /m 2。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MS 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 )的建议[1],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BMI )>25.0kg /m 2。
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的调节作用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常见且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问题。
代谢综合征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症状。
它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而在应对这一健康挑战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代谢综合征的危害。
代谢综合征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作,往往危及生命;糖尿病若控制不佳,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那么,中医药是如何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呢?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主要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
从脾脏的角度来看,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就会导致水湿内停,痰湿内生。
痰湿积聚在体内,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引发肥胖、血脂异常等问题。
中医药常常会使用一些健脾祛湿的药物,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来增强脾脏的运化功能,促进体内痰湿的排出。
对于胃腑,胃火过盛或胃阴不足都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胃火盛则容易导致食欲亢进,摄入过多食物;胃阴不足则会使消化功能减弱。
中医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清胃火或滋胃阴的方法进行调理。
肝脏在代谢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肝郁气滞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脂质代谢。
此时,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郁金等,就能够帮助缓解肝郁的情况,改善代谢。
肾脏则是人体的根本,肾阴肾阳的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代谢至关重要。
肾阴不足可能导致阴虚火旺,肾阳不足则会出现虚寒内生。
通过补肾滋阴或温补肾阳的中药,如熟地、山药、肉桂等,可以调整肾脏的功能,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症状。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的针灸疗法在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中也有出色表现。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增强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改善代谢的目的。
北京市丰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老年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循环不畅、痰浊内积等因素引起的,病因病机复杂。
对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和干预措施,促进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工作。
本文将探讨北京市丰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成果。
一、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概述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主要包括糖尿病证、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证、气血两虚证等。
糖尿病证是代谢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证候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血瘀证的特点是疼痛阻滞、紫癜瘀斑等,气滞血瘀证的特点是胸胁胀满、疼痛难忍等,湿热证的特点是身重乏力、尿黄等,气血两虚证的特点是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等。
通过对北京市丰台区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中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主要体现在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方面。
在脾胃虚弱方面,调查发现他们常伴有纳差、腹胀、大便稀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在气滞血瘀方面,调查发现他们常伴有胸闷、心烦、胁痛等气滞血瘀的症状。
在肝肾亏虚方面,调查发现他们常伴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肝肾亏虚的症状。
针对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中医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调和脾胃、行气活血、壮肝肾等。
对于脾胃虚弱的证候特点,应当以健脾和胃为主,选择益气健脾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气滞血瘀的证候特点,应当以行气活血为主,选择活血祛瘀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肝肾亏虚的证候特点,应当以壮肝肾为主,选择滋阴补肾的药物进行治疗。
四、中医药干预在丰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基于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成果,可以开展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丰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进行干预治疗。
通过中药制剂及针灸、推拿等手段对病患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证候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一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特点,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临床症候群。
目前,ms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在中国ms患病率已高达14%~18%,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达60%~80%。
由于ms与一系列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ms已成为内分泌与心血管界乃至基础医学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治疗ms有独到的优势。
从单纯的降压、降糖、降脂的效果来看,中医药的作用不如西药起效快。
但对早期ms患者除了改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和运动外,西医尚缺乏适当的药物干预手段;中医药对ms的治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改善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基础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组方,疗效显著。
代谢综合征涉及多种症候、多个系统,中医对其无系统论述。
现代医家大多从相对应的中医病名肥胖、头痛、眩晕、消渴、胸痹等病证范畴论治。
1病因ms的发生发展既与先天遗传易感性有关,又是后天饮食失节、少动、情志失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饮食不当,过逸少动,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水液停聚为湿为痰;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血行艰涩,水液代谢受阻,也可为痰为湿;年老体虚,肾气亏虚,蒸腾气化作用失常,津液不能蒸化而为痰浊。
2病机及演变规律前期:此阶段脾郁、肝郁,枢机不利为其本,可表现有气、血、痰、火、湿、食六郁。
饮食过多,壅滞中焦之气,有碍脾胃升降,枢机不得斡旋,最终导致运化失职,脾气郁滞;饮食偏嗜,喜嗜膏粱厚味之品,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多滞中焦之气,脾气郁结。
脾气郁滞,胃气不降,食积不化,运化不健,水湿不化,津液不布,湿痰浊邪内生,发为本病。
早期:此阶段郁久化热,热证的表现最为突出,以胃热、肠热、心火等多见。
中期:此阶段病机较为复杂,表现为肺胃津伤、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多种证型,但多虚实夹杂,可夹热、夹痰、夹湿、夹瘀等。
后期:因虚极而脏腑受损,或因久病人络,络痹脉损而成。
此阶段的根本在于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以此为基础导致脏腑器官的损伤。
ms病位在脾、肝、肾三脏;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肾两虚为本虚,痰、浊、瘀、水等病理产物为标实;肝脾肾三脏失调,久之则脏腑功能虚损、气血逆乱或衰败,阴阳失调,虚实夹杂产生虚损变证。
3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肥胖与ms高度相关。
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能源的贮存中心,分泌游离脂肪酸;而且还是一个调节内分泌、主动参与能量代谢平衡的内分泌器官。
脂肪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激素和细胞因子来调节自身和其他组织的功能,如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ⅰ型纤溶酶原启动剂抑制物1(pai-1)、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内脏脂泌素visfatin等,这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肽类物质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
这些脂肪因子参与免疫反应、血管调节、调节能量摄入和消耗,调节糖、脂肪代谢。
这些脂肪因子参与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分泌缺陷的特点:对血糖变化不能作出快速分泌反应,第一时相减弱、消失,第二时相分泌推迟。
早期:相对不足,分泌量可为正常或高于正常,但对高血糖而言仍为不足;后期:绝对不足,分泌量低于正常。
4代谢综合征的定义2005年idf代谢综合征的全球共识已被世界各国采用。
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2)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50mg/dl(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 (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如果fpg≥100m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非必要。
5治疗代谢综合征是涉及多系统的疾病,应结合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综合治疗。
临床上尽可能应用对降压、降糖、降脂、减肥、防止或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的中药,发挥中医药多靶点作用的优势。
降糖中药的传统功效分类:益气用人参、西洋参、白术、黄芪、绞股蓝、红景天等;养阴可选生地、玄参、麦冬、玉竹、女贞子、黄精、枸杞子等;清热可选天花粉、黄连、知母、山栀、黄柏、生地、地骨皮等;活血化瘀可选三七、大黄、丹参、鬼剪羽、白芍、虎杖、牛膝、葛根等;降血压可选黄芪、葛根、三七、丹参、丹皮、牛膝、仙灵脾、夏枯草等;降血脂可选绞股蓝、大黄、灵芝、虎杖、泽泻、丹参、昆布等;减肥可用大黄、灵芝、女贞子、泽泻、丹参、枸杞子、山茱萸、牛膝、苍术等;除烦安神可选灵芝、丹参、玄参、黄连、麦冬等;腰膝酸软可选仙灵脾、菟丝子、熟地、牛膝、山茱萸等;收涩固精缩尿止汗可选五倍子、山茱萸等;补阳温里可选附子、仙灵脾、菟丝子、仙茅等;解表可选苍耳子、桑叶、葛根、牛蒡子等;化痰止咳平喘可选桔梗、昆布、桑白皮、枇杷叶、蛤蚧等;祛风湿止痹痛可选威灵仙、桑枝、仙灵脾等;化湿渗湿可选苍术、茯苓、泽泻、虎杖、玉米须等;补血止血可选白芍、熟地、仙鹤草等。
具有降压、降糖、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黄芪:有降压、降糖、降脂。
黄芪多糖具有提高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增加葡萄糖消耗的作用,从而改善ms病理机制中的ir情况。
枸杞子:本品滋阴补肾,明目润肺,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且可降糖、降脂。
地骨皮:本品凉血退蒸,清泻肺热,兼有降压、降脂、降糖作用。
何首乌:本品补肾益精,养血祛风,也具有降脂、抗动脉硬化、降压、降糖、保肝、推迟衰老作用。
黄连: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降低动脉血压、抑制肝糖原异生、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泽泻:本品利水渗湿,清热,也具有降血脂、血糖和扩张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利尿作用。
茵陈:本品清热利湿,退黄,有扩张内脏及中枢血管、降压、降低胆固醇和β-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抗凝血及促纤溶等作用。
人参:本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通经活血、安神生津、推迟衰老之功效,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显著降低血糖,而人参皂甙可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并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可强心和抗疲劳。
淫羊藿:本品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能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压,有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绞股蓝:具有抗炎、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和血压,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其它具有降压、降糖、降脂作用的中药:如:黄芩、山楂、蒲黄、茯苓、刺五加、玉米须、生地、丹参、玉竹、川芎等。
2007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ms治疗方案气滞湿阻证:患者可没有明显不适,仅有体胖腹满、食多、不耐疲劳等症状,舌苔厚腻,脉象弦或略滑。
治法:行气化湿。
方药: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减。
口苦目赤加决明子、夏枯草;大便干结加生大黄。
痰瘀互结证:胸脘腹胀,头身困重,或四肢倦怠,胸胁刺痛,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或沉涩。
治法:祛痰化瘀。
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眩晕加天麻、白术;胸闷加瓜萎;大便粘滞加槟榔;胸中烦热、痞满胀痛加黄连、半夏、瓜蒌。
气阴两虚证:疲倦乏力,气短自汗,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纳差加焦山楂、炒神曲;胃脘胀闷加苍术、厚朴。
脾肾气虚证:气短乏力,小便清长,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大便溏泄,或下肢水肿,尿浊如脂,阳痿,头昏耳鸣,舌淡胖,苔薄白或嫩,脉沉细或细弱无力。
治法:补脾益肾。
方药: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加减。
腰膝酸痛加炒杜仲、补骨脂;下肢水肿加茯苓皮、大腹皮;畏寒肢冷加桂枝、生姜。
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与高血压具有共同的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
二者并存心血管损害的净效应是普通人群的4~8倍。
同时,高血压也是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率降低37%,降低血糖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率减少25%,提示高血压与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的关系可能大于高血糖,而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大于高血压。
积极对糖尿病和高血压进行干预,对于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
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加减;肝火上炎证龙胆泻肝汤加减;痰浊上蒙证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阴阳两虚证二仙汤加减。
药理证明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血管扩张作用:防己、黄芩、钩藤、益母草、赤芍、罗布麻叶等;具有利尿作用:防己、杜仲、桑寄生、泽泻、茯苓、?蓄、茵陈、龙胆草、罗布麻等;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的如远志、酸枣仁;具有钙离子阻滞作用的如防己、川芎、当归、赤芍、红花、三棱、丹参、前胡、肉桂、五味子、槁本、白芷、羌活、独活、葶苈子、桑白皮、茵陈、海金沙、龙眼肉等;具有中枢神经节阻断作用的如全蝎、地龙、钩藤、桑寄生等;具有b受体阻滞作用的如葛根、佛手、淫羊藿等;具有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作用的如山楂、何首乌、白芍、木贼、红花、板蓝根、青风藤、海风藤、牛膝、泽泻、海金沙、胆南星、法半夏、瓜蒌、降香、细辛等,单成分如汉防己甲素、钩藤碱、萝芙木、毛冬青甲素等的降压作用机理。
7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主要是指在高血糖的同时,伴有血浆甘油三酯(tg)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或伴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种状态。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是导致脂代谢紊乱的中心环节。
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时,脂蛋白脂酶(lpl)合成的量及活性都降低,加之糖化使ldl受体功能减退,导致富含tg颗粒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解速度减慢,清除时间延长,血tg和vldl水平升高。
肝脏代谢脂质的能力受损,脂肪组织的分解代谢增强,大量的游离脂肪酸(ffa)进入肝脏,原料增多,使肝脏合成并释放大量vldl及胆固醇酯。
肝脏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合成hdl减少,而肝脂酶(hl)活性增强,降解和清除hdl加快,使血浆hdl的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