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拉桥结构设计及问题简析

斜拉桥结构设计及问题简析

斜拉桥结构设计及问题简析
斜拉桥结构设计及问题简析

斜拉桥结构设计及问题简析

摘要:斜拉桥是一种组合受力体系的桥梁,其主体结构由斜拉索、索塔、主梁组成。本文通过分析斜拉桥的结构特点,论述了斜拉桥在结构、布置、选材和审美方面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并简单介绍了斜拉桥在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设方面遇到的难题及采取措施。

关键词:斜拉桥;布置形式;结构设计;斜拉桥审美

Abstract: The cable-stayed bridge is a bridge combined stress system, its main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cables, towers, girder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ble-stayed bridge, the cable-stayed bridge in the structure, layout, material selection and design aesthetic requirement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measures.

Keywords: cable-stayed bridge;layout;structure design;cable-stayed bridge aesthetics

自1979年建成的第一座斜拉桥——主跨只有76米云阳桥以来,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现今我国斜拉桥无论是在规模和跨度方面,还是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斜拉桥数量最多、跨度最大的国家。我国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也已经跨入世界的先进行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斜拉索制造工艺实现了专业化和工厂化及防护技术不断完善;(2)斜拉桥的施工技术逐步完善;(3)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和施工过程控制等。目前我国的斜拉桥正在向新型结构、大跨度、轻质和美观等方向发展,以更好的适应交通、经济、环境和安全的要求。

1 斜拉桥整体结构特点

斜拉桥又称为斜张桥,是用许多拉索将主梁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组合受力体系的桥梁,其主体结构由斜拉索、索塔、主梁组成。在斜拉桥结构体系中,索塔主要是承压,斜拉索受拉,梁体主要承受弯矩,外荷载主要由主梁和斜拉索承受,并由斜拉索将受力传递给索塔。主梁由一根根拉索拉起,等于在梁内设置了许多支撑点,可以将其看作由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这种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小梁体内弯矩,从而降低主梁的高度,减轻结构重量,节省建筑材料,有利于斜拉桥向大跨度方向发展。斜拉桥相对悬索桥有较大的刚度,在抵抗风载、地震、竖向活载的作用方面有优势。

2 斜拉桥的布置

2.1斜拉桥整体布置

XX桥梁结构设计

概述: (一)设计依据: 1、XX公司提供的商务区电子版地形图,电子版道路图纸,电子板河道及景观图纸; 2、甲方确定的规划河底宽度为20米,设计最高水位4.8米,设计河底高程2.0米; 3、桥梁方案汇报会确定桥位和桥型布置方案; 4、xx公司其它要求。 (二)工程概况: 二级桥包括涵洞两座,位置分别在规划一路与水街交叉处和规划二路与水街交叉处,新区商 务区水街规划河底宽度为20米,设计最高水位4.8米,设计河底高程2.0米,其中按3-6m 框架涵设计,道路规划宽度为20米,两侧景观带按景观要求设计。框涵俩侧按悬挑结构设 计。 二、桥梁工程场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介绍 (一)自然、气候条件 天津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四季分明。冬季 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多为偏南风。气候特 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温高湿重,雨热共济;秋天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冬 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年平均气温11.1~12.3 C,七月平均气温26 C以上,一月份平均气温-4 C以下,偶然最 高温40.3 C,极端最低温-21 C。] 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80mm ,一日最大暴雨量304.4mm 。每年6~9月为汛期,平 均雨日34天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3%以上,冬季雨雪量只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1%~3% 。 (二)拟建场地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属滨海冲积平原,地貌单一,场地地表略有起伏。本次勘探揭 示埋深50.00m 以上的地层属海相、陆相沉积地层。

(三)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情况 1、场地地形地貌、场地土土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根据《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第3.2节、附录A及本次勘察资料,本次 勘探50.0m 深度范围内,场地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9层,按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划分为 18个亚层。各层土的土质特征及分布规律描述如下: (1 )人工填土层(Qml )) 主要由素填土(地层编号①)组成,厚度0.30?1.20m,黄褐色,主要粘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水平方向分布连续。人工填土填垫年限小于十年。02、04、06号孔夹有厚 度0.3?0.4m的灰黑色坑底淤泥质土。 (2 )全新统新近组坑底淤积层(Q43Nsi ) 地层编号②,该层土在本场地缺失。 (3)全新统新近组古河道、洼淀冲积层(Q43Nal ) 系北运河洪泛冲积而成,层顶标高为 5.95?1.75m,主要由上部的粘土、粉 质粘土(地层编号为③1)及下部的粉土(地层编号为③2)组成: ③1粘土、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为 5.95?1.75m,厚度0.60?4.10m,灰黄色,可塑, 含少量有机质,属中偏高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在02、06#孔附近缺失。 ③2粉土,层顶标高为5.85?1.15m,厚度1.00?2.70m,灰黄色,稍密,饱和,含少量有机质,夹粉质粘土薄层,分布不连续,属中压缩性土。 (4)全新统上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43al ) 地层编号④,该层土在本场地缺失。 (5)全新统上组湖沼相沉积层(Q43l+h ) 层顶标高为2.35?-0.38m ,主要由上部的粘土(地层编号⑤1),中部的粉土(地层编号 ⑤2 ),以及下部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⑤3 )、粉土(地层编号⑤4)组成: ⑤1粘土,厚度0.80?3.00m,灰黑色?青灰色,可塑,含少量有机质及腐殖物,夹粉质粘土薄层,属中偏高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连续。 ⑤2粉土,层顶标高为1.55?-2.44m ,厚度0.70?5.70m,青灰色,稍密?中密,饱和,含少量有机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在20#孔附近缺失。 ⑤3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为0.05?-4.29m ,厚度0.50?5.00m,青灰色,可塑,含少量有机质,夹粉质粘土薄层,属中偏高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分布于1#桥、2# 桥和4?6#桥(01?12#、20?23#孔)附近。 ⑤4粉土,层顶标高为-2.58?-7.85m ,厚度0.50?2.50m,青灰色,稍密?中密,饱 和,含少量有机质,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在3#桥和6#桥区域(13?19#、 22#、23#孔)缺失。 (6)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层(Q42m ) 层顶标高为-4.68?-8.85m ,主要由上部粘土、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⑥1 )和下部的粉土 (地层编号⑥2 )组成: ⑥1粘土、粉质粘土,层顶标高为-4.75?-8.85m ,厚度1.60?4.00m,灰色,可塑, 含少量有机质及贝壳,属中偏高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在1#桥局部和5#桥区域 (19#、21#、22# 孔)缺失。 ⑥2粉土,层顶标高为-4.68?-10.85m ,厚度0.50?4.10m,灰色,稍密?中密,砂粘互层,含少量有机质及贝壳,属中压缩性土,水平方向分布不连续,仅在1#桥和2#桥、 6#桥局部(01?05#、17#、08#、10#、24#孔附近),以及5#、6#桥所在区域(19?22#孔附近)有分布。

钢结构设计原理重点

1.刚结构的特点: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材质均匀,和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钢结构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钢结构的质量轻;钢材耐腐蚀性差;钢材耐热但不耐火(钢结构对缺陷较为敏感;钢结构的变形有时会控制设计;钢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 2. 钢结构应用范围:(技术角度)大跨度结构;重型厂房结构;受动力荷载影响的结构;可拆卸的结构;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容器和其他构筑物;轻型钢结构 3.钢结构的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压应力是使构件失稳的原因 5.超静定梁或跨框架可以允出现许在受力最大的截面全面塑性,形成所谓塑性铰 6.索和拱配合使用,常称为杂交结构 7. 钢材的基本的性能:①较高的强度:屈服点fy抗拉强度fu 级较高②足够的变形能力:塑性和韧性性能好③良好的加工性能: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8. 钢材三个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1)屈服点(2)抗拉强度(3)伸长率 9.冷弯性能是鉴定钢材在弯曲状态下的塑性应变能力和钢材质量的综合指标 10.与抵抗冲击作用有关的钢材的性能是韧性 11.碳含量在0.12%~0.20%范围内的碳素钢,可焊性最好(钢:C<2%;铸铁:C>2%) 12.反映钢材质量的主要力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冷弯性能 13.有益元素:Mn、Si;有害元素:S、P、O、P 14.250?C附近有兰脆现象,260~320?C时有徐变现象 15.钢材的主要破坏形式:塑性破坏(延性破坏)脆性破坏(脆性断裂)损伤累积破坏疲劳破坏 16.A级钢不提供冲击韧性保证,B、C、D、E分别提供20?/0?、-20?、-40?的冲击韧性 17.选材考虑因素:荷载性质、应力状态、连接方法、工作环境、供货价格 18.热轧H型钢:宽翼缘H型钢(HW)、中翼缘H型钢(HM)窄翼缘H型钢(HN) 19.钢梁:型钢梁、组合梁 20.荷载较大高度受限的梁,可考虑采用双腹板的箱型梁,有较大的抗扭刚度 2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内容:截面强度、构件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 22.吊车梁应力循环次数n>50000时要进行疲劳验算 23.单跨简支梁中截面出现塑性铰,即发生强度破坏;超静定梁出现塑性铰后,仍能继续承载 24.单轴对称截面有实腹式和格构式 25.塑形设计只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固端梁和连续梁 26.计算拉弯(压弯)时3种强度计算准则:边缘纤维屈服准则、全截面屈服准则、部分发展塑性准则 27.横梁对柱的约束作用取决于横梁的线刚度I0/L和柱的线刚度I/H的比值K0,即K0=I0H/IL 28.超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破坏、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震动、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其他特定状态 29.连接的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 30.连接方法:焊接、铆接和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 31. 常用焊接方法:电弧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焊等 32. 焊缝连接的优缺点:优点:省工省材、任何形状的构件均可直接连接、密封性好,刚度大缺点:材质劣化、残余应力、残余变形、一裂即坏、低温冷脆 33. 焊缝等级分三级:三级焊缝:外观检查;二级焊缝:在外观检查的基础上再做无损检验,;一级焊缝:在外观检查的基础上用超声波检验每条焊缝全部长度,以便揭示焊缝内部缺陷 34. 焊缝型式:对接焊缝和角焊缝 35. 施焊分类(位置):俯焊(最好)、立焊、横焊和仰焊(最差) 36.角焊缝的焊脚尺寸h f应不小于1.5t^0.5,t为较厚焊件的厚度(mm);hf应不大于较薄焊件厚度的1.2倍 37. 残余应力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对结构静力强度的影响、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对压杆稳定的影响4、对低温冷脆的影响、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38.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性能等级:10.9级、8.8级

桥梁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

桥梁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 摘要:目前桥梁结构耐久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比较了各国几种主要耐久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耐久性设计思路和方法,即利用耐久度来衡量结构保持耐久性的能力,通过计算耐久性指标来评判某一时刻结构耐久性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该方法强调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构体系和构件荷载类别以及桥梁寿命周期经济性对耐久性设计的影响,具有概念明确、形式简单、便于应用等特点。 关键词:桥梁结构、设计、可靠性、创新 引言: 桥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尽量避免主观经验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在桥梁设计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国内的桥梁结构设计普遍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的要求。 我国的桥梁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仍不够完善,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桥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一、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问题: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 在大跨度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造了大量的斜拉桥。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这类问题与没有进行合理的耐久安全性设计有关,这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桥梁的耐久性问题。而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来改善桥梁耐久安全性却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因此,需要努力将耐久安全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二、桥梁的超载问题:

第六章 岸桥的运行机构和装置

第六章岸桥的运行机构和装置 第一节起升机构 一、概述 岸桥起升机构的作用是实现集装箱或吊具吊梁升降运动,它是岸桥最主要的工作机构。 起升机构除了采用专用集装箱吊具起吊集装箱外,还可以通过吊钩梁对重件、件杂货进行装卸作业。 岸桥的起升机构由一组或两组对称布置的起升绞车(分别由一台或两台电机驱动),相应的联轴器、制动器、减速器等部件组成,通过驱动钢丝绳卷筒进行卷扬动作。当采用两组对称布置的起升绞车时,为了保持同步运行,必须在高速轴(电机轴端)和低速轴(卷筒轴)之间装设同步装置。如果采用电驱动技术能确保同步,也可以不要机械同步,但必须征得用户认可。 由于岸桥的起重量一般为40t或更大,通常用4根钢丝绳并通过吊具滑轮形成8根独立的钢丝绳承受外载荷。为便于更换绳,通常将两根卷扬钢丝绳的4个绳头分别固定在卷筒上。 起升机构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起升机构应符合文件规定的工作级别或规范标准的规定,当没有明确提出执行标准时,一般采用FEM规范。中国采用《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ll)。 (2)起升机构的驱动装置一般设置在机器房内,各部件安装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性的共用的底架上。底架再与机器房钢结构固定。 (3)驱动装置的各传动轴同心度应是可调的,当轴同心度出现很小的偏差时可通过底盘和机座之间的调整垫片进行适当调整。可用定位销或楔形止动块将各部件定位在底架上。 (4)传动装置的支座应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承受因钢丝绳偏斜产生的侧向力,保证盘式制动器正常工作。 (5)钢丝绳工作时对卷筒绳槽的偏斜角一般不大于3.5°,对滑轮槽的偏斜角最大不大于5°。 (6)在高速轴(减速器侧)和低速轴(卷筒轴侧)装设有可靠的制动器。 (7)配置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高度指示器和限位保护、超载保护、超速保护、挂舱保护架、对转动部件外侧应装设安全防护栏,在卷筒的下方应有接油盘,以防止污染环境。 (8)便于维护保养,留有足够的维修保养空间和通道,一般人行通道宽度≥0. 7 m。 (9)当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将货物放置到地面或将吊具自舱内取出的措施。 二、起升机构的组成 起升机构由驱动机构、钢丝绳卷绕系统、吊具和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器、卷筒、支承等部件。安全保护装置除了高、低速级配备制动器外,还包括有各种行程限位开关、超速开关以及超负荷保护装置等。 1. 电机 (1)电机的特点。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起升机构上. 驱动电机有交流和直流电机,过去多采用直流电机。随着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进步,交流电机也逐步被采用。考虑到起重机起升工况的特点和载荷特点,直流电机的过载能力一般都较大(达到250%或更高),并配有风机以保证起升电机连续性的工作要求。 (2)对起升机构电机的要求。

最新钢结构设计原理重点

钢结构设计原理重点 1、什么是柱子曲线?现行规范采用几条?为什么采用此数目?(1)根据设计中经常采用的住的不同截面形式并考虑初弯矩和残余应力影响的稳定系数9 -正则化-广义长细比曲线 (2)4条 (3)初弯矩和残余应力不同 2、轴心构件的屈曲形式,什么截面发生此种屈曲? 弯曲屈曲单轴对称截面绕非对称轴失稳扭转屈曲双轴对称屈曲(十字形)弯扭屈曲单轴对称截面绕对称轴失稳 3、影响轴压构件初始缺陷的因素有哪些?残余应力、初弯曲、初弯矩、初偏心 4、构件翼缘腹板局部稳定各简化为什么条件上的板?其计算原则是什么? (1)构件翼缘-三边简支,腹板-四边简支(2)局部不失于整体失稳5、格构式受压构件需要对那些进行验算?(1)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失稳(2)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外失稳(3)单肢验算(4)缀材验算 6、格构式受压构件对虚轴为何采用换算长细比?它的缀件有什么作用?计算模型? (1)两分肢向缀材抗剪强度比实腹式构件弱得多,绕虚轴稳定承载力有所降低,故采用加大的长细比(2)缀材承受剪力,而且能接受分肢计算长度(3)缀条为腹板,缀板为梁

7、轴压设计原则(1)等稳定性:使构件两个主轴方向的稳定承载力相同,以达到经济的效果,长细比应尽量接近,入x=入y(等稳定性原则)。(2)宽肢薄壁(3)连接方便,便于施工(4)制造省工 8.轴心受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如何保证?控制长细比 9.梁强度需验算哪些方面?弯曲正应力,剪应力,局部压应力,折算 应力。 10.抗弯强度验算塑性发展系数的要求?陈绍蕃、顾强钢结构设计原 理第二版p79 页,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梁,不考虑塑性发展,11?梁翼缘局部设计稳定的保证措施:限制宽厚比a弹性设计v根号 下235/fy; b塑性设计v 9倍的;c部分塑性v 13倍的。 12.梁腹板加劲肋作用 横向:承受剪力&局部压应力纵向:承受弯矩。 短加劲肋:承受局部压应力。 13.支撑加劲肋作用及如何计算? 承受集中力和支座反力 14.影响梁整体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a抗弯刚度,抗扭刚度,翘曲刚度,提高M cr,稳定性增加,b受压区侧向支撑长度增加,临界弯矩M cr增加,C荷载性质(纯弯曲时最低,其次是均布荷载,再次是集中力) d 荷载作用位置,作用于翼缘M cr 降低,作用于下翼缘M cr增加f支座多余约束条件越强;M cr增加e 加强受压翼缘比加强受拉翼缘有效,M ”增加。 15.何时无需进行梁整体稳定? a有铺板密铺在梁受压翼缘上并与其牢固连接,能阻止受压翼缘侧向位

纸桥的结构与受力分析

纸桥的结构与受力分析 摘要: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近代以来由于高科技的勃然兴起,桥梁逐 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形式更为复杂多样。桥梁作为结构的一大主要应用,简洁地展现了力学之美。制作纸桥可以为今后桥梁施工技术提供思路。所以纸桥的制作、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纸桥桥梁结构的特点以及影响桥梁的简单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字:纸桥、桥梁结构、受力分析。 引言: 桥梁是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过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建筑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建筑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现在国内外的桥梁建设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像我国的武汉长江大桥,黄埔的跨海大桥等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桥梁的建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重设计桥梁的结构,要设计出更加稳定的构造,解决桥梁中间垮塌和部分桥面出现断裂的问题。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纸桥,参考着经典大桥桥的优秀设计,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现代生活的特点,设计出简约、稳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大桥。

试验方法: 一、桥的整体结构设计:我们小组一共想出了三种桥梁的结构。一是三层的向两边分担压力的构型;二是拱形结构;三是中间穿插着连接起来的平桥。经过权衡利弊,我们小组决定选用第三种方案。该方案是在地面两侧建两个大型桥墩,在中间也同样建一个大型桥墩。然后通行部分是由长细纸筒做成。 二、前期实验:分别用一张打印纸从不同形式折成不同形状的单个桥体结构部分,然后在桥面上放砝码,记录数据。一次用不同形状折的单体进行实验,做成表格,比较各个的承重数据。最后得出最好的承重结构为由纸的对角叠成的圆柱套着三棱柱的单体,此单体结构承重效果在同等条件下经测试最好,并由此开始制作桥体。 三、制作步骤:首先制作长细纸筒:先把纸卷成细的卷,要卷紧。这个卷能承受的压力不会很大,而且越长承受的压力就越小,越易被压坏。但是卷能承受的拉力是很大的,调整结构把这些卷全变成受拉构件。在非要受压不可时,把纸卷截的短些,用很多细的纸卷在这个受压的地方共同承受压力。接着做短圆纸筒:以A4 纸的窄边为“母线”卷成。最后做底面:每张纸先用胶水加固(全部涂过后风干),再涂一次卷成纸卷再相互错开用胶水黏结。最后将底面与纸筒固定好,再将底面与桥面固定,分别固定在桥俩端及中间部分。大概步骤即是这样:先固定主要框架,然后是支架,其次是桥身上的各处桥梁,最后铺好桥面。

结构设计大赛(桥梁)计算书

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方案作品名称蔚然水岸 参赛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赛队员吕远、李丽平、李怡潇、赵培龙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一、方案构思 1、设计思路 对于这次的设计,我们分别考虑了斜拉桥、拱桥、梁式桥和桁架桥的设计方案。斜拉桥可以看作是小跨径的公路桥,且对刚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斜拉桥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对于用桐木强度比不上其他样式的桥来得结实;拱桥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而作用,而沿拱桥垂直方向最小主应力为零,可以很好的控制桥梁竖直方向的位移,但锁提供的支座条件较弱,且不提供水平力,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梁式桥有较好的承载弯矩的能力,也可以较好的控制使用中的变形,但桥梁的稳定性是个很大的问题,控制不了桥梁的扭转变形,因此,我们也放弃了制作梁式桥的想法;而桁架桥具有比较好的刚度,腹杆即可承拉亦可承压,同时也可以较好的控制位移用料较省,所以,相比之下我们最后选择了桁架桥。 2、制作处理

(1)、截杆 裁杆是模型制作的第一步。经过试验我们发现,截杆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杆件,采用不同的截断方法。对于质地较硬的杆应该用工具刀不断切磋,如同锯开;而对于较软的杆应该直接用刀刃用力按下,不宜用刀口前后切磋,易造成截面破损。 (2)、端部加工 端部加工是连接的是关键所在。为了能很好地使杆件彼此连接,我们根据不同的连接形式,对连接处进行处理,例如,切出一个斜口,增大连接的接触面积;刻出一个小槽,类似榫卯连接等。 (3)拼接 拼接是本模型制作的最大难点。由于是杆件截面较小,接触面积不够,乳胶干燥较慢等原因,连接是较为困难的。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加以控制,如用铁夹子对连接处加强压、用蜡线进行绑扎固定等。对于拱圈的制作,则预先将杆件置于水中浸泡并加上预应力使其不断弯曲,并按照先前划定的拱形不断调整,直至达到理想形状。 在拱脚处处理时,先粘结一个小的木块,让后用铁夹子施加很大的压力,保证连接能足够牢固。 乳胶粘接时要不断用电吹风间断性地吹风,使其尽快形成粘接力,达到强度的70%(基本固定)后即可让其自行风干。 (4)风干 模型制作完成后,再次用吹风机间断性地吹粘接处,基本稳定后,让其自然风干。 (5)修饰

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总结

钢结构的特点: 1.钢材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2.钢结构的重量轻 3.材质均匀,和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4.钢结构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 5.钢结构密闭性好 6.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7.钢材耐热但不耐火 8.钢结构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钢结构的破坏形式 钢材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破坏形式,即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钢结构所用材料虽然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但一般也存在发生塑性破坏的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脆性破坏的可能。 塑性破坏是由于变形过大,超过了材料或构件可能的应变能力而产生的,而且仅在构件的应力达到了钢材的抗拉强度fu 后才发生。破坏前构件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断裂后的断口呈纤维状,色泽发暗。在塑性破坏前,构件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且变形持续的时间较长,容易及时被发现而采取补救措施,不致引起严重后果。另外,塑性变形后出现内里重分布,使结构中原先受力不等的部分应力趋于均匀,因而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 构件应力超过屈服点,并且达到抗拉极限强度后,构件产生明显的变形并断裂。常温及静态荷载作用下,一般为塑性破坏。破坏时构件有明显的颈缩现象。常为杯形,呈纤维状,色泽发暗。在破坏前有很明显的变形,并有较长的变形持续时间,便于发现和补救。 脆性破坏前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计算应力可能小于钢材的屈服点fy ,断裂从应力集中处开始。冶金和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特别是缺口和裂缝,常是断裂的发源地。破坏前没有任 何预兆,破坏时突然发生的,断口平直并呈有光泽的晶粒状。由于脆性破坏前没有明显的预兆,无法及时察觉和采取补救措施,而且个别构件的断裂常会引起整体结构塌毁,后果严重,损失较大,因此,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钢结构的脆性破坏。 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平均应力也小(一般都小于屈服点),没有任何预兆。局部高峰值应力可能使材料局部拉断形成裂纹;冲击振动荷载;低温状态等可导致脆性破坏。平直和呈有光泽的晶粒。突然发生的,危险性大,应尽量避免。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1.弹性阶段:OA 段:纯弹性阶段εσE = A 点对应应力:p σ(比例极限) AB 段:有一定的塑性变形,但整个OB 段卸载时0=ε B 点对应应力:e σ(弹性极限) 2.屈服阶段:应力与应变不在呈正比关系,应变增加很快,应力应变曲线呈锯齿波动,出现应力不增加而应变仍在继续发展。其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下屈服点稳定,设计中以下屈服点为依据。 3.强化阶段:随荷载的增大,应力缓慢增大,但应变增加较快。当超过屈服台阶,材料出现应变硬化,曲线上升,至曲线最高处,这点应力fu 称为抗拉强度或极限强度。 4.颈缩阶段:截面出现了横向收缩,截面面积开始显著缩小,塑像变形迅速增大,应力不断降低,变形却延续发展,直至F 点试件断裂。 疲劳破坏:钢材的疲劳断裂是微观裂纹在连续反复荷载作用下不断扩展直至断裂的脆性破坏。 钢材的疲劳强度取决于构造状况(应力集中程度和残余应力)、作用的应力幅、反复荷载的虚幻次数,而和钢材的静力强度无明显关系。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焊接连接:不削弱构件截面,构造简单,节约钢材,焊缝处薄。弱铆钉连接:塑性和韧性极好,质量容易检查和保证,费材又费工。螺栓连接:操作简单便于拆卸。 焊接连接的优点:1.焊件间可以直接相连,构造简单,制作加工方便2.不削弱截面,节省材料3.连接的密闭性好,结构的刚度大4.可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焊接结构的质量。 缺点:1.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内,钢材的金相组织发生改变,导致局部材质变脆2.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使受压构件承载力降低3.焊接结构对裂纹很敏感,局部裂纹一旦发生,容易扩展至整个截面,低温冷脆问题也比较突出。 焊接连接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电弧焊(包括手工电弧焊)自动(半自动)埋弧焊和气体保护焊。 侧面角焊缝主要承受剪力,塑性较好,应力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呈两端打而中间小的状态。焊缝越长,应力分布不均匀性越显著,但临界塑性工作阶段时,产生应力重分布,可使应力分布的不均与现象渐趋缓和。 焊脚不能过小:否则焊接时产生的热量较小,而焊件厚度较大,致使施焊是冷却速度过快,产生淬硬组织,导致母材开裂。 焊脚不能过大:1.较薄焊件容易烧穿或过烧2.冷却时的收缩变形加大,增大焊接应力,焊件容易出现翘曲变形 计算长度不能过小:1.焊件的局部加热严重,焊缝起灭狐所引起的缺陷相距较近,及可能的其他缺陷使焊缝不够可

结构设计大赛(桥梁)计算书

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方案 作品名称蔚然水岸 参赛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赛队员吕远、李丽平、李怡潇、赵培龙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一、方案构思 1、设计思路 对于这次的设计,我们分别考虑了斜拉桥、拱桥、梁式桥和桁架桥的设计方案。斜拉桥可以看作是小跨径的公路桥,且对刚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斜拉桥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对于用桐木强度比不上其他样式的桥来得结实;拱桥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而作用,而沿拱桥垂直方向最小主应力为零,可以很好的控制桥梁竖直方向的位移,但锁提供的支座条件较弱,且不提供水平力,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梁式桥有较好的承载弯矩的能力,也可以较好的控制使用中的变形,但桥梁的稳定性是个很大的问题,控制不了桥梁的扭转变形,因此,我们也放弃了制作梁式桥的想法;而桁架桥具有比较好的刚度,腹杆即可承拉亦可承压,同时也可以较好的控制位移用料较省,所以,相比之下我们最后选择了桁架桥。 2、制作处理 (1)、截杆 裁杆是模型制作的第一步。经过试验我们发现,截杆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杆件,采用不同的截断方法。对于质地较硬的杆应该用工具刀不断切磋,如同锯开;而对于较软的杆应该直接用刀刃用力按下,不宜用刀口前后切磋,易造成截面破损。 (2)、端部加工

端部加工是连接的是关键所在。为了能很好地使杆件彼此连接,我们根据不同的连接形式,对连接处进行处理,例如,切出一个斜口,增大连接的接触面积;刻出一个小槽,类似榫卯连接等。(3)拼接 拼接是本模型制作的最大难点。由于是杆件截面较小,接触面积不够,乳胶干燥较慢等原因,连接是较为困难的。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加以控制,如用铁夹子对连接处加强压、用蜡线进行绑扎固定等。对于拱圈的制作,则预先将杆件置于水中浸泡并加上预应力使其不断弯曲,并按照先前划定的拱形不断调整,直至达到理想形状。 在拱脚处处理时,先粘结一个小的木块,让后用铁夹子施加很大的压力,保证连接能足够牢固。 乳胶粘接时要不断用电吹风间断性地吹风,使其尽快形成粘接力,达到强度的70%(基本固定)后即可让其自行风干。 (4)风干 模型制作完成后,再次用吹风机间断性地吹粘接处,基本稳定后,让其自然风干。 (5)修饰 在模型完成之后,为了增强其美观性,用砂纸小心翼翼的将杆件表明的毛刺打磨光滑,注意不要破坏结构,以免影响其稳定。 3、设计假定 (1)、材质连续,均匀; (2)、梁与索之间结点为铰结;梁与塔柱(撑杆)之间的连接为刚结;

钢结构设计原理重点修改版

填空 1.极限状态的分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2.普通碳素钢的等级:A,B,C,D 3.钢材是根据什么命名的:质量等级,脱氧方法,屈服点数值,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 4.有害元素有哪些:O,S,N,P,H 5.焊缝按连接计算分哪几类:对接焊缝,角焊缝。或者承受轴心力作用时角焊缝连接计算,复杂受力时角焊缝连接计算。 6.角焊缝的分类:正面角焊缝,斜焊缝,侧面角焊缝,直角角焊缝,斜角角焊缝。 7.角钢肢背和肢尖的内力分配:等肢K1=0.7 K2=0.3不等肢(长肢水平)K1=0.75 K2=0.25不等肢(长肢垂直)K1=0.65 K2=0.35 8.螺栓的排列分类:并列,错列。 9.高强度螺栓8.8级10.9级的含义:螺栓性能等级。 10.轴心受力构件常用的截面形式:按其截面组成形式(实腹式构件,格构式构件)按常见的有(热轧型钢截面,冷弯型钢截面,轻型刚或钢板连接而成的组合截面)。 11.轴心受力构件校核的内容:刚度验算,整体稳定验算,局部稳定验算,强度验算。 12.压弯构件整体破坏形式有哪些:弯曲屈曲,弯扭屈曲,弯扭失稳。 13.节点厚度根据什么确定:梯形(最大腹杆内力),三角形(弦杆最大内力)。 14.上弦横向水平支撑间距:不大于60m。 15.拉杆压杆按什么设计:拉:强度,压:稳定性。 16.刚性杆能受什么:受拉,受压。 17.平面外的计算长度怎么取:有支撑就取支撑间距,没有就取实长。 选择 1.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转换分项系数不一致 标准值X分项系数=设计值 2.低温下的钢材强度塑性会怎样? 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3.钢材符号含义Q235AF 代表屈服点为235的A级沸腾钢 4.塑性韧性好的钢材要用到什么结构上? 多用于焊接结构 5.衡量冲击荷载能力的指标是什么? 韧性(也叫冲击韧性) 6.焊脚尺寸用什么表示? 指焊缝根角至焊缝外边的尺寸,表示为hf 7.单个普通螺栓受剪承载力的取值 140fv 8.残余应力对静力强度刚度疲劳强度的影响 9.组合梁翼缘部稳定通过什么控制? 通过宽厚比控制 10.弹性受压杆件的界性,临界力 临界力随抗弯刚度的增加和构件长度的减小而增大 11.绕虚轴受弯时设计准则是什么? 以截面边缘纤维屈服为设计准则

桥梁设计要点

桥梁设计要点 一、结构计算要点 1、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1.0.6条要求,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市政桥涵据此采用设计基准期100年,各类主要构件及其使用材料应保证其设计基准期要求。 2、汽车荷载根据道路、公路等级分别采用公路-I级、公路-II级,特殊荷载根据业主要求确定。桥梁设计安全等级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1.0.9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重要性系数根据设计安全等级确定。设计中注意按照单孔跨径确定,对多孔不等跨径桥梁,以其中最大跨作为判断标准,同时在设计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大于等于1.0。 3、抗震设计标准:青岛市桥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他地区及有特殊要求桥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附录A规定的烈度和地震加速度,结合桥梁抗震规范和实施细则进行抗震设计。 4、环境类别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1.0.7条确定,并按照要求提出相应的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1条,当受拉区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

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的钢筋网(主要用于承台下层)。 6、护栏防撞等级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JTG D81-2006)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确定,中央隔离墩预制长度4米。设计规范需要在桥梁设计说明依据中列出。 7、桥涵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其中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应遗漏挠度计算和预拱度设置。 8、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根据规范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并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3条的规定。 9、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B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应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影响进行验算,其宽度限制根据环境类别确定,详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2条。 10、 T形截面梁的翼缘有效宽度和箱形截面梁在腹板两侧上下翼缘的有效宽度应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2.2条和4.2.3条进行断面折减。各类受力筋应布置在有效宽度范围内。 11、由于日照正温差和降温反温差引起的梁截面应力,可按附录B计算。竖向日照温差梯度曲线可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4.3.10条计取,桥面混凝土铺装层不计入温度梯度,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大于10cm的按照14度计算。

岸桥特种监控系统

集装箱岸桥作业摄像监控系统 第一章集装箱特种防震摄像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一、需求与必要性 集装箱是码头作业重要的起重装卸设备,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码头的经济效益上,码头工作人员能否在装船前发现箱体是否有坏损,工作人员识别每个箱是否锁具完好,炎热天气或风雨天气工作人员是否适合长时间室外检查或读取箱号等等,这些也同时涉及到工作人员的实际利益和生产安全。 在现在集装箱岸桥上安装摄像装置,就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普通摄像机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一工作。 因为岸桥的特殊性还体现在作业时的震动和干扰上,众所周知,普通监控(即平面监控)是安装于楼宇、门卫或高架杆上,这些安装位置都是绝对固定和稳定的,且根据安防标准,布线都要与动力电线保持50cm距离。而要将这样的平面监控设备安装于岸桥上,是无法承受岸桥装卸作业时产生的震动强度的,更不要说是长期大幅度的震动、晃动;布线时由于受岸桥钢结构的限制,部分视频线有时要与动力线或其它岸桥电缆并行,这种情况下的干扰如何解决也是平面监控器材商或工程商最头痛的事;除此之外平面监控的显示屏都配置的是普通液晶,在办公室或监控中控室的空调环境下,可以良好的运行,但绝对不适合岸边这样海风侵蚀性环境,因为普通液晶不坑震,会出现闪断或间断性蓝屏,其次屏芯易受侵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损坏。 二、功能与作用 1 我公司防震系列产品的最主要特性就是抗震、减震,因为我们的防震 产品除内部摄像机采用日本进口SONY(或韩国进口三星)品牌机外,所有内、外部结构均由我公司自主开发,整体小巧而且紧凑,结构强度大,抗震等级高;遇震动超大的环境还可加装内部减震结构,将外力卸掉,使得内部精密摄像机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长时间工作。

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方案

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方案\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平波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赛队员邵明帅、温雯、文月桂、胡红亮 专业名称土木茅以升、车辆詹天佑、土木 茅以升____ 、土木茅以升________ 、土木茅以升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张雪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连交通大学结构设计竞赛组委会

二?一三年 总言:桥梁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交通方式,许多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桥梁的身影,从很简陋的独木桥,到如今气势恢宏的跨海大桥,桥梁的建造技术在飞速的发展着,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也在不断运用到桥梁建造中来,但总体有一个原则“稳定性好,材料 省”。一般现在的桥梁形 式可分为“拱,吊,桁架”三种。 我们的理念:考虑到拱桥较难制作,且较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所以我们选择了桁架和吊桥的结合形式来制作我们的作品,桁架结构具有制作简便,刚 度大,几何特性好,扩大了粱式结构的适用跨度等优点,本次制作的桥梁长度为2010mm,是一种大跨的结构,而吊桥的优点就是受拉好,自重轻,跨径大,在支座承压方面,我们采用了增加横杆的方式,一方面增大了它的承压面积,另一方面使支座受力均匀,在主梁上,我们采用工字梁的方式来增加梁的抗弯能力,在整个梁的受力方面,我们尽量都是让力均匀分布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减少挠度。 我们的特色: 1.梁的横截面: 目的:增大梁的抗弯能力。 效果图| 2.腹梁的承压结构目 的:降低挠度 3?吊桥的受拉结构 目的:适合大跨径受拉结构 作 品 简 介

什么样的桥梁结构承重最大

什么样的桥梁结构承重最大 (春光小组:周鹏徐德闯) 一、项目概述 1. 开展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2.学科:科学、数学、信息技术 3. 简介: 本学习项目主要对象是五年级至六年级学生,桥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桥梁的承重量有多大,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适合建造什么结构类型的桥梁等等问题却很少同学去关心。本次项目探究 活动,将从少年儿童身边熟悉的桥梁入手,让他们自己提出有关对桥梁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法,通过调查、实验、观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等方法,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及数学、信息技术 应用的能力。 二、学习团队 1. 教师: 周鹏:综合实践 徐德闯:科学 2.学生: 旅顺口区迎春小学: 庄河光明山中心小学: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1.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了解不同结构的桥梁承重力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能通过改变桥梁的结构来改变桥梁的承重力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现在网络技术、高科技手段搜集、整理文字、图片信息的能力。 2. 学习任务

5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从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司空见惯的桥梁入手,让学生提一些比较感兴趣、乐于研究的问题, 确立研究主题。 ●任务2:从电视、杂志、互联网等寻找一些有关桥梁的图片、数据信息。 ●任务3:通过信息的整理与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对比实验。 ●任务4:把任务1、2、3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做出一份可以相互交流的项目报告。 四、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活动过程(概念图): 任务一寻找世界各地的桥梁设计

?报章、杂志:你们可以从报章或杂志寻找你们所熟悉的桥梁结构,把图片及设计方案(或有关新闻)剪下,并记录你是从哪一份报章(报章名称)和哪一天(日期)取得的。 ?互联网:你亦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桥梁结构设计并把它打印出来,记录你是从哪个网址中取得的。 ?其他途径:其实,若你能细心观察,亦可以从其他途径发现桥梁结构的设计应用,例如电视节目等。把有关的桥梁结构设计记录下来,并记录你是从哪里获得有关资料。 想一想以下的问题: ?桥梁的整体形状是什么样子? ?桥梁的主体结构是怎样设计的? ?最突出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梁结构设计对你的启发? 任务二设计桥梁结构设计图 学生搜集力学原理,结构以什么样的形式制作最稳定? 注意:进行访问时,紧记要表现应有的礼貌! 根据搜集讨论得来的思路绘制桥梁设计图(可以是多个设计方案) 从绘制成的桥梁结构设计图中,你们发现什么? 有什么总结? 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并思考问题: ?桥梁的整体形状及桥体的结构特征? ?你会如何解释你们的发现? ?你们的发现对你有什么启示? 任务三制作项目实践探究整理

纸桥的结构与受力分析

摘要: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近代以来由于高科技的勃然兴起,桥梁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形式更为复杂多样。桥梁作为结构的一大主要应用,简洁地展现了力学之美。制作纸桥可以为今后桥梁施工技术提供思路。所以纸桥的制作、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纸桥桥梁结构的特点以及影响桥梁的简单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字:纸桥、桥梁结构、受力分析。 引言: 桥梁是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过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建筑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建筑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现在国内外的桥梁建设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像我国的武汉长江大桥,黄埔的跨海大桥等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桥梁的建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重设计桥梁的结构,要设计出更加稳定的构造,解决桥梁中间垮塌和部分桥面出现断裂的问题。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纸桥,参考着经典大桥桥的优秀设计,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现代生活的特点,设计出简约、稳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大桥。 试验方法: 一、桥的整体结构设计:我们小组一共想出了三种桥梁的结构。一是三层的向两边分担压力的构型;二是拱形结构;三是中间穿插着连接起来的平桥。经过权衡利弊,我们小组决定选用第三种方案。该方案是在地面两侧建两个大型桥墩,在中间也同样建一个大型桥墩。然后通行部分是由长细纸筒做成。 二、前期实验:分别用一张打印纸从不同形式折成不同形状的单个桥体结构部分,然后在桥面上放砝码,记录数据。一次用不同形状折的单体进行实验,做成表格,比较各个的承重数据。最后得出最好的承重结构为由纸的对角叠成的圆柱套着三棱柱的单体,此单体结构承重效果在同等条件下经测试最好,并由此开始制作桥体。 三、制作步骤:首先制作长细纸筒:先把纸卷成细的卷,要卷紧。这个卷能承受的压力不会很大,而且越长承受的压力就越小,越易被压坏。但是卷能承受的拉力是很大的,调整结构把这些卷全变成受拉构件。在非要受压不可时,把纸卷截的短些,用很多细的纸卷在这个受压的地方共同承受压力。接着做短圆纸筒:以A4 纸的窄边为“母线”卷成。最后做底面:每张纸先用胶水加固(全部涂过后风干),再涂一次卷成纸卷再相互错开用胶水黏结。最后将底面与纸筒固定好,再将底面与桥面固定,分别固定在桥俩端及中间部分。大概步骤即是这样:先固定主要框架,然后是支架,其次是桥身上的各处桥梁,最后铺好桥面。 结果与讨论: 我小组所造之桥以线条简单为主要特点,整个设计以圆柱型纸杆为主,进行粘贴制作纸桥。由于所学专业限制,我小组所制作桥梁只能简单承受重量,承重量较小,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对力学及压强的分析不够透彻,我小组选用的圆柱形纸杆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作为受弯结构的梁,梁的抗弯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梁高,圆柱直径越大,抗弯强度越大。但我小组所作纸桥有一个明显缺点就是缺少斜拉的索链,如果两侧分别增加斜拉,那么所承重效果会更好。以后有机会的话再把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更好的制造出一个承重力较大的纸桥。 结论: 经实验及制作纸桥可得,简单的梁式桥虽制作方法简单但承重能力并不是最好的,需要在桥面上加入斜拉链以分散桥面所受压力。我们通过实验明白了:一张平面的纸很薄,小受力厚度导致小承受力。而把纸折叠成瓦楞形或卷成圆柱体后,受力厚度大大增加,承受力也就大得多。在桥梁和建筑等受力构造中,

40.5吨岸边集装箱装卸桥结构优化设计

40.5吨岸边集装箱装卸桥结构优化设计 张氢1孙国正2卢耀祖1 1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机械系上海200092 2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武汉430063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APDL语言进行40.5吨港口集装箱岸桥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 优化的目标函数为结构自重最轻,约束函数中包括了多个工况,不但具有强度和静刚 度约束,而且还包括对结构三个固有频率的约束。优化计算过程和结果可供相关人员 参考。 关键词:装卸桥;金属结构;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 0 概况 随着航运的集装箱化,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岸桥)在整个集装箱装卸工艺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集装箱岸桥工作跨度大,装卸速度很高,使得这类机械的自重非常大而刚度却较差。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并降低码头负荷,迫切需要对装卸桥进行优化设计。 从结构上说,岸桥可以视为空间杆梁混合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其整机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并不困难。但由于它是复杂的超静定空间结构,使得设计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各构件尺寸,从而调整整机应力分布和各部分刚度非常困难,尤其当对装卸桥整体有动刚度要求时更不易着手。以往由于缺乏高可靠性易于使用的商业化结构优化软件,实际设计中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一直较困难。 本文主要讨论利用ANSYS进行装卸桥结构优化。优化计算包括了两种静力分析工况及对装卸桥动态特性工况的约束要求,优化目标为整机结构自重最轻。结合ANSYS所提供的优化方法及APDL语言所具有的较强的参数化分析功能,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装卸桥的优化设计。通过参数化,可以实现对相同拓扑形状、不同设计参数的装卸桥进行优化设计,这对于时效性较强、不可能对大量方案进行人工评价的投标设计尤其重要。 1 集装箱岸桥优化模型 1.1 集装箱岸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为了反映集装箱岸桥结构总体的受载情况,采用梁单元和杆单元的混合结构模拟该机的整机结构。实践也表明采用杆、梁混合结构能够较好地反映结构整体的振动及位移情况。40.5t 集装箱岸桥的整机有限元分析模型见图1所示。该装卸桥的主要设计参数是:额定起重量40.5吨,集装箱提升速度为50m/min,小车运行速度160m/min,轨距26m,跨距17.1m,小车轨道高度36.5m,前伸距为44m,后伸距为14m。 该模型的基本情况如下:①节点数:58;②单元数:74;③单元种类:2,分别为BEAM4和LINK8;④单元自由度耦合集:44。在模型中,装卸桥的前拉杆是铰接结构以便其前桥上下俯仰。如果忽略拉杆的自重(与其受力相比很小)则可以被视为二力杆,因此在实际模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