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

高考语文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

专题26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解析版)

专题26 规范作答——鉴赏诗歌的语言之“炼字” 一、真题速递 1.【201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 2.【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2)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即可。 (3)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3.【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2)“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解析】 (1)试题分析: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首先要分析“软”在诗句中的意思,然后从手法上进行赏析。手法上抓住双关的手法是关键。 (2)试题分析:题中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把握。分析时要诸联赏析,结合“过”的诗意进行。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 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确定字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 三、炼字对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 关注动词 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 关注特殊词(颜色词) 四、高考真题例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参考鉴赏: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五、答题指津 (一)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的含义,看是否使用了什么手法。 ——释含义/明手法

高二语文《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之炼字的技巧》学案含答案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之炼字的技巧》学案 广州市岭南中学杨振文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相关知识; ②懂得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类型和答题技巧; 2、能力目标: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解答技巧。 3、情感目标:从对炼字的鉴赏中体会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炼字”的相关知识; 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它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一首诗里面的词语并不多,但蕴含的思想感情却非常丰富。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四个方面:炼字、诗眼、炼句和语言风格。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炼字。 大家都比较熟悉贾岛“推敲”的故事。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这实际上是古人诗歌创作中炼字的一个典型。 二、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三、考查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3、全诗或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或词?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四、如何解答 1.应用举例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步骤一:表明看法)同意。 (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无限心酸痛楚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炼字类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炼字类 作文素材 2014-07-11 10:20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炼字类 第一课时 一、考查方向: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二、解题格式 1、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诗眼类答题: 提问方式:①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②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点出诗眼,并释义。②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③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④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例如1: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明确:①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②“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③“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④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例如2: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知识情况反馈,引入课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在改卷过程中,很多同学错误的分析了本诗的情感。总结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年华易逝的苦闷。 2、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独、落寞、心酸之情。 4、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5、讽刺当朝统治者政治腐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要求】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云破月来花弄影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人生几度新凉 5、羌笛何须怨杨柳 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 二、牛刀小试:(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词鉴赏之语言(附答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5 以赏析句子的方式考查 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练习: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一

诗歌鉴赏语言之炼字

鉴赏诗歌语言 考纲要求: ⑴评价作品选词炼句的功夫 ⑵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 炼字艺术 1、评价作品选词炼句的功夫 鉴赏语言之炼字 古人作诗很讲究炼字,故有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一般而言,炼字重点在那些词? 在于实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 或者虚词。 ①传神显旨的词。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②以动衬静的词。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③化静为动的词。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④以动写静的词。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⑤以实显虚的词。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⑥以乐衬哀的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叠音妙用的词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 (3)颜色渲染的词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4)拟声形象的词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思想感情。 晴景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 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写出了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感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3866《诗歌鉴赏之炼字》说课稿

《诗歌鉴赏之炼字》说课稿 语文组魏发芬 一、说教材(专题)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代诗人特别注重锤炼语言,尤其是炼字,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炼字。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炼字是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结合专题教学要求和高考出题特点,依据新课标中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专题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说学情 诗歌鉴赏我们已经复习了两周时间,学生对诗歌鉴赏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但是对细节的理解还有很多漏洞。本课就是针对“炼字”这一个细节,帮助学生整合前面的答题思维模式。学生在做主观性试题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以下困难:1、对诗歌的字面意义不理解;2、回答时不知道该从哪入手,回答些什么。 五、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为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朗读法。点拨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及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讨论法:诗歌鉴赏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练习法: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朗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炼字的妙处,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意境。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汉语魅力,导入新课 统治人类第三个千年的语言会是什么?为什么?法国文学家米修曾说过汉语是最有宇宙精神的语言,充满了景象、充满了新生,沁出芳香,飞出诱惑,具有无限的生命。今天我们就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品味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 设问能激起学生的上课兴趣,米修的话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品赏佳句,推敲字词 我选取了古诗中炼字的成功范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结合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评析炼字之妙。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热身训练,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意境,调

古诗赏析——炼字

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 解释概念: 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炼到精警之处,人称“诗眼”。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是作品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眉目传神”。“诗眼”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是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突破口。只有正确把握诗眼,才能更好地理解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 炼字经典: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与柳永齐名,号称“张三影”。 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关于"推敲"的典故: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考查方向: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一、炼字内容概述 炼字的基本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外乎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 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 、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2: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字(练习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字 (练习与答案) 【考点解读】 诗歌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考点精解:鉴赏诗歌字词意义时,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推敲: 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类试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牢记语言风格的种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诗歌的语言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点拨】 考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应关注“两把握,四要点”。 “两把握”指: 1.从字词的表面义和语境义入手,把握字词的含意。无论是炼字还是炼词,首先要把 握字词的具体意义,除了把握字词的表面义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把握其语境义。 2.从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分析关键字词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语言特色。 “四要点”指: 1.交代字或词的具体意思。 2.给出字词所使用的手法。归纳字词使用的手法可以从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从 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修辞的 角度分析,比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3.写出字词描摹的景物特征。 4.写出表达的思想情感。具体的答题模板:字(词)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表达的情感。 【经典例题】 一、(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题目: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一) 。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

诗歌鉴赏语言的炼字方法(非常实用)

诗歌鉴赏之语言 一、古典诗词用语精妙无比,即使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甚至如今的流 行歌曲,一旦浸染了古典的气息,就会别有一番风味。所以首先我们在品味几句流行歌词中体会一下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例一: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再回首往事也随枫叶一片片落…自嘲墨尽千情万怨英杰愁曲终人散发华鬓白红颜殁烛残未觉与日争辉徒消瘦 当泪干血盈眶涌白雪纷飞都成红——《逍遥叹》 例二: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 ——《发如雪》 例三: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漂来又浮去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里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可逆风不解挟雨伴雪摧梅折枝去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远去无痕迹 听梧桐细雨瑟瑟其叶随风摇记忆——《凤凰于飞》 这些洋溢着古典气息的流行歌词,让我们恍然回归到那个唯美的时代。我们常说,好诗都被唐人写光了,好词都被宋人填完了,因此我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后代,才会带着虔诚和仰慕之情去学习诗歌,正因为我们在仰视着古典诗歌,在高考中诗歌鉴赏也就自然成为难点了。 二、诗歌鉴赏的常见命题方式 其一.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二、鉴赏诗歌用词之妙 今天我就从其中极小的一点切入,谈一谈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三、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4、答题示例: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参考答案: 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独”字。 ②“独”是“独立”,“一个人”的意思。(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③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描述 景象) ④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效果)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模板}

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要求】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云破月来花弄影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人生几度新凉 5、羌笛何须怨杨柳 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活用词 一、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登岳阳楼》杜甫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出了洞庭湖波涌浩瀚。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教案 【教学目标】 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 炼字题的做题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诱探点练悟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吟安一个字,括断数茎须”——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二、回顾有关炼字的名句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炼动词 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炼形容词 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炼副词 副词的表达效果:起到诗歌悠扬婉转、情韵丰富的表达效果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炼数量词 数词的表达效果: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大一色炼虚词 虚词的表达效果: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炼叠词 1

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炼拟声词 拟声词的表达效果: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炼颜色词 颜色词的表达效果: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三、以“炼动词”为例尝试探究,互动解疑 (一)考情探究 1、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种考察方式:炼字和判断语言风格。其中炼字考察频率特别高,近观三年高考,15年就有5个省份对炼字直接命题。其中全国卷I、II 都设题了,17年出现了3道题,16年有4道题。 2,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米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处。 (4)本诗(某联)的“诗眼”是什么?(诗眼:最生动传神的字或词)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即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那么如何鉴赏诗歌所炼之字富有的和感染力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两句诗: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红) 步骤一:“燃”字用得极妙, 步骤二: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 步骤三: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浓) 步骤一:“闹”,热闹的意思 步骤二:“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诗人以拟人手法,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步骤三: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2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 教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篇》教学设计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古诗词考查范围及题型。 2、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技巧,强化答题规范化。 二、教学重点 含义深刻的词语的鉴赏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语言鉴赏题答案的整合。 四、教学设想 "师生互动"这个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 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据研究表明专家教师与普通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不同点就是前者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善于从交流中发现新问题,也能够即时使用自己的技能解决问题。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因为班级人数较多等客观原因,也因为师生普遍存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等主观原因,在一定水准上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加上教师常把自己定位在传授者的身份上,这样的心理暗示造成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所以要使"师生互动"这个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在整个复习备考的阶段,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古诗词鉴赏专题是中考备考的一个难点,学生对此题有一种惧怕的心理。所以,在此环节的设计上,我尤其重视方法的引导及答题的规范训练。教会学生方法,消除畏难情绪,调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导析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 七、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注重炼字的诗句及典故. (二)回顾中考真题及学过的课内诗词。 例:(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实行赏析。《春日即事》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描写景象)。这个想象、比喻(明手法)非常生动、新奇,由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是诗人愁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感点明作用)。 (2)《饮酒》中“见”,看见的意思。南山是在诗人采菊的间隙,不经意间闯入诗人的眼帘,这美景不是诗人有意去望,而是无意之见。这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本意+语境意+……的情感) 1 逐句与学生一起分析答案要点。 2 总结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 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确定字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 三、炼字对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