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华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50题(一)带答案

精华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50题(一)带答案

精华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50题(一)带答案
精华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50题(一)带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一)

(50题带答案)

1.(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②三百人。南郭③处士④请为⑤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以数百人⑦。宣王死,湣王立⑧。好⑨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

①宣王:齐国国君。使:派、让、请。竽(yú):古代乐器名,有点像现在的笙(shēng)。

②必:一定、必须。

③南郭:复姓。

④处(chǔ)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⑤请:请求。为(wèi):给、替。

⑥说(yuè):同“悦”,高兴。

⑦廩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与……相同。

⑧立:继承了王位。⑨好:喜欢、喜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使:________必:________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字,宣王说.之。为:________说:________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_________逃: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句的意思。

(1)南郭处.士(________)__________(2)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想想“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以下几个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1)从南郭处士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

(2)从齐宣王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派、让、请。一定。替、给。同“悦”,高兴。喜欢、喜好。逃跑。

2.chǔ南郭先生hào喜欢一个一个单独听

3.讽刺了无才无德的人,靠招摇撞骗,最终会得到难堪的下场。

4.人要有真才实学。做事用人要严谨。

2.(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②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③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④日:“汝⑤莫愁,吾⑥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⑦。”即用其语⑧,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

①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②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③不得:不能够。

④语(yù)之:告诉他。

⑤汝:你。

⑥吾:我。

⑦出之:使(让)它出来。

⑧即用其语:就采用那个人的话。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昔.有一人昔:________(2)有一老人来语.语:________

(3)汝.莫愁汝:________(4)即用其.语其: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

么?其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以前,从前。告诉。你。代词,代老人。

6.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这个人随即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的头斩断了。

7.因为他盲目地听从那个老人的愚见,把骆驼杀死了,陶罐也破了。把瓮敲碎就可以了。在陶罐的边缘擦点油,减少摩擦力应该可以试试。

8.做事情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要三思而行。

3.(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①,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③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④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⑤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注释)

①北人:北方人。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②仕:仕途,在……做官。③并壳:连同皮壳一起。④何:哪里。⑤坐:因为,由于。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________(2)席上食.菱食:________(3)欲以.去热也以:________(4)欲以去.热也去: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人自护其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北人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菱是水产,北人说的哪句话说明他是“强不知以为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与“强不知以为知也”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成语是___________

【答案】

9.有人。吃。用来。去除。

10.那个人自己掩饰自己的无知。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11.强不知以为知也。

1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3.不懂装懂

4.(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童趣》,回答问题。

童趣

(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4.翻译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_______)②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_________)

③则或.千或百(____)④徐.喷以烟(________)

⑤土墙凹凸处.(_________)⑥以.丛草为林(________)

⑦二虫尽为.所吞(_______)⑧方.出神(_______)

15.翻译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述了童年的几件趣事。作者是如何使这些小事变成趣事

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所以自私有的慢慢地地方把介词,被正15.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16.作者记叙了童年时的三件事:一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二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三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把夏蚊当成青云白鹤,把草丛看成林子,把虫蚁当兽,在花台小草处看二虫斗草,把癞蛤蟆当庞然大物。这些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却是自然、贴切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创造力和兴趣,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横加干涉。

5.(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滥:虚妄不实。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②南郭:复姓。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说(yuè):同“悦”,高兴。④廪(Iǐ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7.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Ⅰ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①用。②派。③让。

Ⅱ请为王吹竽________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

Ⅲ好一一听之________①喜好。②常常。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

19.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

17.③;①;①

18.齐宣王去世了,齐滑王即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演奏给他听,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19.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

6.(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

李贺作诗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

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②援:拿。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⑤牵合:指受到束缚。⑥程课: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20.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皇甫铈始闻未信信:_________②援笔辄就如素构就:_________

③每旦日出旦:_________④及暮归,足成之及:_________

21.下列句中的“之”与“及暮归,足成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鞭数十,驱之别院B.至之市

C.故时有物外之趣D.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并翻译。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_____________

23.李贺在孩提时代的作诗轶事,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相信完成早晨等到

21.A

22.断句:是儿|要呕心|乃已耳!翻译: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23.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多思多想,用心创作。

7.(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

七录《明史"张溥传》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2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__________②如是者六七始已___________

③日沃汤数次__________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__________

25.与“如是者六七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和“情不能自已”

B.“扁鹊已逃秦矣”和“钞已朗诵一过”

C.“扁鹊已逃秦矣”和“情不能自已”

D.“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和“扁鹊已逃秦矣”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28.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________(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_______________”(用一句名言回答)

【答案】

24.钞通“抄”,抄写才洗命名

25.A

26.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27.C

28.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

8.(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______义: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义:_________

③食不给.音:______义:___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______义:_________

30.“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_____》中的名句,此句在本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9.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③jǐ供应

④chán说别人坏话

30.B

31.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32.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9.(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

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

33.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_____)

(2)告其父曰:“盍去.诸?”(_____)

(3)是非

..若所知也(_____)

(4)不病.于无鸡乎?(_____)

34.联系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答案】

33.忧虑、担忧赶走这不是危害

34.我就会饥寒交迫,其危害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5.C

10.(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

子罕①弗受玉

宋人或②得玉,献之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④也,故.敢⑤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⑥ 以玉为宝,若.以与我⑦,皆丧.宝也,不若人⑧有其宝。”

(注释)①子罕:人名。②或:有人。③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④宝:指珍贵的东西。⑤敢:表敬辞。⑥尔:你。⑦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③人:各人。

36.解释文中加点字。

弗:________故:_______若:___________丧:__________

37.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文。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你觉得子罕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36.不所以都失去

37.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石作为珍宝;如果把玉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38.清正廉明,两袖清风

11.(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理解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

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39.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_________②既通,前.坐

____________

③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___________④人以其语语.之

__________

40.翻译下列句子。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了结论。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