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锡矿地理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312.00 KB
- 文档页数:3
湖南省常宁市狮形岭锡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湖南省常宁市狮形岭锡矿区位于江南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0′至112°58′,北纬26°08′至26°18′之间,地形地貌为山地,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该矿区为典型的沉积岩型锡矿床,主要矿物为锡石、白钨矿、方解石等。
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如下。
一、地质特征:1.地层构造:该矿区主要由震旦系下部地层、寒武系地层、石炭系地层和二叠系火山岩组成。
其中,下部地层包括砂岩、泥岩、灰岩和石英岩等。
寒武系地层主要由大力寺组、武陵山系、黑山组和宁乡组等组成。
石炭系地层主要包括煤系地层和泥岩地层。
二叠系火山岩主要包括流纹岩、玄武岩、英安岩和安山岩等。
2.构造样式:该矿区主要为弱变形构造样式,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韧性剪切构造和岩体节理等。
其中,断裂构造最为发育,主要有狮子岭断裂、坝尾断裂、石园垭断裂等。
3.地质背景:该矿区属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型,主要为岩浆侵入和断裂溶解作用的结果。
岩浆侵入主要是二叠纪末期的花岗闪长岩体,通过热液动力学作用释放了大量的金属元素。
断裂溶解作用主要是狮子岭断裂的作用,通过断裂的活动和强烈的水热环境,将周围的岩体矿化,形成了丰富的锡矿矿体。
4.矿体类型:该矿区主要矿体类型为矽钨矿型和铍钨矿型热液脉状矿体,也有些矿体为矽钨矿型混合矿床。
二、控矿因素分析:1.构造控制因素:断裂构造是该矿区的重要控矿因素。
断裂活动和热液环境的存在,为狮形岭区的致密化沉积岩夹杂的富含锡石、白钨矿等重要矿物物质的强烈氧化和溶解,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此外,断裂的延伸和变形也促进了矿床的生成和发育。
2.岩石类型控制因素:岩浆侵入是导致该区形成热液矿化的主要原因。
岩浆侵入带来了高温和高压的热液环境,解离了周围的矿物元素,侵染了沉积岩层并加速了烟囱、短脉的形成和发育。
火山岩的存在,既形成了良好的顶底盖岩,也为矿液的运移和矿床的生成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广西锡矿资源广西保有资源储量的锡矿矿产地45处,主要分布在河池市,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区的77.84%。
此外,桂林市、柳州市有一定分布,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区的7.06%和6.59%。
其中1988年以来勘查评价的有11处。
大厂100号矿体:位于南丹县大厂镇巴力—龙头山一带,面积1. 9平方公里。
矿体处于丹池褶断带北段,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三叠系砂岩、泥岩、灰岩和硅质岩,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和闪长岩隐伏岩体或出露地表。
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与隐伏花岗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裂隙和层间构造带中。
共有8个矿体,其中100号为主矿体。
除1 00号矿体为透镜状外,其余均为板脉状。
100号矿体长1240米,宽105—240米,厚0.33—33.0米。
矿石中成矿元素有锡、铅、锌、锑、硫、银、砷等,均达到独立矿床的工业要求,铟、镉、铋、金可综合利用。
矿石平均品位锡2.87%,锌10.58%,铅5.55%,锑4.86%,银164.22×10-6,砷3.11%,硫25.45%。
成矿元素以高品位为特征,主要矿种均属罕见的特富矿。
伴生元素品位铜0.04%,镉0.08%,铟0. 022%,铋0.12%,金1.91×10-6。
矿石矿物种类繁多,其中金属矿物有锡石、磁黄铁矿、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黄铁矿、毒砂、白铁矿,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黝锡矿、硫锡矿、硫锑铁矿、银黝铜矿、辉锑银矿、硫锑铅矿、硫锑铜银矿、辉锑铅银矿、锑银矿和自然银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萤石等,含量较少。
矿石具自形、他形、填隙、固溶分离、溶蚀、反应边、压碎等结构,呈块状、细脉状、浸染状、条带状、晶洞、生物残余、角砾状等构造。
经选矿试验,选别最终回收率为锡精矿91.36%,铅锑精矿73.23—86.86%,锌精矿93.67%(附带铟精矿回收率84.13%),砷精矿93.36%,硫精矿24.07%。
该矿成因属沉积热液改造充填型矿床。
根据储量计算,100号矿体锡、铅、锌等均达到特大型矿床规模。
立志当早,存高远锡资源分布情况1 世界锡资源及特点世界锡矿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东南亚、南美中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地区和前苏联远东地区,其次是欧洲西部和非洲中南部地区。
锡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巴西、马来西亚、玻利维亚、俄罗斯、泰国和澳大利亚等。
全世界锡金属资源约为490 万吨,它分布在中国(30.5%)、印度尼西亚(16.3%)、巴西(14.5%)、玻利维亚(8.1%)、俄罗斯(7.1%)、秘鲁(6.3%)、马来西亚(5.1%)、澳大利亚(4.9%)、泰国(3.5%)。
全球锡资源储量不断变化,随着开采消耗而减少,又随着加大勘查投入而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渐深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后势强劲,锡矿消耗量维持高位。
近10 年来全球锡矿经济可采储量稳步下降。
2 中国锡资源及特点中国锡矿资源十分丰富,锡矿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4,是世界上锡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2012 年全国矿产储量数据显示,中国锡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六省区基础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8.8%,六省区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88.4%。
个旧市是我国最大的产锡基地,被称作中国锡都,锡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0%。
近年来,中国相继开拓了一批找矿新区。
新疆祁漫塔格找矿远景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矿床,其中白干湖钨锡矿估算钨锡资源量为20 万吨,钨锡远景资源量为200 万吨;湖南发现位于郴州市千里山–骑田岭一带的特大锡矿,已探明资源储量50 万吨,潜在资源量近70 万吨。
中国锡资源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储量丰富,分布较为集中。
主要矿床有云南个旧锡矿、云南都龙锡矿、广西大厂锡矿、广西珊瑚锡矿、广西水岩坝锡。
2021年第2期2021年2月能源知识气自动化技术后,可以通过相应的装置测量所需的实际功率,然后适当调整机械设备的功率,避免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由此可见,在煤矿机械设备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节能,为煤矿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文章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应用的重要性,下面将重点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形式,主要表现在机械设备上安装的电气仪表、可编程控制的芯片以及电液控制系统上。
2.1电气仪表的应用在机械设备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最普遍的就是电气仪表。
传统的机械设备安装的多是机械式仪表,这种仪表测量精度有限,读数十分不方便。
更为重要的是,测定的参数单一,不能存储以往的运行数据。
而现代机械设备多安装有电气仪表[5],数据读取方便而且精度高,带有一定的存储功能,可以很方便地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
电气仪表的应用使得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更加方便。
将一些仪表接入到相应的网络,可以在地面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实时管理。
此外,当一些数据出现异常时,电气仪表还能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以此来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
2.2可编程控制芯片的应用传统的机械设备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运行,而且控制灵敏度不高。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识别主要依靠人完成。
而在现代化机械设备中,采用了一些可编程芯片,再配合一些伺服控制电机,使得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更准确,精度更高。
例如:在煤矿智能化开采过程中,对采煤机的位置进行准确控制,就是通过设备上安装的芯片和伺服控制电机完成的。
伺服电机是一种控制电机,可以实现对机械设备状态的步进控制。
此外,在机械设备上安装显示屏,可以在机械设备上实时查看现场情况,从而在煤矿开采时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机械设备可以与地面控制台进行通讯,方便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可以规范煤矿的安全生产。
云南省主要矿产资源1、锡矿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2年6月的统计资料,截至2001年年底,云南的锡矿产地共有80处,总资源储量为128.64万吨。
其中原生锡矿有52处,资源储量为109.42万吨;砂锡矿28处,资源储量19.22万吨。
近几年,在6个地、州19个县发现多处锡矿床或矿点,使得云南仍然保持锡矿资源居全国之首的地位。
云南的锡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南锡矿带的红河州个旧市和文山州马关县,其次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
其中红河州资源储量为64.30万吨,占全省的49.99%,主要分布在个旧锡矿区。
个旧锡矿享有“锡都”称誉,驰名世界,产量居全国第1位,是我国两大锡业基地之一;文山州资源储量为41.26万吨,占全省的32.07%,主要分布在文山州马关县的都龙锡矿,属云南的第2大锡矿床;保山市锡的资源储量为12.60万吨,占全省的9.79%。
以上3个州(市)锡的资源储量为118.16万吨,占全省的91.85%。
其他少量锡矿资源分布在德宏州、大理州和思茅地区等。
2、铅锌矿铅锌矿是云南的又一优势矿产。
在探明矿床中,伴生镉、铊的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
兰坪金顶铅锌矿储量1547.6万吨,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床之一,矿体集中,露采条件好,富矿比例大,国家已列入“九五”开发规划。
云南的铅锌在全国双双排名第1,而且比随后的第2名有明显的优势。
显然,铅锌是云南最有发展前途和竞争力的优势矿产,资源条件在全国最好,保有储量大且矿床品位较高、富矿较多。
截至2001年年底,全省发现铅矿区85处,铅资源储量689.39万吨;发现锌矿区76处,锌资源储量2129.94万吨。
铅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州(资源储量188.75万吨)和红河州(184.35万吨),这两个地区铅资源储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楚雄州(94.50万吨)和曲靖市(69.10万吨)。
其他铅矿资源依次分布在思茅、昭通、保山、大理、文山、迪庆等地[3]。
锌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州(1184.64万吨),占全省锌资源储量的55.6%;其次是文山州,资源储量为380.87万吨。
◆k e ji yua n di◆东南亚巨型锡矿成矿带,是指我国的滇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一带的锡矿带,锡矿产地约460多处,呈NNW走向断续分布长约3800km。
大致可划分为互相平行的东、西两矿带:东矿带自我国澜沧江—缅甸东部—泰国北部—马来西亚东海岸到印尼的“锡岛”;西矿带自我国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缅甸中部—泰国西部—马来西亚中央山脉以西到印尼苏门答腊罗干河一带。
为了让我国人员了解该锡矿带,以便与有关国家共同勘查开发锡矿资源,推动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现将该巨型锡矿带分东、西矿带的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1东锡矿带东锡矿带有矿产地190多处,可划分为北段(我国澜沧江锡矿带)、中段(缅甸东部—泰国南部)、南段(马来西亚东海岸—印尼“锡岛”)。
各段分述如下:1.1北段位于滇西澜沧江一带,自保山市泸水石缸河锡矿起,往南延至景洪自治州勐宋砂锡矿为止,共有锡矿产地20多处,全长约250km,其中有中型锡矿床2处(云龙县铁厂锡矿、昌宁县真)、小型矿床5处(石缸河、龙陵赫洒、西盟阿莫、班哲、勐宋矿)、矿点10多处。
矿床类型主要有锡石—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脉型。
矿体一般分带明显,如云龙铁厂锡矿体:上部为锡石—电气石—石英带,伴生白钨矿,成矿温度>340℃;中部为锡石—电气石—富硫化物带,伴生毒砂、辉铋矿、黄铜矿、闪锌矿,成矿温度260~360℃;下部则为黄铁矿—石英带,锡石很少,成矿温度120℃[1]。
东锡矿带北段成矿母岩为燕山晚期及印支期含锡花岗岩侵位于中上元古界澜沧群、西盟群或大勐龙群等的变质岩系,围岩蚀变有云英化、电气石化、硅化等。
1.2中段在缅甸东部孟雷、孟扬一带,有矿产地8处,长约180km;往南延入泰国北部的清莱、清迈、南邦、夜丰颂、达府一带,有矿产地75处,长约380km,其中大型矿床1处(沙蒙)、中小型矿床4处(曼差提、泰拉、独马、都朗),其余均为矿点、矿化点。
矿床均为钨锡共生,砂锡(钨)矿床多为残坡积或冲积型,原生锡矿床则以矽卡岩型、含锡伟晶岩型为主。
云南省主要矿产资源1、锡矿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2年6月的统计资料,截至2001年年底,云南的锡矿产地共有80处,总资源储量为128.64万吨。
其中原生锡矿有52处,资源储量为109.42万吨;砂锡矿28处,资源储量19.22万吨。
近几年,在6个地、州19个县发现多处锡矿床或矿点,使得云南仍然保持锡矿资源居全国之首的地位。
云南的锡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南锡矿带的红河州个旧市和文山州马关县,其次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
其中红河州资源储量为64.30万吨,占全省的49.99%,主要分布在个旧锡矿区。
个旧锡矿享有“锡都”称誉,驰名世界,产量居全国第1位,是我国两大锡业基地之一;文山州资源储量为41.26万吨,占全省的32.07%,主要分布在文山州马关县的都龙锡矿,属云南的第2大锡矿床;保山市锡的资源储量为12.60万吨,占全省的9.79%。
以上3个州(市)锡的资源储量为118.16万吨,占全省的91.85%。
其他少量锡矿资源分布在德宏州、大理州和思茅地区等。
2、铅锌矿铅锌矿是云南的又一优势矿产。
在探明矿床中,伴生镉、铊的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
兰坪金顶铅锌矿储量1547.6万吨,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床之一,矿体集中,露采条件好,富矿比例大,国家已列入“九五”开发规划。
云南的铅锌在全国双双排名第1,而且比随后的第2名有明显的优势。
显然,铅锌是云南最有发展前途和竞争力的优势矿产,资源条件在全国最好,保有储量大且矿床品位较高、富矿较多。
截至2001年年底,全省发现铅矿区85处,铅资源储量689.39万吨;发现锌矿区76处,锌资源储量2129.94万吨。
铅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州(资源储量188.75万吨)和红河州(184.35万吨),这两个地区铅资源储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楚雄州(94.50万吨)和曲靖市(69.10万吨)。
其他铅矿资源依次分布在思茅、昭通、保山、大理、文山、迪庆等地[3]。
锌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州(1184.64万吨),占全省锌资源储量的55.6%;其次是文山州,资源储量为380.87万吨。
锡矿在地质找矿中的成因规律摘要:我国资源幅员辽阔,各种金属分布十分广泛。
其中,我国的金属矿床分布也十分地广泛,类型也十分多样,在这之中,锡矿的数量最多。
锡矿的形成不仅受到花岗岩进入岩体造成影响,同时地质构造、区域地层等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将对锡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分布特征与矿床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划分矿床类型、创建成矿模型等,提出其矿床成因与矿化规律,规划出一套科学的找矿模式,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锡矿;地质找矿;成因规律分析前言: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富含多种金属矿床。
而通过研究部分地区锡矿成矿的地质背景以及其相关的成因规律,不仅能有效解决锡矿在地质找矿中的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对锡矿资源的寻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此外还促进了工作人员进一步探讨锡矿床以及花岗岩等的形成环境的有效性提高。
1.锡矿概况及其相关特征1.1锡矿概况我国西南地区板块的交界地带有利的赋矿层位主要是泥盆纪与石炭纪底层中的白云岩、灰岩以及含泥质灰岩等碳酸盐岩。
此地区经历的重大地质构造事件有加里东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从而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变形搁架。
其中构造盆地、褶皱、断裂是其组成的主要部分。
此外,在不同时期内,花岗岩的类型也在发生变化,分布范围也较为广泛。
通过对其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了解锡矿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不仅能有效解决锡矿地质找矿中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可对锡矿资源的寻找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
1.2锡矿床分布特征西南地区锡矿资源十分丰富,其矿床分布也十分广泛。
受地质构造影响,矿床的类型也十分复杂。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发现的各类型锡矿床中,中小型矿床数量最多。
岩浆岩是影响矿床分布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燕山期的岩浆岩对其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受岩浆活动的影响,矿床也呈现出多时期多阶段的鲜明特征。
矿床多具有十分复杂的物质组分,单一组分较为少见,常常以共生或伴生状态出现。
由于岩体中心是朝外的,其物质组分与矿化强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带性。
南方地区锡钨矿找矿前景分析【摘要】我国锡钨矿储量非常丰富,是世界上的钨矿大国。
我国的钨矿主要分布在南岭山地两侧的粤东沿海地区,其中属赣南地区储量最多。
此外,在云南以及广西、湖南、广东也有锡钨矿分布。
【关键词】锡钨矿;地质;找矿方向我国的南方地区锡钨矿分布最为密集,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省份。
下面我们就对南方几个典型的锡钨矿产地找矿方向及前景进行分析。
1 我国锡钨矿分布概况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锡钨矿产区,已经探明的矿产有293处,总产量有407万吨,于世界第二位。
锡钨矿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云南省储量最多,其次在湖南、内蒙古、江西、广东也有大量分布。
我国锡钨矿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湖南、内蒙古、江西这六个省份,云南锡钨矿主要在个旧,广西主要在大厂,这两个地区的锡钨矿储量占了全国总储量的百分之四十。
而云南还有“锡都”之称。
2 南岭地区锡钨矿2.1 南岭锡钨矿分布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是国内研究的重要矿物产区。
南岭位于特提斯够造域跟滨太平洋够造域的交汇处,横跨华夏与扬子这两个板块,期间经历了加里东期构造、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这些构造对南岭的成岩和成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找矿的实际经验,可以从产状、矿物组合、容矿岩石、矿体形态、容矿构造以及蚀变特征将锡矿分为云英岩、石英脉型、斑岩型、变花岗型、矽卡岩型以及破碎带蚀变岩这6种类型。
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的锡矿是南岭找矿的新宠,这种类型在野外最容易识别,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一个矿区内可能存在多种类型,矿床系列的组合比较常见,单一矿床则比较少见。
南岭的成矿时代集中,矿床的规模也很大,矿床储量分布也比较密集且集中,矿床的类型相对齐全,伴生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南岭是世界上锡矿床跟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粤北、湘南和赣南为主要分布代表,并以成群成组的分布方式出现。
在湘南的骑田岭,出现了汇聚40个不同规模的锡钨矿床。
广西的富贺钟地区也是重要的锡钨矿产区。
锡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锡矿床受大地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其往往沿特定大地构造部位呈带状分布。
这些大地构造部位是:塔里木-中朝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天山-大兴安岭褶皱区;扬子地块东南侧的古生代华南褶皱系;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俯冲形成的滨太平洋褶皱系;印度板块与古亚洲板块之间聚敛、碰撞形成的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在这些构造带的控制下形成8个锡矿床成矿带:①康滇地轴锡矿床成矿带;②江南台隆锡矿床成矿带;③右江锡矿床成矿带;④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⑤邓柯-义敦锡、多金属成矿带;⑥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⑦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
岩浆活动是控制中国锡矿床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中国各锡矿成矿带主要锡矿床皆分布于改造型花岗岩带,许多大、中型锡矿床大都产在燕山晚期阶段的重熔-再生岩浆作用形成的小岩株、岩枝(群)内外接触带。
例如我国两个最大的锡矿床——云南个旧锡矿和广西大厂锡矿所在的右江锡矿成矿带,矿床皆产于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和围岩的容矿构造中。
拥有众多的锡矿床及有锡伴生的钨、铜、铅锌、钨钼铋、铌钽或稀土矿床的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锡矿床成矿作用自加里东期即有初始富集,以后各旋回逐步加强,至燕山旋回锡、钨成矿作用达到高峰。
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其东亚带,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多属印支构造旋回;西亚带与锡矿有关的主要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的花岗岩,矿体多产于岩体突起的冠部或外接触带容矿构造中。
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燕山期钾长岩花岗岩,矿床产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为海西-燕山旋回各期侵入体,主要有花岗闪长岩、碎裂花岗岩等,一般为中小型岩基和岩株,锡钨钼铋矿床主要产于接触带夕卡岩内带,铁铜、铁锌或铜锌矿床产于夕卡岩外带,再外有铅锌矿床。
中国锡矿典型矿床(区)(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
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
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
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万t、铜152万t、铅308万t、锌53万t、钨14万t、银2400t,等等。
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1—T2k3)共13层,主要赋矿层位T2k1及T2k2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
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
前者产在斑状或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的夕卡岩体中(图3.13.2),矿床受控于岩体形态,矿体选择定位在岩体形态复杂地段,矿体形态和岩体形态有关,呈缓倾斜的透镜状、似层状,陡倾斜的柱状、脉状及不规则的囊状、瘤状、洼兜(袋)状,硫化物以浸染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形式交代于夕卡岩体外侧。
层间氧化矿床是指定于岩体上覆碳酸盐岩围岩中已被氧化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它们形成部位浅,受表层构造控制,矿体成群成带产出,容矿层位主要取决于成矿岩体的侵位高度,矿体一般沿层间构造带呈似层状、条带状(图3.13.2)。
中国大锡矿藏及冶炼厂的分布中国锡矿的分布地域与大锡的冶炼或铸造地,也就是古代青铜器中锡的来源问题,已经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确实是一个令人难解的神秘问题。
中国青铜器的使用地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长江流域的四川与湖北诸地。
现今收藏的和已出土的青铜器,大都集中在中国的北部与中部,近期才在西南部有了重要发现。
翁文灏于20世纪20年代就认为,我国锡矿主要集中于云南、湖南、广东和广西四省。
云南等四省的锡矿储量占全国已知储量的90%以上,云南个旧锡矿就占83.65%。
这也符合锡矿成矿和储矿的规律--它们一般均位于赤道附近,距南北回归线的两侧不远。
云南省地处北纬22-28?之间,个旧地处北纬23-24?线之间。
按照世界地理学准则,南北回归线两侧各23?27′的地带为热带。
故个旧亦属热带,属盛产锡矿的地域。
童恩正先生曾斩钉截铁地指出:"无论经文或先秦典籍,都不能证明中原产锡"。
廖苏平先生又认为,"考古专家认定,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青铜采冶遗址"。
"由此可以推断,铜岭青铜冶炼场所用的锡石,有可能是来自德安彭山地区,甚至中原地区古代青铜冶炼场所用的锡石,也可能是来自江西德安彭山地区。
因为,在古代锡矿石不可能从遥远的云南省个旧锡矿输入"。
我们应如何在铜矿和锡矿的矿址、铜与锡的冶炼场和铸造厂、青铜器的发掘出土地之间,找到一条令人信服的连线,找到大锡的传播之路,就是解开这道难题的钥匙了。
李学勤先生根据南方于上古时代产铜和锡等事实而指出:"传统观念以为南方长期在文化上落后于北方,实在是一种误会"。
李承祖先生指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中国南方的文明程度,并不比黄河流域逊色"。
四川广汉三星堆和金沙大批精美青铜器的出土,证明了中国西南的古老文明,也不比中原地区逊色。
四川青铜器的出土,可能会在滇桂金锡、江南金锡、吴越金锡与黄河和长江流域文明之间的联系,找到一条通道,为"金道锡行"找到另一条道路。
中国锡矿生产现状,生产布局一、中国锡矿生产现状??? 中国锡矿开采历史悠久。
在世界上素享盛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锡工业从地质勘查、采矿、选矿、冶炼到资源的综合利用都有很大的发展。
至1996年,我国采选综合能力(金属含量)达5.94万t,冶炼综合能力达12.64万t。
??? 1996年,我国锡精矿产量(含锡量)为6.96万t,精锡产量为5.70万t。
与10年前的1985年相比,锡精矿产量增加了1.3倍,精锡产量增加了1倍(表表我国锡矿产量统计??? 1996年,全世界精锡产量达22.45万t,其中几个主要产锡国的产量:印度尼西亚4.90万t、马来西亚3.81万t、巴西1.84万t、玻利维亚1.67万t、泰国1.10万t、俄罗斯1.20万t。
我国1996年产量为5.70万t,雄居世界之首。
二、中国锡矿生产布局??? 中国锡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两省、区,其次是广东、湖南、江西。
??? 云南主要的锡基地是个旧,云南锡业公司是以生产锡为主的有色金属联合企业,1996年生产锡精矿2.3万t、精锡1.68万t,分别占全国锡精矿和精锡产量的33%和20%。
到80年代末期即已形成采矿能力700万t/a、选矿能力900万t/a、冶炼能力2万t/a。
拥有5个坑内矿山、7个露天砂矿采场、12个选厂(车间)、3个冶炼厂。
??? 云南除了中央直属的云南锡业公司之外,还有许多地方企业。
如麻栗坡县的新寨锡矿,已建成日处理100t矿石的采选厂;云龙县的云龙锡矿,已形成日采选200~300t的生产能力;昌宁县的茹坝地锡矿;西盟县的西盟锡矿,等等。
??? 广西是我国第二大锡矿产区。
原大厂矿务局,1995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称为柳州华锡集团有限公司。
40多年来,华锡集团公司已建成为集采、选、冶于一体的现代化有色金属联合企业,形成年采选200万t矿、年冶炼1万t精锡和1万t铅锌的生产能力。
公司下属有14个全民厂矿单位、5个中外合资企业、3个股份制企业、6个集体企业,分布在广西柳州、河池两市和南丹、来宾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