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塔负荷调整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45.71 KB
- 文档页数:3
精馏塔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汇总(附图)精馏塔的功能和分类:基本功能:形成气液两相充分接触的相界面,使质、热的传递快速有效地进行,接触混合与传质后的气、液两相能及时分开,互不夹带。
精馏塔分类:精馏塔的种类很多,按接触方式可分为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和逐级接触式(板式塔)两大类,在吸收和蒸馏操作中应用极广。
板式塔:在圆柱形壳体内按一定间距水平设置若干层塔板,液体靠重力作用自上而下流经各层板后从塔底排出,各层塔板上保持有一定厚度的流动液层;气体则在压强差的推动下,自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上的液层上升至塔顶排出。
气、液在塔内逐板接触进行质、热交换,故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跃式变化。
2、板式塔板式塔通常是由一个圆柱型的壳体及沿塔高按一定的间距水平设置的若干层塔板(或塔盘)所组成。
在塔内沿塔高装有若干层塔板,液体靠重力的作用由顶部逐板流向塔底,并在各块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气体则靠压强差推动,有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上的液层而流向塔顶。
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组成沿塔高呈梯级式变化。
板式塔的塔板塔板是板式塔的主要构件,决定塔的性能。
在几种主要类型错流塔板中,应用最早的是泡罩板,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筛板塔和浮阀塔板。
同时,各种新型高效塔板不断问世。
按照结构分,板式塔塔板可以分为泡罩塔、筛板塔、浮阀塔和舌形塔等。
按照流体的路径分,可以分为单溢流型和双溢流型。
3.按照两相流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错流式和逆流式两种。
(1)溢流塔板溢流塔板(错流式塔板):塔板间有专供液体溢流的降液管(溢流管),横向流过塔板的流体与由下而上穿过塔板的气体呈错流或并流流动。
板上液体的流径与液层的高度可通过适当安排降液管的位置及堰的高度给予控制,从而可获得较高的板效率,但降液管将占去塔板的传质有效面积,影响塔的生产能力。
溢流式塔板应用很广,按塔板的具体结构形式可分为:泡罩塔板、筛孔塔板、浮阀塔板、网孔塔板、舌形塔板等。
(2)逆流塔板逆流塔板(穿流式塔板):塔板间没有降液管,气、液两相同时由塔板上的孔道或缝隙逆向穿流而过,板上液层高度靠气体速度维持。
精馏塔的工作原理
精馏塔是一种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沸点差异。
它通常由一个垂直筒体和一系列内部组件组成,包括塔板、填料和换热器。
在精馏塔中,混合物进入底部,并通过加热器加热。
加热使液体开始汽化,产生蒸汽。
从底部开始,蒸汽和液体混合物一起向上流动。
在上升过程中,蒸汽遇到塔板或填料,这会导致液体和蒸汽的物理接触。
塔板是平放在塔内的水平平台,上面有许多小孔。
这些孔允许蒸汽通过,并提供了液体和蒸汽之间的接触面积。
借助重力,较重的液体留在塔板上,而较轻的蒸汽通过孔洞继续向上。
填料是一种高表面积的材料,如金属网格、小球或环形。
填料增加了液体与蒸汽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了有效的质量传递。
液体流过填料时,表面积的增加使液滴变得更小,这有利于质量传递的增强。
当液体和蒸汽通过交替的接触区域时,发生质量传递。
较轻的组分具有较低的沸点,更容易汽化并上升,而较重的组分则在液滴中留下。
这种分离过程使得不同组分的浓度逐渐增加或降低,从而实现了分离。
在顶部,纯净的组分以液体或气体形式从精馏塔中抽出。
通过控制温度和流速,可以调整分离过程,使得所需的纯度得以实现。
总之,精馏塔的工作原理依赖于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并采用物理接触和质量传递的方式进行分离。
通过控制条件和使用适当的内部组件,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作用。
精馏的原理和操作探讨学习精馏的原理——定义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多次冷凝、蒸发,分离混合物的精馏操作称为精馏。
精馏塔的三大平衡:(1)物料平衡即F = D + W (进料=塔顶采出+塔底采出)对某一组分(轻组分):F xF=D xD+W xW操作中必须保证物料平衡,否则影响产品质量。
精馏设备的仪表必须设计为能使塔达到物料平衡,以便进行稳定的操作。
为了进行总体的进料平衡,塔顶和塔底的采出量必须进行适当的控制,进料物料不是做为塔顶产品采出,就是作为塔底产品采出。
通过调节阀控制(2)热量平衡QB + QF = QC + QD + QW + QLQB——再沸器加热剂带入的热量QF——进料带入热量QC——冷凝器冷却剂带出的热量QD——塔顶产品带出热量QW——塔底产品带出热量QL——散失于环境的热量操作中要保持热量的平衡,再沸器、冷凝器的负荷要满足要求,才能保持平稳操作。
再沸器和进料的热量输入必须转移到塔顶冷凝器。
如果试图使再沸器加热量输入和回流控制相互独立,那么该系统就不会稳定,因为热量不平衡。
(3)汽液相平衡在精馏塔板上温度较高的的气体和温度较低的液体相互接触时要进行传质、传热,其结果是气体部分冷凝,液相中重组分增加,而塔板上液体部分汽化,使汽相中轻组分浓度不断增加,当汽液相达到平衡时,其组分的组成不在随时间变化。
在精馏塔的连续操作过程中应做到物料平衡、气-液平衡和热量平衡,这3个平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借鉴R-134a一分塔的一些操作经验一、稳定几个参数包括进料温度、塔顶压力、回流量、回流温度,操作时尽量保持这几个参数的稳定,特别时塔顶的压力,其他三个参数可以作微调,或是从节能的角度考虑进行调节二、保持物料平衡根据操作经验和馏出口分析确定塔顶重关键组分的量和塔底轻关键组分的量,塔顶采出=进料量*进料中轻组分含量*(1+重关键组分含量)塔底采出=进料量*进料中重组分含量*(1+轻关键组分含量)或塔底采出=进料量—塔顶采出塔顶采出=进料量—塔底采出实际操作中根据塔顶和塔底馏分的质量要求确定计算方法,看那个的质量要求的比较严格,如果是塔顶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那么就通过塔顶采出=进料量*进料中轻组分含量*(1+重关键组分含量)计算塔顶采出量,在由塔底采出=进料量—塔顶采出计算塔底采出量,确定了物料平衡(以上为粗略计算,存在一定偏差,实际操作中还要参考产品质量和塔的压差)。
1 精馏塔的操作调节1:当进料组成下降时如果保持回流比和馏出液的采出率(塔顶)不变,则精馏段操作线斜率不变。
但受进料组成下降的影响,塔内每塔板上易挥发组分减少,则塔顶馏出液组成和塔釜组成也随之下降。
要维持塔顶产品质量(原馏出液组成不变)。
可采取增大回流比或减少塔顶采出率。
如果进料组成变化很大时,可以适当下调进料位置增加精馏塔板数,并同时加大回流比和减少塔顶采出率的方法来调节。
2:当进料热状态发生变化时当进料带入塔的热量增加时,如果保持回流比不变时,为保持塔顶冷凝器的负荷不变,进料越多则塔底供热就越少,则塔釜上升的蒸汽量就减少,从而减少提馏段每块塔板的分离能力;如果保持塔釜的汽化量不变,进入塔的热量增加,精馏段上升的蒸汽就越多,塔顶冷凝器的负荷增加,回流相应增加,则塔顶馏出液组成增加。
则进料热状态变化时,应根据冷凝器和再沸器的负荷能力调节回流量和塔釜的汽化量。
1、当进料中轻组分增加。
如混硝带水和甲苯含量大,会带来加料不稳,釜温下降,真空下降,真空水池水发白(带有甲苯)等等问题。
应采取⑴检查混硝中是否带水还是甲苯含量大,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⑵加大顶采量减少回流比。
2、进料中轻组分减少。
表现为塔顶温度上升。
应采取⑴减少顶采量增大回流比。
⑵改变加料点位置。
三进料温度变化进料组成变化时对精馏操作的影响及调节⑴进料温度低,使上升蒸汽的一部分冷凝成液体,向下流增加了精馏塔提馏段的负担,使再沸器蒸汽消耗增加,引起釜采质量下降,甚至不合格。
⑵进料温度高,进料气体直接上升,进入塔的精馏段,造成顶采质量下降,甚至不合格。
进料温度变化对塔内上升蒸汽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塔釜加热量及塔顶冷凝量需要调节。
四塔釜温度波动原因及调节方法在精馏过程中,当塔压一定时,只有保持一定的釜温,才能保证一定的残液组成,因此釜温是精馏操作重要的一个控制指标。
其釜温波动有以下几点:⑴进料组成变化会引起釜温波动。
⑵调节回流比也会引起釜温变化,如回流比加大(顶采量减少)则轻组分压入塔釜,使其温度下降。
精馏塔操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精馏操作中怎样调节塔的压力?影响塔压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任何一个精馏塔的操作,都应把塔压控制在规定的指标内,以相应地调节其它参数。
塔压波动过大,就会破坏全塔的物料平衡和气液平衡,使产品达不到所要求的质量。
所以,许多精馏塔都有其具体的措施,确保塔压稳定在适宜范围内。
对于加压塔的塔压,主要有以下两种调节方法:1.塔顶冷凝器为分凝器时,塔压一般是靠气相采出量来调节的。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相采出量增大,塔压下降;气相采出量减小,塔压上升。
2.塔顶冷凝器为全凝器时,塔压多是靠冷剂量的大小来调节,即相当于调节回流液温度。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冷剂量,则回流液的温度降低,塔压降低;若减少冷剂量,回流液温度上升,塔压上升。
对于减压精馏塔的压力控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当塔的真空借助于喷射泵获得时,可以用调节塔顶冷凝器之冷剂量或冷剂温度从而改变尾气量的方法来调节塔的真空度。
当被分离的物料允许与空气接触时,在此控制方案中,蒸汽喷射泵在最大的能力下工作,调节阀装在通大气的管线上,用调节阀开度的大小,调节系统的尾气抽气量,从而达到调节塔的真空度的目的。
2.当采用电动真空泵抽真空时,调节阀装在真空泵的回流管线上,用调节阀开度的大小来调节系统的尾气抽出量,从而调节塔的真空度。
对于常压塔的压力控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塔顶压力在稳定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无需安装压力控制系统,应当在精馏设备(冷凝器或回流罐)上设置一个通大气的管道,以保证塔内压力接近于大气压。
2.对塔顶压力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或被分离的物料不能和空气接触时,塔顶压力的控制可采用加压塔塔压的控制方法。
3.用调节塔釜加热蒸汽量的方法来调节塔釜的气相压力。
2精馏操作中怎样调节釜温?影响釜温波动的因素是什么?釜温是由釜压和物料组成决定的。
精馏过程中,只有保持规定的釜温,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因此釜温是精馏操作中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
精馏塔汽液负荷的计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精馏塔是石化、化工、炼油等行业中常见的设备,用于物质的分馏和提纯。
在精馏塔的操作过程中,汽液负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反映塔内液体和气体的分布情况,对于提高精馏效率、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1. 汽液负荷的定义汽液负荷是指在精馏塔内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汽相和液相的质量流率之比。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用公式表示为:F =G / LF为汽液负荷,单位为kg/kg;G为塔顶汽相的质量流率,单位为kg/s;L为塔底液相的质量流率,单位为kg/s。
计算汽液负荷需要首先确定塔顶和塔底的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参数,然后通过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来确定汽液负荷。
质量平衡方程式可以表示为:G为塔顶汽相的质量流率,L为塔底液相的质量流率,V为塔底液相的蒸馏液质量流率。
在确定好压力、温度等参数后,可以利用热力学关系式计算塔底的液相和汽相的质量流率,进而得出汽液负荷的数值。
汽液负荷是指精馏塔内液体和气体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塔内的传质和传热效率。
当汽液负荷适中时,利于塔内物质的均匀分布和传递,有利于提高分馏效率;而当汽液负荷过大或过小时,会导致传质不均匀,可能会造成设备结构和操作的不稳定,降低分馏效率。
4. 如何调节汽液负荷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精馏塔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通常可以通过调节进料流量、冷凝器和减压器的设定参数等方式来调节汽液负荷。
当需要增加汽液负荷时,可以通过增加塔底进料流量或降低减压器出口压力来实现;反之,需要降低汽液负荷时,可以通过减少塔底进料流量或增加减压器出口压力来实现。
合理控制和调节汽液负荷是保证精馏塔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之一,只有在具体情况下根据操作要求和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保证精馏作业的顺利进行。
【具体作业可参考相关资料或与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第二篇示例:精馏塔是一种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化工设备,它通过将混合物加热至汽液两相状态,然后在分馏塔内通过塔板或填料进行分馏,从而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1 精馏塔的操作调节1:当进料组成下降时如果保持回流比和馏出液的采出率(塔顶)不变,则精馏段操作线斜率不变。
但受进料组成下降的影响,塔内每塔板上易挥发组分减少,则塔顶馏出液组成和塔釜组成也随之下降。
要维持塔顶产品质量(原馏出液组成不变)。
可采取增大回流比或减少塔顶采出率。
如果进料组成变化很大时,可以适当下调进料位置增加精馏塔板数,并同时加大回流比和减少塔顶采出率的方法来调节。
2:当进料热状态发生变化时当进料带入塔的热量增加时,如果保持回流比不变时,为保持塔顶冷凝器的负荷不变,进料越多则塔底供热就越少,则塔釜上升的蒸汽量就减少,从而减少提馏段每块塔板的分离能力;如果保持塔釜的汽化量不变,进入塔的热量增加,精馏段上升的蒸汽就越多,塔顶冷凝器的负荷增加,回流相应增加,则塔顶馏出液组成增加。
则进料热状态变化时,应根据冷凝器和再沸器的负荷能力调节回流量和塔釜的汽化量。
1、当进料中轻组分增加。
如混硝带水和甲苯含量大,会带来加料不稳,釜温下降,真空下降,真空水池水发白(带有甲苯)等等问题。
应采取⑴检查混硝中是否带水还是甲苯含量大,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⑵加大顶采量减少回流比。
2、进料中轻组分减少。
表现为塔顶温度上升。
应采取⑴减少顶采量增大回流比。
⑵改变加料点位置。
三进料温度变化进料组成变化时对精馏操作的影响及调节⑴进料温度低,使上升蒸汽的一部分冷凝成液体,向下流增加了精馏塔提馏段的负担,使再沸器蒸汽消耗增加,引起釜采质量下降,甚至不合格。
⑵进料温度高,进料气体直接上升,进入塔的精馏段,造成顶采质量下降,甚至不合格。
进料温度变化对塔内上升蒸汽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塔釜加热量及塔顶冷凝量需要调节。
四塔釜温度波动原因及调节方法在精馏过程中,当塔压一定时,只有保持一定的釜温,才能保证一定的残液组成,因此釜温是精馏操作重要的一个控制指标。
其釜温波动有以下几点:⑴进料组成变化会引起釜温波动。
⑵调节回流比也会引起釜温变化,如回流比加大(顶采量减少)则轻组分压入塔釜,使其温度下降。
6.9.8 塔负荷性图
目标:了解塔水力学性能,提出改进措施
(1)塔板负荷性能图
从前面介绍的内容可知,为避免塔板发生异常流动,要求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
将表示满足各约束条件的适宜操作范围的图形称之为
塔的负荷性能图。
该图可以气相流量为纵坐标,液相流量Lh为横坐标绘制。
当塔板结构尺寸初步确定之后,在对几个主要水力学参数进行校核,
论证其结构是否合理,然后通过绘制负荷性能图,对塔板结构进一步确认。
① 过量液沫夹带线,或气相上限线
过量液沫夹带量,故取
(6.9.23)
将式中操作气速u表示为:
由以上分程整理可得:
(6.9.24)
由式(6.9.24)绘制曲线①
图 6.9.26 负荷性能图
② 液相下限线
当堰上液头高=6mm,
塔板效率急剧下降,则不宜再
减了,是平直堰最小溢流强度,
即液相流量的下限。
(6.9.25)
由上式解得
所以,液相下限线为一垂直线,如图中②所示。
③ 气相下限线
当气相流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塔将产生严重漏液,由漏液点气速
,中含有,故关联不同工况下漏液的气、液两相流量关系
(6.9.26)
如曲线③所示。
目标:了解塔水力学性能,提出改进措施
(1) 负荷性能图(续)
④液相的上限线
当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低于5s 时,液相中所含气体释放不净,导致返混,影响塔板效率。
此时,液相流量不宜再增大,故称该流量为液相流量上限线。
如图6.9.26中垂线④所示。
⑤降液管内液泛线
当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达到上层塔板,使液流不畅时即开始发生液泛,根
据液体流动的能量衡算所得关系,则:
(6.9.27)
式中较小,一般可略去,将,,表达关系代入,则关联降液管液泛时,其气、液两相流量的关系:
(6.9.28) 如图6.9.26中曲线⑤所示。
⑥操作线
根据设计条件给定流量
、
,即可在图6.9.26确定设计点
,过o ,
p 作操作线交③于a ,⑤于b 点。
a 点所示的气相流量为该塔板的最小气体流量
b 点所示的气相流量为该塔板的最大气体流量
、 为该塔板操作负荷的上、下限。
两者之比为塔的操作弹性:
(6.9.29)
塔板操作弹性并非恒定不变,而与操作条件有关。
当操作的即回流比R 发生变化时,其操作弹性随之改变,其控制线也有所不同,如图6.9.27所示。
a 、b 、c 三种操作工况的气相上、下限、均有所不同,故其操作弹性也不相同,各操作控制线不相同。
a 工况受液相下限及液沫夹带线控制。
b 工况则受漏液限及降液管液泛
线控制。
c 工况则受漏液线及液相上限控制。
如图9.6.27所示。
①、②、③、④、⑤线是5个约
束条件作出的曲线,所组成的图即负
荷性能图所围的区域,即塔板的适宜操作范围。
图 6.9.27 塔板气相上、下限
与操作条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