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九上第2课时 共圆中国梦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20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努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理解生活与梦想的关系,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个人梦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追求。
但在国家层面,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个人梦想出发,逐步提升到国家梦想,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紧密联系,明白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理解生活与梦想的关系,学会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奋斗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个人梦想升华到国家梦想,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引入典型的人物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人士为实现中国梦所付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022年新课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二课时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共圆中国梦”,教材以“中国梦”为核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同时,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较强的关注度,对于中国梦这一主题,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但是,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国梦的内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中国梦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梦的内涵。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呈现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分析典型案例,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巩固学生对中国梦内涵和实现途径的理解。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学设计: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共圆中国梦。
教材从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展示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素养,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现中国梦的认识上,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含义,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含义。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素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梦的内涵。
例如,可以播放一段我国古代文化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含义。
例如,可以呈现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成果,让学生看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含义。
讨论题目可以是:“你认为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等。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了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展示一个又一个自信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业绩,增强坚持走中国道路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提升学生把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相结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难点: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九大报告摘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采访身边的人(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记录他们的“中国梦”。
想一想: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还有哪些不利因素阻碍着他们梦想更好地实现?教师用《共圆中国梦》歌词导入:有一个声音穿越历史天空/这就是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追求/有一个愿景化作奋斗行动/这就是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共奔腾/中国梦国家的梦/中国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材小栏目问题解答1.【P112】运用你的经验:(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采访身边的人(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记录他们的“中国梦”(2)想一想: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参考答案(1)①父母的梦想: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等,②老师的梦想:学生能够厚德成人,博学成才,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等。
③邻居:收入更高,生活更富裕,家庭更美满,环境更美丽等(2)实现梦想①需要对人生做出规划:②需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③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④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2.【P112-113】探究与分享:我们正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迈进,请记录下新时代我国取得的輝煌成就。
参考答案①富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一千亿斤;“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官、胶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②民主中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社公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战线巩固发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探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③文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务发展,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圆中国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以及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明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和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明确中国梦是国家、民族和每个中国人的梦。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情境,便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课堂PPT,展示我国在不同领域的成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让学生明确中国梦是国家、民族和每个中国人的梦。
同时,呈现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