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急救
- 格式:ppt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12
急诊抢救与急救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医院急诊抢救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抢救效果,救治患者,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急诊管理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相关科室。
第三条定义急诊抢救:指对急危重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治的行为。
急救处理:指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进行的对急症患者的处理和救治。
急危重患者:指因突发重症、危及生命的急症患者。
第二章急诊抢救与急救处理的基本原则第四条人命至上急诊抢救和急救处理的首要原则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无论贫富贵贱,一律平等。
第五条全员参加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都应参加急诊抢救和急救处理,依据职责进行分工和协作。
第六条快速准确急诊抢救和急救处理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尽量缩短处理时间,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第七条有序安全急诊抢救和急救处理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保障患者的安全,避开不必需的损害。
第八条恰当处理医务人员在急诊抢救和急救处理过程中,应依据患者病情和体征,采取适当的抢救方案和处理方法。
第九条文明礼貌医务人员在急诊抢救和急救处理时,应以礼貌待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第三章急诊抢救与急救处理的流程第十条急诊抢救流程1.接收患者:抢救人员应及时到达急诊科接收患者,询问基本信息,核实身份,并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2.紧急处理: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必需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开放气道等。
3.认真评估:抢救人员应进行认真的病史手记和体格检查,以确定诊断和订立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4.治疗措施:依据病情和诊断,抢救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含药物治疗、器械辅佑襄助治疗等。
5.监测察看:抢救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紧密监测,察看病情变动,依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6.连续跟进:抢救人员应与其他科室医务人员沟通沟通,协调搭配,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第十一条急救处理流程1.评估患者:急救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含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察看。
急诊医学与急救措施
急诊医学与急救措施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急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诊医学与急救措施:
1.创伤急救:对于各种外伤,如骨折、切割伤、烧伤等,应立即进行止血、
包扎、固定等处理。
如果伤势较重,需紧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心肺复苏:对于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恢
复其心跳和呼吸。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操作。
3.休克急救: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如失血、感染等,应立即进行补
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4.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
治疗,以开通血管,恢复心肌供血。
5.中毒急救:对于各种中毒,如药物中毒、农药中毒等,应立即进行催吐、
洗胃等处理,以减少毒物吸收,同时给予相应的解毒药物进行治疗。
6.意外伤害急救:对于各种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火灾等,应立即进行止
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同时根据伤情进行相应的急救治疗。
除了以上常见的急诊医学与急救措施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急救措施,如脑卒中急救、哮喘急救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急救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
急诊与急救服务工作流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的急诊与急救服务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急诊与急救服务的科室、医务人员以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急诊与急救服务工作应遵从法律法规、专业技术标准、医疗伦理规范和医院相关规定。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急诊与急救服务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第二章服务流程第五条应急接诊与分诊1.当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时,接待人员应快速受理并登记患者基本信息。
2.接待人员应向患者了解病情,必需时供应急救引导。
3.接待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伤势和就诊需求,进行初步分诊。
4.接待人员将患者引导至相应急诊医生或专科医生接诊。
第六条诊疗评估与处理1.接诊医生应认真询问患者病史、主诉和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
2.接诊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疗评估和处理。
3.若病情较为多而杂或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接诊医生应及时联系相关专科医生进行会诊。
4.接诊医生应依据患者情形决议是否转送到重症监护室或其他专科救治。
第七条急诊治疗与护理1.院内急诊护士应依据医生的嘱托,为患者供应必需的急诊治疗和护理。
2.急诊护士应紧密察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动,并及时报告医生。
3.急诊护士应保持护理环境的乾净和安静,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和安全。
第八条急救处理与转运1.医院应设立急救中心,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先进的急救设备。
2.急救人员应依据患者病情进行紧急处理,并尽快将患者转送到医院急救中心或其他合适的救治单位。
3.急救人员应注意安全和卫生,遵从急救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第九条医患沟通与病情告知1.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患者的看法和需求。
2.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说明诊疗方案、治疗效果和预后等情况。
3.医务人员应明确告知患者的医疗权利和义务,引导患者正确使用医疗资源。
急诊急救科普宣教1. 急诊和急救的定义与区别1.1 急诊的定义与特点急诊是指病人突然发生急性疾病、伤残和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时,通过迅速的医疗护理和适当的处理方法,降低病亡率,减轻病人痛苦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急性、突发、危急和不可预测性等。
1.2 急救的定义与特点急救是指在急诊之前、之中或之后,对突发危及生命、导致伤害或疾病严重恶化的情况进行紧急处理,以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和降低病亡率的一种医疗护理过程。
其特点包括迅速、紧急、简便和及时性等。
2. 急诊急救科的职责和要求2.1 职责急诊急救科负责应急治疗急性疾病、创伤和急性中毒等各种危及生命健康的情况。
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快速诊断、紧急治疗、危重病人监护、急救技术操作等。
2.2 要求急诊急救科对医务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如具备以下能力和特点: - 心理素质稳定,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 - 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 掌握各种急救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与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3. 急诊常见疾病和伤情3.1 心脏病急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3.2 呼吸系统急症•呼吸窘迫•支气管哮喘•肺炎3.3 中毒急救•药物中毒•化学品中毒•食物中毒3.4 创伤急救•外伤骨折•大面积烧伤•失血性休克4. 急诊急救基本技能和操作步骤4.1 基本技能•心肺复苏术(CPR)•创伤初步处理•静脉置管操作•血气分析仪的使用4.2 操作步骤1.评估现场安全性2.迅速评估病情3.做出紧急处理4.寻找和联系相应专科医生5.进行急救处理6.监护病人情况7.就医转诊5. 急诊急救科的设备和设施5.1 基本设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静脉输液泵•血气分析仪•心电除颤仪5.2 设施要求•快速通道•消毒设备•高清晰度监护显示器•专业的急救床和卧位•自助提取药物柜6. 急诊急救科教育培训和宣教工作6.1 教育培训•定期开展急诊急救知识培训•举办实践操作培训班•开展模拟急救演练6.2 宣教工作•制作宣传折页和海报•举办健康讲座和急救知识普及活动•组织急救科宣教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义诊活动7. 急诊急救科的未来发展趋势7.1 医疗技术进步•新型急救设备的发展应用•人工智能在急救中的应用7.2 急救网络化建设•建立急救指导中心•急救资源共享和调度7.3 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急诊急救科医护人员培训水平•设立急诊急救学专业总结急诊急救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