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93.50 KB
- 文档页数:18
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在医疗领域,急诊急救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操作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医疗机构中,这些技能的评价标准也非常严格。
本文将介绍10项常见的急诊急救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1. 空气道管理指在急救中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插管技术是否到位,氧气供应是否足够等。
2. 心肺复苏指在心脏骤停等情况下进行紧急抢救,维持身体的生命体征。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人工CPR操作是否规范,自动电击治疗是否及时,药物使用是否恰当等。
3. 血管通路建立指在急症情况下进行输液、补液等操作,需要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穿刺技术是否规范,导管通畅性是否正常,穿刺部位是否清洁等。
4. 交通事故伤害救治指对因交通事故等外部原因造成的伤害情况进行急救,包括受伤者的血肢、外伤等抢救操作。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手术操作是否规范,绷带包扎是否得当等。
5. 中毒救治指对毒物中毒导致的急性危险神志状态进行抢救。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解药使用是否恰当、吸毒的处理是否得当等。
6. 妇产科急救指对产妇或新生儿出现的急性情况进行抢救。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产妇的产程、剖宫操作是否合理,新生儿的窒息是否处理得当等。
7. 消化系统急诊指对出现严重胃肠功能失常导致的急性情况进行抢救。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处置药物的用量、给药方法是否合理等。
8. 骨折复位指对因骨折引起的疼痛等症状进行疼痛缓解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复位操作是否合理、面部表情和身体反应是否正常等。
9. 火灾烧伤救治指对因火灾等灾害造成的烧伤等急性情况进行抢救。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烧伤局部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病人疼痛感是否缓解等。
10. 异物吸入处理指对因误吸或窒息的情况进行处理。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处理的方式和步骤是否合理,呼吸道是否畅通等。
每一项急诊急救技能的评价标准都非常明确,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具体检查和操作。
急救技能考核标准一、引言急救技能考核标准旨在评估个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急救能力,确保其具备正确、高效的急救技能,能够及时有效地救助伤患。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技能考核的标准和要求。
二、考核内容1. 基础知识考核考核人员需要具备基础的急救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方面的知识。
考核内容将包括常见急救知识、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2. 实际操作考核考核人员需要在模拟的急救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能:- 心肺复苏:正确判断心脏骤停情况,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措施,包括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 创伤处理:正确判断各类创伤情况,采取正确的止血、包扎和固定等处理方法。
- 窒息处理:正确判断窒息病人情况,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 中毒处理:正确判断中毒情况,采取正确的解毒措施,包括洗胃、吸毒、稀释等。
- 骨折处理:正确判断骨折情况,采取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包括夹板固定和绷带包扎等。
3. 情景模拟考核考核人员需要在模拟的紧急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突发心脏骤停:正确判断患者情况,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措施,包括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 大面积出血:正确判断出血情况,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包括压迫和包扎等。
- 窒息病人:正确判断窒息病人情况,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 中毒急救:正确判断中毒情况,采取正确的解毒措施,包括洗胃、吸毒、稀释等。
- 骨折伤患:正确判断骨折情况,采取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包括夹板固定和绷带包扎等。
三、考核标准1. 知识考核标准- 考核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包括常见急救知识、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 考核人员需要在考试中达到及格分数线,确保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2. 实际操作考核标准- 考核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能够正确判断伤患情况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 考核人员需要在模拟的急救场景中完成操作,操作过程需要流畅、准确,能够及时有效地救助伤患。
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一、胸外心脏按压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按压位置准确:按压位置应位于胸骨下缘的中央,手指不得偏离。
2. 按压力度适当:按压力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的深度,但不得超过6厘米。
3. 按压频率合理:按压频率应维持在100-120次/分钟。
4. 按压连续性良好:按压应连续不间断,不得浮现长期停顿。
二、人工呼吸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吹气角度正确:吹气时应将口对准患者口腔,确保气流能进入患者肺部。
2. 吹气量适宜:每次吹气应使患者胸廓抬起,每分钟应进行10-12次。
3. 吹气时间合理:每次吹气时间应控制在1秒钟摆布。
4. 吹气连续性良好:吹气应连续不间断,不得浮现长期停顿。
三、心电监护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心电导联正确:正确安置心电导联,确保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心电图。
2. 心电图读取准确:能够正确读取心电图的各项指标,如心率、心律、ST段等。
3. 异常心电图判断准确:能够判断心电图是否存在异常,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4. 心电监护仪操作熟练:能够熟练操作心电监护仪,包括开机、调节参数等。
四、静脉穿刺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静脉穿刺部位准确: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如前臂静脉、手背静脉等。
2. 静脉穿刺角度正确:穿刺角度应适当,避免损伤血管壁。
3. 静脉穿刺顺利:能够顺利穿刺到静脉,成功建立静脉通道。
4. 静脉穿刺无并发症:穿刺过程中无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五、气管插管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插管位置准确:插管应准确进入气管,避免误插至食管。
2. 插管深度适宜:插管深度应适当,确保气囊充气后能够密合于气管壁。
3. 插管固定坚固:插管固定应坚固可靠,避免脱出或者移位。
4. 插管过程顺利:插管过程中无误吸误吞、误伤等情况发生。
六、骨折固定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骨折部位定位准确:能够准确判断骨折部位,并进行适当的定位。
2. 固定位置合理:固定应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3. 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
急救技能操作规范一、徒手心肺复苏(成人)操作规范1.判断意识:拍肩、呼叫,证实病人意识丧失。
2.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3.开放气道: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后头部复位,压额抬颏。
4.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不少于5秒;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吹气超过1秒,可以明显看到胸部起伏即可。
5.建立人工循环: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不超过10秒;如无脉搏及循环迹象,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病人面部反应。
方法:⑴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扣手,两手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⑵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⑶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⑷按压频率100次/分;⑸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⑹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 :2;⑺首轮做5个30 :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及循环迹象,如没有呼吸、脉搏及循环迹象,继续心肺复苏。
二、气管插管(经口)操作规范1.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在导管内放入导丝,根据需要将气管导管弯成一定形状;2.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并检查光源;3.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尽量后仰,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4.加压去氮给氧: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对呼吸停止者直接进行操作;5.暴露声门: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使之强迫开口,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如此镜片的开放侧就没有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
然后,缓慢地把镜片延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如为直形镜片,此时可直接挑起会厌,弯形镜片可在会厌和舌跟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6.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由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
急救技能考核标准一、背景介绍急救技能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急救措施和技能来救助患者的能力。
为了保证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制定急救技能考核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技能考核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二、急救技能考核标准的内容1. 基础知识考核:- 急救基本原则: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检查患者意识、呼吸和循环等基本生命体征。
- 常见急症知识:了解常见急症的症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如心脏骤停、中暑、溺水等。
- 器械使用:了解常见急救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止血带等。
2. 实际操作考核:- 人工心肺复苏(CPR):正确掌握CPR的步骤和技巧,包括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
- 创伤处理:正确处理各类创伤,包括止血、固定骨折和处理烧伤等。
- 窒息处理:掌握窒息患者的处理方法,包括背部拍击和腹部挤压等。
- 中毒处理:了解不同类型中毒的处理方法,包括吸入性中毒、食物中毒和药物中毒等。
- 溺水处理:掌握溺水患者的处理方法,包括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
3. 情景摹拟考核:- 考核人员需要面对不同的急救场景,如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等,进行实际摹拟操作。
- 考核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和循环状态,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急救技能考核标准的要求1. 知识掌握:- 考核人员需要熟悉急救基本原则和常见急症知识,并能正确使用急救器械。
- 考核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急救场景下的应急处理方法,并能正确判断和采取相应措施。
2. 操作技能:- 考核人员需要熟练掌握CPR的步骤和技巧,能够正确施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考核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创伤处理、窒息处理、中毒处理和溺水处理等急救技能。
3. 情景摹拟:- 考核人员需要在摹拟的急救场景中能够迅速判断患者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 考核人员需要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镇静和应变能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急救操作。
1.1.2急诊抢救一、指标分值:10分二、指标意义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
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三、指标说明(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
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
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
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
(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
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院前医疗急救检查急救操作技能评分表(试行)一、操作技能评分表(一)长骨骨折固定操作要点(上肢或下肢)二、流程(一)病人评估和处理操作要点(创伤)(二)病人评估和处理操作要点(非创伤)附件3:院前医疗急救检查场景试题场景一(左胫腓骨骨折)(题干部分)120接到急救电话:某学校学生赵伟,男,21岁,5分钟在足球比赛时突然倒地,不能动弹,诉剧烈疼痛,全身冷汗。
请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赶到现场。
(设定病人模型)伤者基本情况:神志清,精神可,痛苦貌,气促,左下肢活动受限,左胫腓骨中段畸形肿胀,压痛明显,远端动脉搏动存。
血压:125/80mmHg,心率100bpm,呼吸17次/分,指氧99%。
既往史:无。
3小时前进食过。
(操作流程脚本)一、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口罩、帽子)二、确认现场安全(安全)确定致伤机制(我的同学赵伟,我们在踢球的时候他来铲球的时候受伤了)需要时寻求帮助根据致伤机制考虑是否采取脊柱制动(此题不需要,做了不扣分)三、初级评估:危及生命因素(无),初步印象(创伤),主诉(全身疼痛),反应(神志清,精神可,痛苦貌),评估CAB(气道通畅、呼吸促,循环可,无活动性大出血,全身出冷汗)四、再次评估:重点病史、体格检查(采取一问一答,AMPLE史:1小时前吃过东西,生命体征:血压:125/80mmHg,心率100bpm,呼吸17次/分,指氧99%。
在头到脚的体格检查中提示选手病人左下肢活动受限,左胫腓骨中段畸形肿胀,压痛明显,远端动脉搏动存。
予以患肢固定后再继续评估)五、转运(口头描述转运途中再评估生命体征变化,评估干预效果)场景二(右桡骨骨折)(题干部分)120接到急救电话:商场工作人员打来求助电话:王小毛,女,65岁,10分钟前在商场买东西不慎摔倒,手不能动。
请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赶到现场。
(设定病人模型)伤者基本情况:神志清,精神可,痛苦貌,气稍促,右前臂疼痛明显,腕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
血压:150/90mmHg,心率80bpm,呼吸16次/分,指氧99%。
急救技能考核标准一、背景介绍急救技能考核是为了评估个体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急救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这些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对于救治伤病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技能考核的标准,包括基本急救知识、急救操作技巧和应急情况处理等方面。
二、基本急救知识考核标准1. 知识储备:考核者应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方面的知识。
2. 病情判断:考核者需要能够准确判断病情,识别紧急情况和非紧急情况,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急救器材使用:考核者需要熟悉常见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包括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急救包等。
三、急救操作技巧考核标准1. 心肺复苏:考核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包括按压位置、按压力度和频率等要点。
2. 创口处理:考核者需要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创伤,包括止血、清洁伤口、包扎等操作。
3. 骨折固定:考核者需要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处理方法,能够正确固定骨折部位,减少进一步损伤。
四、应急情况处理考核标准1. 火灾逃生:考核者需要了解火灾逃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引导他人安全疏散。
2. 中毒处理:考核者需要知晓常见的中毒症状和处理方法,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3. 意外伤害处理:考核者需要具备处理意外伤害的能力,包括创伤处理、骨折固定等。
五、考核评分标准1. 知识掌握:根据考核者对基本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包括知识储备和病情判断能力。
2. 操作技巧:根据考核者在急救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流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包括心肺复苏、创口处理和骨折固定等技巧。
3. 应急情况处理:根据考核者在应急情况处理中的应变能力和处理方法进行评分,包括火灾逃生、中毒处理和意外伤害处理等。
六、考核结果和证书颁发根据考核评分情况,将考核者的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
合格者将获得急救技能考核合格证书,以证明其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和知识。
不合格者可以参加后续的培训和考核,提升自身的急救技能水平。
总结:急救技能考核标准是为了评估个体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急救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评分表8-1 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
操作。
提问:口述临床死亡的主要诊断依据
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评分表8-2 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
2、电除颤的并发症有哪些?
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评分表8-3 自动洗胃机洗胃操作评分标准
提问:【禁忌症】如吞服强酸或强碱等腐蚀性药物,为避免引起穿孔、消化道溃疡、食管堵塞、食管静脉曲张、胃癌等,一般不作洗胃。
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评分表8-4 包扎、止血操作评分标准
提问:止血的方法有:1指压止血2加压包扎止血3填塞止血4止血带止血
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评分表8-5 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评分表8-6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评分表8-7 伤口换药操作评分标准
提问:伤口换药原则
先无菌,后感染;先缝合,后开放;先感染轻,后感染重;先一般,后特异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评分表8-8 胸腔穿刺术操作评分标准
提问:禁忌症
1.有严重出、凝血倾向,血小板明显减少或用肝素等进行抗凝治疗者;
2.大咯血、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等;
3.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或行基础麻醉后进行胸膜腔穿刺。
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评分表9-9 中心静脉(锁骨下)穿刺臵管术操作评分标准
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臵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考核教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
最新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一、胸外按压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按压位置准确,手掌与受救者胸骨重叠,按压深度达到5-6厘米。
2. 频率和力度: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每次按压力度适中,保证胸骨下陷。
3. 恢复时间:按压与松开的比例为30:2,每次按压后迅速松开,确保心脏有足够时间充盈。
二、人工呼吸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正确倾斜受救者头部,打开气道,用适当的方法实施人工呼吸。
2. 气道通畅:通过头后仰、下颌抬起等方法,确保受救者气道通畅,避免阻塞。
3. 呼吸频率和容量:维持每分钟10-12次的频率,每次呼吸容量应达到500毫升。
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正确使用AED,按照指示贴附电极片,确保电极片与受救者胸部紧密贴合。
2. 安全性:确保受救者和施救者的安全,避免触碰受救者或与其有直接接触。
3. 稳定性:操作AED时保持稳定,不要移动受救者或电极片。
四、气管插管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准确判断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正确选择插管尺寸,并通过正确的操作将插管置入气管。
2. 气道通畅:确保插管后气道通畅,避免插管位置不准确导致通气困难。
3. 固定稳定:插管后应固定好插管,确保其稳定不易脱落。
五、静脉穿刺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准确选择穿刺部位,正确操作穿刺器械,确保成功穿刺静脉。
2. 无并发症:操作过程中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 固定稳定: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静脉导管,确保其稳定不易脱落。
六、心电监护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放置导联电极,确保心电图信号的准确传输。
2. 信号稳定性:确保心电图信号稳定,避免干扰和杂波的干扰。
3. 心律分析: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心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七、血氧饱和度监测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正确连接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将传感器正确放置在受救者身体上。
2. 信号稳定性:确保血氧饱和度信号稳定,避免干扰和误判。
急救演练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介绍急救演练评分细则是为了对急救演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打分,以确保急救团队的训练质量和应急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演练评分细则的各个方面。
二、评分标准1. 急救知识(20分)- 对常见急救病症的识别和处理掌握程度(10分)- 急救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操作熟练度(10分)2. 操作技能(30分)- 快速判断和分析病情的能力(10分)- 正确施行心肺复苏术的技巧(10分)- 熟练运用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10分)3. 团队协作(20分)- 指挥协调能力(10分)- 沟通配合能力(10分)4. 急救效果(20分)- 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掌握程度(10分)- 救治效果的评估和处理掌握程度(10分)5. 急救态度(10分)- 急救人员的镇静应对能力(5分)- 急救人员的沟通和安抚能力(5分)6. 急救场景处理(10分)- 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10分)三、评分细则说明1. 急救知识- 对常见急救病症的识别和处理掌握程度:评分时将根据急救人员对各种病症的辨识能力和正确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 急救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操作熟练度:评分时将根据急救人员对急救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操作熟练度进行评估。
2. 操作技能- 快速判断和分析病情的能力:评分时将根据急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分析病情的能力进行评估。
- 正确施行心肺复苏术的技巧:评分时将根据急救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的正确操作和技巧进行评估。
- 熟练运用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评分时将根据急救人员在运用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时的熟练程度进行评估。
3. 团队协作- 指挥协调能力:评分时将根据急救人员在协调指挥团队成员、分配任务和统筹应急工作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
- 沟通配合能力:评分时将根据急救人员在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
4. 急救效果- 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掌握程度:评分时将根据急救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1.1.2急诊抢救
一、指标分值:10分
二、指标意义
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
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三、指标说明
(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
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
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
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
(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
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房间应设在与全科诊室相近的位置。
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抢救设备等。
一切抢救药品、器械、设备、敷料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
急救器械应包括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
抢救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
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抢救室常备药品应根据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配备,包括: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解痉药、解热镇痛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
抢救药物的具体目录参照《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版基层部分)。
抢救室应该有完善的抢救室工作制度,常见抢救流程,抢救仪器操作流程。
(三)有执业资质的医生及护士能熟练操作抢救设备,熟练掌握不少于10种急救技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负责门诊急救任务的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及护士。
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护士应当具有
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理论、技能操作的培训及考核,每年至少各1次。
负责门诊急诊的主要医护人员,至少每2年应接受上级部门急救技能的再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急救搬运、洗胃术、简易呼吸器、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腹腔穿刺术、吸痰术、环甲膜穿刺术等10种以上的急救技能。
急救技能评价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临床技能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
五、评价方法
(一)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应急演练。
1.查看急救制度、流程。
2.查阅每年的急救应急演练台账记录,每年培训、考核台账记录等。
(二)现场观察:1.是否有专门的抢救室。
2.查看抢救室仪器设备、药品。
(三)现场随机抽取5人,每人抽取2个项目,以现场操作考核、答卷、问答等形式,评价医生、护士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水平。
(考核表见附件,供参考)
六、评价工具
急诊抢救服务质量评价记录表
附件1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检查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日
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参考)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检查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