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28.65 KB
- 文档页数:3
郓城县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技术作者:刘明喆来源:《南方农业·下》2024年第02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提高,智能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山东省郓城县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却面临水资源短缺、灌溉效率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及农田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田排水系统,从而推动郓城县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介绍了4种节水技术:智能水资源管理、精准灌溉、水土保持与恢复、农田综合排水系统改造。
关键词智能水资源管理技术;精准灌溉技术;农田水土保持与恢复;山东省郓城县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4.037山东省郓城县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面临水资源短缺、灌溉效率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及农田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采用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和节水灌溉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这对于推动郓城县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平衡农业生产需求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和合理使用。
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同时增强农业系统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实现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1 郓城县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郓城县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对水资源有着巨大的依赖。
当地水资源有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引自黄河的水源。
地表水涵盖河流、湖泊和水库,而地下水则分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
为改善灌溉条件,郓城县近年来着力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城南水库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中型水利工程,扮演着灌溉、防洪、供水及发电等多重角色。
该工程建造了容量达1.2亿m3的水库和相关输水灌溉设施,显著提升了南部地区的灌溉保证率,解决了约0.73万hm2农田的灌溉问题,并为城镇和工业提供稳定水源。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39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和工程管理措施◎秦燕摘要: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在传统发展理念下,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极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并提出相应的工程管理措施,以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管理一、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类型分析(一)滴灌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借助塑料管将水经由毛管上的孔洞或者滴头输送到农作物根系部位。
在雨季,可借助相关装置将降水直接引入蓄水池中储存,而在降水量较少的季节,为满足农作物生长时的水分需求,可直接将蓄水池中的水资源作为滴灌水源,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
(二)喷灌技术喷灌技术同样是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节水技术,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借助专门的设备将压水流经由喷头喷洒为小水滴,最终落于土壤表面,这一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十分突出,可以满足节水、增产的需求。
在喷灌技术应用过程中,喷灌设备是重要的载体和介质,正是由于这一技术的特殊性,使得喷灌技术在农田灌溉领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受到高投入、运行管理难度大等的限制,难以大范围进行运用。
(三)雨水集蓄技术雨水是一种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在当前农业生产活动中自然降水可以有效作为灌溉补充水。
为实现农村地区的稳步发展,各农村地区均需加强在雨水集蓄技术方面的研究,以便充分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存储雨水,从而在降水量稀少的时间段可直接利用集蓄的雨水,满足作物生长需求[1]。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一)节水灌溉管理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各农村地区加大了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并意识到了节水灌溉的重要性,针对节水灌溉方面的技术、资金投入均大大增加,工程建设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节水灌溉监督与管理。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在开展节水灌溉工程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导致节水灌溉方面常常存在诸多问题,虽然通过有效的监督,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得以有效处理,但是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益并未完全实现。
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分析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然而在许多县域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推广和应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1、喷灌技术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中的一种灌溉方式。
它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水情况,灵活调整灌溉水量和时间,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与传统的漫灌相比,喷灌能够节约 30% 50% 的水资源,同时还能提高灌溉质量,均匀湿润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滴灌技术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灌溉,使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节水效果显著,一般可比地面灌溉节水50% 70%。
此外,滴灌还能减少土壤板结,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渠道防渗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较大。
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如铺设混凝土、塑料薄膜等防渗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渠道的渗漏,提高水的利用率。
据统计,经过防渗处理的渠道,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 06 085。
4、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将水直接输送到田间。
这种技术具有输水速度快、效率高、占地少、管理方便等优点,能够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水的利用系数可达 095 以上。
二、县农田水利节水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县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总量,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推广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推广节水灌溉制度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水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
例如,采用“薄、浅、湿、晒”的水稻灌溉模式,以及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等方法,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3、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耐旱、节水型农作物。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及技术创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也日益重视节水灌溉和技术创新,以满足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提高农田水土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节水灌溉的意义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水资源的矛盾不断加剧,国内水资源缺乏加剧,农业用水的需求越来越紧张。
为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关系,不得不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引导农业生产发展向着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方向发展。
如何实现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节水灌溉是一种水资源利用效益比较高的灌溉方法,其目的是在尽量满足作物生长需水的同时,减少农业用水量和灌溉水排放量,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所产生的土壤盐渍化、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和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协调发展,是农田水利建设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节水灌溉的途径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1、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是实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基础,通过改良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引进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的效率和灌溉精度,减少水分流失和浪费,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如: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微喷灌技术、雨水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在较小面积上实现较高的农作物产量,降低了灌溉水耗、肥料浪费等问题,也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益。
2、建设灌溉田为了节约水资源,加强我们的灌溉管理,建设灌溉田,对水源、水路、水文、环境等省水节水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实现灌溉的节水优化。
灌溉田按照需水量的大小不同的段来分级设计、施工和管理,有效控制灌溉水量。
如:构建市、县、乡结合的水稻田节水灌溉网络,建设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关键程度采用时段灌溉方式,实现径流梯级培育等。
这些对于推动灌区节水灌溉有着积极的意义。
3、加强水利设施巡查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与时俱进地管理水利设施,是节约水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关于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在农田水利灌溉中,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不仅能够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还能提高灌溉效率,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对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农田水利灌溉中水资源浪费的现状在当前的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着诸多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首先,灌溉方式的不合理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得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渗漏,真正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有限。
其次,农田水利设施的老化和不完善也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一些渠道存在破损、漏水的情况,导致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流失严重。
此外,缺乏科学的灌溉管理和规划,农民在灌溉时往往凭经验操作,没有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精准灌溉,造成了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二、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的重要性(一)节约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
而农业用水在我国水资源消耗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通过采取节水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合理的节水灌溉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精准地提供水分和养分,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水灌溉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投入,同时也能降低灌溉所需的能源、人力等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能够降低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保护生态平衡。
三、常见的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一)渠道防渗技术渠道是农田灌溉中水资源输送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土渠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如铺设混凝土、塑料薄膜等防渗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的输送效率。
(二)喷灌技术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中。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
小型农田水利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损坏、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小型农田水利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确保农作物在干旱季节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2、完善农田排水系统,降低洪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灌溉。
4、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田的抗灾能力。
三、项目范围本次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涵盖_____镇_____村、_____村等_____个行政村,总面积约_____亩。
四、项目内容1、水源工程新建或改造小型水库_____座,增加蓄水能力_____立方米。
整治塘堰_____口,提高蓄水能力和水质。
新建或改造提水泵站_____座,确保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
2、灌溉工程铺设灌溉管道_____千米,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
修建渠道_____千米,对原有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提高渠道输水效率。
3、排水工程新建或改造排水泵站_____座,增强排水能力。
开挖或疏浚排水渠道_____千米,确保农田积水能够及时排出。
4、配套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水利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安装计量设施,实行用水计量收费,促进节约用水。
五、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阶段(_____年_____月_____年_____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
开展项目区实地勘察和测量,收集相关资料。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
2、招投标阶段(_____年_____月_____年_____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进行项目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招投标工作。
签订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
3、施工阶段(_____年_____月_____年_____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农业水利灌溉的节水技术与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提升,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越发完善的节水灌溉系统,不仅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率,还使得现代化的绿色发展程度进一步加快。
由此可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节水灌溉;农业生产引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实际的种植生产过程中,许多地区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从这一方面出发,相关部门与组织机构,应当重视起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
我国土地辽阔,农田种植区域分布较广,但在水资源的分配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
由此需要强化农田水利工程之中的节水灌溉工作,以此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
1、农田水利工程中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1.1低压管网灌溉技术低压管网灌溉技术主要以管网替代传统的水渠,通过利用能耗较低的水泵或者自然水压力为灌溉水加压,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农田。
低压管网灌溉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管网输水所需压力相对较小,能耗比较低,但出水量较大,并且不易出现堵塞的情况;其二是管网全部深埋地下,灌溉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水渠蒸发量较小,渗漏损失也较小;其三是输水效率比较高,不会占用或者浪费耕地资源,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整体成本较低,并且后期的维护管理也较为简单,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适用于大面积农田。
这种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灌水均匀性相对较差,不适用于水肥管理较为严格的农作物;其二是适用范围较窄,一般来说低压管网仅适用于地形相对平坦,并且土壤透水性小的区域,若地形起伏较大,则低压管网很难完成灌溉任务。
1.2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利用喷灌系统将有压水从喷头喷出,水流会分散成细小的水滴落入田间,如同降雨一样。
喷灌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有以下优点:其一是更加省水,并且适用范围较广,无论是地形平坦的区域还是山地丘陵区域,均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其二是喷灌技术不会占用耕地资源,能够节省劳动力,还可以改善小范围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其三是喷灌技术具有一定的视觉观赏效果,对于发展农业旅游的区域而言,大规模的喷灌可以形成一道人造景观。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是指将水源输送到农田中,提供植物需求的水分。
节水措施是指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
一、灌溉技术1. 地面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是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一种灌溉技术。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造价低廉,但相对而言,水分的利用效率较低。
2.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法,适用于果树、菜类和经济作物等。
滴灌通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根系周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损失和淋溶,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3. 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一种将水以雾状或雨水状喷洒到农田上的灌溉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模拟自然降雨的方式,减少了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水分损失。
4.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井灌、管灌、层灌、满田灌溉等。
这些技术都通过提高灌水效率、减少水分的损失来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二、节水措施1. 科学调度灌溉:科学调度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水分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灌溉。
通过合理的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
2.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将水的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通过合理配比施用肥料和灌溉水,在减少灌溉水量的提高作物对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3.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润度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改良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降低农田水分的需求。
4. 水资源的回用:将农田灌溉后的排水水再利用于其他用水领域,如再次灌溉其他农田或城市绿化,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是农业水利工程中实现高效用水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应用灌溉技术和采取节水措施,可以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关键信息项:1、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范围和程度2、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3、水资源分配与调度机制4、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认知与参与度5、资金投入与保障6、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7、技术研发与创新8、监测与评估体系11 引言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11 问题分析112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范围有限目前,一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在农田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传统的漫灌方式仍占据较大比例,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113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代久远,缺乏有效的维护和更新,存在渠道渗漏、设备损坏等问题,影响了节水灌溉效果。
114 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农田之间的分配不够合理,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浪费现象。
115 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农民对节水灌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采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传统灌溉习惯难以改变。
116 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12 解决措施121 加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设立示范区域,展示节水灌溉的实际效果,引导农民积极应用。
122 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
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老化设备,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
123 优化水资源分配与调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农业需求,进行精准调配。
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水资源动态,及时调整分配策略。
124 提高农民节水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
鼓励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采用节水措施的农民给予奖励。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措施摘要:文章对农田水利灌溉渠系设计的重要性与原理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滴灌法设计原理及其优缺点,并探讨了农田水利灌溉渠系设计重点及其改进方法,重点进行了喷淋方式的设计改进,滴灌技术创新,防渗型底灌技术创新,雨水蓄积技术创新,依据生态要求选用灌水技术,依据作物种类选用灌水技术,以完善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保护和治理,根据灌溉的实际需要加强系统和比较开发,以确保灌溉项目的后续建设得到有效支持。
关键字: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运用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农作物的自然生长潜力脆弱,如果温度和湿度条件不利,产量将下降,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发展将受到影响。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灌溉方式也逐渐扩大,其中滴灌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
现代灌溉技术和水资源储备是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立足于农业用地的发展,设计合理的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利用现代方法设计现代农田滴滴涕灌溉、综合净化。
1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滴灌技术原理滴水灌是一种传统灌水方式,它利用管道和排水管(滴水带)或滴酒把雨水慢慢而均匀地过滤在植株根系周围的土层中。
和其他水浇灌技术一样,滴灌有着很多不同的技术特点,其系统成分与其灌水方式也有所不同。
滴水式灌溉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所构成:水源设计、头部结构(包括水泵、动力装置、空气过滤器、化肥喷射装置、测量和监测仪器等)、所有水位和分布线以及滴管。
滴管系统的主要组成为驱动和增压设备(包含水泵、电机或柴油机等设备、净水设备,或设施有清淤池、初级垃圾架、旋风砂分流、网状过滤器和其他技术等),灌溉,肥料、杀虫剂加注设备及贮藏容器(包含差动施肥、文丘里喷洒器、薄膜式或气缸式灌装泵、化肥或杀虫剂溶液贮存罐等)、控制及测量设备(包含水表、压力表、各种机器控制及手动或电子水闸,如液压自动控制阀、流量调节阀等)、安全防护设备(减压阀、排气阀、止回阀、泄水泄漏阀等)。
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是指灌溉面积为666.7hm2,除涝面积为2000hm2,库容为10万m3,渠道流量为1m3/s以下,用提、引、蓄、抽等方式给农田提供灌溉的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水库、渠道、塘坝、电灌站、水闸、机电井等,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最后一公里”在抗御水旱灾难、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性特征。
“十二五”时期,中央的2011年“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力口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强调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通过增加投入,对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末级渠系、灌区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渠系配套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普遍偏低,配套不全,养护投入不足,工程严重老化失修,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弱,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低,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l.1工程配套不完善,老化失修严重,灌溉用水率低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为工程蓄水能力大幅下降,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缩,泵站排涝能力曰益衰减,工程设施的平均完好率相对较低,同时缺水与浪费现象并存,造成农田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6,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
另一方面是工程节水设施建设滞后,多数耕地还是大水漫灌。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状况落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的切身利益、水资源节约和国家粮食安全。
1.2管理权责不明,农民参与程度低,运营不合理对已经建设好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没有设立专职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的部门;午多人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投资兴建的项目,管护不是农民的事,农民只管用,导致农民在使用农田水利工程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自觉管护工程的意识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方案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方案旨在改善农田灌溉系统,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并促进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一、项目背景农田灌溉系统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农田灌溉设施存在着效率低下、损耗严重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二、项目目标1. 改善农田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2.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3. 促进农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三、项目内容1. 更换老化的灌溉管道和喷灌设施;2. 安装新型的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微喷灌等;3. 建设排水渠道,改善农田排水系统;4. 完善农田灌溉管理和维护制度。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勘察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制定改造方案;2. 确定材料和设备采购计划,进行采购;3. 组织施工队伍,开展设施改造工作;4. 对新建设施进行试运行和调试;5. 完善农田灌溉管理和维护制度,培训农民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预期效果1. 灌溉效率提高,可节约用水量30%以上;2. 农田排水系统改善,减少农田水浸情况;3. 农田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增加农民收入。
六、项目保障政府部门将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协助项目实施。
相关部门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七、总结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方案将有效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促进农田产量的提升。
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八、可行性分析经济上,项目实施后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和维修成本,提高了农田产量,农田收益将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新型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也将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有一定的减排效果。
因此,项目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技术上,新型的节水灌溉设备和设施改造方案都经过专业人员的论证和技术验证,具备成熟可靠的技术支持,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系统的需求。
九、风险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设备供货延迟、施工进度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农民对新设施操作不熟悉等风险。
为降低风险,项目组将加强对项目进度的监控,做好保障措施,并及时进行风险应对。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存在着设施老化、配套不全、管理不善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标通过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排水能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具体目标包括:1、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_____亩,使灌溉保证率达到_____%以上。
2、新增和改善排水面积_____亩,提高农田排涝标准,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_____以上。
4、完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三、建设内容1、水源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小型水库、塘坝、堰闸等蓄水工程,增加蓄水能力。
打井、大口井等开采地下水工程,保障干旱时期的灌溉用水。
2、渠道工程建设对现有的灌溉渠道进行清淤、衬砌和防渗处理,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渠道输水能力。
新建和改造田间渠道,完善渠道配套建筑物,如分水闸、节制闸、渡槽、涵洞等。
3、泵站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提水泵站,更新泵站设备,提高泵站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配套建设泵站的进出水管道、配电室等附属设施。
4、排水工程建设开挖和疏浚排水河道、沟渠,提高排水能力。
建设排水泵站、涵闸等排水建筑物,完善排水系统。
5、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
四、建设标准1、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的设计洪水标准为_____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_____年一遇。
机井、大口井的出水量应满足灌溉用水需求,水质应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灌溉是农业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质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着很大的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灌溉技术改革和节水措施是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灌溉技术1.喷灌技术:喷灌是一种将水以喷射方式喷洒在作物上的灌溉技术。
它能够将水雾化成小水滴,并通过喷头均匀地撒在农田上,从而减少了水的表面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2.滴灌技术:滴灌是将水以滴流方式滴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技术。
它通过管道将水输送到滴灌带上,再由滴孔滴到作物根部,实现了水分向植物根部的直接供应,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节约了用水量。
3.渗灌技术:渗灌是将水通过土壤的渗透作用向根系层渗透的灌溉技术。
它通过埋设管网,在农田的根区水平铺设渗灌管,通过灌水井将水输送到管网上,通过渗透管的孔隙和土壤颗粒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实现了水分向植物根部的渗透供应。
二、节水措施1.雨水利用:利用雨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建设蓄水设施,如水塘、水库等,将雨水储存起来,以备灌溉用水。
还可以建设雨水径流收集系统,将屋面、道路等建筑物上的雨水收集并利用。
2.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一种覆盖在土壤表面上的塑料薄膜,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上覆盖地膜后,可以减少对灌水量的需求,降低灌溉水的消耗。
3.合理管理灌溉:合理管理灌溉是指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应避免在高温、高湿和风力较大的条件下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风速对灌水的影响。
4.优化农田的土壤状况:优化农田的土壤状况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性,减少灌溉用水量。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膏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同时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减少水分渗漏损失。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对农作物的生产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试论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有效措施农田水利灌溉是农田增产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历史因素、技术水平等原因,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存在一定的浪费。
为了实现农田水利灌溉的节水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一、加强灌溉设施建设与管理1.改良农田排水系统:优化水田排水渠道、改善排水设施,提高排水效率,减少排水量。
2.安装节水器具:利用节水渠、节水闸等节水设备,控制灌水流量,减少水量的浪费。
3.增设水井和蓄水池:在集雨区域增设水井和水池,收集雨水、河水等自然水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二、改进灌溉技术1.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在气温较低、蒸发较小的早晨或晚上进行灌溉,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2.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通过滴灌或喷灌技术,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径流损失,提高灌溉水效。
3.进行分区定量灌溉:根据农田土壤的水分状况,采用分区管理、定量灌溉,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浪费。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1.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灌溉水资源管理制度,统一规定农田的灌溉用水指标,限制过量用水现象。
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监控和计量,对农田用水进行定量统计,及时发现和纠正用水浪费行为。
3.发展新型水源:研究利用污水、雨水、灰水等非传统水源灌溉农田,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1.提高农民水利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民关注节水意识,普及节约用水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农民合理应用水资源。
2.推广灌溉技术:通过农技培训等形式,向农民推广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效。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的有效措施需要从设施建设与管理、改进技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以及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综合运用上述各项措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农田水利灌溉的节水效果,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政府、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民都需要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农田水利灌溉节水工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措施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的合理管理对于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一些措施:1.建立科学的水利灌溉规划:通过调研和分析农田水资源状况、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灌溉规划。
根据不同农田水需求的差异,合理划分灌溉区域,并确定合理的灌溉周期和灌溉量。
2.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对于老旧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确保其运行正常。
对于灌溉渠道,应定期清淤疏导,确保水流通畅。
对于水库水闸,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灌溉用水的供应。
此外,应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农田灌溉覆盖面积。
3.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
例如,在灌溉上采用滴灌、喷灌等精确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同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减少施肥量,提高施肥效率,从而减少农田用水的同时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水资源情况,合理制定农田水利灌溉计划。
通过水资源调度,确保农田用水的合理分配。
针对不同的农田类型和作物需水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灌溉量和灌溉周期,提高农田水利资源的利用效率。
5.增加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宣传:通过组织农民参加水利灌溉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水利灌溉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对水利灌溉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6.加强农田水质保护: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保护水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采用水质监测技术,定期对灌溉水进行检测,确保灌溉水的质量符合农作物的需求。
减少农田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避免化肥和农药污染灌溉水源,对农田水环境进行保护。
7.强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法规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相关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投入和支持。
通过出台奖励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措施
摘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我国的第一产业为农业,其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而发展农业首要条件就是需要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缺乏限制了农业发展,大部分农产品需要进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大力开展水利工程,着重发展灌溉技术,希望通过创新灌溉技术,实现节约用水,进而提高水利用率,为农业的发展开创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措施
引言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管水平,要将环保经济运营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夯实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机制,有效推广节水管理模式的综合价值,确保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水平。
1节水技术概述
1.1节水技术含义
节水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节水农业,缓解农业水资源匮乏,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节水灌溉技术、灌区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应用等。
我国80%的水用在农业,但是只有30%被真正利用,其余都在灌溉中蒸发了。
节水技术主要包括:①农艺节水,是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种植布局、耕作制度等实现节水目的;②生理节水,就是提高植物耐旱性,在缺水的条件下也能生长;③管理节水,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与措施,实现节水;④工程节水,就是通过灌溉工程进行节水。
1.2节水技术的意义
节水技术能有效提高水在农业中的利用效率,减少蒸发量,是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之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我国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农业发展依旧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所以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将节水技术应用在农业灌溉中,能促进我国农业与经济发展。
2农业水利灌溉现状及问题
2.1农业水利灌溉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小农经济早已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目前农业要发展就需要水利灌溉工程的协助。
我国水资源匮乏,水污染情况严重,水利灌溉压力越来越大,大型农田都是依靠水利灌溉工程支撑,如果工程出现问题,那么农作物就会受到影响,势必会影响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国内粮食安全危机。
目前我国大型农田大多采用水利灌溉工程,但是小面积的农田依旧采用传统的灌溉模式,利用土渠道进行灌溉,这种方式水资源利用率极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2.2农业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1)灌溉基础薄弱。
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但是当时我国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工程前期规划不足,许多工程都是边勘测边施工,这就造成施工周期拖长、施工难度加大、作用效果差等特点,所以我国许多灌溉工程是十分落后的,实用性不强,急需升级改造。
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面对这些工程改造,依旧存在许多难度还未解决,导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突破性难,提升难。
(2)灌溉系统规划建设不科学。
我国倡导建设农业水利灌溉措施,并且许多区域出台补贴政策,许多地方响应号召,但是随着深入调查发现,水利灌溉措施的实行更多是为了获取补贴,实际建设缺乏规划,措施实
用性不强,甚至建设完并没有使用,违背了建设水利灌溉的初衷,也实现不了节
约用水的目的。
(3)资金投入不足。
水利灌溉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许
多地方的水利部门资金缺乏,为了节约资金调整灌溉标准,使用低价劣质的灌溉
设备,导致在实际使用中时常发生问题,并且设备后期维护管理都需要花费资金,有些地方建设后便不再管理,浪费设备,农民依旧只能采用传统的方式灌溉。
(4)农民节水意识不强。
许多农民在思想上认为传统的灌溉方式有利于农产品
的生长,没有意识到传统的灌溉方式十分浪费水资源,并且许多农民思想守旧,
接受不了新型的灌溉方式,对水资源的利用以及节水的作用都无法理解,虽然一
直宣传节水灌溉,但是农民认为这是一项既麻烦又费钱的事,还不如传统的灌溉
方式简单。
3小型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探讨
3.1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
农民具有节水意识,节水灌溉才能更加普及,管理部门首先要加强宣传,不
仅要让农民知道节水的重要性,还要知道社会责任,不仅要了解新型的灌溉知识,还要学习灌溉技术,新型灌溉技术不仅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劳动力。
目前我国对
农村许多地方用水没有收费,也成为促使农民浪费用水的一大原因。
3.2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
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
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
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
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3.3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上来看,对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因此,只能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缓解。
但是农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保证农业的增产,提高粮食的产量。
因此,人们应该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在进
行农业灌溉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节水问题,对农业用水提高重视。
因为,节水工
程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三农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起到一定的促
进作用。
3.4建立完善灌溉节水体系
要建立完整的节水灌溉体系,尤其是农业方面的节水灌溉体系,使工程管理
制度与节水灌溉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促使节水灌溉与工程管理协调发展,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要求,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与稳步发展。
3.5合理规划农业用水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降水分布也不同,主要表现为夏多冬少,水资源
的分布主要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根据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调节种植业结构。
具体应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譬如在北方地区,常年受到季风气候及经纬度、
地理位置的影响,降水量也较少,对于这种气候我们就可以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可以采取地底灌溉的方式将水和肥料直接送达到植物根部,根系直接吸收,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减少了化肥的挥发、流失等损失,从而增加粮食
产量。
这种方法将水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缓解了供需水的时空矛盾,降低了资
源耗损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效率。
3.6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在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中,资金与技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必须要加大政府资金与科学技术的投
入。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高质量工程,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浪费。
此外,科学技
术的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结合新型的科研成果,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提高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才能满足社
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
3.7发展水利人才,创新节水技术
加强水利工程人才培养,高校增加实践活动,提高水利人才的实际操作水平,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如此,国家还要建立水利人才队伍,根据我国农村
的实际需求与实际情况,创新复核农村灌溉的节水技术。
结语
总而言之,从环保理念出发,农业建设要积极推广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运行水平和价值,并且水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需
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管理需求提升控制水平,实现环保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共赢参考文献
[1]张颖宇.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46(12):121-123.
[2]张海涛.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3):93-94.
[3]郭旗.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8,37(3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