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旱地农业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Word版

旱地农业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Word版

旱地农业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Word版
旱地农业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Word版

论文题目: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姓名:

学号:

学院:

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摘要: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注视发展节水高效灌溉农业及旱地农业.该文论述了我国旱地农业的节水现状,明确了旱地农业在节水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认为我国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提高用水效率作为农业节水的核心,提高旱地作物生产力为目标,服务于旱地农业地区社会经济、食物、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针对我国旱地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工程节水及生物节水等若干技术措施,探讨了未来旱地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旱地农业节水技术灌溉技术

引言: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其现代化和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和开发利用条件较差的中国北方地区以及更为广泛分布的雨养农业和旱作农业地区,有限降水资源得合理利用、可调蓄水资源的科学调控就成为旱地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实行旱地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科学的利用有限的区域水资源,体感旱地农业区的水分生产效率,促进旱地农业、雨养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是现代旱地农业的必由之路{1}.目前,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旱地农业和节水灌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我国降水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随着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对农业节水的高效、节能和降耗提出了迫切要求.

1 当前我国旱地农业的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问题对策

1.1我国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农田灌溉仍以传统的地面灌溉为主,其中75%依靠明渠输水灌溉,其中只有不足1/3进行了防渗,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很低.据统计,我国灌溉水顺势总量中3/4发生在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过程,其中绝大部分消耗与渠系渗透.管道输水灌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以管道输水代替明渠的一种地面灌溉工程.近年来发展较快,每年新发展40000km左右,现有井灌面积1/3左右已采用管灌技术.另外,滴灌也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高效灌溉技术{2}。近几年来,已开始使用塑料薄膜带状软管,在其上直接打孔出水,出水比较均匀,而且安装方便,造价低,1至2年更换1次,较为适宜在我国推广,尤其目前在新疆地区获得成功应用的膜下滴灌技术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除此之外,微喷灌技术、小管出流灌溉技术、渗灌技术等已运用于我国的农业生产.

1.2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溉节水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善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我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灌溉用水有一半以上是在输水过程中损失掉了,到了农田的水又有近一半损失了。因此,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以色列、美国的灌溉水利用率可达70%~80%。我国lm3水能生产粮食约为0.84kg,而以色列已达2.32kg,发达国家一般多在2kg以上{3}.

1.3解决我国节水灌溉技术问题的对策

(1)建立农业节水技术培训基地、培训网络,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传播农业节水技术;

(2)抓住农业进入新阶段的有利时机,对全国大灌区逐步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彻底改变沿用了千年的大水漫灌的方式;

(3)制定并实行新的农田灌溉技术标准、灌溉设备标准,修订并执行作物灌溉定额。加速灌溉技术科学化、标准化.

2.旱地农业节水降耗高效灌溉技术

2.1旱地农业集雨利用工程技术

雨水农业利用指通过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过程将雨水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包括集水、保水技术、灌溉利用技术,可分为雨水的自然利用、叠加利用和聚集利用三种基本形式.

(1)自然利用,指对雨水的就地拦蓄、直接利用.该技术不能弥补某地区雨量的不足,也不能进行供水的时空调节,而只能通过旱地农业蓄水保墒技术增加雨水的就地入渗.减小径流与土壤冲蚀,降低水分无效蒸发,从而最高效地利用自然降水.

(2)叠加利用,指在农田就地聚集雨水,将非耕地上的雨水引导到耕地中.或减少有效耕作面积以实现“雨量叠加增值”的技术。它可以在较小范围内进行雨水的空间调节以弥补某地区某时段雨量的不足,但不能进行时间上的调节使有限的降水应用于作物的关键需水期. (3)聚集利用,雨水聚集利用指利用一系列工程措施.将天然降水聚集并储存起来用于生活或灌溉,使自然降水变成时空均可调节的现实

水资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源.

2.2输水工程建设技术

灌溉输配水系统上接灌溉水源,下接田间渠系或田间管网,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输水作用,因此输水系统在农田灌溉排水系统中的纽带作用非常重要。灌溉输配水系统依其输配水过程中的水流驱动是否有压力,可划分为灌溉渠道输配水系统(输配水渠系)和灌溉管道输配水系统(输配水管网)两大类。

输配水渠系可分为明渠系和暗渠系两类,无论明渠系或暗渠系水流动均是无压状态,完全依靠渠道水面重力作用向下游输水,或向下一级渠道分配水流。输配水管网依其工作压力表的大小划分为低压、中低压、中压、中高压和高压5个等级,输配水管网工作压力≤1 50kPa,称为低压;1 50kPa<工作压力≤300kPa,称为中低压;300kPa<工作压力≤600kPa,称为中压:600kPa<工作压力≤1 000kPa,称为中高压;1 000kPa-<工作压力,称为高压。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属于中低压系统(李远华等,2003){4}.

3.对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议

3.1分区域有条件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

中国地域辽阔, 东西南北的气候、温度、降水、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品种差异很大, 工业化程度和经济环境也存在。因此应该分区域有条件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未来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可逐步大面积推广田间低压管道灌溉, 集约化程度较高、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推广应用大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11740570.html,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作者:刘祥诺李爱莲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8期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1.1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1.2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1.3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1、背景介绍 智能农业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重点领域之一,大量的科技创新技术将应用在农业发展中,其中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 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有线、无线、长距离、短距离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这就形成了当今科技领域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物联网”。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信息传递、交换和传输的重任。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目前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化等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它能够可靠地、实时地采集覆盖区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给远端数据消费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在设定的条件下与远端接收器通信,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程序对现场设备进行开、关等操作,还可以按照复杂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实现灵活的操作控制,另外,动态信息采集分析技术也是重点应用,对现场的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目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困难在于农田分布范围广泛,各种农作物的用水需求也不相同。使用大面积的沟渠灌溉技术,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在农田利用上也造成很大的浪费。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滴灌技术,可以根据各种农作物对水量的要求,以及土壤的水情合理配置各个供水设备运行情况。另外,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将整个农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整个系统的相关资源信息,通过统计分析,进行合理使用,从而达到省水节能、省工省地的效果,以及发展节水农业的目的。 托普物联网在农田智能灌溉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线传感器感应土壤的水分,并在设定条件下与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统的阀门打开、关闭,从而达到自动节水灌溉的目的。由于传感器网络具有多跳路由、信息互递、自组网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占世界总量的6%,但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实际上人均水量较为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尽快实现全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极大的影响了其推广与普及的进程。因此,完善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以期通过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消耗总量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中明确指出,截止2015年年底,确保1.5亿亩农田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截止2020年年底,保证6.5亿亩农田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保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下面主要通过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与节水灌溉农艺技术现状进行主要说明。 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目的是通过降低输水管道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损失,损失的方式主要是水量蒸发和渗漏导致。为了保证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必须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 1.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的防渗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施工材料的防渗漏性能好坏、成本高低与施工难度大小。只有保证渠道的透水性或者通过建立防渗漏隔层,才能有效保证输水渠道不会发生渗漏等情况,对节水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1.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洪林)

[论文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我国和谐灌区建设的需要,提出开展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国内外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农业政策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状况。最后,探讨了水稻节水灌溉影响的今后研究发展前景和方向。 [论文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影响;研究;进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和谐灌区建设。一个和谐的灌区应该实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灌区水利基础建筑物和渠系运行良好,管理体制合乎时代要求,运行机制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很强的自我运行能力;此外,灌区农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生态环境适合人民生活和动植物生长;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普遍采用,并发挥巨大作用,从而保证灌区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才会促进我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稳步向前。和谐的灌区建设离不开农业节水灌溉,而农业节水灌溉的关键是实行水稻节水灌溉。因此,开展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种稻国家之一,水稻面积为世界第二,水稻的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首位。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0%,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40%,水稻的灌溉用水量占1/3以上。但中国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工业用水、城镇供水大幅度增长,农业用水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 二、水稻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在全球用水量中,农业灌溉占到了72%,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高达87%。随着非农业用水(包括城镇供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Barker(1998)等人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量将下降到62%而发展中国家为73%。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必要性越来越明显。Tabbal等人(1992)和Bhuiyan等人(1995)分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是比耕地资源(占世界总量的9%)更紧缺的资源。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南北相差悬殊。淮河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拥有全国60%的土地,却只有15%的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永恒主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国家安全。确保我国农业用水量维持零增长或负增长才可以满足国家战略水安全,但要满足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必须增加农业用水量约1200亿立方米。这两个现实需求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瓶颈,在水资源极为有限的前提下,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灌溉的高效农业,使农业由粗放经营管理走向集约经营管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水利现代化。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其自

然存在的状态与人类的需求并不完全符合,进行水资源集中整合的水利工程随之而出现。水利工程不仅能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且还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尤其?τ谖夜?这样的农耕文明古国,水利工程在保障农田灌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水利工程更是科技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标志。 现代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是指用尽可能少的灌溉水量来满足作物需水,获得农业生产的最好效益。节水灌溉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灌溉水的最大利用率,促进农业高效发展。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其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科研成就,可根据各个地区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多种合适且可选择的节水灌溉方式。 现代节水灌溉为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农民增产增收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滴灌灌溉、喷灌灌溉及地面灌溉。 滴灌灌溉。由于该技术有着较高的价格,也被称为“昂贵技术”。它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即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和特别

2020-2021专科《节水灌溉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05)

2020-2021专科《节水灌溉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0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适用于各种地形、气候和运行条件的大、中、小型渠道的防渗方法是( )。 A.土料防渗 B.混泥土防渗 C.砌石防渗 D.水泥土防渗 2.属于随播种、随灌水的地面灌溉节水新技术的是( )。 A.膜上灌溉 B.波涌灌溉 C.间歇灌溉 D.坐水种 3.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 )。 A.手抬式轻型机组 B.手推式小型机组 C.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D.滚移式喷灌机 4.以下最节水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是( )。 A.“浅、湿、晒”模式 B.“间歇灌溉”模式 c.“半旱栽培”模式 D.“薄、浅、湿、晒”模式 5.雨水的集蓄利用,最关键的问题是( )。 A.提高集流效率 B.管道安装 C.灌溉设备齐全 D.确定灌溉作物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6.农业节水技术包括抗旱节水作物品种、覆盖技术、____、调整作 物种植结构以及抗旱、保墒、保水剂的应用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7.按降水量多少我国大致可分为五个降水带,其中,____是我国主要小麦、棉花和其它旱作物产区。(湿润带;半湿润带;干旱带) 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是指____或____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 (杜绝;缓解;减少;增加) 9.微灌系统通常由水源工程、____、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四部分组成。(首部枢纽;量测系统;施肥装置)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0.开源 1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12.局部水头损失 13.滴灌

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汇总

节水灌溉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2.多雨带气候十分湿润,其年降水量超过(1600mm)。 3.半湿润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其年降水量(400~800mm).4.半干旱带气候干燥,其年降水量少于(200~400mm) 5.干旱带为我国最干燥的荒漠区,其年降水量少于(200mm).6.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约为(0.4左右). 7.(渠道防渗)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8.(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9.(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灌水技术。 10.(地面灌水)方法仍是当即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11.采用渠道防渗措施,渗漏损失可减少(70%~90%) 12.(土料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便,但抗冻和耐久性较差。 13.(水泥土防渗)具有造价低,施工较简易等优点,但抗冻性较差。14.(砌石防渗)抗冻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动力多。 15.(混泥土防渗)其优点是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长。 16.(混泥土防渗)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17.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一般可节省能耗(20%~25%左右)。 18.管材和附属设施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约占总投资的(70%~80%)。 19.塑料硬管在管灌中得到广泛应用,埋在地下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0.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塑料软管)。21.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 22.沟灌一般要比畦灌节省水量(30%左右)。 23.喷灌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24.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25.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力仅为地面灌溉的(1/5)26.一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0.8以上)。 27.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台式轻型机组)。 28.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质,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小块地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推式小型机组)。 29.适用于中、小型面积的不同作物、不同土质的地区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30.不能灌溉高秆作物,适应地形坡度和土壤的能力较差的小型喷灌机组是(滚移式喷灌机) 31.(双悬臂式喷灌机),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段天宝 节水灌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一、节水灌溉主要方式 1、喷灌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 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2) 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3) 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4) 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5) 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6) 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2、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 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3、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编写单位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铁岭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委会名单 主编:陈凤君 副主编:赵成奇刘军方洋 参加人员: 王笑海刘宝昌胡文波李波 黄永周琳琳黄占瑞刘芳 弓宇博吴迪杨思迪 责任编辑:刘宝昌

前言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先后提出了“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铁岭是农业地区,也是水资源短缺地区。然而现实存在农业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尤其在水稻生产上,因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渠道缺少防渗技术,灌溉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0.5左右.农田灌溉有一半的水在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掉,因此,解决这一矛盾,是我们水利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下,我市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各项生产实践中,但是推广的还不普遍。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号召,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我们相信,在基层农业、水利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一定会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做贡献。 由于水平有限,“读本”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旱地农业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论文题目: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姓名: 学号: 学院: 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摘要: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注视发展节水高效灌溉农业及旱地农业.该文论述了我国旱地农业的节水现状,明确了旱地农业在节水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认为我国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提高用水效率作为农业节水的核心,提高旱地作物生产力为目标,服务于旱地农业地区社会经济、食物、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针对我国旱地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工程节水及生物节水等若干技术措施,探讨了未来旱地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旱地农业节水技术灌溉技术 引言: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其现代化和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和开发利用条件较差的中国北方地区以及更为广泛分布的雨养农业和旱作农业地区,有限降水资源得合理利用、可调蓄水资源的科学调控就成为旱地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实行旱地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科学的利用有限的区域水资源,体感旱地农业区的水分生产效率,促进旱地农业、雨养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是现代旱地农业的必由之路{1}.目前,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旱地农业和节水灌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我国降水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随着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对农业节水的高效、节能和降耗提出了迫切要求. 1 当前我国旱地农业的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问题对策

1.1我国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农田灌溉仍以传统的地面灌溉为主,其中75%依靠明渠输水灌溉,其中只有不足1/3进行了防渗,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很低.据统计,我国灌溉水顺势总量中3/4发生在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过程,其中绝大部分消耗与渠系渗透.管道输水灌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以管道输水代替明渠的一种地面灌溉工程.近年来发展较快,每年新发展40000km左右,现有井灌面积1/3左右已采用管灌技术.另外,滴灌也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高效灌溉技术{2}。近几年来,已开始使用塑料薄膜带状软管,在其上直接打孔出水,出水比较均匀,而且安装方便,造价低,1至2年更换1次,较为适宜在我国推广,尤其目前在新疆地区获得成功应用的膜下滴灌技术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除此之外,微喷灌技术、小管出流灌溉技术、渗灌技术等已运用于我国的农业生产. 1.2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溉节水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善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我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灌溉用水有一半以上是在输水过程中损失掉了,到了农田的水又有近一半损失了。因此,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以色列、美国的灌溉水利用率可达70%~80%。我国lm3水能生产粮食约为0.84kg,而以色列已达2.32kg,发达国家一般多在2kg以上{3}. 1.3解决我国节水灌溉技术问题的对策 (1)建立农业节水技术培训基地、培训网络,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

美国加州农业节水灌溉及其启示

美国加州农业节水灌溉及其启示 1、美国加州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 加州农业发达而水资源相对贫乏,为解决这一矛盾,加州采取了各种节水工程技术措施,可以说世界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加州都得到了较好应用。以下就加州节水灌溉的一些主要措施作一介绍。 1.1地面灌水技术 地面灌水技术在美国农业灌溉中占主导地位,60%以上的农业灌溉采用这种灌水技术,其方法主要有沟灌、畦灌。美国的沟灌与畦灌是经过技术改良的,它融合着现代最新技术成果与科研成就,所以传统的灌溉方法在美国仍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1)沟灌。沟灌是美国地面灌溉的主体,约占地面灌溉的70%以上,主要应用于果树和棉花、花生、蔬菜等行棵型种植作物。对果树而言,根据行距的不同,一般两行果树之间开3~5个灌水沟,大田作物则根据其种植特点布置灌水沟。与沟灌相配套的灌水器材主要有:①多口门给水栓,这种给水栓露出地面30~40 cm,给水栓周围均匀设置若干个小闸门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出水量不大,分别对应一个灌水沟,这种给水栓最多设有8个口门,同时可给8条灌水沟灌水。②多出口输水管,这种管多是铝合金管,在铝合金管上与灌水沟的间距对等布设小闸门,每个小闸门对应一个灌水沟,灌溉时可根据供水量或需要,开启一个或多个口门进行灌溉,亦可进行轮灌。这种管属地面移动管,作物耕种时收起来,种植完后将管摆放在地头,直至收割期。③虹吸管,这种管就是普遍的橡胶管或软塑料管。水是通过防渗渠道送到田间,通过节制闸将水位提高,使水位高出田面,利用虹吸原理,一沟一管将水送到田间。④脉冲沟灌发生器。水流通过管道时,脉冲发生器根据指令,左右放水,水流流量一般较大,在灌水沟中快速向前推进,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冲灌,直至达到灌水要求,利用这一技术较常规沟灌可节水25%~30%,畦长也可增加。⑤尾水利用技术,由于流量较大时,沟灌水流向前推进的速度很快,短时间内就可灌到地头,而这时田间灌水量还没达到灌水要求,为此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水就会源源不断从地头流出,为利用这些尾水,美国因此而采取尾水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在地头挖一集水沟,把尾水收集起来,利用低扬程泵重新将水送进管道,循环利用。 (2)畦灌。在美国畦灌主要应用于大田密植作物如小麦等,畦宽度10 m左右,畦长200 m左右,灌溉时采取大流量快速推进方式,每一畦配套一个给水栓,一次灌一畦,畦田规格根据农场、作物、水源情况确定,同时畦田都经过严格的激光平整。因此,美国的畦灌还是相当省水的。这种灌水方式,主要分布在水源相对丰富的河流两岸,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农业节水灌溉主要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主要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我国农田灌溉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而传统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常用混凝土、水泥土、浆砌石、沥青混凝土等刚性材料及PE、PVC及其改性薄膜材料建渠道防渗层,防渗渠道断面多采用u形断面。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减少渗漏损失70%~9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减少渠道维修管理费用、调控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碱化等优点,是我国农业节水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利用塑料或混凝土等低压输水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有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三种,常用材料有PVC 管、水泥沙管、现浇混凝土管等。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损失,

水的有效率可达90%一97%,同时还可以节省农业用地,一般可减少占地5%左右,而且输水速度快,大大提高了输水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建灌溉渠系的大部分都采用管道,美国约有1/2的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输水。在我国北方井灌区管道输水技术推广应用迅速,目前已基本普及。 3、喷灌技术 喷灌是一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它利用专门设备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在我国用得较多的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喷灌系统靠管道输水,基本不存在输水损失,而且能较好地控制灌溉强度和灌水量,灌水均匀,不产生渗漏,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一般用水量比地面灌溉节约30%一50%。喷灌适应性较强,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地形和作物,被广泛应用于灌溉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园林草地等。但喷灌受风影响大,蒸发损失大,并可能出现土壤底层湿润不足的情况。 4、微灌技术 微灌是利用微灌系统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微灌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渗灌。滴灌是将灌溉用水直接送到农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几乎没有蒸发损失和深层渗漏,水资源的利

节水灌溉的方式

节水灌溉的方式有喷灌、滴灌等,总结一下灌溉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漫灌,漫灌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常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 2.喷灌。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 3.微喷。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降温。 4.滴灌。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滴灌是通过不同口径的塑料管,将水直接送到每株农作物的根部,以点滴等方式进行灌溉。现有一块农田共装了600个滴水头,如图所示,总进水管为p,每个满水头为q。设总进水管横截面积s为0.0016m2,平均每分钟每个滴头滴水120滴(每5滴水体积约为1cm3),则总水管p中的水流量是m3/s,p管中水流平均速度是 m/s(流体在每秒钟流过某横截面的体积叫流量Q,它与水管的横截面积s及水流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Q=sv)。 5.渗灌。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分析对比: 传统农业为漫灌,如我国南方春季播种前即为漫灌,用水将整片农田洇湿,好处:湿润充分,可直接用于育苗。缺点,浪费水资源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拟人工降雨,优点,省水,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滴灌:源于以色列,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水自口出,以滴流的方式进行灌溉,优点:节水。缺点:应用范围有局限。 喷灌、滴灌技术为什么比普通的沟渠灌溉节约用水?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 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 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模拟人工降雨。 优点:省水。 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DB32T 2950-2016)

ICS 93.160 P57 备案号:49560-2016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950-2016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rice 2016-05-20发布2016-06-20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水稻灌溉分区与节水灌溉模式 (2) 5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一般要求 (2) 6 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江苏省水稻灌溉分区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江苏省水稻灌溉分区特征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本田期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水分控制指标 (7)

前言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规范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技术协会、江苏省水利厅农水处、江苏省农村水利科技发展中心、河海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小马,蔡勇,樊峻江,任瑞英,刘敏昊,吉玉高,冯宝平,郭相平,姚俊琪,胡乐,高见,孙浩,周纲,王洁。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水稻灌溉分区和适宜节水灌溉模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本规范适用于农田灌排工程体系较为完备的移栽水稻灌溉,不适用于直播稻育苗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rice 在水稻本田期的各个生育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以根层土壤含水率或适宜水深作为农田灌排控制指标,在充分拦蓄降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灌溉技术。主要技术类型包括:浅水勤灌、浅湿灌溉、湿润灌溉、控制灌溉等。 3.2 浅水勤灌 shallow and frequent irrigation 除分蘖末期烤田与黄熟期落干外,其他生育阶段保持10mm~30mm浅水层的灌溉为主的灌溉模式。 3.3 浅湿灌溉 wet-shallow irrigation 以浅水与湿润相结合的灌水模式。在水稻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期,以保持10mm~30mm浅水层为主,在分蘖末期烤田与黄熟期落干,而在其他阶段以湿润为主,浅水与湿润状态交替存在。 3.4 湿润灌溉 wetting irrigation

农田灌溉10种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灌溉——10种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农田节水技术的主要类型有以下10种: 耕地整理节水技术 平整土地,畅通排灌,修建池、塘、坑、窖、库、堤等拦水、蓄水设施是保证节水灌溉实施的基本条件,已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 减免耕保水技术 采用“以松代耕”、“以旋代耕”、“高留茬免耕套播”和“贴茬免耕直播”等方式,可以增加水分入渗深度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分流失。 节水灌溉技术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沟灌、沟中覆膜灌、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如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到70%,滴灌和渗灌可节水80%以上。 生物、化学制剂保水技术 近年来,我国已研制开发了多种生物和化学、有机与无机的抗旱保水剂、水分蒸腾抑制剂等,在旱作节水农业上推广应用。 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保水技术 这两种覆盖类型在我国应用面积较大,成效显著。主要作用是能大幅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耕地的蓄水保水性能。 节水种植技术 该类技术在北方旱区应用较为普遍。如:玉米点水穴播(坐水点种);水稻旱育稀植;小麦的膜侧沟播等。有的作物采用“当年秋覆膜,来年春播”。 水、肥一体化调控节水技术 从单一浇水转向浇营养液,肥随水走。把水变成了庄稼的“复合水溶剂”,既减少了田间作业次数,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肥水的利用效益。

膜下滴灌节水模式 这是新疆石河子市农垦单位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创造的模式。它使滴灌水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 集雨蓄水灌溉模式 主要在西北部黄土高原旱塬农作区推广应用。主要由集雨场、下水沟、过滤池、蓄水窖、提水泵、输水管组成。 抗旱品种和旱作栽培技术 目前北方推广的主要品种的抗旱性能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玉米、小麦、豆类、薯类、杂粮、棉麻、油料和糖料作物及果树等都有一批高抗旱品种。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更多>> 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二○一○年五月三十日编写单位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铁岭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委会名单主编:陈凤君军方洋副主编:赵成奇刘参加人员:参加人员:胡文波王笑海刘宝昌胡文波李黄永周琳琳黄占瑞刘迪杨思迪波芳弓宇博吴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刘宝昌前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先后提出了“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铁岭是农业地区,也是水资源短缺地区。然而现实存在农业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尤其在水稻生产上,因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渠道缺少防渗技术,灌溉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 0.5 左右.农田灌溉有一半的水在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掉,因此,解决这一矛盾,是我们水利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下,我市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各项生产实践中,但是推广的还不普遍。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号召,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我们相信,在基层农业、水利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一定会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做贡献。由于水平有限,“读本”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1 目录 1 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 1 1.1 铁岭市水资源状 况 .................................................................. ...... 1 1.2 铁岭市水稻生产基本情 况 ............................................................ 1 1.3 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 性 (1) 2 水稻需水量与节水潜 力 .................................................................. ........ 2 2.1 水稻对水的要 求 .................................................................. .......... 2 2.2 水稻需水量与需水规 律 (2) 2.3 水稻灌溉用水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国大多数农田是“靠天吃饭”,全国的农田受旱面积约4亿亩,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面临着用水短缺的制约,干旱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受害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农业又是用水大户,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节水潜力很大,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利用率,用较少的水生产较多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增效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常用的节水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喷灌、微灌(滴灌、微喷、渗灌)、膜下灌等技术。不同的灌溉技术,其节水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滴灌和地下灌溉方式节水效果较好;微喷次之;而地面漫灌最浪费水;喷灌则界于微喷和地面漫灌之间。 一、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工程措施防止渠道内的水发生渗漏损失,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增加水的利用率,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三合土护面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防渗、塑料薄膜防渗等。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 二、喷灌:喷灌是通过管道、喷头等机械部件将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水滴均匀地降落到地面的一种灌溉方式。一般的粮、棉、油、蔬菜及果树等作物都可以采用喷灌来进行浇灌,喷灌还可以结合喷洒农药和液肥,是一种较理想的灌溉方法。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已被广泛采用。 喷灌的特点:采用喷灌技术能达到节水、增产、省工、降低劳动强度等明显效果。喷灌的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大大减少了田间渠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工作量,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由于取消了田间水渠及畦埂,增加了播种面积,因此可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喷灌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如夏季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冬季或早春的喷灌作业能防止低温冻害和霜冻。此外,还可以利用喷灌水对作物叶面的冲洗作用,能消尘除害,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 三、微灌:微灌技术又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等多种方式。它是以少量的水湿润作物的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其特点是能够准确的控制水量,把水分直接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去。微灌还可结合灌水施入可溶性的肥料溶液到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如果树、花卉、食用菌、温室大棚等蔬菜作物的生产中,应用效益十分突出。 微灌具有以下优点:(1)高效省水。微灌系统全部由管道输水,因此损失少,灌水时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灌水量小,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水的利用率高。(2)节能。微灌比喷灌的工作压力低、耗能少。(3)增产。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系附近灌水,供肥,有的还可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不会造成土壤的板结,为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实现高产和稳产,提高产品质量。(4)省工、省力。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节省人工,降低成本。(5)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微灌的灌水速度可快,可慢,因此对粘土和沙土都适合,可以进行间隙灌溉,这样可使作物的根系经常保持合适的水分,又不会产生深层的渗漏。 1、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滴头或滴灌管带上的小孔一滴一滴均匀慢慢地滴出来,滴在作物的根系附近进行局部灌溉,工作压力和滴头的流量小。滴灌是一种用水经济、省工、省力的灌溉方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水源的干旱山区及沙地,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滴灌可用在各种经济作物上,特别是在温室大棚内应用效果最好。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另外由于流量较小、运行时间长,在需水量较大的蔬菜作物中应用不方便。 2、微喷灌: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灌形式,将水从微喷头或微喷带中喷洒成微小的水滴进行灌溉的方法,既有喷灌与滴灌技术之长处,又克服了两者之弊病,兼具喷灌不易堵塞和滴灌耗水少的优点。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大,工作压力虽然和滴灌差不多,但它的流速快,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出流量大,喷洒一定面积,因此每亩的用材比滴灌少,节约了亩投资。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但微喷灌会增加空气湿度,对一些容易因空气湿度大而产生病害作物,不能使用微喷灌;在空气干燥,风力大的地区使用微喷灌因蒸发漂移损失较大,一般也不选用。 3、渗灌:渗灌是将滴头和安装滴头的末极管道埋在地表下20~30厘米的土壤中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灌水时地面水分蒸发损失小、节水效果好,设备埋在地下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水流通过渗灌管上的毛细管渗出,由于渗灌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从技术上来讲,是用水量很省的一种微灌技术,但目前使用起来,渗灌管常埋于地下,由于作物根系有向水性,渗灌管经常遭受堵塞问题困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