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

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

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
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寇俊卿( ),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文章编号: ( )

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

寇俊卿 , ,张海涛 ,杨德五 ,王跃明

( 河南科技大学数理系,河南洛阳 ; 兰州大学数学系,

甘肃兰州 )摘要:介绍了生态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综述了生态风险分析在促进生态系统和

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的持续共生和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态风险分析;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风险分析是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识别、衡量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损失减

小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 ]。生态风险分析( )是生态学与金融数学相交叉的新兴

边缘学科,它主要利用风险管理决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生态学的机理和机制,对区域生态系统特别是

脆弱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生态风险分析研究是用数学的方法

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一个分支,其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生态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

生态风险的内涵与成因

生态风险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生态功能受到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对该系统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植和美学价值产生不良影响的一种状况。生态风险可定义为在生态实践活动中引起的不利于人们生活及生物生长繁衍的可能性,即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发生的不理想

事件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定量可表示为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风险函数[ ]:

! "(#,$)

其中#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事件产生的后果。

生态风险的成因包括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和人们生产实践的诸种因素[ ],其中自然的因素如全球气

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危机、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等;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包括市场、资金的投入产出、流通与营销、产业结构布局等;人类生产实践的因素包括传统经营方式和技术产出的生态风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风险等。当前,生态风险问题在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中尤为突出,如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利用中,资源贮量耗损率、资源利用方式与对策、资源价格和投资形式等的确定,都是在信息不完全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因而需要进行风险决策分析。

生态风险分析的研究内容 生态风险的辨识

生态风险的辨识着重分析人们在行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对生态系统的负作用或影响,研究以下问题:在实践活动中会产生哪些风险?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风险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先进管理技术,一些地区盲目垦殖、资源过度利用产生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风沙淹没农田、环境污染严重,随之引起酸雨的危害,使得生态系统功能衰退,这种影响不仅限于生态领域和宏观生态的失衡,还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失衡。

第 卷第 期

年 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 )

由于生态风险辨识旨在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并做出对其后果的定性而非定量的估计,又由于一些危险的滞后性,很难在短时间内用统计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或因果关系论证得到证实(如:污染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等),因此,风险辨识一般通过专家征询的调查方法(德尔菲法)[ ]来研究有关问题,简单的风险辨识也可用概率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

!"!生态风险评估

图#生态风险评估框图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毒理学的知识,定量地

确定危害对人类和生物的负效应的概率及其强度的过程,也即是对

风险进行测度,给出某一危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因而,这

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其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受时间影响的范

围及危害的人群和生物种群,根据事件的特征分析影响的持续性、可

测性、可控性及风险的调控机理,明确一定时间段内可能发生的一系

列不同强度的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如:经济损失,人体健康的危害,生

物种群的减少甚至灭绝等。生态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种危

害导致的负效应的科学评价,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生态风险评估过程包括图 所示 个主要步骤,即问题的形成、

分析过程和风险特征化。

( )问题的形成

问题的形成是确定生态风险评估的范围和目的的过程。评估首

先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定义或选择评估的生态终点( )。

生态终点是风险源引起的非愿望效应。如:杀虫剂引起的鸟类死亡,酸雨引起的鱼类死亡。

( )分析过程

图!暴露量评估步骤

有了明确的生态终点后,接下来需要确定分析方法及收集

有关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所用模型或建

模方法。

分析过程包括风险源评估和生态效应评估。前者是对灾难

本身的特征评估,常采用图 所示的暴露量评估,它是确定或估

算暴露量大小、频度、持续时间和暴露途径的方法。有许多已建

立起来的模型可以选用[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模型,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对风险源的特征进行描述估测。

生态效应评估是定量地确定增加某种危害物的暴露强度而

引起的生态效应的强度及频度加强的过程,也称为剂量———反

应评估或毒理学评估[ ]。效应评估确定了危害物的暴露强度与生态终点间的关系,先要进行毒理试验以确定不同暴露浓度和各种持续时间的组合对所考虑的生物指标(如死亡率,生长速度等)的影响,再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统计模型或数学模型,最后用得到的模型模拟图$效应评估过程示意图

生态终点对风险源暴露强度的效应水

平[ ],如图 所示。

( )风险特征化

风险特征化是将风险源评估与效应评

估综合起来,总结危害物导致的生态危机

的过程。具体包括:!总结对风险源评估

的结果。"对风险定量化。若风险源由多

个组分组成,则先对每一组成的研究对象

的风险定量化,再综合各种风险源组成对

同一研究对象的风险,即总的效应风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年

!对生态评估的不确定性评估。

风险表征常用的方法有商值法、外推法和空间分析法[]。商值法要首先为保护某一特殊受体设立参照浓度指标,然后与估计的环境浓度()进行比较,超过参照浓度的被认为具有潜在风险。一般可以选择基准值、现行(或拟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或毒理学指标作为参照浓度的指标,也可以人为地按经济利益或自然保护价值确定浓度值。为了安全起见,常在参照浓度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一个修正系数,如评价系数、非确定性系数或安全系数。外推法[]常用于三个方面:根据结构的相似性或分类地位的亲属性,从一种化合物或生物外推到多种化合物或生物;从实验结果外推到野外实际状同;从种群水平等较低层次外推到生态系统的较高层次。空间分析法[]是综合生态风险的空间分析研究,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完成的,该方法是在生态风险系统采样的基础上,计算得出试验半变异函数,然后进行试验半变异函数的拟合,在理论半变异函数拟合中,由于球状模型拟合结果比较理想,因而生态风险空间结构分析主要是基于球状模型求得的计算结果。

生态风险管理

生态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应采取何种对策与行动,是一个决策过程,管理者或决策者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影响其他社会价值的情况下减小这种风险。美国科学院给风险管理下的定义是:“风险管理是选择各种管理法规并进行实施的过程。它是管理部门在立法机构的委托下,在综合考虑政治、社会、经济和工程等方面因素之后,制定、分析并比较各种管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对某种管理因素做出管理决策的过程,在对方案进行选择时,要同时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和控制费用的合理性进行效益———代价分析。”

图是确定某一风险是否可接受的风险管理过程。管理者或决策者要决定这种风险是否可接受,还是需要减小或阻止,要考虑最可能的生态效应及其分布,以及最严重的效应。在决定这种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中,决策者除了考虑来自生态风险评估及人类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外,还需要考虑社会、法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的因素[]。由于生态风险评估中的生态终点可能各种各样,对风险的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界限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人为因素在最后的决策过程起更大的作用[]。目前逐渐建立的一些生物(如濒危种、稀有种等)保护法,以及环境保护法,将对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可依赖的标准[]。

生态风险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

生态风险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种危害导致的负效应的科学评价,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做出贡献,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并且对促进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今后生态分析方法的发展重点将继续强调对非确定性的处理,加强对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风险评价预测模型的建立和改进,建立在定量概率论基础上的生态风险分析方法[],在区域或景观水平上寻求有限的生态调控方法[]。图

是一个完整的风险定量分析或评价程序。

图风险管理图示图风险定量分析通用程序

?

?

第期寇俊卿等: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胡三邦 环境风险评价[ ]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沈英娃,曹洪法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简述[ ] 中国环境科学, , ( ):

[ ]曾辉,刘国军 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 中国环境科学, , ( ):

[ ]李自珍,何俊红 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模型及应用[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 [ ]李国旗,安树青 生态风险研究述评[ ] 生态学杂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年

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_李智国

第17卷第12期2007年12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 i na Sa fety Sc i ence Journa l V o l.17N o.12 D ec.2007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李智国1,2讲师杨子生2教授 (1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昆明650091 2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昆明650221)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1030中图分类号:X171;F301.24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剖析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其3大类别;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相关学科基础3方面总结了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理论;从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和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驱动力4方面进行评述。从而指出,由于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动态评价和研究框架及其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撑体系以及研究区域和对象狭窄等原因限制中国土地生态安全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学科理论研究及其框架体系构建、建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监测、预警和决策体系和加强土地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期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土地持续利用;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中国R esearch Progress of Land Eco l og ical Security i n Ch i na LI Zh-i guo1,2,L ecturer YANG Z-i sheng2,Prof. (1A sian I nternationalR ivers C enter,Yunnan Un i v ersity,Kunm i n g650091,Ch i n a 2Institute of Land&Resources&Sustainable Deve l o p m en,t Yunnan Un i v ersity of Finance&Econo m i c s,Kunm ing65022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 y analyzes the connotati o n of land eco l o g ical secur ity and its three categories. Secondly,it su mm arizes the basic theory about i,t wh ich inc l u des m an-land relationsh i p t h eory,susta i n-ab le deve l o pm ent t h eo r y and basic theory o f re levant d isc i p li n e.Thirdly,it revie w s t h e research pr ogress on the four aspects o f land ecosyste m security and land eco log ica l serv ice value,l a nd ecology assess m en,t land eco l o g ical plann i n g and design and driv i n g forces of land eco l o g ical security change.It is po i n ted out that the study of land eco l o g ical security is greatly li m ited i n breadth and depth due to t h e deficient re-search on basic theor y,dyna m ic assess m en,t research fra m e w ork,the syste m ofm on ito ri n g,early-w ar n i n g and decisi o n-support and the narro w ness o f researching reg i o n and objec.t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 m s, so m e m easures are proposed inc l u d i n g strengthening t h e study on land ecological disc i p line,bu ilding the fra m e w ork syste m for land eco l o g i c al security,estab lishing t h e syste m ofm on itoring,earl y-w arning and de-c ision-support for reg i o na l l a nd eco l o g ica l security and strengthen i n g t h e m anage m ent fo r land eco l o gy. F i n ally,the f u ture develop i n g trend about land eco log ical security is prospected. K ey words:land ecological secur ity;susta i n ab l e use of land;m an-land relationsh i p; susta i n able developm en;t research prog ress;China *文章编号:1003-3033(2007)12-0005-08;收稿日期:2007-07-11;修稿日期:2007-11-30

生态文明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态文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面临严峻挑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成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学术界围绕人类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比工业文明更具理性的哲学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更高级的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1)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即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2)生产技术的大转变,即从有害环境技术向无害环境技术转变;(3)目标与行为的大转变,即从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多重目标转变;(4)伦理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转变,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因而把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和终极关怀扩展到非人的自然界,并赋予生态环境应有的道德地位,用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哲学,代替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 有的学者认为,关于社会文明,有两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是价值观问题。每一文明形态都有其特定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文明的兴衰。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者们认为:生态文明把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归根到底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关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选择;认为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认为生态文明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和超越;强调平等,拒绝中心论。 2.1生态文明的功能、地位及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

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7849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示范文本

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示范 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生态安全的重点主要是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种质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源。同时,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解决好外交和外贸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应看到,我国生态环境基础原本就脆弱;庞大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又造成了重大的、持久的压力;我国虽已确定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但是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依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冲击和破坏。因此,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就

当前来说,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有四大方面。 1国土安全问题 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类栖居的基地和衣食的基本来源,就是在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土资源的多寡和优劣仍然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度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先决性条件。当前中国国土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构成了对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土流失严重 据近期遥感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5.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t 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不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_龙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6):822-830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 龙 涛1,2,邓绍坡1,2,吴运金1,2,祝 欣1,2 ,林玉锁 1,2① ,周军英1, 2 (1.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 苏南京210042; 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生态压力引起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可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是一套标准化的方法体系,规定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总体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关键方法步骤和各阶段产出成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科学方法有效转化为生态环境管理策略提供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逐步构建了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框架,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导则和技术文件,直接支撑了上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影响了有关国家的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而我国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的具体实施还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方法。该文以美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4套与土壤环境污染关系密切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为例,介绍国际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内容,并结合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农药安全评价领域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对我国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环境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15)06-0822-09 DOI :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6.005 Advancement in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LONG Tao 1,2,DENG Shao-po 1, 2,WU Yun-jin 1,2,ZHU Xin 1,2,LIN Yu-suo 1,2,ZHOU Jun-ying 1,2 (1.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42,China ; 2.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Nanjing 210042,China ) Abstrac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is a process of evaluating possibilities of ecological stressors generating ad-verse ecological effects ,so that ,it may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s.An ERA framework is a system of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hat defines the general contents ,technical route ,and critical steps and procedures of ERA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s of each phase ,thus providing paths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s of ERA into eco-environm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Starting from the 1990s',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technical frameworks for ERA with a series of relevant standards ,guideline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which directly supports the eco-environment-pro-tection-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enforcement ,and influences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environment in these countries.However ,in China ,there are no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and methods available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ERA.Four sets of ERA framework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ailing in the USA ,UK and Australia were taken as examples to introduce contents of international ERA frameworks.In addition ,analysis was done of dir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ERA framework of China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dvancement in the study on methods for ERA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pesticide safety assess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 收稿日期:2015-05-22 基金项目: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05-4)①通信作者E- mail :lys@nies.org 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材料,然而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生态系统安全遭受着极大的威胁和压力。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源于环境风险管理政策,是评估、预测人为活动或不利事件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的可能性的过程,以及对该风险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是制定相关生态质量基准、污染物环境控制标准的基础依据[1]。其 中,所谓的不利变化是指那些对于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功能和成分有预警作用的变化。生态风险评价可以确定风险源与生态效应间的关系,判断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概率,以及当前

中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第22卷第3期2010年6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Vol.22,No.3Jun.,2010 收稿日期:2010-05-08;修订日期:2010-06-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31);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09CD022);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项资助.作者简介:和春兰(1987-),女(白族),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土地管理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研 究. *通讯作者. 中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和春兰,饶辉,赵筱青 *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生态学及资源与环境科学等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归纳法,阐述了生态安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概括总结了中国目前常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工作流程。根据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确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利用3S 空间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等基础理论,逐步统一和完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分级标准,在对模型可信度与准确度评价的基础上,重视动态的评价、模拟及预警研究。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852(2010)03-0104-07 生态安全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鉴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对生态安全的关注程度倍增,国际上已把生态安全纳入一个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一样,在国家安全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生态安全评价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宏观规划、政府决策的重要根据[1]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生态学及资源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而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与核心。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的生态安全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因此,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深入分析并总结了中国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对生态安全做更深入的研究,并完善学科体系。 1 概念识别 1.1 生态安全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正式报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生态安全这一概念,目前对于生态安全(ecological security 或是environ-ment security )的理解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理解以1989年IASA 提出的定义为代表,即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全、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它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 反映[2] 。 1.2生态安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虽然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安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从各学者对生态安全概念的理解上来看,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风险、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如图1所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过多地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忽视了和平与安全,且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是从人类需求的角度出发,在考虑人类安全与自然生态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作者:黄剑学号:摘要: 环境风险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基本趋于完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世界各大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随着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环境风险分析成为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风险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环境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健康、生态前言: 由于以前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大力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在外国,比如美国和英国日本这些比我们发达的国家,就是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了经济的发展,虽然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最后,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环保事业正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远远超出其所获取的利益,这也叫用钱来买教训。就以现在我国的情况来讲,虽然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进步仍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的道路。这种理念给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己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近些年来污染事件频繁发生,20世纪以来,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了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影响较大的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酯毒气泄漏,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发生了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1986年前苏联贝利核漏事件,核事故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深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最近我国渤海湾康菲漏油事故造成环境生态破坏,养殖户损失严重;还有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所以环境风险评价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只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正文: 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的定义众多,从众多关于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风险的最大特征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可预知性和损失程度的模糊性。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其公式如下所示: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危害/事故]。

土地生态安全概念

摘要:近年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耕地、林地面积的不断减小,使土地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和土地安全问题略有不同,土地生态安全是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土地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表层岩土部分内的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更强调土地质量方面。本文从剖析土地生态安全的的概念出发,介绍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内容、目的、意义,最后分析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现状。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广州市 一,土地生态安全概念 土地生态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来源于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安全”的研究。从概念内涵看,土地生态安全(有的称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或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和土地资源安全(有的称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定义是有较大区别的,前者着重于土地生态系统自身安全性及其为人类所提供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而土地资源安全的着眼点是保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数量稳定、质量良好,能够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更强调土地作为资源的本质属性。 土地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区域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指地球陆地表层岩土部分内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受破坏,同时该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状态。这个概念有以下几点需要明晰: 首先,土地生态安全是强调土地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性。高桂芹、韩美,刘勇,郭凤芝等指出,土地生态安全是指特定研究区域内土地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没有或少受污染威胁的健康、平衡可持续状态,包括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且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是土地生态安全的核心基础,即没有土地的自然生态安全,土地所处的整个系统环境就不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强调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提供稳定的生态服务或保障能力,即在确保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条件下强调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梁留科、毛良祥、王楠君等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定义均阐释出了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在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土地生态环境系统既能保障人类社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又能保障其结构与功能的状态与变化态势不被损害的状态。 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看,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是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关注区域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扰动环境敏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加强脆弱类型土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调控,是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从不同程度、从不同层面构建的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和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理论进行的初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南四湖流域典型市域——济宁市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揭示了研究区1987~2008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点,进一步构建“隐患-状态-免疫”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改进TOPSIS模型实现了100 m×100 m栅格水平上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其总体特征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急剧扩张,水域面积则先降后升;20 a来,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趋势,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大是2000年后研究区生态安全好转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生态安全状态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山地丘陵区和南四湖区最好,中部和西北部地区最差,其余区域基本处在预警状态。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建设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引言 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新主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生态问题凸显,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区域尺度的生态安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国家、地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生态安全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覆被变化必然对地球系统的气候、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物多样性等产生重大影响,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IGBPⅡ与IHDP的GLP(Global Land Project)工作的展开,强调与GCTE(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Project)研究计划的综合,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因此,整合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两大热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的时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风险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阐述了有关生态风险评价的有关概念,探讨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在生态风险评价领域的研 究成果。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评价方法 Review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bstract: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 is in beginning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basic concept of ERA, talked about the methods used in studies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of assessing ecological risk 引言 自工业革命之后, 随着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各种矿物质资源大量开采以及化学工业的繁荣,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酸雨、栖息地破坏、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等,致使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抑制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世界各国已开展了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研究,在环境评价方面也不断深化。风险评价开始于1980年代,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评价内容、评价范围、评价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环 境生态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 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1.1 基本概念 风险通常指事故(或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及其损失或损伤的度量。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 Agency)认为风险是由于物质暴露或环境胁迫所引起的人类健康或生态系统受到危害的可能性。生态风险具体指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至于整个景观层次、地球生态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健康、生产力、

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工业生产和人为排放,由于政府缺乏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且民众对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意识也相对缺乏,导致水资源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如何提高污水回收处理技术,有效加强对污水中微量有毒物质的去除,降低有机化合物的浓度与含量,保证对水资源进行安全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是目前我们应该考虑的水资源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生态安全回收利用 污水在经过处理后,尽管能达到常规指标的设计标准,然而并不能保证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能够被完全去除干净,如有机化合物,有害的微量元素等大多数时候通过常规处理工艺无法达到完全去除的效果。因此,加强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清除转化,才能确保生态安全性的稳定,实现自然循环和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目标。 1 水体污染体系概论 对于地表水污染的定义来讲,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汇入河流,湖泊,海洋等地水流域,因人为原因污染水体或者底泥,从而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组成等方面的恶化,降低了水样的使用价值。美国学者米勒教授对于

水污染定义时指出:“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天然水水质的适用性遭到破坏的程度。” 1.1 水体污染主要因素 对于水体污染构成因素来讲是多方面的,由于其作用方式不同,污染源不同,因此很难对污染构成因素进行有效分类,从总体上来讲可分为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1]。对于人为污染源来讲,其产生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两方面,其中生活污水多为洗涤水,所含有的悬浮固体,氨氮,磷,氯以及细菌病毒等将会严重对水资源的天然组成成分造成破坏和影响。而工业废水中的工业冷却水,工艺废水,清洁用水等成分复杂,毒性大,覆盖面广泛的污染物质,对于水质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天然污染源是天然存在的物质因素,如海水及含盐量较高的地下水,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其向内陆方向推移,进而引起地下淡水资源的水质恶化。 1.2 水体污染物质构成 目前为止水污染物质组成中最为严重的便是其中所含 有的化学性污染物质,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用水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种类和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如今水资源中受污染程度和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官方统计来讲,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多达63000多种,其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如有机氯,有机农药,卤代烃,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2021)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2021)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40

土地资源安全研究(2021) 摘要:土地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安全关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安全。对区域土地资源进行安全评价研究,既有利于落实国家土地保护政策,也可为区域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现实参考。近些年来,在土地资源安全理论研究、耕地与粮食安全研究、基于承载力的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研究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论文着重分析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新进展[1],对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在耕地安全、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安全等方面进行评析,对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了新时期土地资源安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一、土地资源安全的概念 安全,顾名思义,一般认为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

恐惧的具体表现。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土地资源安全是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在耕地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关乎的社会经济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关于土地资源安全尚未有统一定义。国外大多数学者引入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更新、可恢复以及可持续性等理论,。李明杰等认为,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经济地获取土地资源或土地资源产品,以保障生物群落健康和高效能生产及高质量生活,同时不损害其未来保障能力的土地资源状态或能力,是资源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延续。吴次方等,认为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地获取,并能保障生物群落(人类)健康和高效能生产及高质量生活的土地资源状态或能力。[2]刘彦随认为土地资源安全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土地资源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稳定的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谷树忠指出,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的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由此可见,众多学者都一致认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价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意义及内容 1.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健康的土地生态功能是维系寂静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安全。现如今,土地资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导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安全成为一大严峻的挑战。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都极为重要,其建设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世界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库区蓄水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其现今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敏感,并且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腐强度低,易风化,雨水易软化、泥化,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问题。同时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土地利用方式将直接威胁水库安全运营的生态脆弱带,所以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系统详细的评价并提出各生态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2.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所谓土地生态安全,其确切的含义还没有科学的界定。一般认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受或少受来自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没有遭到破坏:其次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功能不受损害。生态系统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生态安全的一个显性特征。当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出现异常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对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而言,它研究区域乃至周边地区人们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统一的目,是由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方面组成的安全复合体系。如果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对上述自然系统安全的影响,显然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动力和出发点,而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石和核心。因此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要分别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考虑,选取各自不同的评价影响因素,共同构成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和2010年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口、GDP等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两个时期评价结果,分析结果为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等定级;对比三峡库区09年和10年的生态安全转变趋势,并对三峡库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意见及建议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针对湖北省存在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四个层面的调控措施。在认知层面要加强民众土地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治理层面将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作为基本目标;利用层面要朝土地集约化方向发展;保障层面要注重发挥多种保障机制的作用。 标签: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对策 1湖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 1.1土地数量层面——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据统计,湖北省水土流失面积大约640万公顷(其中强度流失面积占32%,中度流失面积占55%,轻度流失面积占13%),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4%。此外,随著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之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导致耕地数量逐年减少。1999年-2003年间,全省耕地净减少394.5万亩,年均净减少耕地78.9万亩,人均耕地1.18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出现了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湖北省不仅不能外调粮食,而且还需要调入粮食的局面,这样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1.2土地质量层面——土壤污染持续蔓延 工业“三废”排量与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而相配套的治理措施却未能及时跟上,农业方面长期大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过度使用致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地结构不良,质量下降。有数据显示,湖北省省耕地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比1983年下降了20%左右,土地质量呈下降趋势。而且土壤一旦被污染,在短时间是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土壤污染继续蔓延下去,那将会给土地生态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预知的后果。 1.3土地利用层面——粗放浪费现象突出 湖北省的城镇建设用地人均245平方米,比全国人均182平方米高出34.6%;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70平方米,远超150平方米的国际上限;工业用地容积率仅为0.4,低于全国0.51的平均水平。鉴于一些地方出现了“多征多用,多征少用,早征迟用,征而不用”的现象,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专门制定《关于闲置和低效用地清理处置的实施方案》,于2014年5月-12月对全省城镇范围内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清查处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土地闲置与浪费问题。 2总体调控措施 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并且在顶层设计上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发展思路,但需要落实各个具体的环节的配套措施,本研究着重立足于土地生

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84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正式版)

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生态安全的重点主要是土 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种质资源、大 气等自然资源。同时,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解决好 外交和外贸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生态 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取得了一定 进展。但应看到,我国生态环境基础原本就脆弱;庞 大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又造成了重大的、持久的压力; 我国虽已确定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但是以牺 牲环境求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依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 很大冲击和破坏。因此,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就

当前来说,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有四大方面。 1国土安全问题 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类栖居的基地和衣食的基本来源,就是在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土资源的多寡和优劣仍然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度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先决性条件。当前中国国土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构成了对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土流失严重 据近期遥感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5.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t 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不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