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突聋护理问题及措施1. 引言1.1 突聋护理问题及措施突聋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突然性听力减退或听力完全丧失的一种疾病。
突聋患者常常会面临听力障碍带来的生活困扰和心理压力,因此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突聋的主要表现包括突然性听力下降或听力完全丧失、耳鸣、头晕等症状。
突聋护理问题主要包括对患者的情绪状况和心理支持、日常生活的帮助和协助、康复训练和康复设备的使用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护理突聋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是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其次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听力康复训练和言语训练等;还可以引导患者正确使用助听设备和其他康复辅助设备。
预防突聋的措施主要包括保护耳朵,避免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耳部疾病等。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突聋的风险,提高听力健康水平。
突聋护理问题及措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加强对突聋的认识,提高护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帮助突聋患者减少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突聋护理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护理,整合各种康复资源,为突聋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什么是突聋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耳聋症状,患者在短时间内忽然失去听觉能力。
突聋可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如感染、外伤、药物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
突聋的发生通常是突然的,患者可能在一夜之间感觉听力明显下降,甚至完全失聪。
突聋的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困扰。
突聋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听力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来确认。
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症状。
突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听力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以期尽快康复。
突聋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在护理突聋患者时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护理工作包括定期观察患者的听力情况、情绪变化和生活习惯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护理人员还需要教育患者关于突聋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正确处理耳聋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是指无明显原因的瞬间突然发生的重度感音性聋。
患者多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地点与前景。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
一主要护理诊断
1. 焦虑:与环境陌生、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2. 交流障碍:与耳聋程度有关。
3. 康复期知识缺乏。
二观察要点
1. 听力检查,评估耳聋类型及程度。
2. 观察有无眩晕、耳鸣、头痛、恶心、呕吐、面瘫、眼球震颤的表现及其程度。
3. 患者的心理状况。
三护理措施
1. 做好听力监测,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
2. 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情绪,住院期间保持安静,使其充分休息,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3. 护理安排好患者各项治疗措施,无禁忌者可行高压氧舱治疗。
4. 禁烟酒,禁用各种耳毒性药物,观察有无高血压,
心、肺、肝、肾等脏器病变。
四健康教育
1. 工作及生活环境减少噪音。
2. 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3. 禁烟酒及浓茶,禁用对听力有伤害的耳毒性药物。
4. 注意饮食调整,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 一旦发生耳鸣等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护理措施1. 突发性耳聋的定义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听力急剧下降,一般在72小时内达到最严重程度。
它可能是单侧或双侧的,可以伴随耳鸣或眩晕症状,常导致患者在情感、社交和职业方面遇到困难。
2. 突发性耳聋的原因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急性中耳炎、内耳血液循环异常、耳部损伤、药物中毒等因素。
3. 护理措施3.1 保持休息患者在突发性耳聋出现后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和过度疲劳的环境,给耳朵提供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3.2 避免刺激患者应避免高噪音环境和刺激性音乐,减少对耳朵的刺激和负荷。
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耳机和讲电话时使用较大音量。
3.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患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
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坚果。
同时,要远离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和咖啡等。
3.4 控制药物使用患者在接受医生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者中止治疗。
3.5 心理护理突发性耳聋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往往会造成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困难,适应生活的改变。
3.6 度假和放松度假和放松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患者可以选择去静谧的自然环境中度假,如海边、山区等地方。
3.7 学习听觉训练对于患有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来说,学习听觉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听觉训练,患者可以逐渐适应恶劣的听力环境,提高听觉感知和听力能力。
4. 护理的效果评估在实施护理措施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以确定护理方案的有效性。
评估的指标包括听力恢复程度、患者情绪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5. 总结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护理措施的合理实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护理分析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原因及其症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针对原因积极的给与患者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听力,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
标签:突发性耳聋;护理突发性耳聋俗称”突聋”,也是耳科常见的急症,是一种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是一种有可能让人终身失聪的耳疾,引发突聋的原因很多,甚至还有很多病因并不明确,而更重要的是该病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众多患者没有及时治疗,从而永久性失去听力,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发病原因1.1病毒感染学说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
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
鼻咽部慢性疾病、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进入咽鼓管内,且病变妨碍咽口引流。
这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内耳血管病变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血管较细长,很多原因可影响供血:如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动脉硬化、大量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失眠等都可使供血血管暂时性痉挛而中断供血;体质弱、长期卧床者常会在血管内形成小血栓。
一旦发生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就极易导致突聋的发生。
1.3免疫力下降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ogan氏综合征、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
研究表明,内耳膜迷路具有免疫应答、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能力,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内耳组织可成为自身抗原,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内耳组织和功能的破坏,进而出现听力下降。
1.4内耳膜破裂患者在颅脑损伤、用力咳嗽、呕吐、喷嚏、潜水及游泳等情况下可使静脉压和脑脊液压力骤然升高,引起窗膜破裂,导致突发性聋。
1.5药物使用不当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其它药物如水杨酸、奎宁、顺氯氨铂等够可导致感应神经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护理
分析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原因及其症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针对原因积极的给与患者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听力,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
标签:突发性耳聋;护理
突发性耳聋俗称”突聋”,也是耳科常见的急症,是一种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是一种有可能让人终身失聪的耳疾,引发突聋的原因很多,甚至还有很多病因并不明确,而更重要的是该病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众多患者没有及时治疗,从而永久性失去听力,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发病原因
1.1病毒感染学说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
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
鼻咽部慢性疾病、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进入咽鼓管内,且病变妨碍咽口引流。
这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内耳血管病变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血管较细长,很多原因可影响供血:如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动脉硬化、大量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失眠等都可使供血血管暂时性痉挛而中断供血;体质弱、长期卧床者常会在血管内形成小血栓。
一旦发生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就极易导致突聋的发生。
1.3免疫力下降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ogan氏综合征、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
研究表明,内耳膜迷路具有免疫应答、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能力,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内耳组织可成为自身抗原,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内耳组织和功能的破坏,进而出现听力下降。
1.4内耳膜破裂患者在颅脑损伤、用力咳嗽、呕吐、喷嚏、潜水及游泳等情况下可使静脉压和脑脊液压力骤然升高,引起窗膜破裂,导致突发性聋。
1.5药物使用不当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其它药物如水杨酸、奎宁、顺氯氨铂等够可导致感应神经性耳聋,。
1.6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环境、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原因均可使耳朵受到伤害,导致突聋的发生。
2护理措施
2.1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病区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讲解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例如突发性耳聋的诱发素,发病元凶,主要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的评价,如何避免和预防病情加重。
2.2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存余听力。
①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能量合剂、血管扩张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溶栓药物均可酌情选用,我们常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银杏达莫、甲钴胺、血栓通等药物。
②高压氧治疗,护士要向患者介绍高压氧的知识,有关注意事项,对于高压氧治疗有时会出现的耳痛,要及时处理。
治疗前要积极处理上呼吸道炎症。
③治疗原发病,特别是年老患者,要注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
2.3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对本病缺乏思想准备,患者突然出现听力损失和难以忍受的耳鸣、眩晕及恶心及呕吐且害怕听力难以恢复,影响生活质量,往往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表现出焦虑、恐懼、急躁、易怒等情绪。
护士应主动安慰、关心、同情患者,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大致病情及治疗方法。
并鼓励说明本病具有完全治愈的可能性。
轻者或部分好转者,可配戴助听器加以矫正。
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思想焦虑,消除其焦虑情绪,使其充分休息,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特别是治疗早期,当症状改善不明显时,患者表现尤为突出,患者出现失眠,甚至有自暴自弃的情况,所以护士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突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2.4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对于突聋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指导患者养成规律且健康的饮食习惯:高蛋白、低盐低脂、易消化、维生素丰富,饮水不宜过多为基本原则,烹调方法尽量选择炖煮,避免煎炸,同时忌烟酒、茶、咖啡等。
2.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复查,定期治疗,巩固治疗效果,检查听力恢复情况,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接触噪音和应用耳毒性药物。
如果在噪音环境下工作,需要配戴耳塞。
老年人如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需要积极治疗。
如果治疗后患者听力仍无法恢复,有条件者配戴助听器(助听器对患者有帮助作用尚可)。
3总结
突发性耳聋起病突然且病因复杂,对患者的身心均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往往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应。
由于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并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为一般性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②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③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
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④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⑤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议外,还建议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①避免接触噪
声;②避免耳毒性药物;③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护士应协助患者了解发病过程,以配合治疗,患者入院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因此应正确对待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可结合具体病情将突聋的发病机制、转归、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使其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药物对症治疗外,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得到康复。
参考资料:
[1]黄兆选,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8-992.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