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7.29 KB
- 文档页数:2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分析张瑜;唐岩【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年(卷),期】2011(17)1【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病长期住院患者不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将40例连续住院1 a-5 a的精神病患者设为甲组,40例连续住院≥10 a的精神病患者设为乙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出院愿望、长期住院原因、临床特征、用药状况、躯体疾病、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病长期住院患者诊断以精神分裂症居首,精神症状以阴性为主,多数患者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1/3以上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60%以上辅助检查均存在明显异常.甲组除年龄显著低于乙组外(t=2.84,P<0.01),其他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甲组有出院愿望者占65.0%,乙组为15.0%,甲组显著高于乙组(χ2=20.83,P<0.01).两组长期住院原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较多,合并躯体疾病较多,住院时间的长短不同,其治疗方案和康复手段应有所区别.【总页数】2页(P58-59)【作者】张瑜;唐岩【作者单位】650224,云南·昆明,云南省精神病医院;650224,云南·昆明,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相关文献】1.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J], 钟远惠; 喻俊; 王昭; 廖敬良; 杨艳芬2.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无症状脑梗死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 [J], 魏秋菊3.人文关怀活动干预方式在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高梓仁;李小平;曾伟成;黎丽燕4.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J], 孙陈陈5.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方法 [J], 白秀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障碍患者长期住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摘要】我院是属于地级精神专科医院,随着我国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形成,我院一直以“686”为抓手,既开展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又开展对大众的精神健康教育,以探索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全程服务模式为目标。
尽管社区管理模式在一步步更新、改进,精神卫生对社区的经费投入越来越多,但因为精神障碍的复杂性、社区人力不足、家庭对社区信息管理的戒备等因素,导致我市社区分担精神卫生压力有限,我市对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仍是长期住院模式。
长期封闭住院,与世隔绝,既加重了精神的衰退,也恶化了躯体状态,不利于患者走向康复,回归社会。
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越要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在于加强患者与现实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使其身心功能经历多方面训练和实践。
本文籍此提出精神障碍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探讨社会关注、康复治疗等解决手段,希望能对精神障碍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精神障碍;长期住院;社会关注;康复治疗1长期住院1.1原因1.1.1重性精神疾障碍患者治疗和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1]:精神疾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低治愈率,治疗药物副反应多,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即使接受正规治疗,也只能部分解决急性期症状,出院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并得到家庭监管[2]。
虽然国家在逐渐完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出院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家庭文化因素、个性特征、情感因素等致家庭支持差,社区人力资源不足[3],对精神障碍认识不足,病人流动到外地,或病耻感不愿意去找社区等等原因,致社区管理不能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4],社区干预变成了电话随访完成台账的形式主义。
社区管理工作需要多团队合作[5],包括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社工等各类人员的参与,因为疫情、资金、人力等方能均需要协调,致工作十分繁重,开展困难。
1.1.2 伴随社会快速变革,产生的各类精神行为问题呈增长势头:首先因为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患者每年都在增加[6];近几年苯丙胺、酒精、啪啪水、苯二氮卓类药物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有增长趋势[7];因为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智商较低、或有品行问题、或存在个性缺陷,或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化的工作程序,致应急障碍增多;还有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因为工作能力下降,如今很难适应高节奏的工作状态(既往小农经济时能胜任农村的简单劳作),而不劳动,不出门,增加了精神致残率。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风险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20-02-24T20:07:50.883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期作者:胡娟娟[导读]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1-2]。
(广西柳州市社会福利医院广西柳州 545005)【摘要】目的:分析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风险因素。
方法:从本院精神科于2016年11月-2019年1月接收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70例,根据其身体重量与体重发展状态的不同分为体重正常组与体重超重组,各85例。
分析两组患者体重增加的可能性风险因素(如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方式、受教育程度、抗焦虑抑郁药物、年龄以及肥胖家族史和总病程等)。
结果:两组患者受教育程度、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方式以及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肥胖家族史、年龄以及总病程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此外,不论是体重正常组或体重超重组,其在性别方面的统计学差异显示男性的患病率以及体重增加率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
结论:肥胖家族史、性别以及年龄与总病程是导致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加大对患者的健康保障,就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的实际因素,应予以针对性的体重控制护理,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体重增加;风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162-02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1-2]。
大量临床相关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病情与病因均错综复杂,通常需要长期住院接受治疗。
长此以往,患者的体重便会日益增加,进而加大对其自身健康的危害以及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难度。
因此,为在明确导致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更为安全有效的针对性体重控制措施,减轻体重过度增加对自身病情的不利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各方面可能性风险因素,现总结如下。
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目的分析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提出安全护理管理对策。
方法针对近一周出现感染性腹泻的患者进行分析,提出讨论与整改方案。
结果126例患者中存在感染性腹泻的有10例。
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身体体质、药物因素等。
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腹泻的现象较为普遍,精神科临床科室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同时加强预防与控制。
标签:感染;腹泻;护理;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感染性腹泻广义是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特别是夏秋季节发生率较高。
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同时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影响精神疾病的治疗[1]。
而精神病患者由于受不同精神症状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自知力缺乏、懒散、行为紊乱、无主动卫生意识、生活不能自理,故感染风险更高[2]。
本文旨在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分析、预防控制及护理管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腹泻患者为我科长期住院患者,男性,年龄22~58岁,住院时间2~19年;文化程度:文盲5人,小学文化3人,初中以上文化2人;有家人的3人,三无7人;其中精神分裂症8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
其中3例患者大便常规查出脓细胞(+),2例检查出白细胞(+),其余均在正常范围。
1.2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稀便或粘液样便,粪常规检查镜检有脓细胞或白细胞。
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
2 10例患者原因分析2.1环境因素精神科病房属于封闭式管理,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活动量小、肠蠕动缓慢,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及抗感染能力[4]。
精神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感染性腹泻感染率密切相关,一般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感染的风险也越大[5]。
我科病员住院时间均是一年以上。
精神障碍患者多次住院原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开放病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现状,并对有可能造成患者多次住院的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的对连续12个月住院3次以上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多次住院患者男女比例相当,以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多见。
结论精神病患者多次住院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属、社会因素和经济原因,加大对精神病患者的扶持力度,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合理用药,规律用药,对精神病的康复十分必要。
【关键词】开放病区精神病患者多次住院原因据报道,我国有近1/5的疾病负担来源于精神疾病及相关疾病。
精神疾病是高复发、高致残的疾病,长期多次住院严重影响了患者和家属的自信心,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严重经济和心理负担,不利于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1]。
本文就我病区近4年多次住院的精神病人的现状做了较全面的回顾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的我科共收治精神病人1226人次,连续12个月住院3次以上,共计68例。
占住院人数的17.3℅。
1.2 方法自制多次住院患者调查量表,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住院次数、每次住院时间、诊断、病程、目前症状、住院费用来源。
精神症状的评估是由主管医师根据现在与入院时进行对照。
2.结果2.1一般资料:符合调查条件者68例,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在15岁---76岁,年龄小于18岁者7例,年龄大于60岁者26例,平均(45.6±10.3)岁。
职业:工人12例,农民38例,干部18例。
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26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专以上10例。
婚姻状况:已婚29例,未婚15例,离婚12例,丧偶8例。
2.2患者住院情况精神分裂症12例,占17.6%;抑郁症22例,占32.4%;躯体形式障碍16例,占23.5%;器质性精神病11例,占17.2%;双相障碍6例,占9.2%;癔症3例。
病程最长20年,最短1年,,平均(4.8±2.3)年,住院最短6天,最长2个月。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精神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其暴力攻击行为有突发和难以预料的特点,暴力攻击行为严重影响了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分析精神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保证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及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
标签: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护理对策攻击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他人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1]。
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及冲动性人格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攻击行为表现更为突出,对医护工作人员及其周围病友构成严重威胁,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同时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因素之一[2]。
因此探讨攻击行为的诱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减少临床攻击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攻击行为原因分析1.1疾病本身的特点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情感及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其疾病特点决定了发生冲动行为的可能,如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尤其是有命令性幻听、关系和被害妄想及物理影响妄想的患者,更易出现恐惧和愤怒及对常人产生病态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自己的安全有危险或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极易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
曹九英等[3]研究表明患者攻击行为可见各种不同的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心境障碍中躁狂症、癫痫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较多见。
1.2个体因素研究发现[4-5]冲动伤人行为的发生与患者的冲动性人格特点关系更为密切。
国内对该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病前的不良个性,如多疑、固执、易冲动、缺乏同情心、喜欢寻求刺激等是发生攻击行为的本质。
另外脑损伤、雌激素水平升高以及中枢5-HT功能低下,可能是促使攻击行为发生的生物学基础[6]。
1.3医患矛盾绝大多数患者由于无自知力,常在家属哄骗和强制下住院。
同时由于住院使患者的活动和他认为合理而实际不合理的某些要求受到限制,从而产生不满情绪;另一方面还要被迫服从一些必须而患者不愿做的检查和治疗,使患者从内心深处更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抵触和敌对情绪。
·论著·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李东霞,梁直厚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2020年6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符合要求长期住院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以QTc间期>440ms为延长的标准,将患者分为QTc延长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患者111例,22例患者QTc间期延长,QTc间期延长检出率19.82%;QTc间期延长组和正常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钾(K)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FPG、K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FPG、K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防止发生猝死。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长期住院; QTc间期延长;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749.3;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3)040257 05AnalysisoffactorsinfluencingprolongationoftheQTcintervalontheelectrocardiograminpatientswithlong termhospitalizedschizophrenia LIDong xia,LIANGZhi hou.WuhanMentalHealthCenter,Wuhan430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detectionrateofprolongedelectrocardiographic(ECG)QTcintervalanditsinfluencingfactorsinlong termhospitalizedschizophrenicpatients. Method:AmongtheschizophrenicpatientshospitalizedinWuhanMentalHealthCenterinJune2020,thosewhomettherequirementsforlong termhospitalizationwereincluded,andclinicaldataofthepatientswerecollectedtoderivethedetectionrateofQTcintervalprolongationbyusing>440msasthecriterionforQTcintervalprolongation,and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QTcprolongationgroupandnormalgrouptocomparethebasiccharacteristicsandlaboratoryindexesofthetwogroups,andanalyzetheinfluencingfactorsofQTcintervalprolongation. Results:Atotalof111patientswereincluded,22patientshadprolongedQTcinterval,andthedetectionrateofprolongedQTcintervalwas19.82%;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gender,age,BMI,fastingbloodglucoseandserumpotassiumbetweentheQTcprolongationgroupandnormalgroup(allP<0.05).Multivariate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gender,age,fastingbloodglucoseandserumpotassiumwereindependentfactorsforprolongedQTcintervalinlong termhospitalizedschizophrenicpatients. Conclusion:ThedetectionrateofECGQTcintervalprolongationinlong termhospitalizedschizophrenicpatientsishigher,andgender,age,fastingplasmaglucoseandserumpotassiumareindependentinfluencingfactors,andclinicalattentionshouldbegiventopreventsuddendeath.Keywords: schizophrenia; long termhospitalization; QTcintervalprolongation; influencingfactors 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比普通人群少10~25岁,精神病患者的心源性猝死相对危险度为4.3[1]。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4-10-14T08:48:38.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吴细娇[导读] 为患者多创造一些回归社会的机会,使患者能够尽快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延缓患者的精神疾病进展。
吴细娇
(云南昆钢医院精神科云南昆明 650302)【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①性别:以男性居多,女性24例,男性76例。
②反复多次住院者91例,占到91%。
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到90%。
③婚姻状况:未婚55例,离婚者25例,已婚16例,再婚4例。
考虑病情反复发作、家庭监护缺乏、家庭经济
困难可能是导致患者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
结论: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所致,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都是重要因素,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引起关注。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276-02 近年来随着精神病的社区康复工作的不断发展,社区康复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人已经开始认识到社区和家庭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但是由于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成见,家属的嫌弃和遗弃,部分精神病患者长期滞留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这些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不仅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长期住院治疗也会使患者的社交能力、精神状况衰退越来越快,进一步加快病情。
因此为了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尽快康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住院时间超过5年。
1.2 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调查、统计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探视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或χ2对调查资料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基本情况。
①性别:以男性居多,女性24例,男性76例。
②疾病类型:包括癫痫性精神障碍、酒精引发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③婚姻状况:未婚55例,离婚者25例,已婚16例,再婚4例。
④年龄:30-66岁。
⑤职业:主要包括学生、干部、军人、工人及其他等。
⑥文化程度:包括文盲、小学及初中以下学历、高中、大学等。
2.2 患者职业和住院时间的相关联系。
所有长期住院患者中工人比例最多,有80例,占到80%。
其次为干部13例(13%)。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职业和住院时间的相关联系(n)
2.5 本组患者精神疾病类型。
按照CCMD-3对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其中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占到90%。
其次为酒精引发精神障碍者5例(5%),情感性精神障碍者3例(3%),癫痫性精神障碍者2例(2%)。
2.6 患者病情及住院次数。
多数患者均具有明确的反复发作史,其中慢性精神疾病者2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者21例。
首次住院患者9例,反复多次住院患者91例。
2.7 患者的经济条件。
本次调查研究患者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差,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者有77例,占到77%。
其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者34例(34%),月收入在500-1000之间者43例(43%),月收入在1000元-1200元者20例(20%),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者3例(3%)。
2.8 患者探视情况。
如果维持夫妻关系或者父母一方健在或双方均健在者探视次数较多。
每年探视次数1-2次的基本上都是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节假日到医院探视。
其中超过1年时间都无人探望者15例(15%),每年探视1次者20例(20%),探视2-4次者48例(48%),探视次数在5次以上者17例(17%)。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所有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在5年以上者中男76例,女24例,男性患者基本上是女性的3倍,这一研究结果和临床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考虑可能是由于若男性患者发病,家中成员一般都很难很好的控制,患者很容易伤害家人或者伤害自己,对社会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大多数男性患者会被家属送往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同时,本次研究显示,未婚患者以及离婚患者较多,分别占到55%、25%,且男性患者未婚率、离婚率均明显高于女性,这与何如宽等[2]对1400例精神病住院患者的研究报道有一定差异,考虑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可能是由于精神病患者本来已经到了法定年龄,但是并不能和其他同龄正常人一样正常的进行社交活动,参加工作,同时现代社会普遍对精神病患者存在一定偏见,无法得到异性的好感,进而使精神病住院患者未婚率较高。
即使患者已经结婚,但是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夫妻间的关系维持较差,患者在家中并不能得到配偶充分的关心和爱护,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而未离婚。
这同时也说明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不足。
本次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多,占到90%,考虑可能是由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预后较差,且患者的社会功能及家庭功能较差有关。
同时长期住院患者中有91%患者是反复多次住院患者,这些患者由于病程较长,疾病久延不愈,病情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住院时间较长。
同时,父母健在患者或者有其他兄弟姐妹的患者每年探视的次数相对较多,而某些患者单位同事会探视1-2次,因此整体而言,大多数患者每年探视次数较少,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其次,大多数长期住院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可能是患者出院后面临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较大,也不能得到很多的照顾,而不愿出院。
根据本次调查分析,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所致,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都是导致患者长期住院的重要因素,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引起关注。
笔者建议,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这些精神病患者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工作,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劝诫患者家属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多给予患者一些关心、爱护和照顾。
为患者多创造一些回归社会的机会,使患者能够尽快融入社会,融入家庭,延缓患者的精神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1] 王善澄.实用精神康复医学.第l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5.
[2] 何如宽.1380例住院精神病人婚姻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0(4):263—264.
[3] 沈渔村,主编.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