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内瘘套管针是一种用于建立扣眼穿刺隧道的医疗器械,该器械适用于治疗内瘘、脓肿

和脓肿管道,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内瘘套管针在

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一、内瘘套管针的构成和特点

内瘘套管针主要由导向针、导丝和套管组成。导向针是一种细长的金属针,通常呈锥形,用于穿刺皮肤和诱导导丝通过脓肿或内瘘的管道。导丝是一根细长的弹性导线,能够

在脓肿或内瘘的管道中自由穿行。套管是一种保护性的外壳,用于导向针和导丝,防止导

丝脱离或扭曲。

内瘘套管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操作简便,只需通过皮肤穿刺即可引导导丝

进入病灶部位;二是安全高效,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三是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内瘘的治疗,也适用于其他脓肿和管道的治疗。

1、操作步骤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局部消毒,然后用内瘘套管针通过皮肤刺入脓肿或内瘘的管道,然后将导丝穿入管道,最后将套管沿

着导丝引导到位,完成建立扣眼穿刺隧道。整个过程需要医生经验丰富,动作轻柔,确保

病人的痛苦最小化,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临床应用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疗内瘘,

内瘘是一种以局部脓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内瘘套管针能

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引流局部脓液,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情康复;二是治疗脓肿,脓肿是一种以脓液积聚为主要特征的局部感染,内瘘套管针能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将脓液引流出来,减轻局部压力,促进组织愈合;三是治疗管道,管道是一种以管状

脓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内瘘套管针能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引流管内脓液,减

轻病人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3、优势和局限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减少手术创伤,相

比传统手术,使用内瘘套管针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康复时间;二是

操作简便,相比传统手术,使用内瘘套管针不需要大规模的开放手术,只需通过皮肤刺入

管道即可完成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三是安全高效,使用内瘘套管针能够减少手术

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感染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适应症有限,内瘘套管针主要适用于内瘘、脓肿和管道的治疗,对于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二是专业技术要求高,使用内瘘套管针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操作技术,否则容易造成并发症和感染;三是适用范围有限,内瘘套管针主要适用于局部病灶的引流治疗,对于全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三、总结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促进病情好转。其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技术要求和适用范围,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努力提高治疗效果,为病人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血管通路之动静脉内瘘穿刺篇

血管通路之动静脉内瘘穿刺篇 大家好,我是小白,这一期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我们知道大部分的患者进入透析后,需要终生使用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所以血管通路又被成为透析肾友的生命线。她是如此重要,需要我们所有的人竭尽所能来保护。今天我们邀请我们透析中心血管通路护理组长和穿刺高手英姐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她的经验。 英姐你好!我其实一直很困惑,我们的内瘘手术之后,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呢? 内瘘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穿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时间上观点有些不一致,比如基础病、内瘘的类型、内瘘的位置都会影响内瘘开始使用的时间。在2019年中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指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议最好在AVF成形术后8-12周以后开始穿刺,特殊情况下也要至少1个月后开始穿刺,如果用套管针穿刺,可提前到术后2-3周。对于AVF,国外有建议更早进行穿刺的。人工血管内瘘(AVG)通常在术后2-3周及局部浮肿消退后方可穿刺,对于即穿型AVG,可在术后数小时至数天进行穿刺。但是不管建议开始穿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前提条件一定是内瘘成熟以后。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内瘘是否成熟呢? 我们通过物理检查及彩超检查来评估内瘘是否成熟。1.物理检查:吻合口震颤良好,无异常增强、减弱或消失;瘘体段静脉走形平直、表浅、易穿刺,粗细均匀,有足够可供穿刺的区域,瘘体血管壁弹性良好,可触及震颤,无搏动增强或减弱、消失。2.彩超检查:穿刺段静脉内径≥5mm,距皮深度<6mm,测定自然血流量>500mm/min。达到以上两点的标准,我们就认为内瘘成熟了。 啊,我明白了。我已经知道了内瘘什么时候可以穿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穿刺? 就如你前边所说的,血管通路就是透析肾友的生命线,所以,内瘘的穿刺,需要有一个通路小组进行评估、规划。我们透析中心通路小组由肾科医师、通路医师、透析护理组长组成,主要负责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一基本知识 起源:定点穿刺法;1984年命名为“扣眼穿刺法” 要点:每次使用完全相同的穿刺隧道,形成简单无痛的到达血管的通道 阶段:锐针穿刺隧道形成期;顿针穿刺期 二原理 1、遵循“三同”原则,用锐针穿刺10-12次后,从皮肤的表面到达内瘘血管壁之间,穿刺路径就由疤痕组织覆盖而产生形成通道,像耳垂上的耳洞一一“隧道” 2、隧道形成且愈合完好后,表面光且内没有神经组织,此时需用纯针。因顿针的针头是圆形的,没有切割锋面,不会划伤隧道造成隧道出血 三适应症 希望居家透析者; 内瘘血管充盈不佳,可穿刺距离较短者; 穿刺困难:体型较胖,内瘘位置较深或血管走行不清者 ·推荐使用隧道钉建立隧道 2015版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 四扣眼穿刺的技术方案

五新扣眼内瘘穿刺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操作者条件: 做事严谨、认真,责任心强 最好有过扣眼穿刺经验 不合适的人:不容易守规矩,比较急躁 2、患者条件 评估患者卫生习惯;有无疤痕体质;无皮肤湿疹等过敏史 血管评估:血管无红肿、溃疡、无假性动脉瘤 3、建立档案 记录:(1)评估、告知内容;(2)穿刺角度,肢体摆放位置; (3)绘制血管穿刺示意图;(4)照片:第一次穿刺;并发症4、排班准备: 尽量保持一个人为该患者穿刺尽量长的时间 可将2-3名扣眼穿刺患者放在一个班次一个区城,由一名护士分管

每名患者最多由2名护士管理 (二)建立隧道 方法:由同一名护士在3-4周的时间内(隧道建立期)对病人的内瘘血管用常规内瘘针(锐针)在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进针角度,相同的进针方向进行穿刺,连续10-12次,形成皮下隧道,隧道口的血痂即“扣眼” 注意事项: 1、位置选择要准确:注意间距;不宜在靠近关节、血管有弯曲部位 2、扎止血带时位置尽量靠上且皮肤不能有褶皱,穿刺时手不能用力拉皮肤 3、穿刺路径成直线,不能在针进入皮肤后有角度的变化 4、穿刺针在皮下移行距离以0.5cm为宜 (三)隧道使用期 1,使用方法 皮下隧道形成后,再次穿刺时在消毒皮肤后将“扣眼”处的血痂轻轻剔掉, 改用顿针从扣眼处沿原有的方向和角度慢慢旋转式推送, 顿针沿隧道进入血管 使用步骤:消毒—生理盐水棉球浸泡—消毒—去痂—消毒 2.正确使用钝针的穿刺方法: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面的部位, 慢慢捻转穿刺针顺着隧道进入隧道,速度一定要慢,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动静脉内瘘(AVF)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液透析的手术方式。由于各种原因,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有时会失败。本文将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 应对措施。 原因分析: 1. 瘘管不通畅:动静脉内瘘的生理结构特点使得扣眼时瘘管内的血液流动较快,若 瘘管存在血栓、狭窄或闭塞等情况,就很难成功扣眼。 应对措施:定期对瘘管进行血流检测,若发现瘘管不通畅,及时进行瘘管通畅手术, 如血管成形术等。 2. 扣眼技术不精准:扣眼时,正确的扣眼点和角度是成功扣眼的关键。如果扣眼点 选取不准确,或者穿刺角度不正确,就会导致扣眼失败。 应对措施:培训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扣眼技术的准确性。引入辅助工具,如超声引导扣眼,可以增加扣眼的成功率。 3. 病人因素:有些病人由于年龄、肥胖、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皮下组织结构和血 管走向改变,扣眼时很难准确穿刺。 应对措施:对于特殊病人,可以通过临床评估,选择合适的扣眼方法,如使用较长的 针头或改变扣眼点位置等。 4. 感染和血肿:在扣眼过程中,若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能会造成感染。不 正确的扣眼技术还可能引起血肿。 应对措施: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各项要求, 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定期检查患者的瘘管周围有无血肿形成,如有血肿应及时处理。 5. 操作技术不熟练:动静脉内瘘的扣眼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如果 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就难以成功扣眼。 应对措施:医务人员在扣眼前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技能水平。可以组织医 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扣眼技术。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瘘管不通畅、扣眼技术不精准、病人因素、感染和血肿、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对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 高动静脉内瘘扣眼的成功率,从而更好地为透析患者提供疾病治疗。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内瘘套管针是一种用于建立扣眼穿刺隧道的医疗器械,该器械适用于治疗内瘘、脓肿 和脓肿管道,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内瘘套管针在 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一、内瘘套管针的构成和特点 内瘘套管针主要由导向针、导丝和套管组成。导向针是一种细长的金属针,通常呈锥形,用于穿刺皮肤和诱导导丝通过脓肿或内瘘的管道。导丝是一根细长的弹性导线,能够 在脓肿或内瘘的管道中自由穿行。套管是一种保护性的外壳,用于导向针和导丝,防止导 丝脱离或扭曲。 内瘘套管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操作简便,只需通过皮肤穿刺即可引导导丝 进入病灶部位;二是安全高效,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三是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内瘘的治疗,也适用于其他脓肿和管道的治疗。 1、操作步骤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局部消毒,然后用内瘘套管针通过皮肤刺入脓肿或内瘘的管道,然后将导丝穿入管道,最后将套管沿 着导丝引导到位,完成建立扣眼穿刺隧道。整个过程需要医生经验丰富,动作轻柔,确保 病人的痛苦最小化,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临床应用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疗内瘘, 内瘘是一种以局部脓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内瘘套管针能 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引流局部脓液,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情康复;二是治疗脓肿,脓肿是一种以脓液积聚为主要特征的局部感染,内瘘套管针能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将脓液引流出来,减轻局部压力,促进组织愈合;三是治疗管道,管道是一种以管状 脓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内瘘套管针能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引流管内脓液,减 轻病人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3、优势和局限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减少手术创伤,相 比传统手术,使用内瘘套管针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康复时间;二是 操作简便,相比传统手术,使用内瘘套管针不需要大规模的开放手术,只需通过皮肤刺入 管道即可完成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三是安全高效,使用内瘘套管针能够减少手术 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感染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性的影响

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 理质量与安全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锐针绳梯穿刺法和钝针扣眼穿刺法 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保障,选择出合理的内痿穿刺法。方法:随机选取 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动静脉内痿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方式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钝针扣眼组和锐针绳梯组各60例,钝针扣眼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法,锐针 绳梯组选择锐针绳梯穿刺法。钝针扣眼组选用钝针扣眼穿刺并组建隧道,锐针绳 梯组是锐针对其实施绳梯穿刺,试验90d后对比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渗 血率以及疼痛评级和感染率。结果:锐针绳梯穿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钝 针扣眼组的应用效果,其渗血率和疼痛评级表现为锐针绳梯穿组明显高于钝针扣 眼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内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机体炎性状况,同时提升动静脉内瘘安全性。 关键词:穿刺方法;血液透析;静脉内瘘 引言 血液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定期血液透析 治疗代偿肾脏功能,维持患者生命。血液透析治疗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应用最为 广泛的血管通路,也是接受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明确穿刺 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本研究结合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维持性血 液透析病例资料,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分析钝针扣眼穿刺法、绳梯式穿刺法两种穿 刺方法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录的进行AVF治疗方式 实施血液透析、满足收录标准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组与 锐针绳梯组各60例。纳入标准:①年满18岁的成年人;②治疗方式是实施血液透析;③AVF是血管通路且长度>10cm;④每周实施血液透析3次;⑤内瘘流量> 500ml/min;⑥知情同意,并签订相关文件。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或精神病症;② 选择CUFF或者其他相关导管当做血管通路;③重症患者(肾衰竭);④进行肾移植 或选择其他透析治疗方式;⑤AVF血管瘤。 1.2方法 a、认知干预:依据主治医师及护士长制定的慢性肾衰竭及血液透析相关的 健康教育内容,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通过口头讲解、音视频资料播放、健康手册发放等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患者认知水平。b、膳食指导:由医生进行患者营养状况及膳食需求的评估,拟定膳食指导方案,由护理人员做 好膳食指导,确保患者日常膳食合理,营养物质补充适宜。c、情绪心理护理: 日常护理中需要关注患者情绪状态,与家属沟通掌握病患基本情况,针对抑郁、 消极等不良情绪及时开展护理疏导,负性心理状况严重时由医生提出心理疏导干预。d、用药护理:遵医嘱做好用药方案的介绍说明,加强用药监护,出现不良 反应及时处理与上报。e、自护能力提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间期一般居家治疗,需要重视患者自护能力提升,保障居家治疗效果,团队进行患者整体状况的评估,护理人员总结护理技能,同时通过口头讲解、示教等方式进行指导,提升患者自 护能力,定期随访掌握患者居家情况。每周开展1次医护联合查房,结合查房情况、护理记录等进行患者病情的评估,并通过护理会议回顾上一阶段护理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病例特点进行护理内容的改进优化。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以穿刺成功率、渗血率、疼痛评分和感染率作为最终的结果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由护士在展开治疗时进行观察并实时记录。穿刺成功率指患者进行一次 穿刺后建立起隧道,可完成血液透析;渗血是指穿刺时直到治疗结束后24h内呈 现渗血状态;感染是指穿刺点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分泌物等情况的发生。患

血液透析用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留置针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2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次留置套管针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置时间,4例次<3d,39例次3~7d,23例次8~12d,8例次>12d,平均留置 时间(7.43±3.74)d。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留置针,留置时间7d为宜。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使用留置针,7d可作为常规的留置时间。 【关键词】血液透析;静脉留置针;效果分析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地 建立静脉通路,一直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1]。传统静脉输液方法反复穿刺 易致病人的耐受力下降,给病人带来痛苦,尤其是小儿及老年病人,如找不到合 适的穿刺点,无法一次穿刺成功,给治疗带来极大不便[2]。静脉留置针的问世在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 钢针。静脉留置针可减轻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 外渗,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3]。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危重及随时抢救的病人应用 静脉留置针,可降低静脉炎和静脉硬化发生率,由于病人可自由活动,提高了病 人的生活质量[4]。静脉留置针为病人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为输血和输液 提供了方便,有利于抢救工作的开展。受留置针使用的启发,透析用留置针在血 液透析病人中逐渐兴起。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 疗的患者,入选标准为:血管通路为AVF;行规律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每周3次,每次4h;病情稳定;预期MHD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为:存在严重的血管 通路相关并发症,如:血管瘤、血栓、穿刺区域感染、中心静脉狭窄等;内瘘功 能不良,透析时血泵速度<200ml/min;依从性差。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前提 下开展本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 应用 引言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是透析患者常常会面临内瘘穿刺相关的 并发症,例如血栓形成、感染等问题。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和穿刺技术对于透析患者来说至 关重要。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发挥重要 作用,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的重要性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它对于透析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一旦内瘘形成后,穿刺技术的落实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技术是一种 较为先进的穿刺手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内瘘通路的并发症,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 和舒适度。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的落实率对于透析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 要的意义。 二、品管圈活动的介绍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它通过集中讨论和改进工作流程的方式,帮助组织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医疗领域中,品管圈活动常常用于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包括手术技术、药物使用、医疗设备维护等方面。品管圈活动通常由相关专业人士和管理 人员共同参与,通过讨论和改进工作流程,实现质量管理和效率提升的目标。 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1. 讨论内瘘穿刺技术的规范化 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邀请相关的透析医生、护士以及管理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和制 定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技术的规范化标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穿刺技术。在讨论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出适合当前医疗机构的穿刺 技术规范,从而提高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制定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对内瘘穿刺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改进。参与者可以就每 个环节进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优化穿刺的流程。医院管理人员 也可以在品管圈活动中提出对于内瘘穿刺操作流程的要求,确保穿刺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 鼓励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

钝针与锐针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的比较

钝针与锐针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钝针穿刺与锐针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时的影响。方法透析的患者43例,将其按内瘘穿刺方法分为两组,钝针组(19例)患者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锐针组(24例)患者采用锐针穿刺,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穿刺失败,血肿形成及渗血的不同。结果钝针组患者血肿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无渗血,均优于锐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穿刺使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保护内瘘,提高透析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钝针;锐针;内瘘穿刺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所建立的血管通道,是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上常见的血液透析方式主要有自体动静脉内瘘、外瘘、深静脉留置导管、直接穿刺等[1]。患者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因此,如何減轻透析前穿刺的疼痛及减少穿刺对动静脉内瘘的损伤,一直以来是临床护理人员努力的目标。钝针穿刺是国际上新近推出的内瘘穿刺法。钝针扣眼穿刺技术是指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人按照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进行穿刺,形成皮下隧道即“扣眼”,隧道形成后改用特殊的钝针穿刺。本实验通过观察患者钝针穿刺及锐针穿刺引起患者疼痛的程度,穿刺血肿的发生及穿刺失败,比较两者的不同,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神志意识清楚,均为前臂腕关节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内瘘,内瘘均已成熟,功能良好,使用时间为1~4年,透析2~3次/周。将其按内瘘穿刺方法分为钝针组(19例)和锐针组(24例),其中钝针组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40.2岁;锐针组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4 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实验材料钝针组采用广州爱贝尔16 G钝针;锐针组采用传统16 G锐针。 1. 3 研究方法钝针组患者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锐针组患者采用锐针穿刺,观察12周。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分别观察穿刺疼痛情况,内瘘血肿形成情况,患者疼痛情况。根据国际疼痛分级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即在白纸上画一10 cm的直线,在两端分别打上“无痛”和“最高级疼痛”,中间点上1~9阿拉伯数字,给患者讲解疼痛分级,0为无痛,10为剧痛,0~3级为轻度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级以上为重度疼痛。患者根据的感觉程度在直线上标证疼痛程度。

内瘘穿刺计划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法中的应用

内瘘穿刺计划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绳梯 穿刺法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内瘘穿刺计划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法中的应 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自体动静 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绳梯法进行穿刺,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穿刺计划表指导护士进 行绳梯法穿刺。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内瘘并发症的发 生情况。结果:应用穿刺计划表进行穿刺后,观察组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 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穿刺计划表指导护士进行内瘘穿刺,可明显减少穿刺点渗血及内瘘并发症的 发生率。 关键词:内瘘穿刺计划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t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被称为血液 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有着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日常生活影响小等优点[1]。在临床上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有以下3种:绳梯法穿刺法、扣眼法穿刺法 和区域穿刺法。如果不能进行扣眼穿刺,可以用绳梯法穿刺,然而绳梯穿刺法若 不遵循规范穿刺,很容易变成区域穿刺,造成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形成,最终导 致血栓形成、内瘘失功等,影响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2]。研究表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行区域法和绳梯法进行穿刺后1年,发现使用区 域法穿刺的动静脉内瘘患者血管瘤形成率明显高于绳梯法,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以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设计了内瘘穿 刺计划表,探讨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法中应用内瘘穿刺计划表对内瘘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王玉柱教授:中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解读——内瘘部分

王玉柱教授:中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解读——内瘘 部分 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在血管通路论坛(VAC)暨《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应用的规范化及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班上,来自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主任王玉柱教授就第2版《中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中内瘘相关部分进行了解读。 1、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准备患者教育eGFR小于30 ml/(min·1.73m2)(CKD4期)患者,应接受肾衰竭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的宣教,治疗方式包括肾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保守治疗。患者家属及家庭护理人员也应该接受上述肾衰竭治疗方式的培训,以便更好的配合及协助。通路建立时机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当预计半年内需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建议将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专业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AVF。若患者需建立AVG,可在开始透析前3~6周建立。对于即穿型(self-sealing)人工血管,则可推迟至需要接受透析治疗前数小时至数天,专家组认为,不建议单独使用eGFR小于15 ml/(min·1.73m2)及/或血清肌酐>528 umol/L(6 mg/dl)(糖尿病患者GFR小于25 ml/(min·1.73m2)及/或血清肌酐>352 umol/L(4 mg/dl)作为开始透析的指征,而必须根据尿毒症相关症状及体征做出判断。血管保护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从确诊CKD3期即开始进行上肢血管保护措施,包括:1)住院患者佩戴医学警示手环。2)避免不必要的上肢静脉穿刺输液,尤其避免在上肢静脉留置套管针、锁骨下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等。3)对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可提前进行束臂握球锻炼。4)对上肢皮肤有病变的患者应尽早给予相应的治疗。5)CKD患者需要

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护理体会

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 的护理体会 蔡莉;林燕雨;黄杏;李洪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care in ultra-high pressure balloon dilatation for treating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patients.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were treated with ultra-high pressure balloon dilatation.Under fluoroscopy guidance the ultra high pressure balloon was used to dilate the stenosis.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cluded psychological and routine care.Results Blood flow in all the 14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w as ≥ 250 ml/min,mean (270.00±27.33) ml / min.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angiorrhexis,bleeding,infection and embolism.Conclusion Careful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improv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treatment.%目的分析因动静脉内瘘狭窄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动静脉内瘘患者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术中透视下导丝引导超高压球囊至狭窄部位,逐级扩张.术前进行包括心理和常规护理在内的准备,术中手术护士做好器械配合及耗材管理,术后使用扣眼式穿刺法做透析滤过清除对比剂,同时进行宣教等护理工作.结果 14例血液透析患者术后进行血滤治疗测试血流量均≥250 ml/min,平均 (270.00±27.33) ml/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当次血液净化治疗,无血管破裂、出血、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结论悉心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提高术后治疗效果.【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血液透析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血液透析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中 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病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本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例,选取69例进行探究,所有病患均行 留置针与钢针穿刺,次数各占据50%,观察两种穿刺方式的应用结果并作对比。 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穿刺护理后,病患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98.84%)比 钢针穿刺(90.43%)更高,留置针穿刺血肿率(1.16%)、漏血率(0%)、针刺 伤发生率(0%)、穿刺点皮肤划伤率(0%)较钢针穿刺时(5.22%)、(0.43%)、(0.43%)、(2.17%)则都更低;而护理操作方面,两种穿刺的止血时间相近, 留置针穿刺的操作时间(5.42±0.33)min较钢针穿刺(4.78±0.24)min则更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长。结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病患中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能 够显著提升病患的护理体验,减少穿刺的痛苦以及不良事件。此种穿刺护理模式 应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留置针;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也叫作血液净化,用于血液净化的最常见血管途径是动脉瘘,或颈 部的长期血管途径[1]。随着透析解决方案的改进和高速血液净化器的广泛应用, 血液透析的适宜性逐步提高,病患生存率也逐步提高。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治 疗与恢复,应了解血液透析护理要点,为进行血液透析的病患做好优质护理[2]。 我科室开展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病患的临床护理研究,研究了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此 类病患中的效果影响。以下为本次探究的详细分析与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近两年本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例抽选69例,男、女各39、30例,年龄 在32-69岁之间,平均为(40.36±3.53)岁。病患无认知异常,均已知晓实验 探究内容并同意配合开展。 1.2方法 ①穿刺前对病患进行情绪安抚与疏导,通过交流沟通、知识科普等方法缓解 患者的焦虑、不安等情绪。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医疗知识的详细介绍,透析过程 的重点讲解,提高病患的配合度[3]。 ②全程保证无菌操作,对病患穿刺部位皮肤以及周边10cm范围内进行到位 消毒两次,并使用生理盐水完成对结痂部位10-15分钟的湿敷。 ③选择型号合适的钢针/留置针,以绳梯穿刺法完成穿刺,首个穿刺点的选 择应在距离瘘口3厘米以上的范围内进行,可根据情况选择1-2个备用点,穿刺 点应轮流使用,每隔两周左右更换一次[4]。 1.3统计学方法 SPSS20.0数据处理并分析,采用x2值/t值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患不同穿刺模式护理后效果对比 经过对所有病患采用两种穿刺方式的观察与记录,可发现病患留置针穿刺的 成功率比钢针穿刺更高,留置针穿刺血肿、漏血、针刺伤、穿刺点皮肤划伤较钢 针穿刺时发生都更少。具体结果详情见下文表2-1: 表2-1病患不同穿刺模式护理后效果对比(n,%) 观察指标 留置针穿 刺 钢针穿刺x2P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术前术后的超声评 价 一、动静脉内瘘基本概念与建立方法 (一)、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概念: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广泛使用。它是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经体外半透膜的透析装置,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血管通路则是为完成血液透折过程从人体引出及回输血液的人体血管路径。 方法:分为留置导管及制作动静脉内瘘两种类型。 留置导管法:多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极少用)为导管插入血管。它又分为临时性及半永久性。动静脉内瘘:于上肢远端行动静脉短路手术。它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少见的还有外瘘管及自体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 透折方法:动静脉内瘘透析时以两支粗针穿刺,一支针位于邻近瘘的瘘后引流静脉(作为动脉侧)引患者血流至透析机,另一支针位于瘘后引流静脉的较远处(作为静脉侧)向患者回输透析后循环血液。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是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可用

于血液透析穿刺,反复建立体外血液。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重要薄弱环节,长期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管通路条件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通路,都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⑴、容易重复建立血液循环;⑵、在透析末血流量可以较快速地逐渐减少至零;⑶、保持长期的功能,不必经常手术干预;⑷、没有明显并发症;⑸、不易感染。(二)、常见内瘘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初次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最少1个月,最好3-4个月后再开始使用,如果原动静脉内瘘使用几月至数年后废弃,在原静脉近心端处再作动静脉内瘘,则不需等待时间。移值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14天即可使用。) 1、手术方式:自体动静脉瘘有端端吻合、侧侧吻合及端侧吻合(静脉为断端,动脉为侧壁开口)三种吻合方式。现在临床多采用第三种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