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58.00 KB
- 文档页数: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而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
那么这两种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究竟有何不同?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以便患者和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将手术器械引入腹腔,通过腹壁上的小孔进行子宫肌瘤的切除。
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则是传统的腹部开放手术,通过腹壁切口将子宫肌瘤切除。
两种手术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那么在临床效果上又有何不同呢?首先从手术创伤上来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较于传统的经腹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恢复周期更短。
腹腔镜手术在手术中仅需在腹部开3-4个小孔,而经腹手术需要开较大的腹部切口。
腹腔镜手术减少了腹部组织的损伤,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和恢复时间,这是腹腔镜手术相对于经腹手术的明显优势之一。
从手术效果上来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效果是相似的。
两种手术都可以将子宫肌瘤切除,缓解患者的症状,恢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而且由于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腹腔镜手术已经可以应用于各种大小和位置的子宫肌瘤,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手术需求。
从手术效果上来看,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经腹手术并无明显差异。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腹腔镜手术与经腹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技术难度有一定差异。
腹腔镜手术需借助显微镜进入腹腔进行手术,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手术时间可能较长。
而传统的经腹手术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周期较长。
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院设备和技术水平来进行判断。
投稿邮箱:sjzxyx88@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47期 115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高升(绥化市同仁妇产医院,黑龙江 绥化)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中行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在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35例)与乙组(35例),甲组接受开放式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乙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多项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
结果 甲组与乙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4%、2.86%,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乙组更低(P<0.05);组间对比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结果显示乙组显著优于甲组(P<0.05)。
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而言,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较开放式手术效果理想,且可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等,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7.072本文引用格式:高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115,118.0 引言子宫肌瘤在临床中属于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中的常见良性肿瘤,又可称为子宫纤维瘤等,导致发生此疾病的原因尚且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多认为同局部生长因子、细胞突变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1]。
在疾病早期,患者往往没有典型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渐渐会出现月经量增加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不孕或者习惯性流产等现象,因此,需要对治疗引起足够重视[2]。
对于子宫肌瘤疾病,通常是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子宫肌瘤患者开展研究,对比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如下。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子宫肌瘤是指发生在子宫肌壁内的一种良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子宫肌瘤可导致盆腔疼痛、月经不规律、盆腔脏器压迫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功能。
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患者的腹部做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腹腔镜手术有以下优点:(1)微创性:腹腔镜手术不需要大范围切开腹部,减少了创面,降低了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恢复快: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能够减少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加快康复速度。
(3)保留生育功能: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同时可以保留子宫的组织和功能,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在患者的腹部做较大的切口,直接对子宫进行剖腹手术,切除子宫肌瘤。
这种手术方法有以下特点:(1)彻底性:经腹手术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盆腔的情况,有利于彻底清除子宫内的病变组织,对于较大的、多发的子宫肌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操作简便:经腹手术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于较复杂的子宫肌瘤情况也能够较好地处理。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创面大、创伤重、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
3. 临床效果比较(4)术后美观: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瘢痕较小,术后的美观效果较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目前推荐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大的、多发的子宫肌瘤患者,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治疗子宫肌瘤最好方法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增多、腹痛等,给女性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治疗子宫肌瘤成为了很多女性关注的焦点。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最好的治疗方法呢?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首先,手术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症状严重、肌瘤较大的患者来说,手术可以迅速、彻底地解决问题。
目前,子宫肌瘤手术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但适用于肌瘤较大、数量较多的患者;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肌瘤较小、数量较少的患者。
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确实显著,但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患者在手术前仔细权衡利弊。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选择。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制剂、促排卵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肌瘤的生长,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相对于手术来说,创伤小,恢复快,但需要长期服用,且治疗效果相对较慢,对于一些急需治疗的患者来说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
此外,介入治疗也是一种新兴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经血管将栓塞剂直接注入到肌瘤血管内,使其血供中断,从而达到缩小肌瘤的目的。
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且可以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适用于一些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
但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肌瘤,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并不存在一种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对于一些症状严重、肌瘤较大的患者,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一些希望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患者,介入治疗可能更适合。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做出明智的决定。
综上所述,治疗子宫肌瘤最好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5岁的育龄妇女,发病率为20%-30% [1]。
目前尚无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的非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
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手术中具有切口小、视野清、恢复快、微创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取代部分传统的经腹手术[2]。
我院将该项技术运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并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及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8例。
年龄26-55岁,平均41.8±3.2岁;肌瘤大小5.0~9.0 cm。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传统手术组,每组59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宫颈细胞学及诊断性刮宫检查,以排除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
两组在患者年龄、肌瘤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1.2.1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取膀胱截石头低足高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于脐环正下方纵行切开10mm脐纹,气腹针穿刺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3~15mmHg之间,在两下腹置入手术器械,切开肌瘤突出最明显的部位,用穿刺针刺入子宫肌瘤假包膜层并注入10U缩宫素。
局部子宫肌层组织变白后用单极电凝或超声刀沿假包膜分离,剥出肌瘤,电凝肌瘤蒂部血管止血。
8字间断或连续全层缝合后关闭残腔,剔出的肌瘤用电动旋切刀粉碎后经左下腹切口取出。
1.2.2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操作方法略)。
1.3 观察指标分别从术中和术后两个方面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
术中状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住院天数等指标。
术后状况包括术后病率和镇痛药物使用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子宫肌瘤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李前梅【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8【摘要】目的:对开腹及腹腔镜下两种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34例(开腹组),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33例(腹腔镜组)。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较开腹手术更佳,且预后情况优于开腹手术。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laparotomy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resection of uterine fibroid. Methods67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 treated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mong them,34 cases(open group)were performed laparotomy. 33 cases were performed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uterine fibroids(laparoscopic group). The operation,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for laparoscopic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laparotomy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uterine fibroid has a better effect thanlaparot omy. In addition,the patient’s prognosis based on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improved.【总页数】2页(P64-65)【作者】李前梅【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中心卫生院,江苏淮安 2233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60例子宫肌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J], 刘静2.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60例子宫肌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J], 刘静;3.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60例子宫肌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J], 李艳满4.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J], 颜晓艳5.腹腔镜与开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 [J], 沈新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目的观察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就诊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1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5例,A组患者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的月经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
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月经情况较A组患者也理想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现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腹腔镜技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转归、并发症情况,均较开腹手术理想,且具有安全性高、微创等独特优势,可以作为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进行应用。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病。
具体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月经量明显增多、继发性贫血,部分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排便困难[1]。
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的占该病患者总人数的30%~50%,对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
到目前为止,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两种。
外科手术主要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两种术式。
为了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转归更加理想,使患者尽可能少承受手术所带来的不必要痛苦,为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笔者组织了本次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1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5例。
年龄28~54岁,平均32.8岁;病程在1~14年,平均7.3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作者:杨春燕杜平李增强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24期
【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
将射频消融(BFR)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将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后2个月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射频消融;子宫肌瘤;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 R71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138-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79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35%~45%,子宫肌瘤的数量、大小的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同[1]。
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是导致妇女切除子宫的主要原因,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同时也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2]。
当前,随着医学的发展,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逐渐增多,临床上保留子宫的主要方法是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射频消融正在被广泛的运用开来[3]。
现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此探究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研究。
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
试验组患者年龄29~60岁,平均(35.78±2.95)岁,其中肌瘤部位在浆膜下的12例,黏膜下的28例,肌壁间的15例。
单发性肌瘤30例,多发性肌瘤2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35.82±2.84)岁,其中肌瘤部位在浆膜下11例,黏膜下28例,肌壁间14例。
单发性肌瘤31例,多发性肌瘤2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肌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首先进行全麻,对患者的腹部做3点穿刺,控制全膜压力为14 mm Hg。
探查患者的盆腔脏器情况,认真观察有无粘连现象,同时要注意患者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
对于子宫肌层肌瘤,静脉滴注20 U的催产素,用电钩切开子宫浆肌层,剥除肌瘤;对于浆膜下肌瘤,电凝蒂部并切除肌瘤;对于肌壁间肌瘤,用电凝钩切开肌瘤突出位置的子宫浆肌层,切至肌瘤的表面,用抓钳钳住往外拉,钝性剥离肌瘤,然后止血、缝合。
用电动旋切器将游离的肌瘤弄成条状再取出。
1.2.2 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取射频消融进行治疗。
让患者保持膀胱结石的体位,在患者的腰骶部防止中级板,调节功率为30 W,对患者的外阴、阴道宫颈以及实验所需器材进行常规的消毒,探查患者的宫腔深度以及肌瘤的具体情况,对于无蒂的浆膜下肌瘤,若肌瘤直径在3.0 cm以下,则将手术刀直接插入肌瘤的中心,若肌瘤直径3.0~6.0 cm,则按照先后方、两侧、后方的顺序插入手术刀,从远端再到近端的顺序退刀,直到将肌瘤完全凝固坏死;对于黏膜下肌瘤,若有蒂,将治疗刀沿着肌瘤蒂的周边进行治疗,直到将底部完全凝固坏死,治疗结束后,用6#号的刮头刮宫腔一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试验组(n=55) 70.94±2.21 89.79±4.03*#
对照组(n=55) 70.89±2.25 75.03±2.98
*与对照组相比,P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组别手术时间
(min)术中出血量
(ml)肠功能恢复时间(h)
试验组(n=55) 20.58±3.79 25.06±4.78 3.19±2.01
对照组(n=55) 110.25±6.97 103.95±6.94 24.05±6.21
3 讨论
在治疗子宫肌瘤上,射频消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使瘤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坏死,降低肿瘤复发的机率[4]。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较多的优势,如不开腹治疗,极大的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使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5];没有腹壁瘢痕,使患者的腹壁保持美感[6];手术时间短,增快患者的康复速度等。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英,李立楠,王霞,等.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0):3165-3167.
[2]余莉萍,冯淑瑜,王冬昱,等.不同手术方式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0,31(13):1718-1720.
[3]陈素琴.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23):3589-3590.
[4]张德喜,冯骐,葛迎春,等.不同手术方式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2):950-952.
[5]贺英,李立楠,王霞,等.不同手术方式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4):647-648,651.
[6]夏娜,胡延晖,席伟,等.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5):386-387.
(收稿日期:2015-04-01)(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