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幼教·盖笑松-从发展心理学证据到幼儿教育信念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7
用爱开启孩子的心锁发表时间:2011-04-28T15:30:42.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4期上供稿作者:唐华[导读]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根除“幼儿入园焦虑症”之我方唐华山东省沂源县实验幼儿园256100天晴,阳光满地,我独坐教室一隅,闻着校园里沁人心脾的花草香,听着远处蓝天上吹响的鸽哨,瞧着孩子们嬉笑着的调皮可爱的小模样,手捧“问题儿童”的选题,脑际片刻的飘渺之后,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倾泻而出,如松间明月朗朗的照,如石上清泉汩汩的流,仿佛一句句遥远的诗句来到我心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尤其是对于“入园焦虑”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用一颗爱心开启孩子的心锁!事件云强每天来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是“只打雷不下雨”的号啕大哭,声音连绵不绝,不和任何人交流。
如果老师或小朋友和他聊聊天,那只会适得其反,他的声音会变得更大,如果想办法抱抱他,他会转着圈“逃脱”老师的怀抱,拒绝任何人。
吃饭时,老师不把饭塞到他的手里,是不会去拿的,即使我们极力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旁边说上上百遍:“云强,自己拿盘子里的饭。
”孩子终究也不会动手去拿。
入园近三个月时,还要等老师给他脱裤子才尿尿,否则,他会一直哭着尿到裤子里也懒得动手自己脱裤子。
这就是我们现在娇惯出来的新世纪的“小皇帝”!在教育活动中,云强从来不和小朋友坐在一起,即使老师把他的小座位放到小朋友的中间,他也会乘人不注意时悄悄地搬着小椅子独自躲到角落里。
游戏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可云强从来不主动地参与其中。
每次都是我们想方设法地哄着他和小朋友拉手,或者让大方的孩子去邀请他,有时好几个孩子还请不动他,很有个性的小家伙呢!对策杜博斯在《人类的适应》中提出“一个健康的儿童应该是一个关心并积极参与到有利于自己健康的活动中去的儿童。
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二、文献综述 (4)2.1 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的研究现状 (5)2.2 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与师幼互动质量的关系研究 (6)三、研究方法 (8)3.1 研究设计 (9)3.2 研究对象与样本 (10)3.3 研究工具与方法 (11)四、研究结果 (12)4.1 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的整体表现 (13)4.2 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分析 (14)五、讨论与分析 (16)5.1 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的积极影响 (18)5.2 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的消极影响 (19)5.3 影响因素分析 (19)六、结论与建议 (21)6.1 研究结论 (21)6.2 对幼儿园教师和教育机构的建议 (22)一、内容概览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在师幼互动中的实际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我们将深入理解这种幽默风格如何提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质量,以及它如何在教育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将回顾相关文献,梳理幽默风格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成果。
我们将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实证研究,以观察和记录幼儿园教师在不同情境下运用积极型幽默风格与幼儿互动时的表现,以及这些互动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
我们还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积极型幽默风格在师幼互动中的具体实践方式、效果评估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启示,以期推动幼儿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
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幽默风格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提高师幼互动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师积极型幽默风格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的研究仍然较为有限。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部分参考答案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和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这两种力量推动幼儿教育心理学产生。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第一、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第二、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3、幼儿教育心理学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基本作用主要是:预测与控制、测量与描述、理解和说明。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爱弥儿》。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被称为近代幼儿教育先驱的是卢梭,他并设立了幼儿学校。
【正确答案】:N【答案解析】: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由欧文(近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并设立了“幼儿学校”)创造,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6、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创建了幼儿之家。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蒙台梭利积极的吸取环境中的影响和文化模式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发明蒙台梭利教具,创建了“幼儿之家”,提出“科学的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学法)。
7、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我国古代学习过程模式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Y【答案解析】: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知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74沈阳会场当代动机心理学研究进展对自主教育的启示盖笑松 /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 影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郭鹏鹏 / 甘肃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教师自我教育或自主成长是教育领域里持久的热点主题。
近些年,心理科学的动机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能够为自主教育提出深刻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启示。
自主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揭示了自主教育的几种心理基础。
第一,未来思维。
人类区别于低等动物的特征之一是,人类能前瞻未来,然后根据未来利益需要去谋划当下行为;第二,观察学习。
人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或选择,及其与后果的关联,从而能够设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第三,自我调节。
人有能力持续判断自己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及时作出自我调整,并根据效果产生自豪感或内疚感来进行自我强化。
发展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都发现,上述心理过程在人类童年就已出现,并在青春期前后快速发育接近成熟,为自主性的行为奠定了基础。
自主性需求的缺失抑或满足自主需求受到压抑会导致哪些问题?自主需求的满足会带来什么收益?人像动物一样有物质需要和生理需要。
但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还有更复杂的心理需要。
自我决定理论创始人德西和瑞恩认为,人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分别是自主性、胜任感和关联性。
自主性是指人需要去做他想做的、愿意做的事情,而不是一直去做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事情;胜任感是指人需要去做他认为努力后能做好的事情,而不是一直去做他难以胜任的事情;关联性是指人需要感受到自身行动对于他人的意义,而不是孤军奋战。
当前中小学生的生态环境中,成人过高的期望和过多的控制导致学生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时间去培育自己的特长和满足自己的兴趣,没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没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和同伴闲暇娱乐活动,不得不用透支了的努力把自己升入一个可能是高于自己真实能力的上一级学校或实验班里,把同伴视为竞争威胁而不是合作伙伴。
这种气氛不利于学生自主性、胜任感和关联性需要的满足。
发现理解支持作者:***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12期作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一直备受关注。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这使教育评价再次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关注的焦点。
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从2006年开始就致力于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他们的“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刊分享的这组文章通过为何评、怎么评、谁来评、评价后又如何等四个部分,展现了他们理解儿童、理解课程,共同探索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经历。
他们倡导的“尊重差异,支持发展”的评价理念以及实践经验,为完善评价系统和丰富评价方法贡献了智慧。
从2006年起,我园就开始在幼儿发展评价工作方面进行实践,其间有发现教育实践问题的快乐,有遇到瓶颈与矛盾的困惑,有寻求方法获得推动的喜悦,更有进行专业思考和不断提升自我的满足。
实践至今,我们形成了一些经验,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一直在行动中探究为什么做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评价后又如何的问题。
一、评价的价值在于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我园从10多年前就开始了幼儿发展评价工作,为每个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并以此引导教师在日常各类活动中开展针对每一个幼儿的观察和评价,希望能公平地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作为园长,我看到教师每天都在观察、记录幼儿一日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众多行为,并放置在成长档案内,这已成为教师的习惯。
但是,一次发现引起了我和课程管理团队的思考。
那天,在操场上,幼儿正在依次排队走平衡木,教师在一旁边观察边记录,我好奇地问他们在干什么,教师说:“我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平衡能力……”我不禁反思: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仅仅是为了记录幼儿能否达到标准吗?是什么让教师选择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观察并记录幼儿发展的证据?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方式记录,才能坚持初心——了解、接纳、尊重幼儿并支持幼儿获得充分的发展?我们意识到,要把观察和评价幼儿发展的价值回归到了解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上。
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作者:王雨菲郑三元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08期【摘要】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关于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具体研究和教育启示四个方面。
建议拓展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的理论深度,扩大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范围并丰富其研究方法和视角,加强儿童朴素理论学前教育应用研究。
【关键词】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展望【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7/8-0083-04教育教学如何进行?回答此类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明确如何认识和看待儿童。
然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低估儿童。
这使得我们可能错过儿童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
研究表明,儿童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是有自己的理论的,我们称其为儿童朴素理论。
近年来,儿童朴素理论成为学者探究的热点之一,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系统梳理我国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相关研究,总结并探讨未来研究的趋势,对于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研究概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
研究者提出儿童在不同领域中的认知发展不是同步的,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同样具有理论性,是可以与成人的理论类比的。
儿童朴素理论所强调的特殊领域观点和儿童同样具有理论的观点逐渐得到更多研究的证明。
近年来,国内关于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起来。
利用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以“儿童朴素理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人工剔除后,共检索到97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章64篇,硕士博士论文24篇,相关会议文献9篇。
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可将有关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研究情况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是我国学前儿童朴素理论的专门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
1995年,王文忠在《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研究的一种新趋势》一文中,介绍了朴素理论的基本定义和意义,并综述了已有的有关儿童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朴素心理学领域认知发展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好幼儿园”是什么样的?(一)
作者:盖笑松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7年第07期
盖笑松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学等。
内容简介:“好幼儿园”是什么样的?盖笑松教授认为其是一种理想状态,虽不一定能实现,但却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他从托尔斯泰“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出发,认为“好幼儿园”不在于硬件而是软件。
“好幼儿园”的园长有“成本意识”——孩子的童年。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为宝贵、最有价值的时间,所以幼儿园要从这个角度反思幼儿园课程是否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好幼儿园”应该是寓教于乐的,老师善于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因为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特点是从自发式学习向反应式学习过渡,一名好的幼儿园教师最核心的素质就是具有开展寓教于乐活动的能力。
---------------------------------------------------------------最新资料推荐------------------------------------------------------学习型幼教·盖笑松-从发展心理学证据到幼儿教育信念《从发展心理学证据到幼儿教育信念》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盖笑松各位园长、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上午我希望我们能度过愉快的 90 分钟。
我昨天半夜从东北长春飞到北京,今天早上两点多钟才上床睡的,现在还不太精神,有点困,我怕自己睡着了,所以就站起来讲。
站起来讲也代表着我对你的在乎、重视和尊敬,我也希望能感觉到你们对我的友好,包括尽量不接电话,有感想的时候也尽量不跟旁边的人交头接耳,这样能让我讲课更有精神,我们互相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让对方表现他的优点。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现在东北师大心理学院工作,从事儿童心理学,在转行进入儿童心理学之前我读本科的时候学的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的不好就转行了。
学得最不好的科目就是舞蹈课,舞蹈课老师让我们开胯,把腿掰开,像卓别林一样,我掰不开,现在也掰不开,女同学都能掰开,男同学都掰不开,后来受不了,本科毕业考硕士转到心理学专业。
因为过去有四年幼儿教育的经验,所以自己做的研究、教学、科研项目都是关于幼儿的,重点是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最近七八年1 / 17专门在做幼儿入学准备的课题,一直跟幼儿园打交道,也特别愿意参加园长的活动。
今天有 90 分钟,我们先从讲故事开始,听着听着就明白了。
90 分钟很短我想一共只能讲四个字,这四个字我留到最后说。
先从前边唠叨的故事说起:有一次,长春一所幼儿园找我给他们老师做培训,请我一点半去上课,我有个毛病就是不太守时, 12:30 就到了。
到的早也是不守时,我不能上楼,上楼人家得花时间来安排挺操心的,于是我就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沿街道散步,走着走着,走到一个住宅小区的广场,我看见广场上有很多孩子们在玩。
我觉得非常奇怪,我知道在国外的幼儿园可以看到这一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玩。
在国内这一幕很少可以看到,多数时候孩子们都是坐在教室里的小板凳上。
另外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那个时间是中午,孩子都该午睡,怎么会有那么多孩子在玩呢?我很好奇,到了跟前一看,原来我在远处看错了,这些不是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小区里住户的孩子,很多都是小学生。
我们看看他们在怎么玩,在他们玩里面有什么营养,这种玩有什么用。
我看到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玩法非常不一样,男孩子就愿意玩疯---------------------------------------------------------------最新资料推荐------------------------------------------------------ 跑的游戏。
我看到一群男孩子在疯跑,你抓我,我抓你,抓到了就哈哈一笑,换个人再抓。
回想咱们小的时候,特别是男生,小的时候也喜欢这样抓来抓去的玩,感觉很过瘾,现在长大了我就突然不理解了,你说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赢来,这抓来抓去跑半天图什么呢?所以在我们童年时候曾经理解的快乐大了就不懂了。
其实他们跑来跑去抓的时候发展不发展他们的协调能力、身体的韧性、身体的爆发性、意志的坚持性?是不是有利于身体健康?我回想起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小城市的郊区,那时候在山上、山下、河边跑来跑去,我觉得我现在的身体素质也都是那时候疯跑锻炼出来的。
为什么他们愿意这样呢?因为这个事有营养,就像喜欢吃的东西。
这件事的营养就是有利于动作技能,有益身体健康。
我看到还有两个男孩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感觉他们对他俩不友好、不公平,他们挨欺负,所以他们俩就走到一边去了,商量着想玩一个自己的新游戏,商量好了就分开十多米远,其中一个蹲在地上做出射击的样子,突突突有枪还有炮,另一个人就像僵尸一样朝他慢慢地走,如果射击的人射得慢一点,僵尸就快点走,射击得快一点,他就走得慢。
3 / 17走到跟前时,射击的人就剩下最后一招,拿出炸弹,爆炸了两人同归于尽,然后退回来重新玩。
玩着玩着就会吵起来,吵起来就走到一块儿商量。
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我后来明白他们玩的是电脑里的植物大战僵尸,把电脑游戏扒出来成为真人版。
因为他们不断在商量规则、改变规则,我就断定他们不是从哪儿学来的,是他们根据电脑的启示自己现编出来的。
这个活动中对他们来说有什么营养?发展不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他们要创造出一个游戏,发展不发展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平时老师教给孩子的规则,无论是课堂上纪律的规则还是游戏的规则,孩子们觉得这都是大人们创造的,强加给我们的。
但在他们的活动里不是这样的,感觉我们俩没有好的规则就玩不下去,要想顺利的活动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规则,这是对规则多么深刻的理解啊。
在另外一个位置坐着一群女孩子,女孩子的游戏方式跟男孩子不一样,女孩子玩的都比较文雅,比较安静。
在一边的台阶上,有七个女孩子坐成一排,坐中间的一个女孩子从兜里掏出一袋小食品,拿出一块就往嘴里放,刚要往嘴边放,突然想到左边是她的好朋友,就没放自己嘴里而放到好朋友的手里,这是不是分享啊?右边一个女孩子看没给她就伸手要,她犹豫了一下又给了她一块,右边女孩这是不是求助呢?其他女孩也想要,可能觉得关系没有那么近就没好意思要,舔一舔舌边的口水就忍住了,---------------------------------------------------------------最新资料推荐------------------------------------------------------ 她们锻炼的是不是自我控制呢?这些女孩子在聊天,在八卦,八卦是女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种本领。
男性与女性建立友谊的方式不一样,男性建立友谊是靠你帮我,我帮你,哥们儿够意思,然后我们就成为好朋友了。
女性建立友谊不是这样,靠的是我心里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我谁也不告诉,只告诉你们六个人,其实很快全班就都知道了。
所以把心事跟好朋友分享,秘密共享是女孩子建立友谊最重要的方式。
唧唧喳喳的八卦是女孩子学着建立友谊的技能,是一种社会技能的锻炼。
在另一面有两个女孩子,其中一个掏出手机播放音乐,她俩一首接一首唱,旁边有一个男孩买了一支雪糕,还没吃在手里拎着,站那听两个女孩唱歌,听着发呆忘了吃雪糕。
其中一女孩问他:你别站着看了,来唱一首,你会唱什么?男孩说:不会。
一首都不会吗?一首都不会。
女孩说:你真是个大傻子,把你的雪糕给我吃一口,男孩就把雪糕递到女孩嘴边,女孩来咬,刚一咬,男孩就把雪糕往后缩一点,再咬再缩一点,女孩就骂一句:5 / 17你耍我?站起来就打,男孩就跑。
两个女孩在唱歌是不是锻炼音乐技能?女孩和男孩无论是邀请唱歌、要雪糕、责备耍我,是不是异性的交往?女孩追着男孩打,男孩往前跑,跑过一棵小树底下,树底下有一群男孩在弄蚂蚁呢,那些围在树底下弄蚂蚁的男孩是不是在发展着加德纳所说的八种多元智能中的自然观察者智能?那些男孩发现一个男孩被一个女孩追,其他孩子起哄,哄堂大笑的过程对那两个孩子包括对其他孩子来讲,是不是一种性别角色的学习呢?男孩应该勇敢大方,女孩应该文雅安静,你们俩都违反了角色,所以笑话你们。
这是一种性别角色的学习最后还有一群孩子,围在一棵杏树的下面,那棵杏树上长得低矮的能摘到杏子都被吃光了,只有高处的又吃不到,那些男孩在杏树底下想办法,有的说爬上去,有的说回家取竹竿,有的说我们用石头打,有的说不能打,因为光头强在看着呢,我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光头强是一个穿着保安服的人,光头强是《熊出没》里面的人物,他们是不是发展问题解决的技能、团队协商的技能、创造性思考的技能、语言幽默的技能?在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游戏场景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乐此不疲,沉浸其中,不爱回家,每个人都很开心。
为什么孩子喜欢做游戏?因为这些游戏他们觉得有营养,他们能沉浸其中的事就能给他们带来成长。
我们看见的是在没有教育者组织的条件下孩子们自发的游戏。
接下来,我们各位把幼儿园大门打开,把孩子请进幼儿园,再---------------------------------------------------------------最新资料推荐------------------------------------------------------ 把门关上,幼儿园一天的活动、场景是怎么样的呢?我看到好多幼儿园排着满满的课程,上午三节、下午两节,几节数学,几节识字阅读,几节外语,几节拼音,黑板上打着格,写着p-o-po,泼水的泼,孩子们也跟着念p-o-po,泼水的泼,念了一天p-o-po,泼水的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觉得很古怪,很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只是老师说学这个有用。
孩子们学习的时候不像在广场上那么快乐,所以孩子们不愿意上幼儿园。
我们对比一下孩子来幼儿园和晚上离开幼儿园的表情:我送我儿子上学的时候我有感受,每天放学的时候他跟他一个同学在我车里又疯又闹、又喊又叫,早上上学的时候就挺安静的。
我就奇怪,问他为什么上学的时候挺安静,放学时又打又闹的?他说早晨的时候没觉得憋得慌,晚上出来的时候就憋得慌,在学校憋了一天,回来要是不疯一会儿,不喊一会儿就不得劲。
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受?我在路上看见妈妈们送孩子上幼儿园,我看小孩走一走停下来,说:妈妈,今天我不上幼儿园。
妈妈训她:不想上幼儿园怎么能学到知识呢,学不到知识将来怎么能挣钱工作呢?再走几步,孩子又哭说:妈妈,我还是不想去幼儿园。
7 / 17走一走,停一停,哭一哭到了幼儿园,为什么孩子是这样一个态度呢?因为在幼儿园里没有在广场上欢乐。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一所非常好的幼儿园,不是非常好,好这个字不能乱用,是在一个非常著名的幼儿园。
孩子非常不爱去幼儿园,去年寒假,孩子的姥姥、姥爷带孩子去海南三亚挖沙子玩,挖到 2 月末,孩子的爸爸妈妈给孩子打电话,说:你该回来上幼儿园了。
孩子说:幼儿园我是不上了,愿意去你们去吧。
宁可爸爸妈妈都不要了,也不去幼儿园,后来真的是一学期没去。
我说你孩子辍学真早,从幼儿园就辍学半年。
一学期没去,天天在海边干嘛呢?认识了几个挖沙子的小朋友,互相留了电话,每天早晨起床后打电话,约好后就拎着小桶、小铲去海边挖沙子、摆城堡、灌水,玩了半年,乐此不疲。
回来之后我发现孩子成长了,眼神也机灵了,表情也丰富了,皮肤黑了。
我们能不能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半年比在海边更快乐呢?我们在位的六百多位园长能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比他在小广场里玩的时候更高兴呢?什么幼儿园好?每个人眼里的好不一样。
孩子眼里的好是我能疯玩一天就好,家长眼里的好是你能把小---------------------------------------------------------------最新资料推荐------------------------------------------------------ 学一年级的东西都教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