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22 KB
- 文档页数:12
最新上册四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电子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优秀3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
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以学定教)(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
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全册教案蒲公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3、精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
[教学难点]:在识记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有关蒲公英的一些图片。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看图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有关知识?(相机出示词语:蒲公英绒球降落伞)2、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3、板书课题11、蒲公英如果叫你写这篇课文,你会写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字,读准生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
嘱咐迷惑湖泊泥土两颗黑黝黝宝贝富翁干死茁壮波光粼粼(2)出示:优美的词组:波光粼粼的湖面银花朵朵的湖泊金光闪闪的沙漠黑黝黝的泥土随风飘荡的小降落伞竞相开放的蒲公英(3)指导读长句。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第四自然段的第三个长句。
(练读)(4)范读课文。
(5)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6)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自渎课文的第一小节。
2、指名读。
3、欣赏绒球慢慢开放的样子。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5、再指名读,评议。
6、齐读。
四、布置作业。
8、蒲公英[教学目标]:1、读懂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哪些不同的态度,结果都怎样。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事实求是、脚踏实地地,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1、读懂太阳公公的话及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哪些不同的态度,结果怎样。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
[教学难点]: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文中的内容,即复述课文的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1篇)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编辑给大家收集的11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1.检查预习情况(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重点正音:亲戚(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020新教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教学设计: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1、评选速度奖2、评选专心奖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3、发下调查表选填(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一、导入: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三、交流方法四、实践深化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五、总结提醒: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学习观察静物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2、实践运用(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3、实践分组(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四、总结、作业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1)选定目标反复看(2)写出所得至少3篇课后记: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从桂林返回的途中,和我同去的区教研室主任给我恶补了数学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思想.我牢牢记住了这样一句话“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来源于生活.在通过思索、讨论、接受……等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然后将这个模型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确,我们现在教授的孩子们,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的,我们不能将他们看成一个空空的容器,一味的在自己意想的“空罐”中添加“知识”.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存在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有效地利用,这样站得高,看得就远.所以今天,我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中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读书有选择”中,孩子们通过回忆暑假中看的书籍,了解书籍的类别.然后通过“家长帮你或者你自己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来使孩子们认识到选择合适书籍益处.再通过上学期中选择《三国演义》时,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少儿版和成年版的区别.而后,利用书上的插图中出现的书籍名称,给孩子们提出一些选择.使学生建立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需要书籍大概观念.然后通过朗读《练习3》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讲述犹太人给孩子舔涂有蜂蜜的《圣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做记号”我也是询问孩子们以前读书做过记号吗?都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有什么好处?然后猜测一下例子中的记号都代表什么意思?而后,对比《练习三》中的记号表示的意思,看看自己猜测的正误.在猜测和应证的过程中,学生们明了了记号的意思,同时也进一步的清楚了做记号的益处.作业也是针对性的布置了用读书做记号的方式预习第一课.“留心观察事物”是从苏教版本册书练习第一题的变化谈起的,(由“学用字词句”到“处处留心”)看看孩子们有没有留心,为什么需要留心观察呢?我们浏览了《练习一》的第一题,看到了没有留心而读错字的故事.使孩子们知道了留心才能纠正固有的错误,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如何留心观察呢?我用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的方式,利用书上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图,考验学生观察,例如图中的老鹰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墙上有几个窗子……学生在游戏中明了观察的乐趣.请正确回答的孩子说说他是怎样观察的?明了观察要有顺序,要注意细节.1、老师,您好!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实验目标: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师配乐范读.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分句训练.(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①指名读;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4、齐读.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六、小练笔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各自起笔.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七、作业:1、抄写优美词句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课后反思:今天在上节课初读的基础上,准备一节课上完《老师,您好!》开课,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哪位老师,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接着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句话,能表达老师对你的好,你就大声的读出来,我们要把这句话,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教师情感.)然后请学生读,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句.在学生讲述原因中,自然将自己生活经验和诗文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诗意.接着在类似于赛读中,将情感的涌动推上高潮.而后,请学生说说,本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并请学生帮助解答,同时联系自己经验,体会情感.此时学生已经将诗意与诗情与自己情感相通了,再整体读的时候,自然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最后,我布置将全诗背诵,准备进行教师节表演.问题反思:教学中有迂回现象,学生喜欢的句子跳跃性很大.使得整首诗出现分割状态.当然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使学生深化理解与情感的必要方式.但是,在局部理解后,我没能及时抓住全篇,使学生整体把握,这样使得全课就有些支离破碎了.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 师检查自读情况(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诗歌诵读比赛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作业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一复习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二细读课文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师板书:心绪不宁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板书:埋怨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1) 自由轻声读课文(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4)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三总结课文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四作业1 背诵第4~6自然段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板书:2 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课后反思: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在体会埋怨的原由时,我引入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我和学生在古筝的伴奏下,齐读《水调歌头》将古诗情韵推向高超.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3、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写《峨眉山月歌》.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问题思索: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4、秋天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路花香》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材料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一路花香》,这课是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两只水罐的故事。
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
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
二,说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一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块:1.复习引入思考:说说两只水罐的不同之处,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好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从哪个词看出挑水工的勤劳板书:完好水罐骄傲自大破损水罐自卑自责师:破水罐真的没有用吗过渡学习第二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画出好水罐骄傲自大的词语,读一读体会。
本段的重点在第一次对话,抓住道歉,惭愧体会破水罐的自卑。
(同桌演读,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内化课文的语言。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是老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苏教版语文四班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语文四班级上册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二、名画导入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
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
(出示《奔马图》)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
“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三、名篇初读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
相信通过你们的仔细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我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教学设计: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1、评选速度奖2、评选专心奖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3、发下调查表选填(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一、导入: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三、交流方法四、实践深化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五、总结提醒: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第三课时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学习观察静物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2、实践运用(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3、实践分组(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四、总结、作业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1)选定目标反复看(2)写出所得至少3篇课后记: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从桂林返回的途中,和我同去的区教研室主任给我恶补了数学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思想.我牢牢记住了这样一句话“学习中的问题,应该来源于生活.在通过思索、讨论、接受……等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然后将这个模型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确,我们现在教授的孩子们,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的,我们不能将他们看成一个空空的容器,一味的在自己意想的“空罐”中添加“知识”.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已经存在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有效地利用,这样站得高,看得就远.所以今天,我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中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读书有选择”中,孩子们通过回忆暑假中看的书籍,了解书籍的类别.然后通过“家长帮你或者你自己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来使孩子们认识到选择合适书籍益处.再通过上学期中选择《三国演义》时,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少儿版和成年版的区别.而后,利用书上的插图中出现的书籍名称,给孩子们提出一些选择.使学生建立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需要书籍大概观念.然后通过朗读《练习3》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讲述犹太人给孩子舔涂有蜂蜜的《圣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做记号”我也是询问孩子们以前读书做过记号吗?都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有什么好处?然后猜测一下例子中的记号都代表什么意思?而后,对比《练习三》中的记号表示的意思,看看自己猜测的正误.在猜测和应证的过程中,学生们明了了记号的意思,同时也进一步的清楚了做记号的益处.作业也是针对性的布置了用读书做记号的方式预习第一课.“留心观察事物”是从苏教版本册书练习第一题的变化谈起的,(由“学用字词句”到“处处留心”)看看孩子们有没有留心,为什么需要留心观察呢?我们浏览了《练习一》的第一题,看到了没有留心而读错字的故事.使孩子们知道了留心才能纠正固有的错误,还能学到新的知识.如何留心观察呢?我用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的方式,利用书上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图,考验学生观察,例如图中的老鹰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墙上有几个窗子……学生在游戏中明了观察的乐趣.请正确回答的孩子说说他是怎样观察的?明了观察要有顺序,要注意细节.1、老师,您好!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实验目标: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师配乐范读.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分句训练.(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①指名读;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4、齐读.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六、小练笔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各自起笔.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七、作业:1、抄写优美词句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课后反思:今天在上节课初读的基础上,准备一节课上完《老师,您好!》开课,从九月十号教师节入手,请学生说说,你想将自己的祝福献给曾经教过你的哪位老师,为什么?你想祝福他什么呢?(学生回忆教师对他成长的帮助,在心理上与课文内容、课文情感激起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情感做好铺垫.)接着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那句话,能表达老师对你的好,你就大声的读出来,我们要把这句话,或者这一节献给你心中最爱的老师.(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课文中去,使课文如同为他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教师情感.)然后请学生读,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句.在学生讲述原因中,自然将自己生活经验和诗文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很容易的理解了诗意.接着在类似于赛读中,将情感的涌动推上高潮.而后,请学生说说,本诗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并请学生帮助解答,同时联系自己经验,体会情感.此时学生已经将诗意与诗情与自己情感相通了,再整体读的时候,自然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最后,我布置将全诗背诵,准备进行教师节表演.问题反思:教学中有迂回现象,学生喜欢的句子跳跃性很大.使得整首诗出现分割状态.当然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使学生深化理解与情感的必要方式.但是,在局部理解后,我没能及时抓住全篇,使学生整体把握,这样使得全课就有些支离破碎了.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1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二初读课文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 师检查自读情况(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诗歌诵读比赛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作业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一复习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二细读课文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师板书:心绪不宁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板书:埋怨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1) 自由轻声读课文(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4)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三总结课文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四作业1 背诵第4~6自然段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板书:2 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课后反思: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在体会埋怨的原由时,我引入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我和学生在古筝的伴奏下,齐读《水调歌头》将古诗情韵推向高超.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3、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二课时《峨眉山月歌》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5、简介“峨眉山”.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10、练习背诵.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2、默写《峨眉山月歌》.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课后反思:教学《古诗两首》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问题思索: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4、秋天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四语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生字词,辨别易错的字词。
2.分析理解重点段,学会辨别词语,背诵重点段,概括重点段内容。
3.回顾课文内容,明白本单元主题,巩固学习课文的收获。
4. 牢记“诚信”的短语,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第六单元,希望有新的收获。
(板书课题)二、识字、写字(一)复习首先要过识字写字关。
课前布置你们读了课文,记了生字词语,准备好了吗?再给你们一点时间记记生字词语,把自己认为最难写的词语多记几遍,待会儿来闯关。
同学们有信心闯过识字写字关吗?(1)我们先闯第一关听写词语这一关设关卡的人是你们自己,一名学生报一个自己认为最难写的词语,其余同学听写。
报八个词。
(假如学生没报“拨动”自己报一下。
)师展示一名同学作业批改,(正确、端正美观。
)同桌相互批改。
一个词打一个勾,错了的字全出来。
批改好交换过来。
有错字的同学对照书在订正栏订正一遍。
师评:全对的同学举手,恭喜你们一次过关。
剩下的学生订正好了吗?也恭喜你们二次过关。
(3)第二关辨别词语同学们都很会报词语,我想采访你们为什么报这些词语。
你为什么报“拨动”?(“拨”和“拔”容易混淆)出示:拨拔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先分清字形再给他们组成词就记得更牢了。
出示:拨:拨开拔:拔河复习时,像这样把自己容易混淆的字列出来区分,写作文时就能少写错别字了。
我们来闯第二关辨别生字。
把本单元的生字与其他容易混淆的字列出来并组词区分,先列一组。
出示——()——()谁把辨别好的词语和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读,齐读。
师评: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多罗列几个。
恭喜同学们连闯两关,通过了识字写字关。
把掌声送给自己。
三、复习词句段1.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2.出示句子,谁能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指名说,齐读。
虽然标点不同,句式不同,但意思相同,我们再读体会一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模板(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总结报告、活动方案、演讲致辞、自我介绍、简历模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contract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summar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self-introduction, resume templat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模板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次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教案反应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进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会写“牌、煌、副、仙、宋、仲、忧、诵、犹、君、皇、湘”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岳阳、潇湘、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
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知道课文内容,积存好的语段。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岳阳楼风景的优美,了解为何人们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从而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乐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控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按游玩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岳阳楼风景的优美。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玩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说说。
二、再读全文,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想想人们为何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讨论,交换:由于岳阳楼有“浩渺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2、这些词语分别是对课文哪些段落进行了内容的概括?3、文中哪部分把全文内容作了精练的概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美读鉴赏,融入文境1、小组学习。
你最爱好岳阳楼的什么景点?挑选一个景点,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浏览、交换“楼阁”部分。
复习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听写第七单元生字及古诗。
集体背第七单元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第七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凝摄蒸缭氛奥睦抑挫摩谐爆暖曈蓑笠钓竞畜二、容易读错的字。
模(mo)糊缭绕(rao)揣(chuai)摩开卷(juan)有益气氛(fen)三、解词。
1.奇观:奇异的景象。
2.弥漫:充满、布满。
3.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4.情不自禁: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5.浏览:大略地看。
6.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7.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8.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停顿转折。
9.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
10.除:去掉。
屠苏:屠苏酒。
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景象。
11.绝:断绝,穷尽。
径:小路。
四、成语归类。
写出带数字的成语。
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五、造句。
1.渐渐地:我们-长大了。
2.慢慢地:老奶奶-走着。
3.轻轻地:雪花-地飘落到我的身上。
第三课时:背课文。
《雾凇》、《春联》的对联、元日、江雪P124.:3 P127 :5 P131 :4第四课时:课文填空。
春联。
*作业:1.听写第六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六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听写第六单元生字词。
集体背课文《珍珠鸟》。
第二课时:复习第六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毕歉卷拨淘赖魂惭愧斥亲密辱唇齿二、容易读错的字。
咂( za )嘴拨( bo )开愈( yu )发挣(zheng)扎绿蔓(wan)三、解词。
1.环顾:向四周看环视。
2.索性:干脆。
3.信赖:信任并依靠。
4.不由自主:控制不了自己。
5.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四、成语归类。
人与人之相互间信任、互助、亲密合作: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心照不宣、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荣辱与共、唇亡齿寒五、造句。
只好竟然六、背课文。
《珍珠鸟》4-7七、课后题:P107: 4第三课时:课文填空。
《珍珠鸟》4-7作业:1.听写第五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五单元课文。
复习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听写第五单元生字词并订正。
第二课时:复习第五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梁惯滚馁渡茅尘幕廓降质封款甚温文尔雅贯博二、容易读错的字。
气馁(nei)皎(jiao)洁蓬头垢(gou)面咫(zhi )尺三、解词。
1.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熟练。
2.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
一点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3.名列前茅:名次列在前面。
4.勤能补拙:勤奋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5.急起直追:马上行动,迅速赶上进步较快的人或发展水平较高的事物。
6.有所作为:做出成绩。
7.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8.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四、成语归类。
1.读书多学问大: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2.刻苦学习后取得的成果:功成名就,著作等身3.文雅有礼貌: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五、课后题。
P90 :3 P98 :4作业:1.听写第四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四单元课文。
复习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听写第四单元生字词。
第二课时:复习第四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厚竭霆盗规啄悬罐傲禁二、容易读错的字。
浊(zhuo)纵横(heng)交错血(xue)液惩(cheng)罚渗(shen)出不禁(jin)三、解词。
1.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冉冉上升:慢慢上升。
3.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叉。
4.甘霖: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5.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6.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严谨。
7.大发雷霆:比喻大发雷霆,高声训斥。
8.完好无损:完好,没有损坏,没有残缺。
9.日复一日: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四、成语归类。
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五、课后题。
P75 :3 、4 P78: 4六、背课文。
《开天辟地》6——8节作业:1.听写第三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3.读第三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听写第三单元生字词。
第二课时:复习第三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县、善、窜、捷、禽二、容易读错的字。
晶莹剔透(tī tì)虎啸(xiào xiāo)狮吼笨拙(zhuó zhuō)三、解词。
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晶莹剔透、秋雨潇潇四、积累运用。
1.歇后语(1)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2)老虎屁股——摸不得。
(3)芝麻开门——节节高。
(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5)飞机上点灯——高明(6)兔子尾巴——长不了(7)王婆卖瓜——自卖自夸(8)鸡蛋喷石头——自不量力(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10)白纸黑字——黑白分明。
2.名言。
(1)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译(2)爱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3)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五、课后题。
六、背课文。
《九寨沟》《泉城》作业:1.听写第三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三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听写第二单元生字词。
第二课时:复习第二单元。
1.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它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2.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成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一天就是国庆节。
那么到今年的国庆节,就是表示新中国成立了57周年了。
3.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清晨开始,五星红旗与旭日一起升起。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五星红旗每天与旭日一起冉冉升起。
二是五星红旗代表的新中国,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4.课文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广场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端是天安门,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
5.《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
赞扬了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6.“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是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取得成功的。
“功夫”指时间、精力。
“有心人”文中指徐悲鸿。
7.“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无知。
8.《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的斗争精神。
9.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是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10.明朝顾宪成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描写建筑物的词语有:雄伟壮观、拔地而起、金碧辉煌、雕梁画栋。
13.描写鲜花的词语有:色彩缤纷,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争芳吐艳。
14.(),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15.( ),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16.( ),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17.(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18.( ),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作业:1.听写第一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一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听写第一单元生字第二课时:复习第一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崇、涌、塑二、容易读错的字。
浸透(jīn jìn)塑造(sù suò)紫袍(báo páo)烦恼(nǎo lǎo)衷心(zhōng zōng)编织(bīn biān)三、解词。
1.用"春晖"比喻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朝霞"比喻教师的教导像早晨的霞光,给我们带来光明、美好的新的一天;"春蚕"则让人联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它喻指辛勤劳动的老师;"理想的丝线"是用来比喻教师辛勤劳动的工作成果;"甘露"用来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最后把学生比喻成"茁壮的新苗"和幸福开放的"鲜花"。
2.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3.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五、课后题。
四、积累运用。
名句归类劝学类: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惜时类: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送别类: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孤帆远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天: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爱国类: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友情类: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业:针对名句、听写对照加以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