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晶体中电子的运动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017.33 KB
- 文档页数:39
介电性能由于无机介质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质点发生短距离的位移,而不是传导电流,因此在电场中表现出特殊的性状,大量地用于电绝缘体和电容元件。
在这些应用中,涉及到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子和介电强度等。
6.1介质的电极化通过定义电介极化强度,建立起电介质内部电介极化强度与宏观电场之间的关系,电介极化强度与作用在晶体点阵中一个原子位置上的局部电场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介电常数与质点极化率的关系。
分析讨论各种极化的微观机制及影响极化率的因素。
6.1.1 介质的极化强度6.1.1.1电偶极矩(1)基本概念一个正点电荷q 和另一个符号相反数量相等的负点电荷-q ,由于某种原因而坚固地互相束缚于不等于零的距离上,形成一个电偶极子。
若从负电荷到正电荷作一矢量l ,则这个粒子具有的电偶极矩可表示为矢量p=ql (6.1) 电偶极矩的单位为C ⋅m (库仑⋅米)(2)外电场对点偶极子的作用在外电场E 的作用下一个点电偶极子p 的位能为U=-p ⋅E (6.2)上式表明当电偶极矩的取向与外电场同向时,能量为最低,而反向时能量为最高。
点电偶极子所受外电场的作用力f 和作用力矩M 分别为⋅ f=p ·∇E (6.3)M=p ⨯E (6.4)因此力使电偶极矩向电力线密集处平移,而力矩则使电偶极矩朝外电场方向旋转。
(3)电偶极子周围的电场距离点电偶极子p 的r 处的电场为543r r o πεpr r p 2)(E(r)-⋅= (6.5)6.1.1.2极化强度(1)定义称单位体积的电偶极矩为这个小体积中物质的极化强度。
极化强度是一个具有平均意义的宏观物理量,其单位为C/m 2。
(2)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观可测量之间的关系极化强度为P=(ε-ε0)E=ε0 (εr -1)E (6.6) 把束缚电荷和自由电荷的比例定义为电介质的相对电极化率χe有 P= ε0χe E (6.7) 式(6.10)为作用物理量E 与感应物理量P 间的关系.还可以得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相对电极化率χe 有以下关系εr =E PE 00εε+=1+χe (6.8)6.1.2宏观电场与局部电场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发生极化,整个介质出现宏观电场,但作用在每个分子或原子上使之极化的局部电场(也叫有效场)并不包括该分子或原子自身极化所产生的电场,因而局部电场不等于宏观电场。
《固体物理学》概念和习题固体物理基本概念和思考题:1.给出原胞的定义。
答:最小平行单元。
2.给出维格纳-赛茨原胞的定义。
答:以一个格点为原点,作原点与其它格点连接的中垂面(或中垂线),由这些中垂面(或中垂线)所围成的最小体积(或面积)即是维格纳-赛茨原胞。
3.二维布喇菲点阵类型和三维布喇菲点阵类型。
4. 请描述七大晶系的基本对称性。
5. 请给出密勒指数的定义。
6. 典型的晶体结构(简单或复式格子,原胞,基矢,基元坐标)。
7. 给出三维、二维晶格倒易点阵的定义。
8. 请给出晶体衍射的布喇格定律。
9. 给出布里渊区的定义。
10. 晶体的解理面是面指数低的晶面还是指数高的晶面?为什么?11. 写出晶体衍射的结构因子。
12. 请描述离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的结合力形式。
13. 写出分子晶体的雷纳德-琼斯势表达式,并简述各项的来源。
14. 请写出晶格振动的波恩-卡曼边界条件。
15. 请给出晶体弹性波中光学支、声学支的数目与晶体原胞中基元原子数目之间的关系以及光学支、声学支各自的振动特点。
(晶体含N个原胞,每个原胞含p个原子,问该晶体晶格振动谱中有多少个光学支、多少个声学支振动模式?)16. 给出声子的定义。
17. 请描述金属、绝缘体热容随温度的变化特点。
18. 在晶体热容的计算中,爱因斯坦和德拜分别做了哪些基本假设。
19. 简述晶体热膨胀的原因。
20. 请描述晶体中声子碰撞的正规过程和倒逆过程。
21. 分别写出晶体中声子和电子分别服从哪种统计分布(给出具体表达式)?22. 请给出费米面、费米能量、费米波矢、费米温度、费米速度的定义。
23. 写出金属的电导率公式。
24. 给出魏德曼-夫兰兹定律。
25. 简述能隙的起因。
26. 请简述晶体周期势场中描述电子运动的布洛赫定律。
27. 请给出在一级近似下,布里渊区边界能隙的大小与相应周期势场的傅立叶分量之间的关系。
28. 给出空穴概念。
29. 请写出描述晶体中电子和空穴运动的朗之万(Langevin)方程。
固体物理教学⼤纲课程名称固体物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固体物理》教学⼤纲⼀、课程名称:固体物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三、课程教学⽬的:(⼀)课程⽬标:通过固体物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树⽴起晶体内原⼦、电⼦等微观粒⼦运动的物理图像及其有关模型,掌握晶体内微观粒⼦的运动规律及其与晶体宏观性能的物理联系,深刻理解晶体宏观性能的微观物理本质,为进⼀步学习和研究固体物理学各种专门问题及相关领域的内容建⽴初步的理论基础。
(⼆)教学⽬标:第⼀章晶体结构【教学⽬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了解晶格结构的实例、⾮晶态和准晶态的特征;理解和掌握晶体结构的周期性特征及其描述⽅法;理解和掌握晶体结构的对称性特征及其描述⽅法;理解和掌握倒格⼦的定义及其与正格⼦的关系;熟悉有关晶体结构的基本分析与计算。
借助于多媒体展⽰,使学⽣建⽴起晶体结构特征的直观图像。
第⼆章晶体的结合【教学⽬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了解晶体结合⼒的⼀般性质;掌握晶体的结合类型与特征;理解元素和化合物晶体结合的规律性;掌握离⼦晶体的结合能、体积弹性模量的计算;掌握范德⽡⽿斯晶体的结合能、体积弹性模量的计算。
在教学中,能够使学⽣认识到吸引与排斥的⽭盾的差别和对⽴统⼀是认识与理解固体的结合规律与性质的关键,培养学⽣的辩证思维能⼒。
第三章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教学⽬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能够使学⽣理解简谐近似、格波概念、声⼦概念;理解玻恩-卡曼边界条件;了解三维格波的⼀般规律、晶格振动的⾮简谐效应;了解确定晶格振动谱的实验⽅法;掌握⼀维单原⼦、双原⼦晶格振动的格波解与⾊散关系;掌握晶格振动模式密度的计算⽅法;理解晶格热容量的量⼦理论、掌握爱因斯坦模型与德拜模型;理解格林爱森近似、掌握晶格状态⽅程。
结合例题分析和习题训练,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第四章能带理论【教学⽬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能够了解晶体能带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理解布洛赫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掌握晶体能带的基本特征;熟悉克龙尼克—潘纳模型的求解与结论;熟悉布⾥渊区、费⽶⾯等基本概念;了解平⾯波⽅法、赝势⽅法;掌握近⾃由电⼦近似⽅法及其结论;掌握紧束缚近似⽅法的运⽤;掌握能态密度的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