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基本功
- 格式:rtf
- 大小:233.05 KB
- 文档页数:15
全科医生岗位职责(精选7篇)全科医生篇1岗位职责:1、接待日常门诊、急诊等医疗工作,认真检查患者病情,细心诊断,正确处方,合理用药,杜绝误诊;2、根据安排做好防病宣传,普及防病和救护知识;3、定期对医务室的各种医疗器械消毒、更换;4、药品清点检查,对过期药品及时清理,确保员工用药安全。
任职资格:1、大专以上学历,医学、临床、护理等专业;2、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亲和力;3、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打字熟练;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工作时间:晋升通道:医师助理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全科医生岗位职责篇21、专业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并能够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病例。
2、要求能开展腹部、妇产科、血管超声检查工作。
3、标准和要求完成日常体检和门诊工作,以及应急工作,做好本专业的专业提升与业务质量,做好医疗服务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4、协助制定本科管理制度、操作标准、建立本科检查流程以及对技术人员的指导工作。
5、协助科主任完成对护士及新员工的指导。
6、完成公司领导和科主任安排的各项工作。
全科医生岗位职责篇31、负责门诊诊断,参加急诊抢救工作;利用医疗设备、器械、药物、化学疗法、输氧、补充营养物质、输血、止血、替代治疗等手段治疗内科疾病;2、分析化验和检查报告,做出病情诊断;开具处方,做出饮食、锻炼建议;3、询问和检查病人,书写病历,记录病案,必须具有医师执业资格证;4、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必须具备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5、能够分析心电图、胸片,同时熟悉呼吸机、心电图机等常见仪器的使用;6、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7、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8、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自主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和能力。
全科医生岗位职责篇4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简述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全科医生是一种综合型科医生,其主要的职责是在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
以下是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1. 综合诊断:全科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听取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便制定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全科医生需要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计划等,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健康管理:全科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进行指导和建议,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同时,全科医生还需要监督患者的治疗进展和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持续的管理。
4. 提供预防服务:全科医生还需要提供预防服务,包括疾病预防、疫苗接种、健康宣传等,以降低患者的风险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全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全科医生制度的不断完善,全科医生将在未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科医生岗位职责一、岗位职责概述全科医生是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中的基础力量,主要负责基层医疗保健工作,负责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评估、预防保健、疾病诊断和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全科医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二、具体岗位职责1.健康评估与咨询(1)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评估,了解其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2)针对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服务。
2.预防保健(1)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2)针对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性干预;(3)指导居民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
3.疾病诊断与治疗(1)对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2)对病情较轻的居民,进行家庭治疗和护理指导;(3)对病情较重的居民,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4.康复护理(1)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2)指导居民进行康复锻炼,促进康复进程。
5.协助上级医院进行会诊、手术等医疗工作(1)协助上级医院进行病例讨论,提高诊断准确性;(2)参与手术等医疗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6.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处理(1)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预防疾病传播。
7.业务学习与提升(1)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2)关注医学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8.负责科室管理与协调(1)协助科室主任进行科室管理工作;(2)协调与其他科室、部门的工作,确保医疗秩序。
三、工作要求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医疗卫生行业规范;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患者,服务至上;3.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家属、同事保持良好关系;5.积极参与团队协作,共同提高科室整体实力。
四、考核与激励1.定期对全科医生进行业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工作态度等方面;2.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培训和指导;3.鼓励全科医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竞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位全天候的贴心健康顾问。
而这位顾问,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全科医生”。
他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懂得如何与患者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
那么,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沟通能力是全科医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想象一下,当你走进医院的那一刻,你的心情可能会有些紧张。
这时,如果有一位全科医生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你沟通,让你感到安心,那么你一定会对他/她刮目相看。
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听懂我们内心话的人。
观察力和判断力也是全科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突然晕倒、呼吸困难等紧急状况。
这时候,如果我们有一位全科医生在身边,他/她能够迅速判断出病情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那么我们就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全科医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例如,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他们需要知道如何正确服用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控制血糖水平等等。
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全科医生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能力外,全科医生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技能。
比如,他们需要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疾病,包括癌症、白血病等重症疾病。
他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如微创手术、无创检测等。
这些特殊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我想说的是,全科医生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因为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全科医生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多种基本能力和特殊技能。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全科医生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全科医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职业,他们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守护神,总是能够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健康问题。
那么,全科医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全科医生应该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
因为他们需要和患者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同时也要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所以,全科医生必须要有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对治疗更加信任和配合。
全科医生还应该具备很高的责任心。
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患者往往是各种各样的疾病,有些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全科医生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心,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全科医生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
因为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每年都会有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出现。
所以,全科医生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还应该具备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为在医院里工作时,往往需要和其他科室的医生一起协作治疗患者。
所以,全科医生必须要懂得如何与其他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全科医生还应该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
因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和矛盾,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很容易就会被这些问题和矛盾击垮。
所以,全科医生必须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保持冷静和理智。
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来说,以上这些基本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之后,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他们早日康复重回健康的生活轨道上来!。
简述全科医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
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能力要求:
1. 医学知识:全科医生需要全面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
2. 临床技能: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各种医学检验的解读和临床鉴别诊断能力。
3. 综合诊断与治疗能力:全科医生需要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诊断,并能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4. 专业能力:全科医生需要具备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急诊医学、内科、儿科、妇产科等,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5. 沟通能力:全科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能够向患者清晰地解释诊断和治疗计划。
6. 团队合作能力:全科医生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包括护士、技师、药剂师等,以实现患者的综合治疗。
7. 终身学习能力:全科医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随时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以保持职业素质的提升。
8. 伦理道德观念:全科医生要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遵守医疗伦理准则。
全科医生应诊的四项基本任务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全科医生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全科医生可不只是简单的看病开药,他们的工作其实非常丰富多彩,简直是医疗界的“全能战士”!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全科医生应诊的四项基本任务吧。
1. 诊断和治疗1.1 综合诊断首先,咱们得说说诊断这块。
全科医生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详细的询问、检查,综合各种信息来找出病因。
这可不是简单的“你哪里不舒服啊?”就能搞定的!有时候,病人一上来就说:“我感觉不舒服。
”这时候,医生就得开始当侦探,问东问西,甚至追问到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等。
有时候,真的有种“八卦”的感觉呢,哈哈。
1.2 个性化治疗然后就是治疗了。
全科医生会根据诊断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你想想,要是有一个医生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那感觉简直就像穿上了“专属西服”一样合身!而且全科医生也会在治疗过程中,像个贴心的小棉袄,时不时问你感觉如何,调整方案,让你在治疗的路上不孤单。
2. 健康教育2.1 提供健康知识接下来,我们得聊聊健康教育这一块。
全科医生不仅是看病的,还要当个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你知道吗?有时候,医生就像是“健康讲师”,给你普及各种知识,告诉你怎么饮食,怎么运动,甚至怎么保持良好的心态。
就像老话说的,“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在全科医生这里可是实打实的真理。
2.2 生活方式指导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根据你的情况给出生活方式的建议。
比如说,你爱吃油炸食物,那医生可就会忍不住给你“洗脑”:“少吃点吧,别把自己吃成油条了!”这种亲切的劝导,既能让你忍俊不禁,又能让你意识到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真的是一举两得!3. 慢病管理3.1 长期追踪接下来是慢病管理,这可是个大任务哦!全科医生要对那些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的追踪管理。
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病,绝对不是看一次就完事儿的。
这时候,医生就像是你贴身的小管家,定期帮你“查房”,了解你的病情变化,确保你能过上健康的生活。
全科医生工作的具体要求一、知识技能方面。
1. 啥都得懂点儿。
全科医生就像个医学知识的“大杂烩”。
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的基础知识都得在脑袋里装着。
比如说,小孩感冒了,你得能判断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啥的;老太太肚子疼,你得能大概知道是肠胃问题,还是可能其他脏器出毛病了。
就像个医学知识的“万事通”,虽然不用像专科医生那么精,但得啥都能应对一下。
2. 掌握基本技能。
打针、换药这些基本操作那是必须熟练的。
不能说给病人打针的时候,扎了好几下还找不着血管,那病人可不得疼得嗷嗷叫啊。
还有像量血压、测血糖这些日常检查,也得又快又准。
这就跟厨师做菜放盐一样,得拿捏得恰到好处。
3. 跟上医学新动态。
医学这玩意儿一直在发展,今天这个药出新的用法了,明天那个病有新的治疗方法了。
全科医生就得像个追潮流的小青年,时刻关注这些新动态。
不然,还拿老一套的方法给病人治病,那可就耽误事儿了。
二、医患沟通方面。
1. 会说“人话”好多医学术语咱医生明白,可病人不懂啊。
你不能跟病人说“您这是窦性心律不齐”就完事儿了,还得解释成“您的心脏跳动的节律有点小问题,就像火车的轨道有点小颠簸,但不是啥大毛病”。
得让病人听得懂,这样病人才放心。
2. 耐心倾听。
病人来看病的时候,可能啰里啰嗦说一大堆。
什么家里的烦心事啊,病情的前因后果啊。
全科医生就得像个知心大姐姐或者大哥哥一样,耐心地听着。
不能病人刚说两句就打断,“行了行了,说重点”,那病人得多委屈啊。
说不定病人多说说,还能提供一些对诊断有用的线索呢。
3. 安抚病人情绪。
有些病人一听说自己生病了,就跟天要塌了似的,哭哭啼啼或者焦虑得不行。
全科医生就得像个心理辅导员,拍拍病人的肩膀说,“您这病没那么严重,就像小树苗长了个小虫子,咱把虫子除掉就好啦”。
让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这对治疗可有很大的帮助呢。
三、工作态度方面。
1. 负责到底。
从病人进门的那一刻起,全科医生就得负责到底。
不能说把病人打发去做个检查,然后就不管了。
全科医生的能力要求
全科医生是一种在医疗行业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医生。
他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和专业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以下是全科医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
1. 综合医疗知识:全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
他们需要对各种疾病和症状有深入的了解。
2. 诊断能力:全科医生需要有丰富的诊断经验和技能,能够准确诊断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常见的感冒、发烧、头痛等,以及罕见病种。
3. 治疗能力:全科医生需要有多种治疗技能,能够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各种方法,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4. 健康教育能力:全科医生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能够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和生活习惯,并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
5. 人际关系能力:全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能够与患者、家人、同事等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他们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 1 -。
[转载新闻]全科医生要练好基本功(全科医生承担着守门人的重要职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体系中,全科医生承担着守门人的重要职责。
要守好“双向转诊”的门,全科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医疗技能,才能避免“该转诊的未转、不该转的乱转”。
首先,全科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内科基本功。
内科基本功包括问病史、查体、分析心电图及化验结果、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
无论医疗设备多先进,这些内科基本功都是无可替代的。
如果全科医生的内科基本功薄弱,将造成误诊和漏诊,甚至让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其次应具备抢救技能。
尽管全科医生大量诊治的是常见病、慢性病,但全科医生的急救箱绝不是摆设,心肺脑复苏的训练也绝不是为了考试,全科医生在工作中必须时刻做好危重症抢救的应战准备。
因为只有首先把危重急症病人救过来,才能谈得上转诊等其他救治工作。
除此之外,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还有很多。
但目前,大多数的全科医生还仅仅是“全面的内科医生”,因而在社区卫生机构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由于医生不会基本的外科清创、止血、包扎技术,外伤患者还要到大医院看急诊,耽误了治疗时间;医生不会基本的外科换药,糖尿病足的老年患者也要到大医院去常规治疗,子女们每周都要请假,十分辛苦。
由于全科医生不擅长眼科、皮科、妇科的常见病诊治,很多患者还要因这些小病到大医院就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对全科医生来说,要补的课也有很多。
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全科医生还应注意培养基本的随访意识。
目前,不少全科医生重视“患者转出”环节,却往往忽略了“患者转回”。
“患者转回”除需要大医院专科医生的配合,全科医生的主动随访也很重要。
只有主动随访,包括向接诊的专科医生学习、参加转出患者的病例讨论等,全科医生才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只有主动随访,才能真正实现全科医学所崇尚的“连续性照顾”理念,让患者感受到无限的人文关怀。
一.痰液检验1.一般性状检查正常人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
化脓性感染时呈黄色;绿脓杆菌感染时呈黄绿色;大叶性肺炎时呈铁锈色;急性左心衰时呈粉红色泡沫样痰;阿米巴肺脓疡时呈咖啡色。
呼吸系统有病变时痰可呈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
2.显微镜检查(1)不染色涂片①红细胞:正常痰液无红细胞,脓性痰可见少量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痰液可有少量白细胞,呼吸道感染时可见大量白(脓)细胞;③肺泡巨噬细胞,见于肺淤血、肺栓塞和慢性肺出血患者;④寄生虫及卵:如肺吸虫卵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⑤夏科-莱登结晶:见于支气管哮喘和肺吸虫患者痰液;⑥柯什曼螺旋体: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
(2)染色涂片①脱落细胞检查:巴氏染色查肺癌细胞;②细菌检查:革兰染色可见许多致病菌;③分枝杆菌检查:抗酸染色及金胺O荧光染色。
3.病原体培养根据可能的疾病进行不同病原体培养,如一般细菌、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真菌及厌氧菌等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厌氧菌培养需环甲膜穿刺取痰,由于存在口咽污染的可能性,痰液培养结果不一定反应下呼吸道感染情况。
二、血清钾【参考值】3.5~5.3mmol.L。
需要注意的是如血清标本溶血可造成血钾假性升高。
【临床意义】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①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钾含量不足;②丢失过多,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③胰岛素和葡萄糖同时使用造成血清钾进入细胞内。
2.高钾血症(血清钾>5.3mmol/L)①摄入过多,如补钾时过多过快;②排泄困难,如肾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大量使用潴留钾的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③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如溶血、大面积烧伤和组织挤三、血清钠【参考值】目前广泛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参考值为135~145 mmol/L。
【临床意义】1.低钠血症(血清钠<135mmol/L)(1)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钠含量不足。
(2)丢失过多①消化道失钠,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②肾性失钠,如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③体表失钠,烧伤、大量出汗后仅补水未补钠。
2.高钠血症(血清钠>145mmol/L)(1)摄入水分不足造成血液浓缩。
(2)肾性失水如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和山梨醇脱水)、肾小管尿液浓缩功能障碍。
(3)体表失水如大量出汗。
(4)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如长期使用ACTH和糖皮质激素。
四、血清氯【参考值】目前广泛采用电极法,参考值为96~108mmol/L。
【临床意义】1.低氯血症(血清氯<96mmol/L):(1)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NaCl盐含量不足。
(2)丢失过多①消化道失钠长期频繁的呕吐、腹泻或因手术消化液的丢失;②肾性失氯,如利尿剂使用抑制肾小管对氯的重吸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小管对氯的重吸收不良。
③摄入水分过多,如尿崩症。
④呼吸性酸中毒。
2.高氯血症(血清氯>108mmol/L)临床意义较小,除高钠血症原因外,还见于低蛋白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
五、血清总钙【参考值】2.25~2.58mmol/L(9~11mg/dl)。
【临床意义】1.低钙血症(血清钙<2.25mmol/L或<9mg/dl)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②需要增加,如孕妇;③肾脏疾病;④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2.高钙血症(血清钙>2.58mmol/L或>11mg/dl)①摄入过多;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③服用维生素D过多;④骨病及某些肿瘤。
六、血清无机磷【参考值】0.97~1.61mmol/L(3~5mg/dl)。
血清无机磷的含量与血清钙含量的乘积为一常数(40,当两者单位均为mg/dl时)。
【临床意义】1.低磷血症(血清磷<0.97mmol/L或3mg/dl)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②磷转移至细胞内,如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③磷丢失过多,如血透、肾小管酸中毒、利尿剂使用;④其他,如甲旁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酒精中毒等。
2.高磷血症(血清磷>1.61mmol/L或5mg/dl)①甲旁减;②肾衰酸中毒;③维生素D过多;④多发性骨髓瘤和骨折愈合期。
七、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一)血清铁测定【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
【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①肝细胞损害;②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铁性贫血、再障及白血病。
2.血清铁降低: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降低,女青年和孕妇增高。
2.病理性变化①降低: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②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八、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一)血清铁测定【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男性11~30μmol/L,女性9~27μmol/L。
【临床意义】1.血清铁增高①肝细胞损害;②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③血液病,包括非缺铁性贫血、再障及白血病。
2.血清铁降低: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参考值】亚铁嗪显色法: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
【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降低,女青年和孕妇增高。
2.病理性变化①降低:转铁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肿瘤及非缺铁性贫血等;②增高: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和妊娠后期;转铁蛋白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和肝细胞坏死。
九、血清甘油三酯(TG)【参考值】0.56~1.7mmol/L。
【临床意义】1.增高①原发性的高脂血症;②继发性的:甲减;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和酗酒等。
2.降低①严重的肝脏疾病;②肾上腺功能减退;③甲亢。
十、血清脂蛋白(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0.94~2.0mmol/L【临床意义】降低具有临床意义。
HDL-C与TG呈负相关系,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脏损害、肾病综合征。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值】沉淀法:2.07~3.12mmol/L,3.15~3.61mmol/L为边缘升高,≥3.64mmol/L为升高。
【临床意义】升高具有临床意义。
LDL-C升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系。
-(三)脂蛋白(a),LP(a)【参考值】<300mg/L【临床意义】脂蛋白(a)升高已作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十一、血糖(一)空腹血糖【参考值】3.9~6.4mmol/L(70~120mg/dl)【临床意义】1.增高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等;④药物性,如噻嗪类利尿药。
2.降低①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细胞瘤;②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③严重的肝脏疾病;④生理性血糖降低,如饥饿和剧烈运动后。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参考值】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0.5~1h血糖水平达到峰值,位于7.8~8.9mmol/L(140~160mg/dl)。
2h不超过7.8mmol/L(140mg/dl),3h 恢复至空腹血糖值。
每次尿糖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其意义是:①糖尿病的诊断;②糖耐量减低:多见2型糖尿病、生长激素异常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病;③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指空腹血糖低,口服葡萄糖后钟点血糖上升不明显,主要见胰岛β细胞瘤。
十二、血、尿淀粉酶(AMS)【参考值】血淀粉酶总活性为80~180U/dl,尿淀粉酶84~624U/dl【临床意义】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AMS均显著升高。
急性胰腺炎时,血AMS在发病8~12h开始升高,12~24h达到高峰,2~5天恢复正常。
血AMS超过500U时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诊断意义,其他急腹症时通常低于该值。
尿AMS在发病12~24h开始升高,下降速度也比血AMS慢(3~10天恢复正常),故急性胰腺炎后期,尿AMS更具有诊断价值。
十三、肝功能(一)血清总胆红素(STB)和结合胆红素(CB)【参考值】血清总胆红素5.1~17.1μmol.L(0.3~1.1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1.7~6.8μmol/L(0.1~0.4mg/dl)。
【临床意义】1.STB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溶血性黄疸通常<85.5μmol/L,肝细胞黄疸通常<171μmol/L,阻塞性黄疸> 171μmol/L。
2.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50%为阻塞性黄疸。
(二)血清氨基转移酶即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值】ALT:5~25卡门单位(比色法),5~40U/L(连续监测法)A ST:8~28卡门单位(比色法),8~40U/L(连续监测法)【临床意义】ALT和AST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①肝胆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管炎;②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③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④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后者AST升高更明显)。
(三)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参考值】连续监测法成人:40~110U/L,儿童:<250U/L 比色法成人:3~13金氏单位,儿童:5~28金氏单位【临床意义】1.病理性升高①肝胆疾病,主要为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②骨骼疾病。
2.生理性升高见于生长期儿童和妊娠中晚期。
(四)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参考值】连续监测法(37℃)男性:11~50U/L,女性:7~32U/L比色法男性:3~17U/L,女性:2~13U/L。
【临床意义】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①胆道阻塞性疾病,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②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变;③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参考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 /L,A.G比值为:1.5~2.5∶1。
【临床意义】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②营养不良;③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④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及晚期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