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
- 格式:doc
- 大小:404.50 KB
- 文档页数:12
齐齐哈尔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我校同学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到一个月,就捐出了近万元。
B . 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达到了2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C . 孤树不成林,诗歌发展到《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才真正进入了发展的良好轨道。
D . 世界上大凡秀色可餐的城市,不少是傍水而建的,这座一派江南情调的“高原姑苏”——古城丽江,一身的风韵就是一个“水”字!2. (2分) (2019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 . 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C . 为了防止企业免遭破产命运,企业领导者必须研究市场新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D . 经过22年的建造,有“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26日在中国贵州正式启用。
3. (2分) (2017高一下·昭通期末) 依甲、乙、丙、丁的祝贺内容,分别选用相应的题辞,最恰当的选项是()甲:三代冠裳应接武,百年琴瑟喜同帏。
今朝福曜潘门灿,戏舞堂前着彩衣。
乙:荣迁指日向南行,福曜遥临万里程。
民已馨香生佛事,公应此地不忘情。
丙:绿蚁浮杯邀客醉,蓝田得玉喜婚成丁: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A . 天赐遐龄/大展鸿猷/宜室宜家/喜迎新春B . 天赐遐龄/里仁为美/前途似锦/除旧布新C . 昌大门楣/大展鸿猷/步步高升/开业大吉D . 寿如东海/一路平安/喜得佳偶/欢度春节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2017·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一下·南昌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瓦砾(lì)央浼(miǎn)慧星繁文缛节B . 市侩(kuài)啮(niè)雪瑕疵理曲词穷C . 汤镬(huó)撒(sā)泼谰言错勘贤愚D . 症(zhēng)结针砭(biǎn)诀别珠光宝器2. (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据路透社报道,在右翼势力的________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众议院提议修改和平宪法,提出在宪法第九条中“明确写进自卫权”。
②现代人时常这样欺骗自己:明明是孤独,却要用另一种可怜的方式________着,不能坦然面对。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__兴起的时期。
④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_______的事实。
A . 怂恿掩盖逐步质疑B . 怂恿掩饰逐渐置疑C . 纵容掩盖逐步置疑D . 纵容掩饰逐渐质疑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 . 由于通货膨胀、低效率的资金运转、屡见报端的贪腐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资金不足,使得地方政府越来越无力支付庞大的养老金。
C . 苹果手机的销量最近开始下降,以前每天能卖上百台,现在只卖出两三台,有消息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央视“3·15”曝光所造成的。
D . 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多年梦想,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
2023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日前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2025年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通过“三大行动”,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政策举措,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法制建设、强化评估监测四个方面提出保障要求。
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称“通语”,是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当代中国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字。
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
在现实社会中,通语使用范围和程度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思维观念等密切相关。
总体上来看,通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往往市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民众思维开放;反之,通语普及程度低的地方,其区域经济往往比较落后,民众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思维认知、家庭教育也相对落后。
③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线性相关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社会根源。
早在1966年,有语言学家就说:“一个语言极度繁杂的国家,总是不发达的或半发达的;而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总是具有高度的语言统一性。
齐齐哈尔市2020届高三高考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容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非常重视以史为鉴及其古为今用之功。
诸种正史、大量野史等著作的形成也大都有此动机。
所以当君臣就一些事议而不决或难决之时,或帝王的决策不合臣意或不合时务时,饱读经史的大臣往往会想到并引用历史之事、前朝处理同类事务的惯例以作参考或直接仿效。
三皇五帝、文王周公、前代明君之事,往往是大臣们提出建议规劝帝王的凭借。
在不违律令,不违儒家伦理的前提下,对前朝惯例的借鉴或采用就有着道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前朝成功的惯例,尤其是前朝明君的言行方式,对同类问题的处理,具有正面的引导意义。
借鉴历史的,力量以及前代帝王尤其是有作为的帝王对同类事务的处理办法,来表达观点、制约帝王或影响朝廷决策,有时极为有效。
如唐贞观二十年,太宗于寝殿侧别置一院,以令太子居,绝不令往东宫,时褚遂良即上书规劝,要太宗“远览殷、周,近遵汉、魏”之举,后“太宗从之”(《旧唐书》卷八十《褚遂良传》)。
明武宗死后,因其无子,大学士杨廷和以遗诏迎武宗之叔父兴献王的儿子继位为明世宗。
随后世宗即面临一个如何尊称孝宗、武宗及生身父母的“大仪”问题。
大臣们各引其据,有引“汉哀帝、宋英宗二案为据”、有引“文帝则以弟继,宣帝则以兄孙继”之事以提出建议。
明代舒芬曾上疏武宗皇帝,反对“畋游无度”,其立论之一即“自古万乘之重”和“古帝王所以巡狩”应该如何之类。
在许多时候,社会舆论也会对帝王造成一定的压力。
尤其对于那些有作为的或有理想的帝王而言,更是如此。
齐齐哈尔市2020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掮客(qián)箕踞(jù)招徕(lài)折耗(shé)少不更事(gēng)B . 晕厥(yūn)搦战(nuò)牵累(lěi)一场空(chǎng)不足齿数(shù)C . 夹层(jiá)一服药(fù)召开(zhāo)电饭煲(bāo)拈花惹草(niān)D . 信笺(jiān)洗涮(shuàn)剥皮(bāo)年高德劭(shào)藏头露尾(lù)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周恰当的一项是()A . 在当今全球产业面临新一波调整的大背景下,全国以致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革新已经悄然展开,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B . “五一”期间,各团购网站推出了五花八门的旅游团购项目,虽然超低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其旅游质量却颇受置疑。
C . 摄影家通过手中的镜头,将一桩桩重大事件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凝固成为珍贵的画面,它们将永存于历史长河中。
D . 广州恒大队以大比分击败大阪樱花队,赢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终于在今年的亚冠赛场上展示出了应有的冠军风范。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 . 站在青海与白海间的山脊上,一眼望去,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青山绿水秀色可餐,不由得让人感慨这真是一片世外乐土。
B .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解记忆,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C . 多次饰演伟人形象的著名演员唐国强内心睿智而沉着,既有书生的儒雅又有帝王般的霸气,他的风度令人侧目而视。
D . 中国选手周洋打破冬奥会记录,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的消息传来后,引起了国内各家媒体的强烈关注,一时间各种报道甚嚣尘上。
齐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习近平在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文艺创作与伦理道德的内在统一性,倡导文学艺术家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创作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优秀艺术作品,提出了新时代文学艺术的伦理道德要求和鉴赏批评标准。
在新时代,重申文艺批评的道德伦理维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要求。
从文艺批评的历史看,古今中外许多文学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十分重视美与善的统一。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批评传统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始终强调尽善尽美的美善统一的批评标准,将文艺的价值观念归依于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如《毛诗序》所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就是要求文学艺术要以情化人、以美教人。
这些思想后来发展为“文以载道”的文学艺术理念,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艺道德批评传统。
在西方文艺理论与批评传统中,注重文艺的伦理道德批评维度也同样源远流长。
亚里士多德强调:“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通过善来证明美的合理合法性,提出了美善统一的文艺价值观念。
新时代文艺的伦理道德批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准则,以符合人类生存发展为共同追求,是全民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的高度凝练,其具体表现为时代性、传统性和普适性三个重要特征。
新时代文艺伦理道德批评的时代性特征。
作为时代性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提倡文艺批评的伦理道德维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新的文艺批评道德价值体系。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20高三上·珠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锦鲤”是一种高档的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的美称。
追溯锦鲤的历史,中国自古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喻人官运亨通。
而锦鲤真正“跃上龙门”是在日本。
锦鲤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备受皇族的;人们赋予其吉祥、幸福的文化内涵,甚至视锦鲤为日本“国鱼”。
除了现实中养殖的锦鲤,网络虚拟空间中的锦鲤符号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的特点,五月鲤鱼旗、日式庭院中的大和锦与昭和三色锦鲤都成了“锦鲤祈福”微博的主要配图。
如今,兜兜转转的锦鲤又回到了中国当起“网红”,变成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从2018年国庆期间如火如荼的抽奖活动“寻找中国锦鲤”,到当下考前考后风靡的“转发锦鲤求通过”,网友的行为都像极了生活里的求神拜佛。
但需要强调的是,转发“锦鲤”不是对日常生活中祈愿仪式的简单移植,大多数人只是通过这样的网络祈愿行为温和地表达着对现实压力的,转发“锦鲤”隐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当然,迷信不可取,只转发“锦鲤”而空想不劳而获必然无益。
我们不能真的将愿望、理想全都交给“锦鲤”,人生不可能处处,奋斗才是真正的人生“锦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青睐融合对抗顺风顺水B . 青睐契合反抗左右逢源C . 推崇契合对抗顺风顺水D . 推崇融合反抗左右逢源(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B . 得到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才更绚丽多彩C . 后来在日本经过了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D .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更加绚丽多彩(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又兜兜转转当起“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齐齐哈尔市2020届高三高考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容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非常重视以史为鉴及其古为今用之功。
诸种正史、大量野史等著作的形成也大都有此动机。
所以当君臣就一些事议而不决或难决之时,或帝王的决策不合臣意或不合时务时,饱读经史的大臣往往会想到并引用历史之事、前朝处理同类事务的惯例以作参考或直接仿效。
三皇五帝、文王周公、前代明君之事,往往是大臣们提出建议规劝帝王的凭借。
在不违律令,不违儒家伦理的前提下,对前朝惯例的借鉴或采用就有着道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前朝成功的惯例,尤其是前朝明君的言行方式,对同类问题的处理,具有正面的引导意义。
借鉴历史的,力量以及前代帝王尤其是有作为的帝王对同类事务的处理办法,来表达观点、制约帝王或影响朝廷决策,有时极为有效。
如唐贞观二十年,太宗于寝殿侧别置一院,以令太子居,绝不令往东宫,时褚遂良即上书规劝,要太宗“远览殷、周,近遵汉、魏”之举,后“太宗从之”(《旧唐书》卷八十《褚遂良传》)。
明武宗死后,因其无子,大学士杨廷和以遗诏迎武宗之叔父兴献王的儿子继位为明世宗。
随后世宗即面临一个如何尊称孝宗、武宗及生身父母的“大仪”问题。
大臣们各引其据,有引“汉哀帝、宋英宗二案为据”、有引“文帝则以弟继,宣帝则以兄孙继”之事以提出建议。
明代舒芬曾上疏武宗皇帝,反对“畋游无度”,其立论之一即“自古万乘之重”和“古帝王所以巡狩”应该如何之类。
在许多时候,社会舆论也会对帝王造成一定的压力。
尤其对于那些有作为的或有理想的帝王而言,更是如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8分)1. (8分) (2020高三上·渭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单的舞台、的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在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造型讲究“三雕七画”,说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绘画”,而在这一阶段,艺人们认为(),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
木偶最传神的部分是偶头,想要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偶头,艺人们要许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
后来,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绘画色彩方面得到了凸显,还出现了“南江北徐”两位有名的匠师,他们在雕刻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深刻影响了木偶造型艺术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创造性发挥”阶段,这时雕刻、绘画仍占地位,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木偶偶头的制作改用更加阶段,这时的纸张、塑料等材料,服装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飘逸的丝绸、聚酯纤维等材料,整体艺术风格开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惟妙惟肖耗费主要轻便B . 有声有色损耗紧要便利C . 有声有色耗费主要便利D . 惟妙惟肖损耗紧要轻便(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点睛之笔则是绘画B . 点睛之笔是绘画,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C . 绘画是点睛之笔,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D . 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绘画则是点睛之笔(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B . 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C . 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D . 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唐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黑龙江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三上·建平期中) 按要求选择(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2018年诺贝尔奖的揭晓又一次证明:唯有锲而不舍的坚持才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B . 生物实验必须亲自动手,切忌怀有恐惧畏难情绪,袖手旁观是不可能学到真知的。
C . 人到中年的王老师班主任工作虽然繁重,但她总是精神矍铄,工作总是细致全面。
D . 在“相声新势力”的表演现场,各路青年演员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作者在积累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构思后,、、、只有在作品最终完成之际,主题才其最终确立。
①但完成了“意在笔先”并不等于此“意”能善始善终②意在笔中和意在笔先、意成笔后相辅相成还未可知③一般都会对写作有了一个总体的趋势约定④它还需要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充实和不断往上的过程A . ③②①④B . ③①④②C . ②①④③D . ②③①④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说“孝”许天笑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古代诗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2016·福建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即使遭受分解肢体的酷刑也不改心志。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音乐高昂激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称赞滕子京的政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2. (6分) (2017高二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文明”问题在当下的提出,我想有两个背景最值得关注:一是从全球范围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社会学家所谓的“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中国来说,这既是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必然表现,也是“城市文明”在当下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
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
城市文明的研究与建设,有两个问题需要先行解决。
首先,什么是文明,它有哪些具体的层面与内涵,这些具体层面与内涵的相互关系为何?这是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是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一整套用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形式符号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中国古代的“文明”概念主要指“政治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也多有论述,核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
由此可知,“文明”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其功能相应有三:在“物质文明”层面,以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物质生产方式;在“政治文明”层面,以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创造与运用为标志,它表现为一种与野蛮时代或野蛮民族有着本质差异的社会生活方式;在“精神文明”层面,以伦理、艺术等人文精神的创造为最高目标与理想,它是一种在大自然、动物界及野蛮社会中不可想象的艺术生活方式与审美精神境界。
其次,要弄清“文明”与“城市”的关系。
在起源上讲,“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中西皆然。
英语的“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最初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荷兰学者彼德·李伯庚在研究欧洲文化史时就指出,在16,17世纪,欧洲城市与农村的区别是“农村里没有城市里那么文雅”。
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标志,这意味着,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态。
尽管城市文明的内涵也主要有三层,但它的核心无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礼”与“乐”。
用今天的话说,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
文明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因为只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顶住野蛮人或外来文明的军事压力,以及维护好内部的安定团结。
但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基础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理想。
或者说,由于“文明病”、城市问题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相关,因而中国古人最看重的“礼”与“乐”,在当下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还可以说,在“礼”与“乐”之间,由于“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目标是建设和谐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代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
(选自《艺术与城市文明》刘士林有删节)(1)下列对于“文明”这个概念的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 . 中国古代文献认为,“文明”是指一整套用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形式符号系统”。
B . 中国古代的“文明”主要指“精神文明”,是因为精神文明在野蛮社会中是最高的艺术生活方式与审美精神境界。
C . 在起源上讲,“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
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标志。
D . 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态。
(2)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城市化进程,在极大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 .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是“城市文明”在当下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但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甚至匮乏。
C . 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体现。
D . “文明病”、城市问题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相关,因而中国古人最看重的“礼”与“乐”,在当下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3)下列有关“文明与城市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城市文明的的核心,指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礼”与“乐”。
用今天的话说,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
B . 文明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城市的重心要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因为只要倚靠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就能维护好内部的安定团结。
C . 在“礼”与“乐”之间,由于“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目标是建设和谐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代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
D . 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并使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是要弄清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它包含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功能是什么。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6分)3. (11分) (2017高三下·河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恭仁,隋观王雄子也。
仁寿中,累迁甘州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文帝谓雄曰:“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
”大业初,转吏部侍郎。
杨玄感叛,诏率兵经略,与玄感战破陵,败之。
遂与屈突通追获贼。
炀帝召见曰:“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苏威曰:“仁者必有勇,殆谓此邪。
”时威及宇文述、裴蕴、裴矩参掌选事,皆受赇不法,恭仁素廉正,故恶之,出为河南道大使,使捕寇贼。
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寻为凉州总管。
恭仁久乘边,习种落情伪,悉心绥慰,由葱岭以东,皆奉贡贽。
就加纳言。
突厥颉利率众数万猎其境,恭仁应机设拒,张疑屯虚帜示之,颉利惧而走。
瓜州刺史贺拔行威叛,朝廷未即讨。
恭仁募趫荡,倍道进,贼不虞其来,遂克二城。
纵所俘还之,众感悦,遂相与缚行威降。
召拜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检校凉州诸军事。
迁左卫大将军。
武德末,拜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迁洛州都督。
太宗劳谓曰:“洛阳要重,朕子弟不为少,恐非所任,故以委公。
”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注】。
既贵,不以势尚人,故誉望益重。
病,乞骸骨,诏以特进归第。
卒,赠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杨恭仁传》)【注】汉石庆:汉武帝时期的丞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B . 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C . 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D . 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仁寿,在文中是隋文帝的年号。
仁寿在古代有“仁德而长寿”之意,如《汉书·董仲舒传》中就有“尧舜行德,则民仁寿”的记载。
B . 河南道,是唐朝地方行政区名。
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
文中河南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
C . 拜,在古代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也有授予官职之意,如《战国策·秦策》记载:“秦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D .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也省作“乞骸”。
文中的“乞骸骨”就是自动请求退职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杨恭仁不苛求细节,令边民安宁。
他曾多次迁任为甘州刺史,处理政府的事不在细节上作严格的要求,边境地区的老百姓非常安定。
B . 杨恭仁作战很勇敢,得皇帝赏识。
他奉命平定杨玄感叛乱,打败了叛贼;又和屈突通追赶捕获叛贼,因此隋文帝夸奖他是难得的人才。
C . 杨恭仁因清廉正直,遭贪官憎恨。
杨恭仁向来清廉正直,宇文述等受贿做不法之事的人因此憎恨他,他出京任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D . 杨恭仁全心为部落,受百姓拥戴。
他长期在边远地区担任官职,全心抚慰部落的百姓,从葱岭以东的百姓,都来朝贡他,并给他献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②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
4. (10分) (2016高一上·定兴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上【北宋】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钩。
(1)诗歌的一,二句,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 (5分) (2017高一上·临川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明与自己交往的都是当时的名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幕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认为真的猛士是这样的:真的猛士,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3分)6. (13分) (2017高一下·潮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