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节-第2讲-分析结构思路-归纳概括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1节散文阅读第1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一、(2014·衡南五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
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
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
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
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
”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
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精练论述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原卷版)知识点回顾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概述。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种综合命题趋势。
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
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
2023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3.“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着力点。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
(2)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
(4)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专项练习(2022·安徽六安·安徽省舒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金字塔原理》1-5章内容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经典的写作指南,作者是美国顾问和作家巴博拉·明托。
书中介绍了一种逻辑思维和表达观点的方法,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即从总体到细节的递进式思维模式。
以下是《金字塔原理》1-5章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作者阐述了清晰表达思想的重要性,以及金字塔结构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第二章,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即逻辑思维的金字塔结构。
作者解释了金字塔结构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以及如何将观点和论据组织成清晰、有逻辑性的结构。
第三章,金字塔原理的应用。
第三章讨论了金字塔原理在实际写作和表达中的应用。
作者通
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说明了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来撰写报告、演讲和
其他形式的表达,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观点和信息。
第四章,金字塔原理的实践技巧。
第四章介绍了一些实践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金字塔原理。
作者提出了一些写作和表达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
的方法和建议。
第五章,金字塔原理的进阶应用。
第五章深入探讨了金字塔原理的进阶应用。
作者介绍了如何在
复杂和深度的表达中运用金字塔原理,以及如何处理多重观点和复
杂逻辑关系。
总之,《金字塔原理》的前五章内容主要围绕着金字塔结构的
概念、基本结构、应用技巧和进阶应用展开,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传达观点和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章结构类型,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2)学会分析文章的思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和内容;(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快速捕捉文章的核心要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并掌握文章结构分析的方法;(2)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提升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类型及其特点(1)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述,中间分述,结尾总结;(2)总分结构:开头总述,中间分述;(3)分总结构:中间分述,结尾总结;(4)其他结构类型。
2. 分析文章思路的方法(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2)细读首尾段,把握文章主题;(3)梳理段落层次,找出关键句子;(4)运用思维导图,直观展示文章结构;(5)小组讨论,交流心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文章结构类型及特点;(2)学会分析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框架。
2. 难点:(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2)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展示文章结构;(3)在小组讨论中,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未标明段落的短文,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结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结构类型及其特点;(2)讲解分析文章思路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读首尾段、梳理段落层次等;(3)示范运用思维导图展示文章结构。
3.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阅读指定的文章,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并用思维导图展示。
4. 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心得,讨论如何更好地把握文章思路。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析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资源。
初中教材第五章教学解析第一节:简介教学解析是指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教材第五章进行教学解析,包括章节的整体结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节:章节结构初中教材第五章主要包含X个小节,分别是A、B、C...等。
每个小节都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展开,内容有机衔接,逐渐深入。
通过对章节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个学习过程的脉络,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层次和逻辑。
第三节:重点内容1. 重点概念解析在第五章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概念A的定义是……,其主要特点包括……。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主要知识点解析每个小节都会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小节A主要介绍了……,学生需要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解题技巧指导教材第五章中的习题通常涉及到一些特定的解题技巧。
在教学解析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和技巧。
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具体的演示,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践与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并发现问题。
通过实践和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思维能力。
3. 讨论与合作在教学解析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借鉴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五节:师生互动在教学解析中,师生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