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一加
- 格式:doc
- 大小:16.56 KB
- 文档页数:3
《加一加》教案《加一加》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字。
在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汉字的趣味。
2.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本课的生字“旧、由、甲”的读音和字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的生字卡片(一个“日”字,三个笔画)。
教师:甲虫、甲板、甲鱼、电厂等词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1.让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记字方法。
2.教师相机导出儿歌。
(课文最后两行)3.出示老朋友“日”字。
4.点明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都是在“日”的基础上“加一加”。
(板书课题)5.以“加什么呢”激趣。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摆一摆,看能摆出哪些字。
再抽生上台一边摆一边讲解自己的摆法。
二、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1.师:“孩子们真能干,只加一笔就变出这些字来,而且模样还真有点相象,那它们的读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以此问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
2.分小组学习。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说说书上的组词,讨论交流词义。
(3)口头组词。
3.检查交流。
(1)通过请小老师、“开火车”、邮递员阿姨送信等形式检查字音,注意强调区别“由”、“甲”、“旧”的读音。
(2)指出小组里不太理解的.词语,集体交流。
(3)学生口头组词。
三、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1.小结方法:一个“日”加上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个形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的汉字,大家觉得汉字有趣吗?齐读书上短句。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
四、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1.在课后的田字格中书写这6个生字,注意“日”的位置和变形。
2.记忆组词中引出的生字的字形。
学生先自己记忆,然后全班交流难字。
3.完成课后第二题的组词。
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运用本课学到的“加一加”的构字方法,进一步给学过的简单的汉字(如:大、土)进行添加笔画组成新字的游戏。
一年级加一加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加一加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加法中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教学重点:1. 加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加法运算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小黑板等。
2. 教学材料:练习题、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制作数字卡片,包括数字0-9,并将其放在桌上。
2. 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数字的意义。
教学步骤:步骤一:加法的概念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字的意义,提问他们如何将数字组合在一起。
2.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即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字。
3. 通过示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应用。
步骤二:加法的基本技巧和策略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例如数字1比0大,数字2比1大,以此类推。
2. 教授加法的基本技巧,例如将数字从左到右依次相加。
3.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通过练习题和游戏,让学生巩固加法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步骤三: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问他现在有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然后使用加法解决问题。
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
总结:1. 回顾加法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强调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巩固加法的技能。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的加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2.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加法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方法。
3. 播放相关的加法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加法概念的理解。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进行批改和评估。
3. 进行小组或个别口头评估,了解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加一加》教案《加一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学写5个字,在探究汉字的规律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产生喜爱汉字的感情。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短句,初步了解汉字加一笔可成新字的构字规律,形成初步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学着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感知汉字构成的'规律。
2.正确区分生字的读音、字义。
教学准备1.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的生字卡片(一个日字,三个笔画)。
2.教师准备甲虫、甲板、甲鱼、电厂、电灯等词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字形1.出示日字,问: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个老朋友吗?2.今天日要表演一个小魔术,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加一加。
3.板书课题,读课题。
4.想知道日字加什么吗看!老师用活动卡片组成旦、电。
好玩吗现在请几个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讲出自己是怎样摆的。
5.其余学生,用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和三个笔画摆一摆,说一说。
二、拼读课文,寓识于读,自主识字这个游戏有趣吗?看看课文里这些字念什么。
1.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反复拼读,抽生把画出的字念出来。
2.媒体展示带音节的生字,请小老师教读,小组开火车认读。
3.展示去掉音节的生字,抢读,男、女生分别读。
4.孩子们记性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小猫钓鱼的游戏,谁能帮助小猫读准生字小鱼,钓上来的这条小鱼就送给他。
三、质疑读文,掌握字音字义只加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的字,而且模样还有点像,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1.学生说书上的词语,4人小组讨论交流词义,每组抽一名起来汇报,师适时点拨。
2.媒体展示。
(1)甲虫、甲鱼、甲板、电厂、电灯的图片。
(2)小鸟在天空飞,鱼儿在水中游图,理解自由。
3.引导学生用由于说一句话,也可以用接句的形式来体会。
(如:由于她生病了,所以不能)四、朗读短文,明确构字规律1.小结方法:一个日字加上一笔就变出了这么多个形不同、音不同、义不同的汉字,大家觉得汉字有趣吗?齐读书上短句。
语文园地六1.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
2.正确、规范地写字,不多写或少写笔画。
3.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联系语境,利用反义词猜测词语的意思。
一、识字加油站1.提问:你们去过哪些带“馆”字的地方?(1)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汇报:饭馆、图书馆、纪念馆、水族馆、展览馆等。
2.(课件出示图片及词语)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场所名称,再自主认读词语。
(1)教师正音:“馆、览”都是前鼻音,且韵母都是“ɑn”,其中“馆”是三拼音节,“览”的声母是“l”。
(2)学习生字“博、馆、览、育”。
学生自学后和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比一比识记:博—搏;育—盲。
◇组词识记:博(微博)(博客)(博士)馆(场馆)(饭馆)览(博览群书)(一览无余)育(教育)(育苗)(育种)◇加一加识记:十+甫+寸=博;饣+官=馆;扌+支=技。
3.说一说这些场馆的用途是什么。
(1)学生交流后指名说。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图片,重点补充。
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文物和标本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
展览馆:展览馆是作为展出临时陈列品之用的公共建筑。
按照展出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展览馆和专业性展览馆。
4.(课件出示供电所、育儿所、律师事务所图)学生认一认图中场所,说一说场所名称。
5.(课件出示图片及词语)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场所名称。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词语,读准生字“研、究、哨、诊”。
教师正音:“研、诊”是前鼻音;“哨、诊”是翘舌音,要读准确。
(2)学生合作交流识记方法。
◇加一加识记:石+开=研;穴+九=究;口+肖=哨。
◇比一比识记:研—形;究—穷;哨—稍;诊—珍。
◇组词识记:研(研发)(钻研)究(讲究)(究竟)哨(放哨)(口哨)诊(诊断)(诊治)(3)检查学习效果,指名读生字,齐读生字。
6.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都是干什么的吗?(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研究所”是进行专项研究的场所。
“加一加”识字法误区辨析作者:文国范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22年第01期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在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中,趣味识字法之一的“加一加”“减一减”就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并经常使用的。
笔者在研读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中的“识字加油站”栏目时,发现其中使用的正是“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然而对其中“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笔者有不同的意见。
“加一加”识字法,常常用低年级学生熟悉的数学算式来表现,如“日+月=明”,这种方法看上去非常简洁、清晰,生动地表现了学生识字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然而,这样简单地将汉字以偏旁、部首加以组合,难以体现汉字的细微差别。
《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中有8个以数学等式的方式呈现的生字,4个为一类,前4个字运用的是“加一加”的识字法,后4个字运用的是“减一减”的识字法。
“减一减”识字法所列的4个字看上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加一加”识字法所列的4个字在笔者看来就出现了问题。
这4个字是:口+少=吵、月+半=胖、山+夕=岁、王+见=现。
对于加法,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自然不陌生了,而且懂得在数学中等式两边是一样的。
但是只要稍微有些观察能力的学生都会看得出,这样的等式两边并不是一样的:如“口+少=吵”“月+半=胖”“王+见=现”,原来作为偏旁的“口”“月”“王”与单字的“口”“月”“王”相比都有改变,变得瘦长了,尤其是“王”变化更明显,它的最后一画原为横,在“现”字中变成了提;还有“山+夕=岁”中的“山”也有变化,那就是变得比较扁平了。
既然等号的左右两边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化,那么这样的等式就没法再用等号进行连接了。
类似这样的单字作偏旁后笔画改变的例子还有不少。
因为汉字在区别对与错的时候,往往只取决于其中的一个关键笔画,某个字中的一个笔画发生变化,一般会认定为不规范字甚至是错字,低年级学生刚学习汉字时是一定要用“规范”来要求他们的。
小发明、小创造方法大全1、加一加什么叫做“加一加”呢?我们在搞创造发明时可以这样想:在这中东西上添加些什么或把这件东西跟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行不行?这件东西加长,加高,加厚一些可以吗? “加一加”后会变成什么新东西?这新东西有哪些用途?我们在搞发明创造时,就要把无意的“加一加”变为有意的“加一加”。
我们学习中常用的文具许多就是“加一加”的产物。
如“铅笔+橡皮”就成了橡皮头铅笔。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裁纸刀,可以随手把写好的纸条裁下来。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把3分钟颜色的笔芯装在一个笔杆中,就成了三色圆珠笔,在写字时可随时选用不同颜色。
最近,文具店里出售的一种集钢笔,圆珠笔和改正液于一体的多用笔也是“加一加”而成的。
还有如在卷笔刀加上小镜子、橡皮、小毛刷和成放木屑的小盒子,就成了一种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多用卷笔刀了。
家用电器中运用了“加一加”的例子则更多。
如:收音机+录音机+放音机+选曲电脑=多功能收录机电话+录音机=录音电话锅子+电炉=电暖锅许多多功能与裙子加在一起,就成了女孩子们夏天爱穿的连衣裙:把帽子与衣服加在一起,就是流行的新颖风衣。
当前流行的组合家具,就是许多单件家具相加。
当然它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巧妙地组合。
组合家具美观、实用、又充分地利用房间的空间。
在少年儿童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同学也运用了“加一加”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创造之门。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他日常使用的钢笔杆上贴上日历,成了日历钢笔。
它既可以写字,又可以查日期,写起日期来可用得上了。
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在垫板的一边刻上厘米刻度,等于在垫板上加上一把尺,可以一物两用。
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同学把圆珠笔的笔杆做成伸缩的,拉长后就成了教棒。
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看到妈妈给小弟弟喂牛奶时,怕烫着小弟弟,先尝一尝试试温度。
他想,这样不卫生,但不尝一尝又无法知道牛奶的温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到了“加一加”,就设计在奶瓶内壁上装一支温度计。
大班数学教案:加一加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学素材:数字卡片、计数器、白板、彩色纸、笔•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三、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整理好教学素材。
–在白板上写下加法的符号“+”。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加法?我们平常在哪些场景中会用到加法?”–鼓励学生举例,例如:“我有两个苹果,接下来又拿了一个苹果,那现在我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加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数放在一起,求它们的总和。
3.引入加法符号:–拿出数字卡片,分别写上1、2、3等数字。
–让学生来一个个数数字,例如:“拿出数字卡片1,我们加上一个,是多少?”–鼓励学生参与,回答出答案后,用加法符号“+”表示出来,例如:“1 + 1 = 2”。
–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逐渐引入加法符号的概念。
4.游戏活动:–准备制作一些加法练习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不同数字。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位学生担任“加数”,其他学生担任“观察员”。
–让“观察员”从桌上取出两张卡片,交给“加数”。
–“加数”将两个数字加在一起,并说出结果。
–然后让“观察员”核对答案,判断是否正确。
–正确的话,加一分,错误的话,减一分。
–进行若干回合,最后统计分数,评选出胜利组。
5.回顾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定义与基本运算规则:“加法是把两个或多个数放在一起,求它们的总和。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加法的应用场景及实际意义。
四、教学延伸1.拓展练习:–通过游戏活动中的卡片练习,逐渐增加卡片的数字范围和数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
–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的印象。
2.巩固训练:–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计数、加减实践,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应用。
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一年级
加一加,减一减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识字方法,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基本的加减运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形、数字或物品来展示加减运算的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图形来演示加法运算。
给孩子们展示两个圆圈,然后逐渐增加一个圆圈,让他们数一数总共有多少圆圈。
这样,他们就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数数能力。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使用图形来演示减法运算。
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图形,然后逐渐减少其中的一部分,让他们数一数剩下的有多少个。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学会减法的概念,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计数技巧。
除了使用图形,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字或物品来进行加减运算的练习。
例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在纸上模拟加减运算。
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小玩具或者水果等物品,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加减运算。
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增加对数字的直观认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孩子们巩固加减运
算。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参与一个数学竞赛,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加减问题。
这样,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总之,加一加,减一减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识字方法,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使用图形、数字或物品展示加减运算的过程,并结合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加减运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业,而教育教学的结果则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的。
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我们在优化教学质量方面需要着力的方向。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它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此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优秀的《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
一、《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的理论支持《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从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的目的。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论支持: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说、教育思想、课程理念。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在认知心理学方面有着较好的理论支持,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用于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的、建构性的过程。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依靠建构主义学说,让学生在探究和建构的过程中,逐渐主动、自觉地融合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方式,并在课程设计、组织和评价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建构性学习。
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人们在对教育问题进行理性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一般性判断、理论和方法体系。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依托教育思想为指导,聚焦学生,立足于学生的个体性和潜力,运用教育思想中最为先进的内容来指导和支持课程设计,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4、课程理念课程理念是指在规划和设计课程时,通过对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等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形成的教育教学、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观念和原则。
《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重视课程理念的体现,将课程设计与教育教学、人文艺术、生活经验等紧密结合,让课程设计充分展现科学性、实用性和人性化等方面。
二、《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理论支持只是促进《加一加》教案设计方法实施的一个因素,其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则体现在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上。
____◇加一加____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5课“识字”,1个“综合性学习”(汉字娃娃找朋友)和1个“积累与应用”组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2个集中识字单元,这5课识字都是在熟字的基础上,以加、减、组合、重叠、拆分的形式来进行归类。
本组教材选择的内容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课题和课文最后都直接点明了本课构字规律,使识字方法更加明确化,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综合性学习“汉字娃娃找朋友”启发学生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汉字,是对前面5课识字方法规律的复习巩固,利于培养学生动脑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初步感知汉字构字规律的有趣、神奇,激发学生喜爱学习汉字的情感,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并试着利用这种规律自己主动识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识字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通过扩词、口头造句等形式,对所学的字、词的意思有初步的了解,并注意积累词语;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单元教学重点:识字,感知汉字的构字规律。
单元教学难点:形近字的正确认读;生字的书写。
单元新笔画:撇点“ㄑ”斜钩“”
本单元多音字:干(gān gàn)、分(fēn fèn)、切(qiē qiè)(注:多音字只作为了解,不要求掌握)
单元生词:
加一加:工厂厂长于是由于火车电车新旧旧书甲虫虫子减一减:千万千古千万万一才干干活门户户口国王王子合一合:女生女儿花生生气合力合并火光光明男生男子叠一叠:从来听从友好朋友人民民主山林林业朋友亲朋好友
分一分:分手分开立正立足公斤斤两机会飞机亲人父亲
加一加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加一加成新字”的构字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在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汉字的趣味,掌握“加一笔,成新字”的构字规律。
2.会写其中5个汉字,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5个字。
知道构字规律——熟字加一笔成新字。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区分“旧、由、甲”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义。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的生字卡片(一个“日”字,三个笔画)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投影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关注单元整体,了解识字类型。
1.带着学生读一读5个课题,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如学生不知道则告诉学生:这个单元是集中识字,课题告诉我们的是生字的构字规律,我们将用“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叠一叠、分一分”这五种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新字。
二、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1.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加一加”的方法把一个熟悉的字变成新字来认识。
2.板书课题:加一加,生读题。
3.质疑提示:谁知道我们将用哪一个熟悉的字来变呢?(若学生不能回答,可提示其看课文发现).
4.学生回答,师板书:日
三、探究学习,体会学习汉字的快乐。
1.引导学生为“日”字加笔画“一”,明白方法,认识新字“旦”。
(1)师:可以把笔画“一”加在“日”字的哪里呢?
(2)生说师板演,预设:分别加在“日”字上、下、左、右或里面等各个部位。
(3)找出课文中“日”加“一”变成的字——“旦”,认读,板书“旦”的象形字帮助了解其意思,再联系“元”的本意认读理解词语“元旦”。
(4)师帮助学生整理刚才变成的新字:留下“目”,擦去“一日”、“日一”这两个不是字的字。
(目的:明白给熟悉的字加笔画变新字的方法是在字的上下左右或里面加,但不一定都能成字。
)
2.同法让学生自主尝试给“日”字分别加上笔画“丨”和“乚”。
(1)生独立思考尝试,师巡视指导。
(2)生对照课文检查。
(3)指名汇报交流,师板书。
(4)多种形式认读课文里的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自读、接龙读、同桌互读、打乱顺序读)
重点:区别“旧、由、甲”三个字的读音及字义。
认读“旧”的同时,指导书写该字,注意:右边的“日”的起笔在竖中线左侧。
理解词语:新——旧,是一对反义词。
用“自由”和“由于”说话,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词意(自由: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
由于:因为。
)
其它几个词通过图片认识。
拓展扩词,学生能组则组,不强求。
(5)认读变成的其它新字:申田(《江南》一课已学,扩词复习即可),联系生活实际记忆“申”字(如:你曾在哪里看到过“申”字吗?)。
四、学习儿歌,熟记构字规律。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学习汉字有趣吗?(生:有趣。
师用书中语言小结:学
汉字,真有趣。
)有趣在哪里?(生答后师用书中语言小结:加一笔,成新字。
)明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汉字的构字规律。
.
2.生熟读课文中的儿歌。
3.背诵儿歌。
指名,全班。
五、拓展实践,熟悉规律。
鼓励学生用“加一加”的构字方法,完成课后第二题。
形式:自主思考,汇报交流,完善答案。
六、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书写姿势。
1.做课后题3,指导学生在书上完成“虫”的描红、临写,继续完成“旧”的书写。
作业本上写这两个字:一音三字两词。
虫:“口”要写得扁,封口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提”由重到轻写出尖,不要写得太斜。
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展示书写美观的作业,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书写。
3.完成作业的学生自主读课文。
4.课后思考:除了“一丨乚”三个笔画,还可以给“日”字加一个什么笔画让它变成新字呢?
板书设计:
加一加
—旦目
日丨旧由甲申田
乚电
学汉字,真有趣。
加一加,成新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