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学 第02章 医疗保障的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3
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Eth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9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医学发展史等后续课程:卫生法学、医患沟通总学时:24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 , 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简介:《医学伦理学》是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
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影像等传统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理论、案例的描述和分析。
选用教材:孙福川王明旭主编《医学伦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张树峰主编《医学伦理学要点、案例与习题》、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7.选读书目:1.[美]恩格尔哈特著《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第1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徐宗良等著《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意]卡斯蒂廖尼著《医学史》(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李本富、李曦著《医学伦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袁俊平、谷桂菊主编《医学伦理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医学伦理学发展过程、基本理论及现代医学伦理问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熟悉医患关系伦理、临床常规诊治伦理、临床典型问题伦理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伦理问题;掌握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医德基本原则与准则、医德基本范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24 其中讲授学时:24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医学伦理学及生命伦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规范与范畴,以便使学生在医疗实践中正确进行伦理判断、选择和评价,科学和伦理地行医。
浅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浅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在保障人们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保障健康权益、破解医疗难题、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等角度,深入探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
第一章保障健康权益1.1 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1.2 降低负担,减轻医疗经济风险1.3 促进公平,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分配第二章破解医疗难题2.1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2 缓解医疗资源短缺2.3 优化就诊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第三章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3.1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医疗服务质量3.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3 加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提高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第四章提高社会生产力4.1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劳动者生产力4.2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促进经济发展4.3 推动医药产业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结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破解医疗难题,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积极作用。
附件:1. 《基本医疗保险法》2.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细则》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基本医疗保险: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为参保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2. 健康权益:公民享有的关于生命、健康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权利。
3. 医疗资源: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所具备的技术装备等能力和资格,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4. 就诊体验: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获得的服务体验和满意度。
5. 社会生产力:社会参与者通过劳动创造和增加社会财富的能力和水平。
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一章:引言医疗卫生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然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依然严重,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疗费用高昂等,给大多数人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因此,加强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
第二章: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2.1 促进人民健康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民健康。
医疗卫生服务是人们保持健康的基础,而社会保障则为人们提供了医疗保障,确保人们得到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不至于因此陷入经济困境。
因此,加强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可以保障人们健康,也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必要手段。
2.2 减轻医疗负担医疗服务费用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划分城乡二元体系,医疗资源、医疗费用分别存在城乡之间的不均。
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地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增加医疗保障水平,使广大人民能够更便利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第三章: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3.1 医疗卫生现状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医疗资源不均衡。
尽管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的巨资,但在医生数量、医疗设备等方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异。
其次,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现实中,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态度参差不齐,患者的就医体验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此外,医疗费用过高也是大众所诟病的问题。
3.2 社会保障现状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我国政府已经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然而,社会保障体系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缺陷,高龄老人、留守老人等更容易陷入生活困境,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障。
此外,社会保障的保障范围有限,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创新和改进。
第四章: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4.1 促进统筹协调为了达到有效的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需要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公正合作,实现统筹协调,达到资源配置与风险补偿的优化。
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促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均等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中共(中发(2020)5号)、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的意见》(医保发(2021)5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X府办(2021)56号)》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统称为参保人。
第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坚持广覆盖、保基本,筹资和管理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按照省级统筹政策方向,不断完善医保政策。
第四条全市各级政府应当将基本医疗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做好当地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制度。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合法、安全、公开、便民的原则。
多渠道筹集医保基金,为基本医疗保险提供经费保障,促进基本医疗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医疗保障部门是基本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市医疗保障部门负责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及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各项工作,XX有关部门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监督检查工作。
县(市、区)医疗保障部门负责辖区内基本医疗保险的组织实施、基金监管等工作。
税务部门负责医疗保险费的征收、宣传,以及居民医保的退费和银行代扣工作。
财政部门按职能负责财政补助资金的筹集和基金财政专户的监督管理。
市财政部门XX市医疗保障部门共同监督各地财政补助资金到位,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落实经费,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
公安部门负责做好户籍信息的管理,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居民医保所需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