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纸样设计基础第二章第四节——女装合体一片袖,女装两片袖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7.40 MB
- 文档页数:29
38纺织报告| Textile Reports浅析合体女装一片袖的结构设计陈思雅(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阳江 529600)投稿日期:2018-12-13作者简介:陈思雅(1984-),广东阳春人,讲师,高级技师,从事女装服装纸样研究。
摘 要 本课题针对款式图出现的合体一片袖,肘省转移到袖口的现象,谈谈对于一片袖合体性纸样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一片袖;合体性纸样;两片袖中图分类号:TS941.717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For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sleeves appear in the style figure, the elbow is transferred to the cuffs,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 for a sleeve-like pattern is discussed.Key words One sleeve; Sleeve; Two sleevesAnalysis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a sleeve for women's wear——A case of a women's dress with sleevesChen Si-ya(Yangchun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Yangjiang 529600, China)常见的一片袖大多为宽松袖,教科书常常把带有袖肘省的一片袖当作合体袖。
但事实上,一片袖的合体性远远比不上两片袖。
是否所有的一片袖合体性都比不上两片袖呢?答案是否定的。
2019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工艺比赛的项目中就有这样一个款式,利用肘省转移到袖口的办法,将一体袖子变得合体[1]。
1 一片袖与两片袖的区别一片袖比较宽松,没有肘突,相对来说没有两片袖那么精准和适体。
在两片袖的大小袖分割中,缝制后袖摆略向前倾,肘部合体,整体比起一片袖更符合人的胳膊形态。
一、袖子基本纸样1、袖子基本纸样制作的必要尺寸规格M 袖窿弧线长(AH)42cm (由测量获得) 袖长52cm2、袖子基本纸样制作步骤基础线(1)、作十字架及确定袖肥:作袖中线为竖线和落山线为横线的十字交叉线,从交叉点上取袖窿长1/3为袖山高,袖中线为袖长。
以袖中线顶点为基点向左取袖窿长1/2+1cm交在后落山线上;向右取袖窿长1/2交在前落山线上得到袖肥。
(2)、完成其他基础线:从袖肥两端垂直向下至袖中线同等长度为前后袖内缝线,作袖摆辅助线。
在袖中线的中点下移2.5cm作水平线为肘线。
完成线如下图所示图 3-1(3)、作袖山曲线:把有斜边(前袖部分斜边)分为四等份,靠近顶点的等份点垂直斜线向外凸起1.8cm,靠近前内缝线的等份点向内垂直斜线凹进1.3cm,在斜线中点顺斜边下移1cm 为前袖山S曲线的转折点。
在后斜线上,靠近顶点处也取前斜线1/4凸起1.5cm,靠近后内缝线处取其同等长度作为切点。
到此完成了8个袖山曲线的轨迹点,最后用圆顺的曲线把他们连接起来,完成袖山曲线。
(4)、作袖摆曲线:分别把前袖和后袖摆辅助线分为二等分,在前袖摆中点向上凹进1.5cm,后袖摆中点为切点,在袖摆的两端,分别向上移1cm,确定袖摆曲线的四个轨迹点,最后平滑地描绘袖摆曲线。
(5)、确定袖符合点:袖后符合点取衣身基本纸样后符合点至前后界点间弧长加上0.2cm;袖前符合点取衣身基本纸样前符合点至前后界点间弧长加上0.2cm二、袖子结构设计原理及方法1、袖山幅度与袖肥的关系袖山幅度:是指袖山顶点贴近落山线的程度,俗称袖山高。
袖肥:是指袖子的胖瘦。
袖山幅度与袖肥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注:图中用袖子的基础线作为标准。
标准袖山高用AB表示,AC是为后袖山和后袖窿相符合而设计的长度,AD是为前袖山和前袖窿相符合而设计的长度,为此AC和AD在量上是相对不变的。
CD构成袖子的肥度,AE是袖长图 3-2按照结构的要求袖山曲线和袖长不变,袖山(AB)越高,袖肥越小,当袖山高和袖山线长度趋向一致时,袖肥接近零;当袖山越低,袖子越肥,袖山高为零时,袖肥成最大值。
袖子基础袖山、袖身、一片袖、两片袖的结构设计最近我们整理了各种衣袖的结构制图,为了照顾一些零基础的朋友,今天我们再次整理了一些衣袖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 | 服装云教育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衣袖的种类袖山结构设计图1.1.1 袖造型1、袖山设计要素袖山越高,美观合体性越好,运动舒适性越差。
袖山越低,美观合体性越差,运动舒适性越好。
2、袖山—袖窿弧线结构关系袖山弧线≥袖窿弧线,袖山弧线≥袖窿弧线=吃势流行趋势:吃势相对较小≤2。
图1.1.2 宽松袖山—袖窿结构关系图1.1.3 较宽松袖山—袖窿结构关系图1.1.4 较贴体袖山—袖窿结构关系图1.1.5 贴体袖山—袖窿结构关系表1 各种风格衣袖各参数表3、袖山结构制图①、制图总原则:在袖窿上作袖山结构图,以保证两者的配伍关系。
②、袖山的三个参数,在制图时只需同时考虑两个参数。
设计中考虑袖肥合体性时,只需确定:袖肥、袖山对角线;若考虑袖山美观性时,只需确定:袖山高、袖山对角线。
4、袖山与袖窿的吻合(对位点的确定)①吃势集中于袖山部分。
②后吃势>前吃势。
③袖底无吃势。
图1.1.6 袖山与袖窿对位图袖身结构种类及制图直身袖一般与宽松、较宽松或较贴体的袖山形状配伍,直身袖与较贴体的袖山配伍时,袖身必须收省(袖口省或袖肘省)。
弯身袖型一般与较贴体或贴体类袖山型装配伍,有一片弯身袖及两片弯身袖等。
图1.1.7 袖眼与袖身造型变化关系圆袖结构设计1、宽松型直身袖结构制图宽松性或较宽松袖山配伍直身袖型的制图方法(见图1.2.1),一般衬衫袖、宽松一片直身袖均为此制图方法,衬衫袖袖口需开衩。
图1.2.1 直身袖制图方法2、较合体直身袖结构设计较贴体袖山配伍直身袖型的制图方法(见图1.2.2),为达到袖口较为合体,袖身须收袖口省或袖肘省。
袖口省直身袖制图步骤:cw=12①、在袖肘线作前、后片等份点。
②、在底线将袖肘等分线延长线各向内收1.5cm,(根据造型调整)③、从a向内量cw=12的b,取ab中点e,连Ae交袖肘线于B。
服装制版合体连身袖造型原理和制图步骤分享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比较连身袖的肩部塑型的方式与装袖有着本质的区别。
深入了解他们塑型的方式与差别并将合体装袖的造型方式运用于合体的连身袖造型中是连身袖造型原理的关键,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1.1 袖窿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1)装袖结构的袖子与袖窿分离而单独进行裁剪,再进行缝合。
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一些余量,当手臂抬起和下落时,这些余量像褶裥一样折叠在肩部和腋下,以适应手臂活动所需要的长度变化。
在装袖结构中,有着袖片的“袖山高”与衣片“袖窿”两个因素共同塑造肩部造型及其转折关系。
袖子纸样的袖山高,随着腋窝位置的上下设定、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等要素的不同而变化。
绱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袖山高的增减是在袖肥线的上下进行,由于袖长没有变化,所以绱袖角度大的时候袖下会变长,袖子更加便于活动。
这是装袖结构在处理袖子合体外观与活动机能性之矛盾的特性。
装袖结构在塑造合体的造型时,袖山高取值便会增大,衣身袖窿开深位置提高,接近人体腋下部位,衣身与袖子的肥度减小,肩点立体程度增强,整体呈合体内收状。
此时虽然服装松量不大,但袖下长度的增加,也可保证手臂的运动自如。
这种调和外部廓型与运动机能两者关系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体现出装袖结构本身的合理性。
(2)连身袖结构袖子与衣片连裁,既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窿结构,这就成为连身袖结构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成为影响连身袖合体问题的主要因素。
连身袖结构中,前、后片的纸样分别从肩部到手臂构成构成完整的一片,没有袖窿,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就不可能有袖山和袖窿的契合关系,衣身肩线与袖中线的相交角度几乎成为影响服装肩部造型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减小肩线与袖中线的夹角,使之趋近人体肩部角度时,肩部有可能呈现出合体状态的造型。
但此时袖下线的长度会大大减小,使得手臂的活动机能性减弱。
如何借鉴装袖的造型原理,处理合体连身袖的外观造型与活动机能性之间的关系是本论文的中心和难点。
第二章女上装的样板设计第一节四开身女上装结构图的绘制方法一、刀背缝女西服此例服装为紧身造型,典型的四开身款式结构,前、后身分别有刀背缝,单排1粒扣,直下摆,平驳头西服领,双嵌线带袋盖挖袋,两片袖,袖口有开衩。
1.成品规格的制定根据国家号型标准中的中间标准体160∕84A的主要控制部位尺寸,确定成品规格尺寸如下:部位 后衣长 胸围 总肩宽袖长 袖口尺寸 60 94 39 56 132.衣身结构衣身结构图借助日本文化式女子原型绘制而成,原型的胸围尺寸是84cm。
制图过程中B 采用的是成品尺寸,即包括松量。
• 袖笼深:西装的袖笼深要在原型基础上加深一定的数值,以适合人体的活动和穿着状态,原则上前、后袖笼深的下落量应相等。
• 胸省量:考虑到穿着的舒适性、活动量和亚洲人的体型特点,以及工艺的处理,原型中的胸省要作一定的分散处理,一部分省量转移到前中心线,一部分放松在袖窿中。
• 衣身的分割线:在服装设计中,分割线在考虑结构的同时,更多的要表现分割线条形状、块面的立体美感,因此在制图时要注意分割线的位置、走势、弯度等的变化,以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 腰省量的分配:人体的胸围和腰围有一定的差量,合理分配省量的大小可以更好地达到造型效果。
不论是原型,还是成衣,腰省的总省量就是胸腰差量。
腰省量并非沿腰围一周平均分配的,一般后腰省量和前腰省量之比约为6:4。
前侧片转化过程见下图,①从结构图中取出前侧片,②将①中的袖窿省合并,③完成前侧片的净板。
3.领子驳领是西服的特有领型结构,各部位名称如下图所示。
4.袖片的结构袖子的造型款式很多,但衣袖一般不能单独决定其造型,而需要考虑服装的整体平衡。
因此,就女西服上装的特点来说,要求合体、平挺、舒展,西服袖型也要做得合身、有型,所以其造型种类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两片袖是正装的基本袖型。
用内、外两片有弯度的袖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略带弯度的圆筒形,这样稍加处理而成的衣袖外型能很好、很自然地符合手臂形态。
一片袖、两片袖、皱褶袖的立体裁剪教程本文通过对服装衣袖立体裁剪的讲解,主要是帮助大家一方面掌握袖子立体造型手法及板型制作。
二是掌握确定袖子放松量加放位置及大小的方法。
“本文难点:1、能够较好地处理变化袖型的造型方法。
2、掌握假缝试穿后的衣袖调整技巧。
原型袖的立体裁剪原型袖是指覆盖人体手臂部分的原型,是配合原型衣考虑松量大小的一片袖原型。
(一)布料的准备1、量取用布;2、整理布纹;3、标记:标记袖中线与袖深线。
(二)操作方法1、制作袖筒①披布:将手臂内侧朝下,布料放在手臂上,对准袖深线与袖中线,一般袖深线达到平行即可。
在袖深、袖肘、袖口处用针固定。
②加放松量:在前后手臂厚度的中心留出放松量,即前面臂根处、袖肘处、袖口处分别放出1cm。
后袖臂根处、袖口处放出1.5cm,袖肘处放出2cm。
由此可以看出,袖后面的松量比袖前面大,符合手臂向前活动的功能需要。
③确定前袖缝:把前袖布包裹到手臂内侧,按手臂内侧的基准线留出缝份,剪掉余料。
④确定后袖缝:把后袖布也包裹到手臂内侧,注意袖深线要前后对合。
由于手臂肘下向前倾斜,使前、后袖缝不等长,所以处理前后袖缝时要从袖深和袖口两头向袖肘方向别起。
⑤作袖肘省:由于肘下手臂前倾,后袖缝袖肘处会出现余量,把余量制作成袖肘省。
然后留出缝份,余料剪掉。
⑥确定袖口:根据袖长定袖口,用带子缠绕袖口一周,固定。
然后把手臂竖起,调整带子使之与地面平行。
按带子标记袖口线,留出缝份,余料剪掉。
2、制作袖山①袖山吃势:从袖山顶点向前后袖山沿经向别起,每一根针挑布不要太多,直到袖山处多余的量别进去(即吃势),并保证袖山处的经纱顺直。
注意大头针应竖向排列。
②确定袖山轮廓:沿臂根截面的形状标记出其轮廓,可先标记出几个关键点,如袖山顶点、袖深点、前后袖山中点作为平面图修正的依据。
预留缝份后,余料剪掉。
(三)原型袖的制板1、整理原型袖结构图取出原型袖的大头针,展成平面,借助袖窿尺画顺袖山曲线和袖口曲线,画准袖缝和省缝。
纸样师必备-圆装合体袖的绘制技巧圆装合体袖从字面意思来看,它具备两个内含,一是从结构上来说它属于圆装袖,也就是说构成袖子结构的袖隆部分的形状呈现椭圆形状,当然与之相装配的袖眼也会呈现椭圆形状.二是从袖子的宽松程度来说它不是普通袖,也不是宽松袖,而是合体袖,合体袖适合紧身,合体套装或大衣的版型.合体袖存在的基础是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袖隆.一种形态的袖隆好比一种螺母,必须要有相配套的螺栓才能咬合在一起.由此看来,袖隆结构形态是袖子装配和绘制的基础。
袖眼的绘制所谓的袖眼,是指把袖子的大小袖片的分割线缝合之后,上面的窟窿像人的眼睛,所以形象的称之为袖眼.眼睛在人体器官中是很重要的,对于服装制版来说,袖眼在整个服装制版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袖子装配在袖隆之后是否美观,是否存在弊病,关键在此.如图1所示是胸腰米式原型的袖隆,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袖子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第一步:从胸围线上的点K沿背宽线垂直往上量取0.5确定点M,然后经过点M绘制胸围线的水平线,此线就是袖根抬高线.所谓的袖根抬高线是指袖眼上的袖山谷弧线的最低点P比袖隆谷弧线上的最低点A 抬高的线.其目的是为了在袖子成衣之后,增加人体胳膊往上抬高的活动量.这0.5算是袖子功能的设计.如果只追求袖子在人体胳膊静止状态的完美效果,当然不抬高或者少量抬高也是可以的.第二步:取袖隆宽KL的中点即A,此点就是袖隆宽中点,然后从点A垂直于胸围线往上做垂线AD,此线就是袖隆宽中线.此处应该注意的是袖隆谷点和袖隆宽中点有时候重合在一起,有时候是分开的,另外,袖隆宽中线也不是侧缝辅助线的延长线.本例中的侧缝辅助线,袖隆谷点和袖隆宽中点都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在概念理解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要加以区分。
第三步:延长后冲肩线HB相交于袖隆宽中线AD于点D。
第四步:延长前冲肩线JC相交于袖隆宽中线AD于点E。
第五步:连接后肩点B和前肩点C,取BC的中点G,然后从点G做袖隆宽中线AD的垂线,垂足为点F.第六步:沿袖隆宽中线从点P往上量取袖山高=0.8PF 0.5确定一点Q,然后经过点Q绘制胸围线的水平线,此线就是袖山高线.第七步和第八步:如图绘制前后腋点线即可.如图2所示,在上面绘制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绘制眼眶YZZ1Y1.第九步:在袖山高线上从点Q往左量取袖山顶点移量VQ=1.5GF 确定点V,此点就是袖山顶点.第十步:以袖山顶点V为圆心,以前袖山斜线XV=FAH-0.5为半径与袖根抬高线相交于一点X.然后连接点V和X,此线就是前袖山斜线.第十一步:后袖山斜线绘制原理同上.第十二步和第十三步:如图绘制前后眼眶线即可.第十四步:从袖山顶点V做胸围线的垂线,此线就是袖中线.袖中线与袖根抬高线的交点为B1。
两片袖的制图方法袖子是服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给服装增添造型和特殊的风格。
一个好的袖子设计可以使整体造型更加丰富和独特。
制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可以帮助设计师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传达给制作人员。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袖子制图方法。
一、基础袖子制图方法1.确定袖子的长度和宽度:首先,需要确定袖子的长度和宽度。
一般来说,袖子的长度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服装的整体比例来确定。
袖子的宽度可以根据设计的风格和服装的款式来决定。
2.绘制袖子的基本形状:可以使用直尺和曲线尺工具来绘制袖子的基本形状。
根据袖子的设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曲线形状,如直线、弧线、S形曲线等。
绘制袖子时需要注意曲线的流畅性和比例的合理性。
3.添加细节和装饰:在绘制基本形状之后,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添加更多的细节和装饰。
例如,可以在袖子上添加褶皱、蕾丝、花边等。
4.标注尺寸和说明:在完成袖子的绘制之后,需要对尺寸和制作要求进行标注和说明。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制作人员理解和制作袖子。
二、客制化袖子制图方法有时,设计师可能需要根据特殊需求或创意设计客制化的袖子。
下面介绍一种基于裁剪和缝纫的客制化袖子制图方法。
1.设计草图:首先,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软件设计出袖子的草图。
根据设计需求和人体比例,确定袖子的长度、宽度和形状。
2.纸板样板制作:根据设计草图,使用纸板制作出袖子的样板。
这需要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
根据草图的设计比例,在纸板上切割出袖子的形状,并用胶水将各部分粘合在一起。
3.试穿和调整:将纸板样板放在模特身上进行试穿。
根据试穿的效果和客户的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这可能涉及到调整袖子的长度、宽度或形状等。
4.制作袖子:根据经过调整的纸板样板制作袖子。
可以使用布料和裁剪、缝纫的技术来完成袖子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袖子的形状和比例。
5.修饰和装饰:在制作袖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个人喜好进行修饰和装饰。
例如,可以添加褶皱、蕾丝、花边等。
服装裁剪之袖子纸样变化附实列制作1、变化成肘部宽松的袖肘省袖适合茄克衫、呢大衣、羽绒服等厚料的服装。
袖口=11cm。
1.先描出原型。
2.作前袖口大11cm。
3.折叠新袖中线,得出省量纸样折叠变化2、变化成小袖口合体一片袖适合女衬衣、连衣裙、礼服等。
1.先描出原型。
2.作前袖口大11cm。
3.以后对位点0为圆心转动另一段袖山弧线与后袖缝线,使它与袖口11cm相交于一点。
4.后描出另一半。
3、变化成肘部合体的袖肘省袖适合旗袍、礼服等。
1.先描出原型。
2.作前片袖口大11cm。
3.以o点为圆心转动另一段袖山弧与后袖缝,使后袖缝与1/2处相交。
4.再以A点为袖肘省尖点,同时为圆心点使下半段转至后袖口大11cm处。
4、变化成小袖口合体短袖长袖时新的袖中线离原型袖中线1.5~3cm。
短袖不用袖偏线,袖中线保持原来不变。
短袖长=25cm 袖口=12.5cm1.先描出原型。
2.作前后袖口大12.5cm。
3.分别以O、A为圆心旋转原型。
5、变化成喇叭袖可以是长袖、中袖和短袖。
1.先描出原型袖口大。
2.前后各增加10cm为喇叭口大,将10cm各三等份。
3.将原型前后袖山弧各分三等份,分别以各点为圆心旋转。
6、一片袖变两片袖7、连袖原型的纸样变化变化成插角袖当袖中线离开肩线的延长线与水平的夹角在之间时,采用插角袖的方式,以便于手臂活动。
1.将连袖原型样板放在纸上,使前中线垂直,描出样板。
2.过肩端点做一水平线。
3.以肩端点为圆心向下旋转袖子,使上平线与袖中线的夹角呈45°,然后描出袖子部分,转动后的袖底缝与侧缝交于一点A。
4.过肩端点作前中线的平行线,袖窿弧与平行线交于一点A,延长侧缝线,过A点作延长线的垂线。
5.连结A到B.三角形阴影为插角部分。
6.把连袖样板的后中线垂直放置在纸上,描出样板,拓印袖窿弧线。
7.量取前片新侧缝线长,在后片上从腰线沿侧缝向上量同样的量作标记点C。
8.以肩端点为旋转点向下旋转袖子,至到袖子腋下点与C点重合,然后描出袖子部分。
合体袖的结构分析及纸样处理作者:卢丽萍来源:《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合体袖是西服设计的一个重点,文章从合体袖结构原理的角度认识、分析、探索西服袖子结构,并据此分析袖子与衣身,结合制图、缝制、裁剪、熨烫工艺等方面内容提出纸样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合体袖;袖山高;变体结构;弯袖型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1-0067-02袖子是西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件西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西服设计的一个重点。
人体的手臂是人们工作、运动等日常活动最常使用的肢体,当手臂活动时,包裹手臂的袖子直接牵动着身体,使袖子、衣身的造型发生改变。
袖的结构设计既要注意其时尚造型,又得讲究其实用功能,并考虑其运动舒适。
本文论述了合体袖在袖山高、袖窿深、袖肥、贴体度、舒适度等方面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并达到美观、舒适、合理板型效果。
根据制作西服袖子时所遇到的问题,作出结构上的分析,并做出纸样相应的修正方法。
1 合体袖结构原理构成袖子造型的基本结构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类,即装袖类和连身袖类,它们的造型演化过程是从贴身到宽松,无论是装袖还是连身袖,贴身的还是宽松的,其造型结构的关键是袖山高。
袖山幅度是指袖山顶点贴近落山线的程度,俗称袖山高。
袖型是指由于袖山幅度的改变而形成的袖子外形。
基本袖山高采用AH/3是长期实践和理论确认的标准袖山高公式。
在结构上,基本袖山高采用AH/3有什么实际价值和意义呢?为什么不采用AH/2、AH/4等?通过实验证明,AH/3的基本袖山所构成的袖筒与衣身的角度接近45 ?觷,对照人体工学这种状态也正好是手臂既不抬得很高,也不是垂直的中间状态。
显然这对未来袖子的结构变化和造型设计(向运动或贴身延伸设计)确立了一个中性状态的基础和可靠的参照物。
可以说它是一种特殊状态,与它对应的袖贴体度、袖肥和袖窿深度也是特殊状态,故前者变,后者也随之改变,这就是袖子结构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