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944.00 KB
- 文档页数:11
语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
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名作《徐霞客游记》。
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的:1、学习徐霞客热爱自然,不畏艰险,求知探险的精神。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质疑、揭题1、师板书:阅读。
生齐读。
师:“读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生谈感受。
师板书:大地。
生齐读“阅读大地”。
师:“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师:可是的确有一个人,他会阅读大地,他就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
(板书:徐霞客)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一) 学习第一段1、自读第一段,思考: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学生反馈: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板书:奇人。
3、读了这一段,你还有什么收获?(他创作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板书:奇书、徐霞客游记(二)学习第二段(2-6自然段)1、自读2—6自然段,思考:徐霞客的人奇在哪里?他的书又奇在哪里?自读做批注。
2、汇报交流:(1)淡泊名利、立志考察句子一: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而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句子二: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A:学生汇报读句子并谈自己的体会。
B:品读重点句子。
C:师引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徐霞客的“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徐霞客的“奇”因:(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3)锲而不舍、求真求实3、体会《徐霞客游记》的“奇”(1)自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本书奇在哪里?(2)反馈: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现《徐霞客游记》的价值。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精选4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
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揭题质疑1、介绍搜集的资料。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徐霞客的文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引入课题。
板书。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检查预习1、我会读卓尔不群露宿栖息源流抢劫锲而不舍勘探2、我会找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三、合作交流。
1.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位奇人?徐霞客“奇”在哪里?边读边做批注。
独立完成。
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徐霞客的“奇”与与众不同。
并借机指导朗读。
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1)不求功名。
(2)不畏艰险。
(3)求真求实。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5)锲而不舍。
4、正是徐霞客这位奇人的奇举成就了千古奇书。
同学们想想世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游记》为奇书?课文哪个自然段评述了这本书。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四、回归课题、品读领悟。
1、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现有你对阅读大地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理解“阅读”的意思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0.1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10 我们去旅行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课时 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徐霞客热爱自然、不畏艰险、求知探险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徐霞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徐霞客的生平,能简单地介绍他。
2.从课文中了解徐霞客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徐霞客热爱自然、不畏艰险、求知探险的精神。
两课时1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①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
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3[②“千古奇书”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介徐霞客及其事迹与成就。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4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③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④这句话写出了什么?]5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
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介绍徐霞客的志向及对祖国山河的考察情况。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6[⑤这段话表现了什么?]段导读:点明了在当时“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是下面两段的总起。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地区,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题的含义,解决对课题的疑问;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
3.体会文章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这种写法对彰显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白板,音乐【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齐读第一自然段,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说说徐霞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 指名反馈板书:奇人,奇书二、新授1.课件出示上节课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三个问题;(1)徐霞客为什么阅读大地?(2)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3)徐霞客阅读大地有何成果?2.生默读课文思考;3.交流反馈;4.解决第一个问题,指名汇报;5.根据学生反馈,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追问这是种什么写法?(对比写法及其作用)体会徐霞客的卓尔不群(板书:卓尔不群)6.解决第二个问题,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7.生反馈,师追问: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旅途艰辛,勇敢等)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画出能够体现他旅途艰辛的句子。
8.生反馈,师随机体会。
白板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画重点词语如“三十多年”、“行程九万里”、“第一手考察资料”、“再”、“一定”、“即使……也”体会,反馈时指导朗读;“没有……没有……没有……连……都没有指导学生说说徐霞客的时代跟我们时代相比还没有哪些设备?找出文中关联词一概括徐霞客是怎样面对困难的,指导学生想象徐旅途上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也用“即使也”说说;9、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10.课文学到这你有何体会?课文中还列举了哪些事例能够体现他旅途特别艰辛的?10.引导生概括第五、六自然段列举事例,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体会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板书:锲而不舍)11.师补充资料,“像这样危险的洞穴,他仅在广东、广西、福建就探寻过270多个”12.课件出示第三个问题,“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成果”13.生反馈,课件出示他人对徐霞客的评价;三、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天都峰”图片,及《徐霞客游记》中描写该处风景的句子,直观感受《徐霞客游记》的语言优美,详实生动。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师板书: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再读课题——生:齐读《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二、引出课文学习,总结问题1 、师:课文中有一段话概括了徐霞客的一生,请浏览课文,找到这段话,读一读。
生自学,指名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师:再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呢?生: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师板书:奇人奇书师:请同学们反复读2 遍。
生:读“奇人奇书”师: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生:为什么是奇人?人奇在何处?生:为什么是奇书?书奇在哪里?生:奇人如何写出了奇书?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梳理了三个问题:1、人奇在何处? 2、书奇在何处?3、奇人怎样写出了奇书?请同学们带着这3 个问题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1)勾画文中重点词句。
(2)反复读相关句子。
(3)用三言两句批注自己的理解。
(4)同桌交流讨论。
自学方法:(1)紧扣问题本身,查找答案。
(2)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的考察,总结答案。
(3)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丰富答案内容。
学生自学,解决3 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学习收获(一)奇人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先来交流一下徐霞客人奇在何处?谁来?生:读文“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师:从这句话怎么体会到的人奇?生:“卓尔不群”这个词。
师板书:卓尔不群请大家读一读。
卓尔不群——指什么。
师:在明朝那个年代,读书人追求的是什么?生齐读: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师:为什么写下这段?生:对比。
然后突出徐霞客的卓尔不群。
师:别人的雄心壮志是什么?生:追求功名。
师: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呢?生: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师:正如他自己所说,请大家齐读课件出示:“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生:齐读。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程目标通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让学生了解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和对大地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实地探索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分析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和对大地的热爱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并进行讨论教学过程探究徐霞客的生平和主要作品(15分钟)1.通过PPT或讲义简要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引导学生思考:徐霞客的作品中有哪些表现出他对大地的热爱和探险精神的内容?分析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和对大地的热爱(15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和对大地的热爱展开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小组讨论汇报:请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展示不同观点和思考。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并进行讨论(40分钟)1.分发或投影展示《大地的徐霞客》一文,让学生开始阅读。
2.阅读指导:学生可以边阅读边做简单的标记,标记出对大地的描写、徐霞客的探险经历等内容。
3.小组讨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按照小组进行讨论,讨论一下问题:–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徐霞客对大地的热爱和探险精神?–文中徐霞客的探险经历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徐霞客的探险经历中你学到了什么?4.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和交流。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要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徐霞客的生平、主要作品以及对大地的热爱和探险精神。
2.拓展思考:以徐霞客为榜样,你觉得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如何发扬探险精神和热爱大地?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讨论中的问题写作,并体现在个人读书笔记中。
2.小组整理讨论结果,并制作小组展示PPT,展示下节课。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个人读书笔记评估学生对徐霞客的理解和课堂学习成果。
2.评估小组展示PPT的制作情况和呈现效果。
参考资源•《大地的徐霞客》一文•徐霞客的相关文字和画作。
五年级《阅读大地徐霞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五年级《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骆志菊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新都香城小学教师伍娟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卓尔不群”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徐霞客是奇人。
3、继续练习批注笔记。
4、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彰显人物特点,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彰显人物特点,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开课前,循环播放祖国各地的优美风景,学生静静观赏)一、复习内容入新课,初步感受“奇”泱泱大国,美景赏不完享不尽,它就是一本大自然奇妙的书,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徐霞客的脚步去阅读大地(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一说。
教师评价:你已经掌握了抓住主要人物、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真不错。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文中的徐霞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出重点词,并让其写在黑板上,可以抽3-4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兼顾书写的指导(含正确率)孩子们的这些感受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的,请回到文中,仔细读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语句,在旁边批注出你的感受。
(生默读,批注;教师巡视)二、班级汇报互交流,深入感悟“奇”师:静能生慧,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静静地批注,相信收获一定不小。
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环节过渡:师;(教师指着黑板上学生刚才写的“卓尔不群”这个词,问)徐霞客的卓尔不群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预设(一)(重点处理第二自然段)生:我从的2自然段感受到了徐霞客的卓尔不群。
师:(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中的那个语句感受到的,)能读读吗?生读师:你能说说卓尔不群是什么意思吗?生:与别人不一样。
师追问:与别人有哪些不一样(学生找出来)师:这种不一样,你来读一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如果学生读得好就走下一环节,如果学生读得不好,就可以再抽一个学生读一读)师:孩子们读得真好,可老师认为作者写得不够好,明明写徐霞客,为什么还要写当时的读书人干什么呢?我们把它删除了行不行?(学生发表见解,从中了解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好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作者通过对比(板书:对比)的描写方法,突出了徐霞客的奇(板书:奇),立下与当时读书人完全不同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