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吃什么药
- 格式:docx
- 大小:17.12 KB
- 文档页数:4
询诊热线编辑/杨丽伟****************编辑/杨丽伟****************感光细胞逐渐变性,最终丧失功能,就会出现失明。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起初多表现天黑或进入黑暗处视物不清,行动困难,至天明或光亮处视力复常;日久病情加重,视野日渐缩窄,甚至缩窄如管状,仅见眼前事物,不能看到周围空间,因而行动极为困难,最终可失明。
视网膜色素变性多与遗传(基因)有关。
在有的家族中,只有男性才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女性只是携带者,并没有明显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症状。
视网膜色素变性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治疗上的突破。
部分药物能在某种程度上延缓病程,如可以用一些扩血管药(如丹参),若眼压高可加用降压眼的药物。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眼科医院院长、教授 叶剑多发性肌炎复发怎么治我发病于2012年2月初,主要表现为全身无力,蹲坐不起,说话舌头不灵活,吞咽有时挨呛,起床困难。
在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住院治疗。
经过三个半月的治疗,肌酶基本正常。
免疫球蛋白用了55支,甲泼尼龙48毫克/天用了一1个月,后改口服32毫克,每周减4毫克;甲氨蝶呤20毫克每周推注1次。
后激素药量减到8毫克每天,甲氨蝶呤6毫克每周。
此后虽然指标正常,但症状只是稍有缓解。
我原来还有腔隙性脑梗和高血压,这两种病都控制得蛮好,就是服用甲泼尼龙后心率和血压都有些不稳定。
5月11号出院检查肝肾功能正常,但血脂和胆固醇高,尿酸也有点高。
出院后,总感觉肌力没有恢复,全身无力,容易咬舌头,感觉很困。
医生加了甲泼尼龙4毫克,甲氨蝶呤口服4颗。
请问,还有什么好的治疗和控制方案?广西 宋读者宋读者: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肌无力、肌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需要坚持治疗。
治疗时,对病情反复及重症患者应及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用量,及时避免不良反应。
你目前免疫抑制剂主要选用的是甲氨蝶呤。
视网膜色素变性工伤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障碍,是由于视网膜中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异常或损伤导致的。
工伤是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事故或因长期工作环境导致的职业病。
视网膜色素变性工伤通常发生在长期从事需要长时间用眼的职业,比如电子产品组装工、程序员等。
长时间连续用眼会导致视网膜上色素上皮细胞的细胞功能异常或受损,进而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
在电子产品组装工这个职业中,工人需要长时间盯着小零件进行组装,眼睛需要进行高强度的用眼。
这样的长时间用眼会导致视网膜上色素上皮细胞长时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容易出现功能异常或受损。
同时,组装过程中会产生光线闪烁,电子产品中也会包含辐射物质,这些都会对视网膜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色素上皮细胞受损。
视网膜色素变性工伤的症状主要包括视力模糊、夜间视力下降、中央视野缺损等。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视力会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失明。
对于已经发生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工人,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一旦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主要是通过保护和促进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恢复,延缓病情进展。
可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疗、物理治疗等。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工人也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定时休息并进行眼部保健。
为了预防视网膜色素变性工伤的发生,工作场所应该加强眼部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人正确用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工作场所也应该提供适当的防护设施,比如防护眼镜、防辐射设施等。
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确保他们在工作中的健康。
综上所述,视网膜色素变性工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发生在需要长时间用眼的工作场所。
对于已经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工人,应及时就医治疗,预防病情的进展。
对于其他从事类似工作的人群,应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眼部健康知识的学习,合理用眼,保护眼睛的健康。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应该吃什么药。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
文献中曾有试用血管扩张药、维生素A、E及B12、组织疗法、牛脑下垂体移植、脑下垂体放射线照射、各种激素、中药、针灸、眼外肌肌束脉络膜上腔内移植术等,效果均不确切。
有的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临床观察亦因遗传的高度异质性、患者生活及精神情况等而有种种差异,个别文献仅供参考。
下列方法,或可避免视功能迅速恶化:1.遮光眼镜的选用强光可加速感光细胞外节变性,所以必须戴用遮光眼镜。
遮光眼镜的颜色从理论上说应采用与视红同色调的红紫色,但有碍美容而用灰色,亦可选用灰色变色镜。
深黑色墨镜并不相宜,绿色镜片禁用。
2.避免精神与体力的过度紧张过度紧张时体液中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增加,脉络膜血管因此收缩而处于低氧(hypoxia)状态,促使感光细胞变性加剧。
我国传统气功疗法(静功),能以自己的意志调整大脑皮质及机体各器官的活动。
如持之以恒,对防止本病视功能迅速趋于恶化方面可能有所帮助。
*2、预后本病性连锁性患者发病年龄早,病情重,发展迅速,预后极为恶劣。
在30岁左右时视功能已高度不良。
至50岁左右接近全盲。
常染色体隐性及显性遗传患者发病年龄无太大区别,但视功能损害显性常轻于隐性。
偶尔有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趋于停止者,故预后相对地优于性连锁性与隐性遗传。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怎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断和治疗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因为这种疾病通常都在儿童时期或年轻时期就出现,所以它对患者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和治疗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首先,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断必须由专业的医学机构进行。
通常该疾病由第一次就诊的眼科医生来发现,他们会通过对视网膜和视力的一系列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这种疾病。
同时,还需要进行家庭史调查,对患者的家族背景进行评估,以确定该疾病是否为遗传性。
在诊断方面,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技术和工具可以用来诊断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例如,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医生可以精确地确定患者患有哪种类型的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规划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加有效。
其次,对于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
虽然目前并没有针对该疾病的完全治疗方法,但是通过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明显改善。
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治疗方式是通过营养补充剂来保持和提高眼睛健康。
这些补充剂通常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素,它们可以保护眼睛健康,控制病情的恶化。
同时,患者还需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这些也有助于控制病情。
另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针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通常要求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包括抗氧化剂、视网膜细胞保护剂和光敏感药物等。
虽然这些药物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它们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的来说,诊断和治疗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尽管该疾病对患者影响极大,但是通过专业的医学团队的精心治疗和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研发出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以帮助更多的人战胜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的治疗新进展视网膜色素变性病(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其特征是视网膜色素层变性和萎缩,导致渐进性视力丧失。
该疾病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辅助性治疗,如佩戴视力辅助器、使用药物、手术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进展。
一、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的发病机理与多种遗传突变相关。
因此,基因治疗成为治疗RP的新方向。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或修复性基因导入病人体内,通过激活或抑制某些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基因治疗主要分为替换型、增强型和修复型三种。
替换型基因治疗是利用载体将正常基因导入视网膜内,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增强型基因治疗是增强已有基因的功能。
修复型基因治疗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病变基因。
已有许多基因治疗试验证明,基因治疗是治疗RP的有效方法。
例如AVXS-201和UPC-2A等途径,均使RP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改善。
基因治疗的发展将为RP患者带来更为广阔的治疗前景。
二、干细胞技术干细胞技术也是治疗RP的新方向之一。
干细胞是一类全能性细胞,可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
RP导致视网膜细胞死亡和萎缩,如果通过干细胞能够重建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就有望恢复视力。
目前,干细胞技术主要分为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两类。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胚胎的内细胞团,目前仍存在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
因此,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成为RP治疗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向。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是指通过基因重编程和特定培养条件将成体细胞转化为全能性干细胞。
通过这种技术,RP患者的皮肤细胞、血液细胞等常见组织中提取的细胞就能转化为干细胞,再实现分化成视网膜细胞。
对于RP的治疗,干细胞技术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是其最大的优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干细胞技术更为复杂,仍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待解决。
三、治疗前景目前,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应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积累。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疾,是指眼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导致视网膜功能逐渐下降的疾病。
它常常在中老年人中发生,并逐渐影响视力。
本文将介绍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希望对读者了解并应对此疾病有所帮助。
一、症状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逐渐显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力下降:患者会逐渐发现视力模糊,尤其是在看近距离的物体时更为明显,导致阅读困难,甚至完全看不清楚。
2. 视力下降区域:患者可能会出现中心视力模糊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央视力缺失。
这种情况会导致看东西时无法将目光集中在物体中央,而偏向物体的周围,从而影响对物体的准确观察。
3. 颜色感知异常:视网膜色素变性可能会导致对颜色的感知产生问题。
患者常常会注意到颜色变得更加黯淡,或者出现颜色浓度不均匀的情况,例如黄斑区域出现黑点。
4. 夜间视力下降:视网膜色素变性还常常导致夜间视力下降,这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损伤而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遇到夜晚行走困难、看不清楚周围物体的问题。
二、治疗方法目前,视网膜色素变性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一些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一些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以帮助保护视网膜细胞,减缓疾病的进展。
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籽提取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增强眼部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2. 注射治疗:一些药物可以通过眼内注射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视网膜细胞,起到保护和修复的作用。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注射技术的安全和准确性。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严重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例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区裂孔,可以通过手术修复来提高视力。
4. 康复训练:对于已经出现视力下降的患者,康复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通过视觉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视觉功能,减少在生活中的困扰。
如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经络与脏腑等组织器官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果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失调,就会反映到眼睛里,甚至引起眼疾。
相反,眼疾也会通过经络影响脏腑,导致气血津液紊乱,全身反应。
“十清光明”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针对五脏失调、经络阻塞、气血不足等引起的眼病而提出的。
根据《内经》所揭示的眼与五脏、经络、气血的关系,以“五行平衡”、“疏经通络”、“养气养血”为核心治疗理念,可分为“调脏通眼”、“通络通眼”和“养血养眼”。
为什么叫看得清光?
因为我国眼科疾病病人我们希望的,就是一个失明的能重见光明,视力水平下降的能眼睛进行重新设计明亮起来。
所以就觉得,经过研究治疗后,眼睛能越看越清楚,能重见光明。
所以叫视清光明。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也应注意情绪调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应注意自己的情绪调节,情绪困难对治疗眼病有很大的危害,《医学概论》中包含: “内伤七情,狂喜动心,不能掌握血。
”。
愤怒伤肝,不能藏血,积伤肺,思念伤脾,失去会伤肾,都能活血。
表明药物治疗情志障碍、脏腑功能障碍的难度较大。
总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
态,逐步树立对眼病治疗的信心,从而加快眼病的康复和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护理要点简介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主要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导致。
这种疾病常常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对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护理要点,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要点1. 定期复查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进展速度因人而异,因此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一般建议每6个月到1年进行一次视网膜检查,以及视力测试。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患者需要控制自己的血压和血脂水平。
一般来说,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建议患者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
3. 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植物油的食物。
同时,需要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摄入,避免熏煮食品、油炸食品以及过度加工的食品。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因此,患者需要坚决戒烟限酒。
戒烟可以改善视网膜循环,减少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进展。
而饮酒过量会导致视网膜血管扩张,加剧病情。
5. 避免眼部损伤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功能已经受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建议患者避免用力揉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避免拿重物过度用力,还需注意避免受到眼部外伤。
6. 注意光照强烈的光线对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来说可能产生刺激和损伤。
因此,建议患者在户外活动时佩戴合适的太阳镜,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室内也需要注意避免强烈的光源,保持适宜的照明环境。
7. 注意休息和调整心态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力已经受损,因此需要更充足的休息,以减轻疲劳。
患者还需要积极调整心态,不要过分焦虑和担忧。
什么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如何预防和治疗在我们的眼睛这个神奇的器官中,视网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一部超级相机的底片,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的光线信息,让我们能够看清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然而,有一种疾病却会悄悄地侵蚀视网膜的功能,那就是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进行性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简单来说,就是视网膜中的一些细胞逐渐失去正常的功能,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甚至最终失明。
这种疾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出现症状,但早期可能并不明显。
最初,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在黑暗环境中视力变差,比如走夜路时看不清。
随着病情的发展,周边视野会逐渐缩小,就像通过一个狭窄的管道看东西,只能看到正前方的一小部分,而周围的景象变得模糊或看不见。
再往后,中心视力也会受到影响,阅读、看电视等日常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视网膜色素变性呢?这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的基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这种疾病,那么其他亲属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此外,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也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既然视网膜色素变性如此可怕,我们能不能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它呢?遗憾的是,由于其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目前还没有特效的预防方法。
但是,如果您的家族中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建议您尽早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
对于已经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这种疾病,但通过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一些营养神经、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的药物,可能有助于保护视网膜细胞的功能。
例如,维生素 A 棕榈酸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病情的恶化,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过量可能会引起中毒。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通过修复或替代有缺陷的基因,有望从根本上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虽然这项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视网膜进行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大部分是遗传性疾病。
病理过程首先是视杆细胞的损害,其后是视锥细胞亦受到损害。
感光细胞的损害主要是通过凋亡进行的,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是凋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RP的实质是基因缺陷导致的感光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变性,从而引起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眼底特征性改变及视网膜电图波形振幅减低或熄灭。
RP是发达国家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各地的调查资料,全球人口群体患病率约为1/3000~1/5000(1990年爱尔兰第六届RP会议报道)。
据此估计,全球的RP患者约有150万人,在中国约有40万人。
RP多于幼年或青春期发现,常双眼发病,也有病变仅发生在单眼者,具有遗传倾向。
本病遗传学分型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性连锁隐性遗传及散发型。
临床上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为多见。
RP的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包括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视网膜移植手术治疗等。
视网膜移植手术治疗有视网膜感光细胞、干细胞、色素上皮细胞及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移植,其治疗的技术不成熟,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疗效亦不确切。
十余年来,数个国家的一百多例人类临床(手术)移植研究却发现术后效果并不明显[1-2],这使国际临床眼科界对用视网膜(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兴趣大减,从而将研究重点转向如何延缓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延长病人有用视力时间的临床方法研究。
基因治疗在理论上应该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RP具有遗传异质性及多效性,因此基因改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目前还难以阐明这种关系[3],使对该病的基因治疗难以找到切入点,因此对该病的基因治疗难以得到有关机构的批准,何况已有临床基因治疗导致病人死亡的报导[4-5],因此在解决基因治疗的切入点及安全性问题以前,临床上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治疗还不现实。
夜盲症治疗方法
夜盲症,又称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在夜间或弱光下视力下降,甚至完全看不见。
夜盲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等多种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夜盲症的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夜盲症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补充维生素A,以促进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以帮助改善视网膜的代谢和再生,从而减轻夜盲症的症状。
其次,手术治疗是治疗夜盲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于一些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夜盲症,患者可以通过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治疗来改善视力。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基因修复或替代来修复受损的视网膜细胞,从而达到治疗夜盲症的效果。
此外,辅助治疗也是治疗夜盲症的重要方式之一。
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夜视眼镜或夜视仪器来改善夜间视力,减轻夜盲症的症状。
此外,一些视力训练和康复治疗也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针对夜盲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等多种方式。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遵守治疗方案,定期复诊检查。
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视力,摆脱夜盲症的困扰。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综合治疗及用药规律分析作者:艾慧夏飞李波陈向东彭俊彭清华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回顧整理 802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及用药规律。
方法对802份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整理,对视力、视野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用药规律。
结果 802 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视力显效280例,有效355例,无效167例,总有效率为79.18%;视野显效245例,有效315例,无效242例,总有效率为69.83%。
常用中药为熟地黄、当归、生地黄、枸杞、黄芪、山药、山茱萸、党参、石斛、石决明、丹参、白术、桑葚、黄精、夜明砂、牛膝、柴胡、地龙、决明子、桃仁、红花、白芍、丹皮等。
3个证型中均运用了当归、夜明砂、桃仁、红花、丹参、石决明这6味中药。
结论视网膜色素变性常用的药对主要为补阴药+活血药、补气药+活血药、活血药+活血药。
中医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医证候,提高视力、扩大视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综合治疗;中医证型;用药规律〔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review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effects and medication r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802 cases of patient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802 patients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ffects of visual acuity and visual field were evaluated, and its medication rul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802 patients with retinal pigment degeneration, for visual acuity, there were 280 markedly effective cases, 355 effective cases, and 167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79.18%; for visual field, there were 245 markedly effective cases, 315 effective cases, and 242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69.83%. The commonly used Chinese herbs were 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Rehmanniae Recens, Fructus Lycii, 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 Rhizoma Dioscoreae, Fructus Corni, Radix Codonopsis,Herba Dendrobii, Concha Haliotidis,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Morus Alba, Rhizoma Polygonati, Feaces Vespertilio,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 Bupleuri, Lumbricus, Semen Cassiae, Semen Persicae, Flos Carthami,Radix Paeoniae Alba, Cortex Moutan Radicis, etc. The 6 Chinese herbs of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Feaces Vespertilio, Semen Persicae, Flos Carthami,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Concha Haliotidis were used in the 3 syndromes. Conclusion The common drug-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retinitis pigmentosa are tonifying Yin herbs +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tonifying Qi herbs +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pigment degeneration,improve vision, expand the visual field, and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s.〔Keywords〕 retinitis pigmentos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medication rules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以进行性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是可致盲的常见眼科疾病之一,也是损害人类视力主要的遗传学性眼病[1]。
夜明颗粒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52例
汪国智;丁淑华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022)012
【摘要】目的:观察夜明颗粒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52例(104只眼)用夜明颗粒治疗.结果:104只眼中好转88只眼(84.6%),闪光视网膜电图示66只熄灭型中44只眼出现微型b波,76只眼中66只眼视敏度提高,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夜明颗粒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有一定疗效.
【总页数】2页(P768-769)
【作者】汪国智;丁淑华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
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741.3
【相关文献】
1.夜明颗粒对早期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丁哲;欧阳永斌;丁淑华
2."夜明颗粒剂"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46例临床观察 [J], 曹国凡;丁淑华
3.夜明方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J], 丁淑华;高卫平;朱宣宣;倪云;施荣山;魏伟
4.雀目夜明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36例 [J], 邓海先; 邓想民; 等
5.雀目夜明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36例 [J], 邓海先; 邓想民; 邓想淑; 李怀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网膜疾病治疗新药物研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长寿化趋势的增加,眼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其中视网膜疾病成为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
视网膜疾病主要包括黄斑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然而,由于视网膜疾病病因复杂,难以根治,并且常常导致严重的视觉障碍,所以视网膜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视网膜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新药物的研发成为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正在研发中的视网膜疾病治疗新药物,包括其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前景展望。
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1. 药物A药物A是一种已经广泛应用于黄斑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抗VEGF药物。
它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和功能,阻断异常血管的生成,从而减轻病变对视网膜的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药物A在部分患者中能够明显改善视力,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目前,药物A已经获得了多个国家的上市批准,成为黄斑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治疗的“金标准”。
2. 药物B药物B是一种新型的抗VEGF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相比于药物A,药物B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亲和力,能够更有效地抑制VEGF的活性。
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药物B在治疗黄斑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方面的疗效可能更好,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研究人员将继续推进药物B的临床试验,以期将其作为一种更优秀的治疗选择推向市场。
二、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近年来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视网膜免受损害。
1. 药物C药物C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对视网膜的损伤。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药物C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明显的功效。
目前,药物C正在申请批准上市的过程中,预计将成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视网膜色素变性吃什么药
文章目录*一、视网膜色素变性吃什么药*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典籍偏方*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护理知识
视网膜色素变性吃什么药1、全身治疗
血管扩张剂:地巴唑10~20mg,每日3次,烟酰胺0.1g,每日3次。
组织疗法:胎盘组织液2ml,肌注,每日1次,15~30d为1疗程。
或用眼宁注射液。
辅助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E等,亦可短期肌注ATP、辅酶A、肌苷等。
2、局部注射
肌苷球后注射,每次40毫克,每8日1次,5次为l疗程、维生素B1或呋喃硫胺注射液注射或口服,也可应用维生素B4,也可应用维生素B12治疗。
也有应用维生素C、E、及PP者,硝酸士的宁可两侧颞部皮下注射或球结膜下注射。
每次1毫克,每周2次,10周为1疗程。
3、维生素A的应用
本病最先发生夜盲症,因与维生素A关系密切,故可先试用维生素A.口服鱼肝油丸每次2丸,每日3次,浓缩鱼肝油每次2—5滴,每日2欢,口服。
或每周1次肌注,每次10万单位,6周l
疗程,Livite曾用大量鱼肝油治疗一组病例,其中有一些夜盲有暂时缓解,Caisni报告1例用量肝油后视野有进步,Glfford曾试以浓缩鱼肝油和血管扩张周合并应用。
其治4例,第l例视野及中心视力有显着进步,能维持3个月。
第2例视野有中等进步,
在一年后又反复如治疗前的视野;第3例中心视力有些进步,但
观野无变化,第4例治疗后视野反而有些变坏,也有人用过l1一顺式维生素A进行治疗。
4、血管扩张剂和降脂药物的应用
由于本病视网膜血管变细,脉络膜血管硬化,所以可用血管
扩张剂及降血酯药物。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典籍偏方中医认为本病与脏腑阴阳失调
有关,证属肝肾阴虚者,治宜滋补肝肾,方宗左归丸,药用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生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等;证属脾虚气弱者,治宜健脾益气。
方宗补中益气汤,药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等;证属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方宗右归丸,药用熟地、怀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护理知识1、增加铬元素含量
人体内铬元素含量降低,可改变眼睛晶状体和眼房水渗透压,
导致晶状体变凸以及增加屈光度,形成近视。
另外,铬元素含量不足,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肪正常代谢,特别是阻碍氨基酸运转。
2、增加体内硒元素含量
视网膜色素变性饮食要注意硒元素的摄入,它是必要的维护人体生命力营养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中心,可以延缓细胞衰老,调节维生素的吸收与消耗,防止眼科疾病的
发生。
3、增加铜元素含量
铜是重要的人体微量元素,在色素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
此必须加强视网膜色素变性饮食中铜元素的摄入。
以免由于铜代谢发生异常而诱发视网膜色素变性,影响视力。
4、增加锌元素含量
锌元素为酶的活性中心,在人体内有重要作用。
因为眼内代谢比较活跃,锌元素缺失会减少房水的产生,降低眼组织的抗氧
化能力,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视神经萎缩。
饮食合理营养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有利于病症的快速治愈,因此,家人一定要注意视网膜色素变性饮食的搭配,来降低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