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18 人教课标版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4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旧)三民主义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①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②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
③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过程:(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了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上,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思考:旧三民主义指出的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
思考:如何评价三民主义?4、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②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③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孙中山为扞卫民主共和制,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5、实践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5.掌握提取材料信息的方法(见14课学案)
6.掌握解释和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今后会印发出来) 7.提高写作能力(多训练和体会)。
随着评卷的改革,过去粗糙野蛮的采点评分法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随着采意评分的不断完善,对考生的遣词造句、行文逻辑等要求会越来越高。
就当前的情况来,尽管考生写出一篇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答案并不会另外加分,但如前文所述,凡是能够朝这方面努力的考生,他们得满分的几率还是会远远超过其他学生。
因此,加强对基本历史概念的掌握,加强对论文表述能力的训练仍是广大学生要苦练的基本功。
首先要正确书写历史概念。
牢记历史概念.避免写错别字,既是历史的基本功,也是文字水平的基本功。
其次,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沿着一定的思路来进行。
面对一个问题,同学们可能马上会想到很多的知识点,但不要急于下笔,要理清楚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按照一定的线索来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毫无遗漏地呈现出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4)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1)民族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含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地位:前提(2)民权主义纲领:创立民国含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地位:核心(3)民生主义纲领:平均地权含义: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地位:补充和发展4、评价(1)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2、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实行三大政策(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4)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