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兴亡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25
关于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有以下内容:
1. 夏朝:启开启了世袭制,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因此,启开启了世袭制。
2. 商朝:汤灭夏建立商朝。
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合周围部落,起兵攻打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3. 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不是郡县制。
4. 东周: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平王建立东周。
综上所述,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中,只有A项“启开启了世袭制”是正确的。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本课的重点有二。
其一是夏朝的建立。
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
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
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二者都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
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二、教法建议1.讲述夏朝建立时,建议教师根据课文绘制一幅《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用投影或其他方式展示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参看卡下面的宫殿遗址。
使学生对夏朝都城建立的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2.讲完夏朝建立后,建议教师说明,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一个整体了解。
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点总结《夏、商、西周的兴亡》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那么夏、商、西周的兴亡有哪些知识点是需要我们去记住的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点总结:夏朝的兴衰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努力的工具。
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都城: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国王桀(jie),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建造豪华宫殿,无休止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
平民和努力纷纷怠(dai)工,反抗桀的暴政。
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点总结:商朝的兴衰夏朝衰败,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关心百姓,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因为水患和政治暴乱,商朝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国。
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也是个暴君。
他修筑豪华宫殿,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问:商汤灭夏的原因?答:夏桀残暴,失人心。
商汤伐无道,除暴君,得人心。
礼贤下士,重用伊尹。
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点总结:西周的兴衰周国原来是商的一个属国,周文王不满商朝的暴政而被纣王囚禁,后来,周文王团结周围小国,勤于国事,重用贤才姜尚等,国力逐渐强大。
周文王死后,儿子周武王继位,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联合西方和南方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的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部,沿黄河至河北、山东交界处。
5.灭亡:黄河下游商部落汤讨桀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时间: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2.都城:亳——(盘庚)殷。
3.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
人祭和人殉。
4.灭亡:周武王—牧野之战。
三、西周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一)“国人暴动”.背景:周厉王贪财好利。
2.爆发:公元前841年。
3.结果:厉王外逃;“周召共和”。
(二)西周灭亡.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长不来朝贡,战争连年,国力贫困。
2.标志: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
3.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五、井田制和分封制(一)井田制.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内容:(1)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2)诸侯交贡赋。
(3)奴隶集体耕种。
(4)如同井字。
3.瓦解: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私田增多——封建剥削方式出现——井田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
(二)分封制.含义:分封诸侯的制度。
2.原因: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3.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义务:服从王命、缴纳贡赋,随王作战。
6.意义: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历史九年级下册背记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史纲要一、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建立、夏商的更迭、西周的崛起、西周的衰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它通过分封、宗法等制度,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然而,由于宗法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西周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的分裂、战国时期的争霸)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封建奴隶社会转型的开始。
春秋时期的分裂形成了多个诸侯国,而后的战国时期则是这些诸侯国相互争霸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兴起,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的统一与繁荣(秦朝的建立与统一、汉朝的兴起与繁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法律等,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它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丞相制、三公九卿制等,使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时期。
四、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延续(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多元化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则是这种政权更替的延续。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则呈现了分裂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的时期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但也孕育出了许多文化艺术的繁荣,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
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纲要一、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传世文物最丰富的文明之一。
它的繁荣与尼罗河的洪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
巴比伦人创造了汉谟拉比法典,奠定了法律的基础。
二、希腊与罗马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发展、罗马共和国的崛起和衰落)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制国家,它由多个城邦组成,这些城邦之间存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