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6.57 KB
- 文档页数:2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在2022年全年中医院检验科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选取120例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对策。
结果:微生物不合格样本中痰液检验不合格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尿液、血液等,分析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未及时送检、取样操作不规范以及条码错误等。
结论:对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不能有效控制,会降低微生物检验质量,因此需要规范微生物样本采集、存储、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保障标本符合检验要求,提升微生物检验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对策引言随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进步,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案,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微生物检验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因此,为了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减少问题的发生,需要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一)基本资料在2022年全年中医院检验科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选取300例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检验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无菌液体等。
所有研究样本均符合医院微生物检验标准。
(二)方法医院选择微生物检验经验丰富的人员依据我国卫生部关于微生物标本合格要求对标本质量核查。
核查标本质量时,检验员需要观察标本的外观,包括容器的密封性、标签的完整性和清晰度等方面。
同时,还要查看标本的采集时间,确保符合规定的采集时间,并及时送达实验室。
另外,检验员应该详细记录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三)观察指标对全部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合格率、引发不合格的原因等进行详细记录。
(四)统计分析法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此次研究中获得的计量数据均表示为S,用(%)代表计数数据。
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前言: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在公共卫生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临床上检验工作的繁重,要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水平进一步提高。
虽然临床检验结果理想,但是检验结果误差不断涌现,导致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整体性入手,要组建高素质的检验团队、优化检测操作和流程。
所以,本文就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进展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主要为社会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技术服务,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采取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近年来在传染病和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之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但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之中因为诸多因素导致结果出现差错,或是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相关过程之中给予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此提高临床检验质量[1]。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就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做如下综述。
1实验室质量控制要点1.1环境条件疾控中心对微生物检测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检查结果受到环境的影响。
疾控中心在检验过程之中要保证设备的清洁度,谨慎处理废弃样品,及时整改实验室内不合格之处。
疾控中心应该对实验室进行定时通风,除工作人员之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避免影响微生物检验。
检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穿好隔离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无菌操作。
在培养基方面,检验人员要为其建立无菌环境,定时对实验室消毒,为了保证样本免受污染,为其实行质量检测[2]。
1.2设备管理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对于设备的要求非常高,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对现有检验设备维护的同时要对临床上先进检验设备进行引进。
除此之外,疾控中心要为微生物检验工作制定操作规范,并且同时要求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此执行,要严格保证流程所需的精准度,例如,检测、抽样、校准、定期清洁、维护检测设备并且对其进行校准调试[3]。
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简洁范本质量控制在实验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分析之前的质量控制,以下是一个简洁范本,包括样本准备、标准曲线绘制和质控样本检验等方面:1.样本准备1.1样本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样本进行分析。
确保样本完整、新鲜、不受损坏和污染。
1.2样本编号:为每个样本分配唯一的编号,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追溯和比对。
1.3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样本进行处理,如去除杂质、稀释、提取等,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分析性。
2.标准曲线绘制2.1选择合适的标准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浓度的标准品,确保可以准确反映样本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范围。
2.2标准品稀释:根据实验要求,对标准品进行稀释,以获得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
2.3准备标准品溶液:根据标准曲线所需的标准浓度和体积,准备好标准品溶液,并确保溶液的稳定性。
2.4测量标准品:使用合适的仪器对标准品进行测量,并记录各标准品的浓度和测量值。
2.5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和测量值,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绘制标准曲线,确保曲线平滑,各标准点之间有合适的线性关系。
3.质控样本检验3.1质控样本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质控样本,并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可分析性。
3.2质控样本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对质控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稀释,确保样本的适应性。
3.3测量质控样本:使用相同的仪器和方法对质控样本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值。
3.4分析质控样本:根据实验要求,对质控样本的测量值进行分析,计算出平均值、偏差和精密度等指标。
3.5判定结果:根据质控样本的测量结果,判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否通过。
如果结果符合预期范围,说明样本准备和仪器操作均正确;如果结果超出预期范围,则需要检查样本准备、仪器操作和标准曲线等方面的可能问题,并进行调整和修正。
通过以上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分析之前的样本质量和仪器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由实验室外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1.室内质量控制1.1人员与组织管理经过广泛的基础训练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医务人员必须要进行继续教育,配有一名经过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工作。
1.2操作手册包括:(1)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实验室安全措施;(3)标本采集和处理指南;(4)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以及最低鉴定要求;(5)培养基和试剂的配置方法;(6)质量控制方案;(7)常用参考数据;(8)其他制度。
1.3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培养基是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必需品。
培养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的成败,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使用干粉培养基配制或者使用成本培养基,对来自著名的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质量比较稳定,只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储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就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1.4试剂、抗血清和染色液质量控制具体如下:(1)试剂以及染色液注明配制日期,有效日期以及存储条件,测试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2)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来源可靠,根据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
冻干制品还应该注明配成水溶液的日期,抗血清应该澄清。
第一次使用时,应用已知菌效价和特异性进行测定。
合格者方可使用。
1.5抗生素与抗生素纸片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进行抗菌治疗的指导性试验,其结果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抗菌治疗的成败。
常有纸片法和稀释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极为重要。
1.6仪器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最好在灭菌器装上温度记录装置,以保证整个灭菌过程中的合适温度。
为了保证灭菌的彻底,可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953监视灭菌效果;培养箱、冰箱、水浴箱应该在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对于二氧化碳培养箱而言,要每天检查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更换生物安全柜的滤网时,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要对每批培养瓶进行生长试验,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要及时更新系统操作软件,使之能够识别最新认识的微生物。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法,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微生物检验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
对于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各个可能产生影响的环节,都需要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进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检验人员质量控制虽然当前微生物检验中应用了很多自动化仪器设备,但在各个检验环节中,仍然需要较高的主观分析判断能力。
检验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等,都将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
所以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加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
在工作中必须认真、严肃、负责,保证操作规范、观察仔细,检验人员上岗前需要进行综合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才能上岗工作。
同时还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培训,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技术方法等加以掌握。
对计量学基本知识、质量保证体系知识等加以了解。
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盲样测试及水平测试,督促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微生物检测水平。
2检验过程质量控制2.1样品的质量控制。
做好样品采集中的质量控制,取样前确认对象和标本符合要求,保证取样工具无菌,提前准备采样工具和试剂材料并灭菌。
根据样品特性和取样环境,做好相关准备。
保证取样样品能够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2.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采用不同方法可能造成结果误差,因此要对固态样品采用重量法,对液态样品采用体积法检测。
不过,对于一些黏性液体,如果用体积法可能导致样品残留,所以也应采取重量法。
如果需要使用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应当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形成均匀标准的菌悬液。
样品稀释时可能在吸管内外有残留,所以需要加以注意。
液体吸入之后,沿管壁缓慢注入递增稀释,吸管尖端不要和稀释液接触。
将菌悬液检样注入培养基时,需要保证45-50℃的温度,确保二者均匀充分的混合。
2.3使用空白对照及标准菌株。
微生物培养需要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严格控制。
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与探讨摘要:目的:分析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份微生物标本为对照组(未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再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份微生物标本为观察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分析临床检验质量。
结果:观察组检验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疾控系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理想,检验质量比较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疾控系统;微生物标本随着临床上对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日益重视,促使微生物检验的地位日益上升,但是,现阶段,微生物检验质量无法满足民众的卫生要求,促使社会效益低下[1]。
因此,高质量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于诊断、治疗和公共卫生决策至关重要。
在此基础之上,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不同时期的各60份微生物标本,分析应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份微生物标本为对照组,医疗器械标本27份、血液标本17份、尿液标本10份、其他标本6份;再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份微生物标本为观察组,医疗器械标本26份、血液标本18份、尿液标本9份、其他标本7份;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未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按照常规流程进行针对性检验;观察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内容如下:(1)完善制度,将先进管理制度引入,建立检验质量控制组,负责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责,将PDCA等管理制度引入到日常管理,强化对各方面检验工作进行优化,促使工作量的提高;为检验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转变其观念,提高专业素养,更新认知水平;(2)将检验科室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在相应的区域防止表示,针对性各区域的工作制定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传播感染等情况;定期消毒各个区域,对设备进行定时维护,并且进行24小时监控,详细登记相应信息;(3)在检验前需要对相应的流程、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核实,确保检验质量的精准性,整理较为理想的检验方法,将应急处理方案放置在设备旁,以便及时查看;(4)严格按照标准购买检验试剂,叮嘱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验,并且对检验结果进行定期校准,及时更换试剂;(5)做好临床检验的细节管理,详细记录相应的管理信息,完善相应的记录,并且做好相应的数据、检验样本的审核,由专人负责交接;(6)将原始检验数据采用两种方式分别储存(电子及纸质),并且对数据进行定期核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追根溯源,对产生原因立即查明,并且强化客户反馈,并且定期进行检验质量。
施,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和检验准确率。
2022 年 6 月—2022年 12 月我院检验科收到的 3000 例住院与门诊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临床数据。
记录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例数,分析其不合格原因。
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 80 例,总不合格率为2.67%,其中痰( 36)、尿( 17)、血( 11)、粪(7)、分泌物(6)、无菌体液(3)占比分别为 45%,21.25%,13.75%,8.75%,7.5%,3.75%。
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被污染、未在正确时间采集、未及时送检。
的原因较多,应增加检验科与临床沟通频率,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发挥作用,重视岗前培训与业务教育工作,完善检验室标本接受制度,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教育等,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提升。
医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Analysi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unqualified microbiological specimens in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microbial specimens,and to put forward specific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and inspection accuracy of microbial specimen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00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from June 2022 to December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cord the number of unqualified microbial specimen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unqualified specimens.Improve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work.Results Among the 3000 microbiological specimens, 80 were unqualified, and the total unqualified rate was 2.67%. Among them,sputum (36), urine (17), blood (11), feces (7), secretions (6) and sterile body fluids (3) accounted for 45%, 21.25%, 13.75%, 8.75%, 7.5% and 3.75%,respectively.The main reasons for disqualification are contamination of specimens,not being collected at the correct time and not being sent for inspection in time.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unqualified microbial test specimens, so the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laboratory and clinic should be increased,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attach importance to pre-job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specimen acceptance system of laboratory, strengthen the health knowledge education of patients,etc., to promote the qualified rate of microbial test specimens.Key words: hospital;Microbiological testing;The specimen;Unqualified;why微生物检测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手段,对于早期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意义重大,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标本在进行检测前浮现差错,对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降低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怎样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是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的关键。
如何才能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呢?1、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取样时必须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标本容器防止倒转或碎裂,确保安全。
标本容器必须存有标签,标明取样时反问、取样来源及编号。
实行的样品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不少于3~4h)送至实验室,有的样品例如病毒标本等必须采用载运培养基或在特定环境(冰瓶或其他冷藏器具)中载运。
载运血液应防止频繁盘整,避免甲状腺。
须要血清的检样,献血后并使其在试管中凝结载运,并及时拆分血清。
送至实验室的样品,必须附有样品检验单和样品更替单。
拒绝接受标本时,检验者必须录入有误。
由接收者在样品更替单上盖章,同时展开检样备案。
瓶装启开或液态形状不全然、数量不足者都必须退还。
2、检验操作的质量控制对下架标本应当深入细致收信,不合格标本必须退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当按国标和国家所推荐的方法展开规范化操作方式。
检验过程必须存有详尽实验记录。
为保证结果精确,每次试验应当设立阴性、阳性及空白对照。
必须深入细致核对实验记录,例如存有改动须由检验者盖章或盖章。
及时报告检验结果,检验报告必须规范化书写。
检验报告由检验者盖章,经核查方可收到。
标本及检验记录应当按规定时限得当看管,以供必要时展开查阅和送检。
3、试剂及仪器的质量控制微生物培养基的采用就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培养基应当添置卫生部许可厂家生产的产品,包含标本的搜集、载运及拆分培养基。
鉴别中所采用的染色液、微生物培养基、确诊用品应当标准化,并在有效期内采用,过期试剂必须出局。
万元以上的高精度贵重仪器必须存有专人看管,采用必须存有记录,同时必须定期检查其性能。
温箱、水浴箱、冰箱、低温冰箱新埃经常检查其性能,温箱[(35~36)±1]℃、水浴箱(37±1)℃、冰箱5~10℃、低温冰箱-15~-35℃,每日工作前后展开检查并特别注意保护。
微生物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医疗事业步入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地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提升,因为微生物检验工作可以更加精准的对一些病症进行确诊,甚至在检验过程中还够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工作人员质量控制观念较差,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使得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
那么本文就对微生物检验中合理的质量控制进行简单介绍。
1、做好检测前期工作(1)呼吸道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经常会对不同的标本进行收集与检测,并且不同标本的收集与存放方式还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制度。
例如需要对患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收集,那么在收集前就需要将相关标准明确出来,那就是标本收集一定要在患者服用抗生素前或服药二十四小时后再对标本进行收集。
标本收集时间与收集方式也需要明确出来,标本收集时间最好是早晨,在收集前还需要让患者利用清水漱口三次,此时再取喉部深处第二口痰液,在收集后应立刻用无菌容器进行封装,随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2)血液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在进行血液标本收集时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标本收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不同情况下选取不同的收集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合理性,进而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
例如若要检验菌血症或败血症,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去收集患者血液标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时间问题,一般血液采集会在患者出现发热后的一小时进行。
同时还需要对血液收集量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人体中每一到三毫升中才会出现一个细菌,所以在对成年人进行血液标本收集时就需要将收集量控制在八到十毫升,儿童则控制在一到五毫升,还需要在一天内收集不同部位的两到三份血样。
2、加强仪器试剂的质量控制(1)仪器设备质量控制若要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工作质量。
一、概述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一项检验项目,其结果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而微生物不合格标本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微生物不合格标本的质量指标进行解读。
二、微生物不合格标本的质量指标1. 标本采集: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标本的来源及采集技术,避免空气、皮肤等外源性菌的污染。
另外,应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并妥善保存,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标本送检:送检标本时应注意尽快送达实验室,并避免在送检过程中引起标本的保存条件变化。
3. 标本质量:标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要求标本应为新鲜标本,无过多血液、分泌物等。
4. 标本数量:对于不同的微生物检验项目,标本数量要求也有所不同,需要严格按照要求采集足够数量的标本。
5. 标本保存:在送检前及检验过程中,标本需要妥善保存,避免标本质量因保存条件不当而受到影响。
6. 其他要求:标本的标签、信息填写等方面也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标本的可追溯性和信息准确性。
三、微生物不合格标本可能导致的问题1. 结果不准确:微生物不合格标本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这将对临床诊断及治疗产生误导,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
2. 增加成本:不合格的标本需要重新采集,送检及处理,将增加临床及实验室的成本。
3. 延误诊断:对于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例,因为标本不合格而延误了检验结果的出具,将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四、如何解决微生物不合格标本的问题1. 提高标本采集质量: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技术的培训,提高标本采集质量。
2. 规范标本送检流程:建立健全的标本送检流程,加强标本的追踪和监控。
3. 完善标本管理制度:建立标本管理规范,加强对标本的保存、处理及记录。
4. 强化质量控制:加强对实验室操作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语微生物不合格标本在微生物检验中是一个常见但也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可能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1T09:53:24.75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9期作者:王巍
[导读] 对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前开展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和药敏试验,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和治疗结果。
结果:药敏试验后,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经质量控制后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检出病原菌种类更多,且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应用效果
Microbiological test specimen quality control before insp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before microbiological test specimens. Methods: 78 cases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9) and control group (n=39). Microbial pathogens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was giv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bjected to quality control before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bjected to routine 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test results and treatment results. RESULTS: After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tibiotic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31%,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4.36%) (P<0.05). After quality control, the microbial test was perform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tected more pathogens and examined. The rate of outflow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before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microbiological test; quality control; application effect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检验前、检验期间及检验后3个阶段,现在大部分实验室都存在完善的检验期间和检验后质量控制制度与措施,因为检验前阶段涉及到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患者和标本运送等环节,以及标本的采集、留取、储存及运输等,属于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和难点。
本研究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前开展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痰培养,结果均呈阳性,对所有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微生物检验前进行质量控制,其中女20例、男19例,年龄12-47岁、平均(29.5±2.3)岁;对照组行常规微生物检验,其中女18例、男21例,年龄13-44岁、平均(28.5±2.1)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性高(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微生物检验,包括常规标本采集、保存、转送、镜检,实施病原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等,在此期间不开展质量控制措施。
观察组在微生物检验前实施质量控制,制定标准监管制度以及检验流程,分别从检验人员、培养基、检验仪器及操作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检验操作技能,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培养基应贴有制作时间以及有效期,保证其使用前的无菌性,且该培养基应保证pH颜色、成分以及配制体积均能达到检验要求;确保检验仪器工作正常,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流程执行,并规范操作,若在操作过程中有偏差,则立即上报,重检。
同时还应:强化临床各科室间的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检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以防违规操作;严格评估检验结果,分析其准确性,认真核实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设立咨询服务台,通知制定标本采集知识手册,对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标本采集要求与注意事项、准备工作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加强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不合格标本的记录工作,一发现不合格标本立即向临床科室汇报;强化卫生管理,对微生物检验的各个流程进行质检。
2.结果
经质量控制后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检出病原菌种类更多,且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后,采用抗生素对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两组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