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33
中国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刘德标祖月姜德水2004年,中国与韩国双方宣布启动中-韩自由贸易区民间可行性研究,2006年,双方宣布启动政府主导的官产学联合研究。
中韩双方经过八年的精心准备,2012年,双方认为条件基本成熟,正式启动了中韩自贸协定谈判。
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双方经过艰苦的14轮正式谈判和若干次磋商,于2014年底实质性结束谈判。
在谈判的最后冲刺阶段,双方谈判团队在各自首席谈判代表带领下,全力加紧工作。
两国经贸部长在关键节点直接介入,分别出任各自代表团团长。
双方经过昼夜磋商,终于在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前,就全部实质性内容达成一致。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共同宣布结束中韩自由贸易区实质性谈判。
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结束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
随后,经过近4个月的技术磋商,双方就农产品特保措施、境外加工区等全部剩余技术问题达成一致,并于2015年2月25日完成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金融、电信、环境、电子商务等全部17个领域、22个章节的文本确认,并草签了上述协定。
至此,中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全部完成。
2015年6月1日,中国商务部高虎城部长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互致了贺信。
根据协定,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
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
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生效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中韩自贸协定》除序言外共22个章,包括:初始条款和定义、国民待遇和货物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实施程序、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自然人移动、投资、电子商务、竞争、知识产权、环境与贸易、经济合作、透明度、机构条款、争端解决、例外、最终条款。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作者:孟月明赵思维秦郅益来源:《辽宁经济》2023年第09期〔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梳理了辽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和有利条件,指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开放发展对于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益处。
最后,从扩大开放范围、拓展开放领域、探索深层次开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开放;辽宁振兴;东北振兴注:本文系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RCEP生效背景下辽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研究”(项目编号:L22AGJ002)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这是赋予东北、辽宁的重大使命,也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重大机遇和路径选择。
辽宁开放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具備产业、科技、基础设施、平台载体等有利条件,需及时抢抓我国扩大向北开放、RCEP全面实施等重大契机,聚焦重点、强化举措,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辽宁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一、牢牢把握辽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和有利条件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越开放就越发展,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历史进程,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2023年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东北“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些重要论述,为辽宁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Liaoning Economy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大连片区作为辽宁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加快职能转变、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快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加强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使命。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给大连的重大任务,也是大连加快推进“四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重大机遇。
在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大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牢牢立足国家战略,加快以开放促改革,用高质量的实验成果为实现国家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连片区的基本概况根据《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大连片区面积为59.96平方公里,实施范围是东至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边界、小窑湾38-2号路、东居路;南至大窑湾小窑湾岸线、大孤山滨海岸线、北良滨海南岸线;西至开发区16号路(大地街)、东北四街、疏港铁路、北良滨海西岸线;北至开发区老虎沟、鹤大高速、五号路(辽河中路、辽河西路)。
大连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循环经济、航运服务等产业,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制造业转型、金融创新和服务业开放。
大连片区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新经验,为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增添新动力,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拓展新途径,为推进大连“四个中心”建设探索新模式,逐步建成高端产业集聚、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在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大连片区的主要特色根据《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大连片区主要突出以下七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中日韩合作的发展、困境与前景作者:巴殿君左天全来源:《国际问题研究》2024年第01期〔提要〕自1999年举行首次领导人会晤以来,中日韩在内生需求、政治引领和外部危机的共同驱动下,逐渐形成“峰会—部长级—工作级”三级合作模式,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持续拓展在中日韩自贸区设想和“RCEP+”框架等多种路径下的合作。
同时,中日韩合作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包括美国干扰牵制增强、合作收益预期受损、集体认同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尽管如此,中日韩合作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显著的政治意愿,仍存发展潜力。
为更有效把握中日韩合作的回暖势头,三国应致力于深化沟通交流,调适相互认知;扩大共同利益,增强相互依赖;加强战略协作,实现机制对接。
历史经验证明,三国相互影响、彼此互动,是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的核心变量;三国和平共处,合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符合三方国家利益与地区合作需求,也是东北亚地区合作共赢、构建和平与稳定东亚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中日韩合作、区域一体化、东北亚秩序〔作者简介〕巴殿君,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天全,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83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2 8832(2024)1期0110-20中日韩地理位置相邻,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三国合作机制进程自1999年开启以来,为三国发展、地区繁荣及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政治极化与对立加剧,地区安全问题频发,全球产业链重构,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治理失序。
在此背景下,强化多边合作成为化解逆全球化困境的重要方案。
在三国共同努力下,中日韩合作在2023年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023年11月26日,第十次中日韩外长会在韩国釜山举行,这是三国外长自2019年以来时隔四年再次会晤。
三方一致认为中日韩合作可以为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繁荣发挥积极作用,同意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加紧相关筹备工作,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中国与东北亚贸易自由化问题分析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以来,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推进动力的思想得以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以东北亚地区为目标区域,探讨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形成的战略意义、内部和外部动因以及该经济圈形成所面临的障碍,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合作自由贸易东北亚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经济科技实力较强,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基础良好,是亚洲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势,因此,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进展由中日韩共同参与和推动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多边合作,将是东北亚区域合作中一面具有突出象征意义的旗帜。
由于环黄渤海沿岸地缘经济的优势,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从贸易开始,然后向生产、技术合作发展,由双边关系向多边关系发展,逐步形成更多的合作机制。
因此,东北亚地区有望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的一个紧密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和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特征与一体化动力东北亚地区既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又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了高互补性、高增长性等一些特点,近年来更是呈现一种迅猛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高互补性;二、经济高速增长。
国际贸易和区域内经济联系加强。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经济发展的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实现整合的前提条件,经济优势的非均质分布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的大小。
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梯次结构对于开展地区经济合作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东北亚经济合作对内来讲,通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达到双赢或共赢的目的。
对外来讲,合作是基于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这样一种战略性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