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35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六首分类
1、《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是一篇古诗课文,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游子吟》、《登鹳雀楼》和《听雨》。
这篇课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诗的特点:古诗通常由四言、五言、七言或其他定格的句子组成,以用文言文写成。
古诗注重形象描写,追求音韵美和意境美。
2. 《游子吟》的内容:《游子吟》是北朝人杨凌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游子思乡的心情。
诗中描绘了游子流连别乡的景象,以及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3. 《登鹳雀楼》的内容:《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景象。
诗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4. 《听雨》的内容:《听雨》是唐代诗人杜耒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作者在雨中听着雨声的情景。
诗中通过描绘雨声如琴声和竹声,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要注重理解诗意,理解每个字词的意义和语境。
可以通过背诵、默写和赏析等方式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6. 情感表达:古诗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诗中的句子和词语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而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古诗三首》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根据教材的指导和老师的解释来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1.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所作,全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黄昏时分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2. 《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描绘了小渔船上两个孩童的有趣动作,表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
3.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有一股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牧童》①弄:逗弄。
②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清平乐·村居》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老翁、老妇。
⑥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牧童[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②卧月明。
舟过安仁①[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①·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牧童》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3第五课《古诗三首》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5第十课《杨氏之子》6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7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8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9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10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1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4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5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6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
读课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古诗篇目,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将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通过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此,我将介绍下册语文中的三首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作品。
第一首古诗是《静夜思》。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夜晚一个人独自思考、感慨人生的情景。
诗人借助夜晚的静谧,表达了对人生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世间万事的思索。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第三首古诗是《将进酒》。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人借酒助兴,豪情万丈,表现出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气势磅礴,意蕴深邃,给人以豪放和激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古代诗人们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和抒发。
他们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壮美的意境,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阅读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才情风采,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感悟到文学之美,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学修养。
【这段文字共计474字】第二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中,古诗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阅读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三首五年级下册的古诗,并谈谈我的感受和体会。
第一首古诗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描写了一个人在静夜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些简洁的文字,却道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思念和孤寂。
第二首古诗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述了登高远眺的景象。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第二单元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第三单元四时之风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第四单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单元赞汉字汪竹柏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风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祥,即便研制,又供观赏。
第六单元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第七单元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豪情壮志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再接再厉第八单元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五年级上册古诗汇总(人教版)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生字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生字表人教版《古诗词三首》生字【蓑】读音:suō巧记:一字横穿哀的口(衰),头顶草(艹)帽雨不愁。
字义: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组词:蓑衣蓑笠造字:形声法造句:蓑衣是古时候人们常用的防雨工具。
笔顺:“艹”两竖上开下合;下部点正,第五笔横长。
2《古诗词三首》生字【牧】读音:mù巧记:对“牛”写文(攵)章。
字义:放养牲口组词:牧民牧羊牧场牧歌放牧牧童游牧畜牧业造字:会意法造句:牧民在草原上尽情地放声歌唱。
笔顺:左右等宽。
“”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
3《古诗词三首》生字【遮】读音:zhē巧记:富“庶”之“辶”地。
字义:掩盖,掩蔽,挡组词:遮盖遮蔽遮丑遮挡遮掩遮阳遮阴造字:形声法造句:错误是遮盖不住的。
笔顺:“灬”四点要协调,两边大,中间小;“辶”捺伸展。
字歌:庶字变化多有草变甘蔗有鸟是鹧鸪走之把脸遮4《古诗词三首》生字【醉】读音:zuì巧记:士“卒”“酉”时相见。
字义:①喝酒过多,神志不清②沉迷,过分地爱好组词:①醉酒醉汉醉话②陶醉醉心沉醉造字:会意法造句:我陶醉在这秀美的山川景色之中。
笔顺:左右等宽。
左边宜短;右边宜长,末笔为悬针竖。
字歌:酉时喝醉酒碎石大如斗憔悴心烦闷猎犬猝然走5《古诗词三首》生字【媚】读音:mèi巧记:姑娘()画“眉”。
字义:①美好,可爱②巴结,逢迎组词:①娇媚妩媚②谄媚献媚造字:形声法造句:荷花开得娇媚动人。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的“目”宜窄且长。
6《古诗词三首》生字【锄】读音:chú巧记:现金(钅)资“助”。
字义:①用锄弄松土地,除草②用来弄松土地和除草的农具组词:①锄草②锄头造字:形声法造句:爸爸扛着锄头去田间干活了。
笔顺:左窄右宽。
两边宜长,中间宜短。
7《古诗词三首》生字【剥】读音:bāo巧记:别后(刂)“录”用。
字义:去掉外面的皮、壳或其他东西(常用于口语)组词:剥皮剥壳剥花生剥莲蓬造字:会意法造句:工人用机器剥花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一.激趣导入。
1.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以善写田园著称,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乘船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活动2【讲授】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活动3【讲授】品读感悟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2.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3.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诗好有意思!五年级要学习三首古诗:《观沧海》、《登鹳雀楼》和《春夜喜雨》。
这些古诗超级有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我国传统文化。
《观沧海》是一首超级牛的诗,讲的是诗人看到大海的感觉。
他觉得大海好壮观,好神奇,也好豪迈。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要为国家人民幸福而努力。
下一个是《登鹳雀楼》,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站在高高的楼上,看到了超级美的景色,他的心情也变得很激动。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
最后一首是《春夜喜雨》,诗人在这首诗里形容了一个春天的夜晚,下着小雨,很美。
他觉得这雨意味着好运,也要感谢上天。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应该乐观向上,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感恩。
老师说要我们朗读和背诵这些诗,说这样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也能培养我们的文学情感。
我觉得学习这些古诗以后,会更懂得欣赏文学作品,也会对我国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老师还说,我们可以去周围的湖泊或者山上去感受自然风光。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体会古诗里的美景了。
这个提议太酷了,我超期待和同学们一起去探险!
学习这几首古诗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真是超级有好处的。
不止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还能让我们更爱我们的国家和传统文化。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学习经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文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古诗词三首牧童 1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通过诵读体会童趣,凭借比读体悟童真,发挥想象品味童心,在与“牧童”、“渔童”的对话中,感悟诗人的心中真情真意,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读,交流感受1.猜诗: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我们班的背诗小高手,怎么背呢?咱们看图猜古诗、背古诗,大家看图猜出了诗,就可以站起背给大家听,谁猜得快、背得多,谁就是背诗小高手。
(点击课件:《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村居》、《夜书所见》、《小儿垂钓》)。
3.交流:大家可真棒!这几首诗可没难倒大家,不过大家背诵后,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都是表现童趣的诗)这些古诗让你想到了什么?(童年是快乐、有趣的)〔人教社小语教材所选编的古诗中有较大比重反映童真童趣的诗,利用这一课程资源优势,借助看图猜诗、背诵交流,锁定“童趣”形成主题整合,并唤醒学生对童年生活的遐想与向往,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导入新课,自学理解1.导入:是的,童年是快乐的,是有趣的,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唐朝的吕岩、宋朝的杨万里写的两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
(点课点击课件,出示这两首古诗)2.简介:请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吕岩及杨万里。
3.试读:师先有感情地诵读,然后让学生试读,并提醒学生读准“蓑”“篙”“棹”等生字。
4.自学:学生依据课文的注释试着理解诗的大意。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的一定数量的古诗及理解诗意的方法,利用注释进行自学理解,是能做到的,这也是将两首古诗同时呈现,整合教学的前提。
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在诵读时,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对学生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以情激情,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赛读体会,感受情趣1.朗读: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读。
2.赛读:请几位同学自选取其中的一首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3.交流:(1)对读得有感情的同学,教师可接追问,读时你看到“牧童”、“渔童”在做什么?(2)赛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牧童”、“渔童”所做的事有趣在哪?〔这一环节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意图在于,一是体会古诗的节奏与韵律,二让学生读中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时的读更多的指向对诗意的理解与把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