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学看等高线地形图(2课)
- 格式:ppt
- 大小:499.00 KB
- 文档页数:9
1-4地形图教学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高线的定义及主要特征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和五种地形形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难点: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山脊与山谷的区别【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活动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一、自学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自主学习(略读课文,建立知识树,撑起自信的天空)1.什么是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2.山的等高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崖的等高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3.山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而且最弯处像箭头一样指向_________,山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什么是鞍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作交流5.读地图册14页,思考陡坡、缓坡与地图上等高线稀疏程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地理事物的颜色有何区别?二、精讲点拨1、地形图的判读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图1.28)引导学生观察并独自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准确判读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判读等高线地图,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特征,增强绘图、用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所学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思考地形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图指导来探求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举例研讨合作探究等高线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由当地人们不了解等高线知识引发后来灭顶之灾,凸显学习等高线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1、等高线定义:地图上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
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过渡]:有了等高线我们就可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电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通过电脑视频演示和教师解说,使学生明白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
(2)、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解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说出图中等高距。
(3)、闭合等值线极值判断规律:。
[教师精讲]等高线闭合弯曲出现的两种情况,分别讲解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层层递进]深入讲解山顶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并且小于附近图上最大值加上本图的等高距。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联系?等高线密集坡,等高线稀疏坡。
第02讲等高线地形图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知识点1 等高线地形图(基础)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补充:事实上,海平面是不平的,我国取1952年1月1日-1979年12月31日所测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的起算面,根据该高程起算面建立起来的高程系统,被称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等高线: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闭合曲线。
等高线——与海平面平行的平面切过地表与地面交线的投影。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0 m等高线常代表海岸线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闭合曲线不相交、线重必崖、密陡疏缓、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知识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基础)(1)五大基本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山顶:等高线现闭合;中间高四周低;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
山脊:凸低为脊;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可以推测山脉的大致走向。
山谷:凸高为谷;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为汇水区,河流发育,且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线重必崖”。
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较脆弱,易于开挖【答案】C【详解】该部位在鞍部,地势较低,A错误;该部位不是山谷,B错误;该部位为鞍部,从等高线可以看出两个方向的等高线向中间凸出,表示中间海拔低,C正确;图中没有体现岩层的构成情况,无法判断是否脆弱,D错误。
故选C。
【点睛】等高线是曲线状时,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