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球仪 最全
- 格式:pptx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37
高二地理鲁教版全部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通过地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关于高二地理鲁教版全部知识点的讲解。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仪是地球的缩小模型,可以用来表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形。
二、地球的运动与昼夜更替地球的运动包括公转和自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旋转,自转是地球自身绕地轴旋转。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区经历昼夜交替的过程。
第二部分: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一、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等。
构造运动主要有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二、地貌与水文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水文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和运动方式,包括海洋、地下水、湖泊和河流等。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自然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部分: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的总和,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老龄化等。
二、城市与城市问题城市是人类集聚居住和开展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区,城市问题包括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聚集与资源矛盾、城市环境与生活质量等。
第四部分:经济地理一、农业与工业农业是指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的生产活动,工业是指采矿业和工业制造业等。
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部门。
二、交通与通信交通是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物品流通,通信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部分:区域地理一、中国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等。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1.利用地球数据大小,描述地球形状特征。
(综合思维)2.通过阅读经纬线示意图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等。
(综合思维)4.学会利用经纬网为背景材料,综合各要素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区域认知)1.以区域经纬网及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经纬网的空间定位和相关计算,考查频度较高。
2.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综合题在背景中呈现,不直接设问,隐形考查。
[教材整体感知][再现基础知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二、地球仪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和两极读地球仪示意图,回答地轴和两极的含义。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疑难辨析1】地球上的点是不是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提示不是。
地球上的北极点和南极点都只有一个方向。
在北极点上只有南方;在南极点上只有北方。
4.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0°、180°经线为东西经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23°26′纬线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纬线是温带、寒带界线点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180°。
高中区域地理《地球、地球仪》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包括:地球仪;纬线与经线;纬度与经度;经纬网等四个内容,教材内容抽象,难于理解。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基础性和关键性知识,是学习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必备知识。
而且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汽车、旅行、时间、季节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现代素养。
同时这部分内容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空间思维、逻辑推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绝好素材。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地球仪;②识别纬线、经线,知道纬线与经线的特点;③掌握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④掌握赤道、本初子午线等特殊经纬线;⑤会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②通过线性教学法,培养学生条理化逻辑推理能力;③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④通过知识的自我内化和重新定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纬线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运用地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②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家乡所在地的经度、纬度、所处的半球的位置和纬度带。
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③地理学科从全球甚至整个宇宙的角度,去看待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并以多方面综合因素去加以分析,从而强化学生大局意识和宏观思维习惯。
④地理学科是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唯物辩证法的现实写照,是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备工具,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思想。
3.教学重点①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②半球的划分。
③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4.教学难点①东西半球的划分。
②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③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二.说教法线性教学法,不求深度,不求广度,区别于讲深度的点性教学和讲广度的面性教学。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1.盖天说: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2.浑天说: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3.球体(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型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在海上看远处行驶来的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这证明地球是球体。
(3)麦哲伦还通过一次航海,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4.实际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通过实测和分析,人们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38千米,极半径为6356.89千米。
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因此,地球被叫做“梨形地球”。
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仪1.地轴:假想的轴,与地球北端交点为北极点,南端交点为南极点。
2.形状:正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km,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mm,凭肉眼无法察觉出来,因此在制作地球仪的时候总是将它做成球体。
四.纬线和经线纬线(纬度)经线(经度)概念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且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
又叫子午线形状圆圈(极点是点)半圆长度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递减相等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平行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五.纬度和经度1.纬度(1)定义: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线面角)。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全面详尽复课: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
地球仪:地球仪由纬线和经线组成。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东西方向。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相等(2万千米)。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南北方向。
经度和纬度:纬度以赤道为,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北极点为90N,南极点为90S。
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北纬用N,南纬用S。
经度由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属于西经。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东西经相反,东经用E,西经用W。
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纬线有四条重要的线:°南北半球分界线、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90°极点。
经线有两条重要的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20°W和160°E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经纬网的常见形式: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
经纬网的应用:经纬网可以用来确定地理坐标和方位。
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是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