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规律研究(中国水运)
- 格式:doc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8
干散货船市场前景分析摘要本文对干散货船市场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首先,分析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干散货船需求的影响。
然后,通过对干散货船市场供需情况的研究,预测了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
最后,根据市场趋势和竞争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引言干散货船是一种用于运输散装货物的大型海上运输工具。
干散货船市场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对干散货船市场的前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对干散货船需求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干散货船市场的需求。
经济增长、贸易活动以及工业化进程等因素都会影响全球的干散货船需求。
例如,亚洲经济的崛起导致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增加,进而推动了干散货船市场的发展。
3. 干散货船市场供需情况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干散货船市场的供需情况,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该市场的数据。
通过对全球干散货船运力的研究,得出了市场供应量的增长趋势。
同时,通过对全球贸易量和散货船需求的研究,得出了市场需求量的增长趋势。
4. 干散货船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基于对市场供需情况的研究,可以预测干散货船市场的发展趋势。
根据数据分析,预计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同时,新兴市场的发展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也将进一步促进干散货船市场的发展。
5. 市场竞争环境分析干散货船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多个国际和国内的航运公司。
本文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几个主要的竞争因素。
了解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6. 市场前景建议基于对干散货船市场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几点市场前景建议。
首先,船舶公司应关注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船舶运力布局。
其次,船舶公司还应加强自身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7. 结论本文通过对干散货船市场前景的分析,得出了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结论。
对于相关行业来说,了解市场趋势和竞争环境,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014年水上干散货物运输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0月目录一、行业管理体系 (5)1、行业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 (5)2、主要政策 (6)(1)行业法律法规 (6)(2)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及发展纲要 (6)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7)②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7)③提高水路交通运输设施装备水平 (8)④倡导绿色交通 (8)二、行业简介 (11)三、本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 (14)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5)1、政策和资质壁垒 (15)2、资金壁垒 (15)3、人才壁垒 (16)五、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6)1、周期性 (16)2、季节性 (18)3、区域性 (19)六、影响本行业发展的因素 (19)1、有利因素 (19)(1)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扶持 (19)(2)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派生干散货运输的持续需求 (19)(3)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20)2、不利因素 (21)(1)航运业周期性明显,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 (21)(2)中国沿海干散货运输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行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21)(3)航运企业成本逐年上升 (21)七、行业利润水平变动的原因 (21)1、行业利润水平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紧密相关 (21)2、行业利润波动主要受供求关系变化所导致的运价波动的影响 (22)3、行业利润水平受燃料油价格影响显著 (22)八、市场规模 (23)1、国内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规模 (23)2、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24)(1)煤炭需求状况分析 (24)①煤炭运输需求长期上涨的原因 (24)②水路运输的优势 (26)③我国沿海煤炭运量的波动情况 (26)④我国沿海煤炭运价的波动情况 (27)(2)铁矿石运输需求及其变动 (28)(3)粮食运输需求及其变动 (28)3、市场供给状况分析 (30)九、主要风险 (31)1、市场竞争风险 (31)2、价格波动风险 (32)(1)运输价格波动风险 (32)(2)燃油价格波动风险 (32)3、航运安全风险 (33)十、行业竞争状况 (33)1、浙江省海运集团温州海运有限公司 (35)2、福建省轮船有限公司 (35)3、浙江富兴海运有限公司 (35)4、泰州市金泰船务有限公司 (36)5、洋浦浙海海运股份有限公司 (36)6、福建省厦门轮船有限公司 (36)一、行业管理体系1、行业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六条的相关规定,我国海上运输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即交通运输部)统一管理。
水运市场的区域差异与对策研究水运市场作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和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水运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我国水运市场的区域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水运市场的区域差异1.1 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我国水运市场的区域差异首先表现在地区发展水平上。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水运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港口设施完善,航运业务繁忙。
而内河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水运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港口设施和航运业务规模较小。
1.2 港口能力差异我国水运市场的区域差异还体现在港口能力上。
沿海地区拥有大型港口,如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等,这些港口具有较大的货物吞吐能力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而内河地区港口能力普遍较低,大多数内河港口只能承担地方性货物运输任务。
1.3 航运市场需求差异我国水运市场的区域差异还表现在航运市场需求上。
沿海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和经济活动的集中,航运市场需求较大,航线网络发达,服务种类多样。
而内河地区航运市场需求相对较小,航线网络和服务种类有限。
2. 对策研究针对我国水运市场的区域差异,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促进水运市场的均衡发展。
2.1 加大对内河地区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内河地区的支持力度,包括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特别是在内河港口建设、航道整治和船舶更新等方面,政府应给予重点扶持,提高内河地区水运市场的整体水平。
2.2 优化沿海地区港口布局沿海地区应优化港口布局,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沿海地区应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提升水运市场整体竞争力。
2.3 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各地区应加强水运市场的区域合作与联动,共享资源、互补优势,推动区域水运市场的协调发展。
特别是沿海地区与内河地区之间的合作,应加强航线连接和业务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第43卷第1期2021年1月水亘准發“十五乃时期我国国际航运企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建议武嘉璐(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北京100088)【摘要】为使我国国际航运企业在“十四五”时期有更好的发展,梳理“十四五”期间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和生态发展的总体趋势,剖析在这种宏观趋势下航运业能源、干散货及集装箱总体需求趋势,以及智能、绿色和安全对航运业带来的影响。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航运企事业应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关注兼并整合机遇、创新现有商业模式。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国际航运企业;供应链;运输需求1航运业面对的国内外环境1.1世界秩序面临冲击和重构美国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在全球科技领域与我国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有所抬头,地缘政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些都可能对原有秩序。
原有世界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和冲击,之后世界将进入新秩序缓慢重构期。
1.2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在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各国需要逐渐消除在疫情期间由于发放大量货币和纾困资金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
从经济结构看,发达国家经济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很高,但其服务业何时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是不确定的,居民收入下滑影响着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收稿日期:2020-08-17作者简介:武嘉<(1988-),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水运经济1.3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更注重安全和分散化新冠肺炎疫情后,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关注将从效率优先转为效率与安全并重。
跨国公司供应链迁移和部分“去中国化”的趋势有所增强。
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有缩短的趋势,近岸采购趋势尤为明显,区域贸易增长将快于全球化贸易。
1.4我国将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国内消费,我国消费升级将带动消费品进口,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
运输行业不景气的原因近年来,运输行业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景气的现象逐渐显现。
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经济形势、技术进步和环境压力等方面探讨运输行业不景气的原因。
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导致运输行业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运输行业的供应量逐渐超过需求量。
过剩的运力导致价格竞争激烈,运输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困难增加。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购物的普及使得传统的实体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进而减少了对运输行业的需求。
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也是运输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经济周期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货物的运输需求。
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减少,货物运输量相应下降。
此外,金融危机、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会使得企业对运输成本的控制更加严格,进一步削减了对运输服务的需求。
第三,技术进步对运输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系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这也导致了人力需求的减少,从而造成了运输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同时,新技术的引入也需要运输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培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环境压力也是导致运输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国纷纷出台了严格的环境法规和限制措施。
运输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排放量高的行业,受到了环保政策的限制和约束。
例如,某些城市对柴油车辆的限行和限制进入城区,使得运输企业的运营范围受到了限制,进而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运输行业不景气的原因主要包括供需关系的变化、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技术进步和环境压力等多个方面。
面对这些挑战,运输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运输行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液体散货运输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液体散货运输市场是指运输各种液体货物的市场,液体货物的特点包括易挥发、易泄漏、易燃等,因此其运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液体散货运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主要受益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液体散货运输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运输公司纷纷加大投入,拓展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液体散货运输市场的概况、参与者及竞争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参考,帮助其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把握市场机遇,迎接挑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报告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将对本报告的章节安排进行概述,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
其次,将对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分析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本文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最后,将说明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以及阐明整个报告的主题思路和逻辑结构。
通过对文章结构部分的介绍,使读者能够对本报告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1.3 目的目的部分: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液体散货运输市场的全面分析,深入探讨市场的概况、主要参与者及竞争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的参考,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挑战与机遇的分析,进一步指导企业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最终,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为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4 总结:通过对液体散货运输市场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液体散货运输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液体散货需求量逐渐增加,市场空间巨大。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众多,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最后,市场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环保压力、能源成本上涨等,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例如技术升级、气候变化需求等。
2010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分析摘要:干散货自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低谷后,其变化较其他货种较稳定。
通过分析2010年的供给、需求以及运价指数的变化,来简单分析下干散货市场2010年的行业形势。
关键词:供给需求运价指数一个市场的走势是有供需双方的不断变化形成的。
当供需相等时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因此分析干散货运输市场,也是如此,通过分析市场供需情况,从而分析其运价市场的走势,以此作为对未来市场进行合理预测的基础。
1. 2010年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运力供给分析船舶运力的增长取决于新船的交付量与船舶损失量(包括拆船和海上灭失)之差。
通过新船的交付量,船舶的交付量,以及二手船舶的交易量的变化,都可以反映出船舶运力的攻击情况。
1.1新船交付情况新船的建造受市场需求,对未来市场预期的影响。
船舶建造是一个长期投资的项目,因此2010年的交付量是由07或08年的订单决定的。
根据2008年的订单的情况预计出未来年份的新船交付情况。
如下表1-1所示。
表1-1数据来源:中国航贸网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商船总量低于预期,但是庞大的干散货交付量大幅的拉高了商船运力。
09年干散货交付量达到4300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比增长76%。
因此,2010年的新船投入量较去年有所增加。
影响着运力供给的增长。
而2011年,2012年的新船订单减少迅速,这表明在其后几年的新船投入量开始逐渐减少,但不排除经济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过新接订单量可以预测未来市场的新船供给。
如表1-2所示2010年1-8月全球各船型新造船订单月份订单量船舶量散货船多用途船集装箱油船LNG/LPG 其它1 35 68 42 0 0 12 6 82 39 75 35 0 0 18 4 183 44 121 71 05 29 3 134 18 49 32 0 0 16 1 05 34 88 63 0 0 20 2 36 42 122 75 10 1 32 0 47 57 156 70 9 15 51 8 68 57 147 93 3 8 32 8 3合计326 826 481 22 29 210 32 55表1-2数据来源:中国国际船舶交易网散货船新增订单成递增趋势,较其他船舶而言,散货船在新增船舶中占据主要地位。
干散货运输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干散货运输市场是指运输散装货物(非集装箱装载)的市场,这种货物通常不需要额外的包装和处理。
干散货包括散粮、散矿石、散木材、散化肥等,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干散货运输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及主要参与者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的深度分析,我们将对干散货运输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分析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这将有助于了解当前市场状况,为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干散货运输市场进行概述,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对干散货运输市场的概况、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竞争格局及主要参与者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展望干散货运输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分析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整体而言,本篇文章将系统地对干散货运输市场进行分析,从市场概况到发展趋势再到竞争格局,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和发展建议的提出,将全面深入地探讨该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干散货运输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及主要参与者的情况。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可以为行业内的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制定更有效的运营策略。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市场投资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最终,本报告的目的是为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分析,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4 总结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对干散货运输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我们概述了该市场的概况,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特点等方面的介绍。
其次,我们分析了市场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023年干散货运输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干散货运输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干散货运输指的是将没有装在集装箱、散包装或散装的货物进行运输的行业。
干散货运输行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行业市场发展的角度,对干散货运输行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贸业务的增加,干散货运输行业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干散货运输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其中,粮食、化肥、煤炭等大宗货物的运输需求量较大,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运输市场规模较大。
二、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我国的干散货运输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作业成为行业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因素。
在服务方面,一些企业提出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如货物装卸、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以满足客户一次性需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在作业效率方面,一些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装卸效率,缩短货物停留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三、行业标准不规范当前,干散货运输行业的标准与规范尚未健全,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加大了运输任务的难度和企业的管理难度。
同时,干散货运输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三超车辆、超载车辆、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给运输过程带来风险。
四、发展趋势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竞争加剧,干散货运输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尽管当前行业存在问题,然而,其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国际化的、网络化的、产业化的和智能化的方向,其中网络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同时,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干散货运输行业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行业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强,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作业效率,同时积极推动标准化规范的制定和推广,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
2024年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干散货运输市场是指运输散装物料(如煤炭、粮食、矿石等)或者制品(如水泥、石油、化肥等)的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干散货运输市场的需求逐渐增加。
本文将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干散货运输市场,探讨其发展潜力。
市场规模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规模是评估其需求的重要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干散货运输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其中,煤炭运输占据了干散货运输市场的主要份额。
由于我国对煤炭依赖较大,煤炭运输需求量居高不下。
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各种干散货制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的增加离不开以下驱动因素:1.工业生产需求:工业生产是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对干散货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促进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2.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对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有着直接影响。
随着城市扩张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对建材、水泥等干散货运输的需求逐渐增加。
3.能源需求: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运输需求量巨大,推动了干散货运输市场的增长。
4.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干散货运输需求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
海洋开发、液化天然气运输等海洋经济项目的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干散货运输市场需求。
市场发展趋势干散货运输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未来几年,预计干散货运输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多元化需求: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干散货运输市场的需求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不仅煤炭、石油等传统干散货需求增加,农产品、化工品等新兴干散货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2.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效率是干散货运输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创新,物流网络将进一步完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而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
水路运输业的发展趋势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3.2%和11。
7%,与前两年相比,同比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明显下滑。
从细分市场来看,受中国铁矿石进口需求明显放缓的影响,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继续低位运行态势;国内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吞吐量增速下滑,铁矿石吞吐量高速增长态势得到缓和;全球石油运输依然处于下降周期中,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倒挂,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品消费需求,油品海上运输增速明显回落。
分析2005及2006两年的中国水运发展形势,我们认为,随着中国沿海港口及内河航道投资力度的加大,煤炭、矿石水运需求的稳定增长,海上油品过驳业务的顺利进展以及中国船舶制造能力的增强,中国水运业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
但中国水运业同样面临诸多问题:目前内河水运开展并不充分,内河航运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现象;受2003-2004年中国航运需求猛增影响,航运企业船舶定制在2006—2007年形成交船高峰,而中国水运从 2005年开始则呈现需求增速下滑趋势,两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可能使中国水运行业出现运力过剩局面;受燃油价格持续增长影响,航运企业燃油成本压力增加,盈利能力普遍下降.展望2007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平稳增长区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国内外贸易量会继续稳步增长,但很难达到2004年高增长速度;煤炭市场进入调整期,动力煤进口关税的下调及国际煤炭价格的走低,将促使我国煤炭进口进一步增长;受国内钢材市场疲软的影响,07年铁矿石进口增长速度不会出现太大增长,同比增长速度有望与前两年持平;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开始放缓,但原油进口仍然会维持在较高水平,据我们分析预测,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可能接近2亿吨;中国水路货物运输仍然会保持12%左右的增长速度。
航运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燃油成本控制力度,通过改善船舶运力结构,积极应对各种市场考验。
2022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和2023年市场展望一、2022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2022年,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带动我国水路运输市场整体稳定向好发展,不同细分市场呈现出不同特点。
(一)国内沿海航运市场总体平稳。
1.干散货运输市场: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运价波动下行。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拥有沿海省际万吨以上干散货船2427艘、7982.4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增加6.5%。
2022年,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行情总体平稳。
春节前后,暖冬气温偏高,工业和居民用电量均低于预期水平,运输市场供需两弱,运价低位震荡。
2月下旬开始,国内一系列稳价保供政策出台,煤炭供给趋于稳定,煤炭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运价出现短期跳涨,但随着国际能源价格快速上涨,沿海散货需求回落,市场运价在3—4月重回下行通道。
5月份开始,运输需求逐步回升,随着夏季到来,超高温天气一度拉升民用电需求,但在保供稳价政策下,长协保供协议扎实落地,下游煤炭库存长期保持在较好区间,沿海运价8月份后总体较为平缓。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全年平均值为1124.52点,较去年下跌13.5%。
全年指数最高值为3月18日的1254.16点,较去年高点回落22.7%。
2.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运输需求总体平稳,运力供给相对稳定。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拥有沿海省际运输油船1194艘、1142.2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增长2.5%。
原油运输方面,国内二程中转原油上半年特别是三月起受国际油价暴涨、新冠疫情和炼油厂传统检修季等因素影响,运输需求减弱,下半年随着油价企稳、炼厂总体负荷逐步回升,运输需求陆续恢复,全年运输量有所增加;海洋油在油田产量提升的拉动下,全年运输量有所增加;管道油因航线、用户单一,运输量总体保持稳定。
全年沿海省际原油运输量完成9100万吨,同比增长18.2%。
大数据环境下港口干散货提货风险分析与预警探究一、引言随着全球贸易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频繁往来,港口成为货物流转的重要枢纽。
其中,干散货的提货环节是港口运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由于干散货的复杂性和不行控因素的存在,提货风险成为港口运营中不能轻忽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提货风险,本文将从大数据环境下的港口干散货提货风险分析和预警两个方面展开探究。
二、港口干散货提货风险分析1. 干散货特点分析干散货是指不以集装箱形式运输的货物,如煤炭、矿石、谷物等。
与其他类型的货物相比,干散货具有以下特点:重量大、体积大、存储期限长、易受天气变化影响等。
这些特点使得干散货在提货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2. 干散货提货过程分析干散货的提货过程包括货物运输、装卸、仓储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比如,货物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货物丢失等;装卸过程中可能发生货物破损、人员损害等;仓储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盗窃等。
为了提高提货过程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3. 干散货提货风险因素分析干散货提货风险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在提货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风险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
内部因素包括货物自身属性、运输工具、人员素养等;外部因素包括天气、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
将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熟识提货风险,为风险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
4. 干散货提货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为了定量评估干散货提货风险,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应包括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计算方法、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等。
通过对模型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对不同状况下的干散货提货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三、港口干散货提货风险预警探究1.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港口干散货提货风险预警需要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应包括货物属性、货物运输状况、装卸作业状况、仓储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准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提前实行应对措施。
海运市场不旺的原因海运市场不旺的原因海运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在全球物流运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海运市场的不景气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海运市场不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全球经济疲软是导致海运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
这些因素导致全球商品需求下降,进而导致商品贸易量和海运需求的减少。
特别是在美中贸易战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受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也变得谨慎,进一步阻碍了海运市场的复苏。
其次,全球船运业的过剩产能也是海运市场不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几年中,船企普遍采取大规模扩船计划,导致海运市场供应过剩。
大量新增船舶的引入使得运力供应大于需求,从而导致海运市场竞争加剧,运价下跌。
此外,船舶的维护成本和人工费用也在不断上涨,使得船运公司的盈利压力进一步增加。
另外,船舶能源效率的提升也对海运市场不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政府也加大了对航运业的环保要求。
为了提高船舶的能源效率和减少排放,船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船舶改装,这无疑增加了船运成本。
相应地,这也进一步压缩了船运公司的利润空间,使得海运市场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
然而,尽管海运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但也存在一些解决方案和机遇。
首先,船企可以通过加大航线整合,减少供给过剩,以保持市场的平衡。
其次,航运公司可以加大对新技术和数字化的投入,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效率。
例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货物的实时追踪和信息共享,提高物流运输的可视化程度。
此外,航运公司还可以积极寻求与其他物流企业和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业务范围,提供全球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海运市场不旺的原因主要包括全球经济疲软、船运产能过剩以及船舶能源效率提升等因素。
然而,通过航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和应对策略,可以为海运市场的复苏和发展创造机遇。
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运输经济性分析作者:杨春志来源:《水运管理》2014年第02期【摘要】为研究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运输的经济性,通过分析其单位运输成本以及运输成本对整个产业链和海运航线的影响,提出大型船舶运作模式在减少压港、降低运输成本、控制市场价格以及打造亚洲铁矿石分销中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的使用,给航运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40万吨级;散货船;运输经济性;成本2011年11月10日,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建造的第一艘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出海试航;2013年4月15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40万吨级矿砂船“Vale Malaysia”号(2012年建造)途经菲律宾苏比克湾、荷兰鹿特丹、意大利塔兰托后,停靠我国连云港。
这标志着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即将投入航运市场,给航运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1 单位运输成本分析以巴西图巴朗到我国青岛航线为例,海运航程约1.2万n mile,船舶装载率为95%,平均航行速度为14.3 kn,全年船舶营运率为100%,航行率为80%。
在回程空载的情况下,燃油成本为重载的1/3,约占变动成本的80%。
经测算,在利率和油价相同的条件下,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的可变成本比目前市场上干散货运输的主力船型――17.5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节省25%(见表1)。
25%的可变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6%。
以2009年最高运费47美元/t计算,使用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进行运输,仅航运环节可节约成本约7.5美元/t;以2013年11月份的运费20.75美元/t计算,可节省3.32美元/t。
2 运输成本对产业链的影响运输成本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不仅钢铁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位成员都无法避免。
我国钢铁企业铁矿石需求量大,但是零散的订单和购买模式,使包运合同签约率低、月进口量难以实现均衡,因此,无法像日、韩厂商一样通过大规模的长期包运合同降低运输成本。
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规律研究上海海事大学袁群1摘要:近年来国际航运市场的剧烈波动给航运企业带来的巨大的影响,而干散货运输市场是国际航运市场波动的风向标。
因此深入分析干散货运输市场的波动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对于航运企业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主要研究三部分内容:首先,分析影响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波动的相关因素,并对其相关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其次,对航运市场的波动规律进行分析,把握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成因;最后,基于对国际航运市场波动规律的分析,并结合未来主要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对国际航运市场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关键词:国际航运市场;波动;影响因素;波动规律;预测引言近几年来,航运市场大幅度地波动,从2003年至今,作为国际航运市场风向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Baltic Dry Index)经过了1万多点的波动,这无疑给世界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减少航运业的风险,必须要对国际航运市场波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和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在其基础上预测航运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由于国际干散货市场具有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特征,最能反应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情况,因此,本文将以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为代表,研究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状况。
1、影响干散货运输市场波动的因素分析国际航运是国际海运贸易量的派生需求,而国际海运贸易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这导致国际航运市场具有被动性与依赖性,是在相关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进行波动。
在近乎完全竞争市场的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作为一种特定形式的资产价格,根据经济学原理,主要是运力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后的结果,同时还要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燃油价格、航运市场投机和垄断、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企业间的竞合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作用和影响,下面的图1-1反应了影响航运市场运价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1本文受到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2012-z-46)资助袁群:1971年出生,江苏金坛,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通讯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苗圃路466弄17号301室(200135)图1-1影响航运市场波动的因素1.1世界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对航运市场波动的影响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国际航运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影响着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
图1-2描述了历年(1985年-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与BDI指数的发展趋势,从图中可以发现,BDI指数与世界经济增长率具有很强的时间序列的趋势相关性。
虽然在2007年、2008年具有一定的变动吻合异常,这主要是由于这两年全球各个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泡沫,因此造成了许多市场偏离了其理论值。
(图表来源:关昊 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9:干散货国际航运市场及其波动周期研究)图1-2 历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BDI 年均值的时间序列图1.2 运力供给对航运市场波动的影响分析在航运市场中,运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运价,运价也可以较好的反映运力的状况并影响运力的供给。
在这里,我们选取2000年—2011年12年的BDI 年度平均指数、以及全球海运运力进行分析研究其相关关系。
表1-1:历年BDI 指数与全球干散货运力统计表(注: nD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全球干散货的总体运力,单位:百万载重吨 数据来源:德鲁里《Dry Bulk Forecaster 》)图1-3 干散货运力(nD )与BDI 指数的散点图但是从上述图中可以发现,干散货运力并不完全与BDI 指数呈相反关系,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当供应增加时,价格应回落。
究其原因,主要是航运最大潜在需求和运力供给的滞后性造成。
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世界存在着规模递减的效因,因此航运需求存在最大的潜在需求,同时运力的供给相对于航运市场又存在着滞后的现象。
1.3 燃油价格对航运市场的影响燃油价格是影响航运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运价的高低,下表是近年BDI 指数与燃油价格统计数据:表1-2:近年BDI指数与燃油价格统计数据(注:此处我们用布伦特原油期连续指数来代替燃油价格P;数据来源:德鲁里《Dry Bulk Forecaster》)图1-4:近年BDI指数与燃油价格走势拟合图从上图中可以发现:在2008年前,运价与燃油价格的走势基本吻合,2008年后运价大跌,而燃油价格却继续走高,这主要是因为世界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和2011年中东地区政治动荡导致原油价格继续走强。
1.4航运金融投机对航运市场周期波动的影响2002年以来,由于国际运市场的蓬勃发展,航运市场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其中FFA (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远期运费协议)交易在2006年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从这个时期开始干散货的运费已经真正成为一种可供交易的商品。
FFA既增加了市场的活力,但同时也加强了航运市场的风险和波动性。
2006年中国台湾TMT为了支持其在FFA的头寸,将控制的10条好望角型船闲置,人为的造成运力紧张,成功的推高现货的运价指数,给这个公司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
FFA的重要性及其所具有的风险管理和投机套利功能,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使得期货以及现货两个市场互相作用,从而使得干散货航运市场相比以前的市场波动更大。
1.5政治环境、自然因素、企业竞合关系等导致航运市场的不确定性与国际航运业有关的其它非经济因素也是引起运价波动的重要因素。
国际政治事件和局域军事冲突是引起运价短期内波动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世界格局完全一体化,产业格局全球化的背景下,局域地区的政治或者经济变化会改变全球层面的贸易关系及货物流的变动。
自然因素等突发事件对航运市场的波动也带来的相关影响。
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使全球供应链突然中断,对日本进出口及世界贸易带来重要影响。
这些突发事件、短期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抑制了经济活动,影响了世界贸易走势。
另外,航运市场的竞合状况影响了航运企业资源分配,从而航运市场的波动。
目前,由于干散货市场的货主多为垄断企业,如淡水河谷等矿山,或各国大钢铁厂等,还有煤炭电力公司,近几年货主开始延伸上下游,大量介入自建船队,在货主掌控运力之后,可以影响航运市场的波动状况。
2、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周期和规律分析2.1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周期理论与实证分析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航运市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与世界经济兴衰紧密相关,从1980以来,国际航运市场已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萧条期。
航运周期总是在扩张与收缩中交替运动进行,每次周期都是从低到高,从高到低,从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周而复始,产生兴衰循环的根本原因就是供需关系的平衡变化。
我们可以用下图2-1来表示航运市场波动的特点和运行态势:YT12345图2-1 国际航运市场周期波动图(1)繁荣期(F-A)当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时,国际贸易量增加,对国际航运产生巨大需求,需求的增长必将引起航运市场运价的上涨。
当这一上涨趋势比较明显时,首先是之前迫于市场压力被封存闲置的船舶重新投入营运,船东便将资金投向比购买二手船更为赚钱的新造船市场中,此时银行也热衷于贷款,停航的大龄船舶也重新参加营运,拆船市场呈现萧条,运力迅速增长。
这个阶段市场需求仍然大于运力供给,运价仍然在快速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张之后,便是我们所说的航运市场发展到顶峰或者是波峰(图2-1中的A点),这个阶段是航运市场的繁荣期,(图2-1中的F-A)。
2003年BDI指数还只有不到3000点,而到了2004年,该指数就翻了一番,达到了6000点以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以及对于全球初级原材料的需求是导致国际干散货海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这几年是航运市场的繁荣期,直至2007年达到了市场的顶峰。
(2)衰退期(A-B)当航运市场顶峰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大量新造船的投入,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供给增长相对于需求增长出现了过剩局面,此时即期市场行情下滑,市场进入衰退期(图2-1中的A-B)。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行动,但金融压力仍然很大,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与此同时,由于运力供给的滞后性,航运运力供给却继续增长,航运市场进入了衰退期。
(3)萧条期(B-C)此时航运市场行情下滑波及期租市场,继而向二手船、造船、拆船市场扩散,闲置船舶逐渐增多,大龄船拆解量增大,新船合同减少甚至出现大量的新船订单延迟交付或是取消情况,运价开始下跌,市场进入萧条期(图2-6中的B-C),直至航运市场波谷(图2-1中的C点)。
2011年后,全球经济增长再次放缓严重影响了各国的进出口活动,导致世界贸易减速。
世界经济负面消息频传,美欧经济活动弱于预期、日本经济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深。
在这些重大不利因素冲击下,世界经济因缺乏需求而重新进入脆弱和减速阶段,世界贸易也失去持续增长势头,重新出现下滑,因此导致航运市场进入了萧条期。
(4)复苏期(C-D)当航运市场的行情达到波谷时,运力大大减少,世界经济慢慢增长,运价缓慢上升,市场进入复苏期(图2-1中的C-D)。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发达国家钢产量下降,粮食进口国家丰收,粮谷贸易量也随之下降,煤炭运距缩短和新船交付量过大所引起的供需失衡,从而引发了航运市场1998年出现了十五年来首次的负增长。
直至2000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世界海运贸易量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全球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航运市场开始进入了复苏期。
2.2国际航运市场的波动周期的规律和特点分析航运市场是一个从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周期性过程,航运市场的周期波动具有以下规律和特点:(1)航运市场的运价总体呈上升趋势。
国际航运成本是航运业制定运价的主要依据。
由于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致使各种资源价格呈现增长的趋势。
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带动船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的增长使船员的培养费不断上升;船舶购置成本和港口使费的增长,使得构成运输成本的各项费用都有上升的趋势。
因此国际航运市场运价也随之呈现长期上升的趋势。
(2)航运市场波动周期的非对称性。
国际航运市场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往往体现在国际航运市场波谷持续的时间比波峰持续的时间要来的长,即航运市场的衰退期比成长期要长。
这是由于航运市场需求的不可储存性和市场运力相对于需求的滞后性而造成的。
一般运力投放周期要滞后需求周期2至3年时间,使得周期偏向于加速恶化航运市场而拖延复苏行情。
(3)航运市场波动周期波动频率分析。
从1873年至1996年历经了15次航运发展短周期。
根据航运市场波动的经验,每次持续时间不一样,一个周期平均约是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