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润滑性试验及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47
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杨永红;齐邦峰
【期刊名称】《江苏化工》
【年(卷),期】2007(035)002
【摘要】柴油的低硫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柴油出现了润滑性差的现象.综述了影响柴油润滑性的因素和磨损机理及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添加剂,认为酯类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抗磨剂;并对柴油润滑性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杨永红;齐邦峰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4.8+1
【相关文献】
1.车用柴油添加剂润滑性的研究 [J], 王维民
2.RHY1601柴油润滑性添加剂的研制 [J], 刘泉山;刘维民;徐小红;谢建海
3.硅铝型天然陶瓷矿物添加剂对柴油机油润滑性能的影响 [J], 于鹤龙;杨红军;钱耀川;赵春峰;徐滨士
4.煤液化柴油对润滑性添加剂的感受性试验 [J], 冯玉艳;白雪梅
5.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J], 王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硫柴油润滑性改进研究进展摘要以玉米油、向日葵油、橄榄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掺入到加氢裂化柴油中,生物柴油掺入量为0.5%以上,可使加氢裂化柴油磨痕直径小于460μm。
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对加氢裂化柴油的抗磨性能远不如生物柴油效果明显,微量的油酸、甘油单油酸酯等极性杂质对提高加氢裂化柴油的润滑性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十六烷值改进剂会降低润滑性改进剂的添加效果,清净剂对柴油润滑性改进剂具有协同作用,流动性改进剂对柴油的润滑性有改善作用。
国内外对醇、醚、酯、羧酸以及胺、酰胺化合物作为柴油抗磨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链脂肪酸单酯化合物抗磨性能较好,对柴油性能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在加剂量为500μg/g时,7种长链脂肪酸单酯化合物都能使低硫柴油的 HFRR 平均磨斑直径低于460μm。
关键词生物柴油改进剂抗磨剂润滑性磨痕直径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对柴油等燃料油中硫含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2006年在欧洲、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柴油中硫含量在15μg/g以下。
而我国普遍使用的柴油硫含量在1000~2000μg/g。
为了保护环境,国家正在积极准备修改现行柴油标准,将硫含量控制在500μg/g以下。
北京市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国Ⅳ排放标准,控制柴油中硫含量不大于50μg/g,提前步入国Ⅳ时代。
为了达到低硫柴油的要求,炼油厂采用加氢精制、加氢改质和加氢裂化等工艺生产低硫柴油,但随着柴油精制的加深,柴油中作为输送泵和高压油泵的天然润滑性物质也有所降低,从而无法为油泵提供可靠的润滑,增加了泵的磨损,降低了泵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高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才能达到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确保发动机寿命,成为广大石油化工科技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
1 生物柴油成分对提高超低硫柴油润滑性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加氢裂化柴油为原料,分别考察掺入以玉米油、向日葵油、橄榄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同时考察掺入以生物柴油中几种典型成分及其复配物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为今后以植物油、生物柴油等为原料合成高效超低硫柴油抗磨剂提供技术基础和数据。
低硫柴油润滑性能研究现状苏慧君;石锦献;代凤【摘要】随着环保法的日趋严格,柴油中硫含量不断降低,柴油的润滑性能变差.评价柴油润滑性能的方法和发展高效抗磨剂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柴油润滑性能的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的发展现状以及柴油抗磨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市售车用柴油的重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4页(P9-11,16)【关键词】润滑性;HFRR;抗磨剂【作者】苏慧君;石锦献;代凤【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02;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02;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贵州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2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行业得以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雾霾、酸雨等环保问题不断。
生产清洁燃料和控制汽车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迫使各国炼油技术不断改进和提升。
与汽油相比较,柴油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要更大,分子结构更为复杂,所含杂环类化合物更多。
而柴油中的杂原子硫主要以SOx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SOx通过进一步反应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硫酸,以及微颗粒(PM)的主要成分硫酸盐。
为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01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开始实施的国Ⅴ标准中,明确规定车用柴油中硫含量由国Ⅳ标准中不大于50 mg/kg降低至不大于10 mg/kg[1,2]。
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等深度脱硫工艺的成熟能够大大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与此同时,柴油的润滑性能遇到了新的考验。
如果柴油的润滑性能不好,则会导致发动机中柱塞与套筒、针阀与针阀体、出油阀和阀座等精密偶件过度磨损、燃油雾化不良、发动机怠速不稳或功率不足等严重问题[3]。
目前,国内外关于柴油中真正发挥润滑作用的成分还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在燃料中的硫、氮等杂原子化合物都不可能是有效的抗磨剂,最有可能的抗磨剂是芳烃。
Appedorn[4]认为喷气燃料的润滑性取决于其中痕量的极性化合物。
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杨永红1,齐邦峰2(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2.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 113003)摘要柴油的低硫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柴油出现了润滑性差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影响柴油润滑性的因素和磨损机理及低硫柴油的润滑性添加剂,认为酯类是极具使用前景的抗磨剂;并对柴油润滑性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低硫柴油;组分;磨损机理;抗磨添加剂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iesel Lubricityand Anti-wear AdditiveYang Yonghong1Qi Bangfeng2(1.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 Chemical Technology, Fushun 113001,China; 2.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s, Fushun 113001) Abstract: The lubricity of low sulfur diesel fuels tends to be poor, due to deep desulfuriz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lubricity of diesel fuels, wear mechanism and lubricity additives. The ester is ideal lubricating additive for low sulfur diesel fuel, because of its good lubricity. It bringed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diesel lubricity.Key words: low sulfur diesel fuels; components; wear mechanism; anti-wear additives1 前言和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具有效率高、清洁、耐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在相同功率下,汽车用柴油机比用汽油机节省燃料(按体积计) 30% ,并且柴油机排放的CO、Kn ox 和HC 比相同性能的汽油机低95% ,排放的CO2也比汽油机少25 %。
柴油润滑性的机制研究闾邱祁鸣;冯心凭【摘要】利用作者从事柴油润滑性研究与检测工作十年来积累的大量数据,将柴油的常规理化分析指标以及质谱分析结果与柴油润滑性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柴油润滑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脱硫工艺过程与柴油的润滑性有很好的相关性;磨损对某些含硫物质的多少并不敏感;柴油中氮含量越高,润滑性越好;柴油的黏度和密度越大,润滑性越好;馏出点温度越高,馏分的润滑性越好;饱和烃中的链烷烃和环烷烃对润滑性起负作用,而非饱和烃对润滑性有贡献,在芳烃组分中,多环芳烃比单环芳烃对提高润滑性的贡献大.%The relationship of diesel fuel lubricity and the results of conventional chemical analysis and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were conclud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diesel fuel lubricity was explored, by using the large amount of data accumulated for 10 years in the working of researching and evaluating diesel fuel lubricity by the autho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has good relativity with diesel fuel lubricity. Wear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amount of Sulfur contained in material. The higher amount of Nitrogen contained in diesel fuel,the better the lubricity. The bigger viscosity and density of diesel fuel,the better the lubricity. The higher temperature of distilled point,the better the lubricity of the distillate. Alkane and cycloalkane in saturated hydrocarbon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lubricity, but non-saturated hydrocarbon contributes to lubricity. Among composition of fragrant hydrocarb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than mon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has greater contribution at improving lubricity.【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年(卷),期】2011(036)012【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柴油;润滑性;机制【作者】闾邱祁鸣;冯心凭【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广东三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6.24;TH117.2随着我国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特别是车用柴油国家标准 (GB/T 19147-2009)在全国范围的实施,生产高质量的清洁柴油,已成为现代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
柴油润滑性能评定方法研究随着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特别是车用柴油国家标准《GB/T 19147-2013车用柴油V》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生产高质量的清洁柴油,已成为现代炼油工业的发展方向。
柴油加工工艺的变化,使得柴油中的有效抗磨组分越来越少,车用柴油的润滑性也随之变差,从而导致将柴油作为自润滑的高压柴油泵的磨损加大,缩短了泵的使用寿命。
为了防止发动机高压泵出现过度磨损,GB/T19147-2013标准中已包括润滑性测试指标,即磨斑直径不大于460um。
目前,我国许多单位部门职责内容不同,使用柴油润滑性检测设备的目的也就不同。
GB/T19147-2013标准中规定的润滑性测试指标,即磨斑直径不大于460um。
其中,该项指标所依据的检测方法《SH/T 0765-2005柴油润滑性评定法(高频往复试验机法)》中还涉及到了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问题。
SH/T0765-2005方法中明确指出柴油润滑性指标试验检测重复性:由同一操作者,用相同的仪器对同一试验材料,在恒定的操作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正确方法操作,所得两次重复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63um;再现性:由不同操作者在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试验材料进行试验,所得两个独立的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102um。
即该试验方法所得结果重复性为63um,再现性为102um。
这样就会有单位担心所检测样品结果的重复性与再现性问题。
比如,某炼油厂使用所属柴油润滑性检测设备按照SH/T0765-2005方法检测即将要出厂的样品,测两遍得出润滑性结果为432um和512um,重复性指标步不仅超出了方法SH/T0765-2005要求的范围,第二遍结果更是超出标准GB/T19147-2013规定的不大于460um指标。
为尽量减少此类情况,就必然要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就要了解与柴油润滑性检测结果相关联的因素,其次熟悉检测样品的特性也是关键。
根据方法SH/T0765-2005中所规定的条件(如表1、图2)及要求可知,柴油润滑性指标检测结果除了与设备的精度相关,与试验环境的温度、湿度也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