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29.0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作文永定土楼是中国四大土楼之一,是一种神奇的建筑,有着独特的结构。
永定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它的特点是圆形,最大的一座土楼直径有5米多呢!最小的也有1米多,总共有三层,大约
有200多间房子。
它主要由石头砌成,还有一些木头。
因为木头
很坚固,所以才不会倒。
永定土楼里面住着许多户人家:有一家三代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有五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还有许多户人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
我去过很多土楼: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南靖圆土楼群等。
但我最喜欢的是南靖圆土楼群,因为它很特别,让我觉得很奇特。
圆土楼是圆形的,所以叫“圆土楼群”。
它高4至5层,每
层有8个房间,一共有18个房间。
它一共有72间房,一共有
72层。
圆土楼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圆”,据说这是因为古代建造
圆土楼时需要用大石头和木材才能将它们砌成圆土楼。
—— 1 —1 —。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景区综合提升规划∙∙∙∙项目简介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景区位于永定县城东南部,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高头、湖坑、下洋、抚市、岐岭、湖山、大溪、古竹、陈东等九个主要土楼聚集乡镇,全县拥有23000多座土楼,23座世界文化遗产单体楼,形成了以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振福楼、衍香楼的“三群两楼”为核心的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
但是目前景区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服务设施建设还需提升,景区旅游产业链和利益链还没形成,产业集群空间尚需引导,对于周边区域带动作用还有待加强,对区域农业、手工业等关联产业的促进和附加值提升还有待加强。
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尚处于观光旅游阶段的永定客家土楼景区亟需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我公司于2011年12月接受福建省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编制《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景区综合提升规划》,面积约850平方公里。
规划思路规划对土楼资源重新评价:即土楼之美,美在造型、美在信念、美在和合、美在生活。
通过交通体系化、开发整体化、包装主题化、演艺特色化、环境景观化、项目配套化、设施人性化等规划,打造最具亮点的旅游吸引物,增强景区的核心吸引力。
规划定位与目标总体定位: 全球客家文化体验最佳目的地主题定位: 天下客家,世界土楼规划布局: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为“一体、两翼”,坚定“一体推进,两翼带动,和谐共生,产业融合” 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功能分区:永定客家土楼景区划分为一廊、一基地、七大片区。
一廊: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走廊;一基地:岐岭客家旅游商品基地;七大片区:高北—洪坑—南华山世遗观光休闲核心区、下洋世界侨客休闲旅游度假区、湖坑国际客家民俗风情小镇、南溪国际土楼原乡谷、大溪国际观光农业休闲区、湖山山乡避暑休闲区、陈东抚市客家生态休闲体验区。
按照当地政府对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永定县建设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在政府、村民、企业的通力合作下,规划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景区的硬软件设施,解决当地居民社区参与问题,促进各景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打造成为全球客家文化体验最佳目的地。
【六年级】永定土楼永定土楼又称土坯楼,是中国闽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建筑工艺而闻名于世。
永定土楼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土楼”。
永定土楼分布在福建省永定县境内,是当地土楼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土楼是福建省传统的民居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土楼大多建于清代,使用土坯、石灰、稻草等天然材料,其建筑形式独特,以厚重的土砖和木料组成,拥有高度的防护性和稳定性。
永定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色而著称,它们呈现出了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和古老的生活习俗。
永定土楼的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其中圆楼是土楼最为典型的形式,多为环形状,具有独特的防御性,而方楼则更多体现出了民居的实用性和生活舒适度。
永定土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更是对古老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生动展现。
土楼建筑的内部空间宽敞明亮,适宜居住生活,同时也融合了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土楼内部,可以看到传统的木质家具和陈设,可以感受到古老的生活气息;而楼外有精美的壁画和浮雕,展现了闽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永定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杰作,其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土楼建筑以其坚固耐用、环保节能等特点,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永定土楼作为闽南民间建筑的代表,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参观和品味。
永定土楼的美丽风景和独特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老建筑文化的魅力,也为世界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福建永定土楼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福建永定土楼是中国土楼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土楼,也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之一。
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其特殊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福建永定土楼,介绍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贡献。
一、历史背景福建永定土楼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位于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县,是依山而建的独特建筑群。
明代时期,永定地区的土客族(土楼建筑的主要建造者和使用者)在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下,创造了土楼这种耐久坚固的建筑形式。
福建永定土楼恰逢其时地诞生,并得到了土族人民的广泛应用。
二、建筑特点福建永定土楼的建筑特点突出在于其独特的构造和防御功能。
土楼采用了独特的“夯土墙”、“鹰嘴墙”以及多层高耸的楼层设计。
整个土楼由内至外,分别为天井、圈层、楼层和外围墙体。
天井是土楼的核心部分,起到通风、照明的作用。
圈层是各个楼层之间的连接部分,便于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楼层是居民居住的地方,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厨房、卧室和存储空间。
外围墙体是整个建筑的保护层,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三、文化贡献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对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土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传统美德。
土客族人民通过建造土楼展现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家族的敬重。
同时,土楼也是土族人民的精神象征,是他们寄托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土楼内的祖先厅堂和家族祭祀仪式等传统习俗,都展现了土客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性。
总结: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中国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
通过对福建永定土楼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土楼,福建永定土楼不仅展示了土客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更是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
走进福建永定土楼,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风采。
振福楼景区讲解词大家好!福建客家土楼旅游有限公司欢迎各位嘉宾来到振福楼参观,我是振福楼的讲解员,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很荣幸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能够玩得开心。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牌楼是迎客仿古牌楼,那请大家猜猜看,它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呢?这是篆体,写的是“山好水好嘉宾好,千福万福大家福”,横批是“人到福到”,意思是说:“振福楼外山青水秀,振福楼内灵气逼人,大家到振福楼内参观就能把它的福气带回家。
”我们参观的土楼被称为是永定客家土楼。
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永定,永定建县于1478年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29年的历史了,因为当时农民起义频繁,治安混乱,故取名为永定寓意为永远安定。
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全县面积有2223平方公里,有48万常住人口,旅居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外的侨胞有50多万人。
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烟区、矿区和侨区,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建国初期授衔的开国将领有14人。
这里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的故乡,也是著名化学家、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的祖籍地。
爱国侨领、著名企业家、“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和台湾政要李登辉、吕秀莲、吴伯雄等人的祖籍地都在永定。
永定是纯客家县,说到客家,有的人认为它是少数民族,其实不是。
客家先民原来居住在中原一带(黄河中下游流域),由于战乱和天灾,从公元三世纪西晋开始,经过五次大迁徙,历尽艰险,以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为大本营,不断拓展,在宋末元初,形成了客家民系。
客家人讲客家话,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和生产习俗。
如今,客家话已经成为我国十大方言之一,这是因为:其一,客家人的分布范围很广。
除福建、广东、江西外,还有四川、云南、广西、海南、港澳台等地区都有客家人,而且国外也有很多客家人。
像永定,现在常住人口有48万,但在国外的就有50多万人了。
其二是人数多。
根据2005年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客家人已达到8000多万,约占全球人口的八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全球80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是客家人。
永定土楼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的一个著名景点,是中国传统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永定土楼的景点介绍:
1. 永定土楼群:永定土楼群位于永定区南部,包括洪坑、初坑、高头、大坑等多个土楼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土楼群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
2. 永定土楼:永定土楼是永定土楼群中最著名的土楼之一,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一座五层高的圆形土楼,内部结构巧妙,设计合理,是中国传统土楼建筑的代表之一。
3. 永定土楼博物馆:永定土楼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永定土楼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展示了大量的永定土楼模型、文物和历史资料,是了解永定土楼文化的重要场所。
4. 永定土楼文化广场:永定土楼文化广场是永定土楼景区的中心广场,周围是众多的土楼和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土楼建筑的壮观和土楼文化的魅力。
5. 永定土楼夜景:永定土楼夜景是永定土楼的一大特色,夜晚时分,土楼外墙上的灯光亮起,形成了一道道绚丽的风景线,非常美丽。
以上是永定土楼的主要景点介绍,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世界上最大的土楼群,了解到土楼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土楼文化的独特魅力。
集庆楼各位嘉宾,这就是永定县现存圆楼中年代最久远、楼梯最多和结构最特殊的圆土楼----集庆楼。
现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被称作是福建土楼中最大型和最完整的“客家土楼文化博物馆”。
是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7年的历史,是福建明朝土楼的代表作。
全楼外圆内方,由一个小方楼(祖堂)和两个环圆形楼组成,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外环直径66米,楼高12.7米,底层墙体厚度1.6米,外墙周长176.4米,内墙周长157.6米,楼底有53根大柱子)。
一至四楼共有72道上下楼梯,楼顶外墙还设置了9个瞭望台。
一楼是厨房、膳厅、浴室、猪舍等;二楼是储藏食物的仓库;三四楼才是休息的卧室。
14. 集庆楼的五大功能现在,我着重向大家介绍集庆楼“防风、防潮、防震、防卫和环保”等五大功能。
(1)防风;大家请看,由于圆形土楼的外墙成弧形,从正面吹来的风无论有多大,都将沿着弧形从两边分流,所以外墙的受力面积很小,有很强的抗风能力。
因此,集庆楼具有良好的防风功能。
(2)防潮;由于圆形土楼不像方楼有四个必然的死角,所以外环楼的每一个房间都在圆的切钱上,圆土楼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半以上的部位能够吸取阳光。
因此,采光效果良好,加上圆土楼的整体布局是内低外高,楼内的空间很大,根据物理学管切线定律,乌烟障气不管从什么方向吹来,都会顺着墙面滑出去;即使从大门或者窗户吹进去,也会在内墙反弹,形成回旋主流而涌向天空,因此,通风效果良好,再加上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泥土和木料,而泥土和木料的吸湿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所以很多人打趣地说,住在土楼里的人都不会得关节炎和风湿病。
因此,集庆楼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以及防潮的功能。
(3)防震;所有的圆土楼下墙体都相当厚实,集庆楼的下墙体厚度达到 1.6米,随着高度的增加墙体逐渐向内倾斜,墙体厚度不断收宿,一般每层减3~5寸,整个墙体下大上小,按物理学上说,这就产生了一种向心力,或者说是内应力。
永定河历史文化及发展规划约在三百万年前,地壳运动造就了现在永定河流域的地形、地貌。
当时晋北和延庆古湖河水携带泥沙穿越崇山峻岭奔流而下,填平湖泊、洼地,游荡、淤积,造就了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的北京小平原,为北京城的诞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地域空间。
永定河流域一百多万年来,曾是古人类迁徙、活动之地。
约5000年前曾是先祖炎黄征战和民族融合之地。
3000多年前蓟城诞生。
永定河流域丰沛的水源、广袤的森林、富饶的矿藏、物产哺育着蓟城的发育、成长,并发展壮大成为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全国的文化、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永定河无愧为北京的母亲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与河水和谐相处、互相依赖,流域内发生过多次影响历史的事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永定河文化。
为了生存,人与河水也相互抗争,利用河水,灌溉、漕运;抵御洪水,筑堤、防洪。
开发水能、治理河道。
然而,对永定河过度的开发利用,付出的则是生态破坏的代价。
回顾所经历过的成功和失败,总结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感恩母亲河的宽容和巨大付出。
展望未来,我们要珍惜历史文化,爱护生态环境回报母亲河。
一、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古称无定河、浑河,是华北地区最大水系海河水系五条支流中最古老的河流。
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天池,流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747公里,流域面积47016平方公里。
永定河流域是东亚古人类起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北京城市文化的源头。
永定河在北京境内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个区,河段长约170公里,流域面积近3200平方公里。
由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北京小平原”,是北京建城的地理基础;永定河丰富的资源是北京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资源基础之一。
永定河是北京城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永定河养育着古都和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使北京地区从原始聚落、诸侯国都邑、北方军事重镇发展成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进而跃升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的首都,乃至现代国际都市。
福建永定土楼介绍福建永定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位于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县,这片独特的土楼群是中国少见的土木结构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宏伟的规模而闻名。
福建永定土楼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福建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分布在南靖、西坑、田螺坑、根雨坑等地。
荣膺世界文化遗产的南靖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代表,也是最具代表性和保存最完好的土楼群。
这些特殊的建筑结构由土石、木材和水泥等材料组成。
土楼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圆形、方形和椭圆形。
每座土楼通常有三至五层,外观宏伟壮观,内部布局紧凑合理。
每个楼层都是独立的住宅单元,环形楼梯连接各层楼,方便通行。
土楼能够在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中存活下来,这归功于其独特的结构。
土楼采用厚实的土墙,外墙多为三层厚度,内墙多达二十层厚度,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的温度和噪音。
此外,土楼还采用了双层木质窗户,可以调节室内外的通风和照明情况。
土楼内部装饰精美,融合了传统的木雕、石雕和泥塑技艺。
古老的壁画、石雕和木雕,以及精致的雕花木质窗户,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一些土楼内还设有迷宫式的楼梯和秘密通道,为居民提供了安全和隐私。
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福建永定土楼还反映了多元的文化交流。
随着历史的发展,福建土楼逐渐融合了汉族、客家、侨乡和外来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土楼内部的壁画、装饰物和家具多样丰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福建永定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在土楼内部欣赏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可以参观附近的村庄,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福建永定土楼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建筑和工艺技术,还是跨文化交流的见证。
它的保存和传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重要贡献。
通过保护和传承福建永定土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传承现在,为未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高北土楼群景区讲解词大家好!福建客家土楼旅游有限公司欢迎各位嘉宾来到高北土楼群参观,我是这里的讲解员,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很荣幸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能够玩得开心。
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永定,永定建县于1478年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29年的历史了,因为当时农民起义频繁,治安混乱,故取名为永定寓意为永远安定。
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全县面积有2223平方公里,有48万常住人口,旅居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外的侨胞有50多万人。
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烟区、矿区和侨区,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建国初期授衔的开国将领有14人。
这里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的故乡,也是著名化学家、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的祖籍地。
爱国侨领、著名企业家、“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和台湾政要李登辉、吕秀莲、吴伯雄等人的祖籍地都在永定。
永定是纯客家县,说到客家,有的人认为它是少数民族,其实不是。
客家先民原来居住在中原一带(黄河中下游流域),由于战乱和天灾,从公元三世纪西晋开始,经过五次大迁徙,历尽艰险,以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为大本营,不断拓展,在宋末元初,形成了客家民系。
客家人讲客家话,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和生产习俗。
如今,客家话已经成为我国十大方言之一,这是因为:其一,客家人的分布范围很广。
除福建、广东、江西外,还有四川、云南、广西、海南、港澳台等地区都有客家人,而且国外也有很多客家人。
像永定,现在常住人口有48万,但在国外的就有50多万人了。
其二是人数多。
根据2005年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客家人已达到8000多万,约占全球人口的八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全球80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是客家人。
而土楼是客家独有的建筑。
客家先民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将远古的中原生土艺术发扬光大,并结合当地条件,创造性的用当地生土、砂石、竹木将房子夯筑成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建筑,这就是客家土楼。
福建永定旅游景点大全
福建永定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福建永定的旅游景点大全:
1. 四尺龙洞:位于永定县城南12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龙宫主题旅游景区。
2. 地藏王庙:位于永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闽南地区最重要的佛教祈福圣地之一,寺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3. 玉华洞:位于永定县寿山镇,是中国四大石灰岩洞之一,洞内有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和石笋。
4. 永州古城:位于永定县城内,建于唐代,是永定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保留了唐代城墙和部分古建筑。
5. 会仙谷:是一处集山岳、峡谷、溪流为一体的自然景区,以其奇特的地貌和丰富的植被吸引着众多游客。
6. 漂流河谷:位于永定县城南,是福建省最长的漂流景区,拥有清澈的溪水和壮丽的山景,是夏季游玩的热门景点。
7. 鹤洋村: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体验传统农村生活和闽南文化的好去处。
8. 赤壁瀑布:位于永定县境内,是比较有名的瀑布景点之一,高约70米,飞流直下,景色壮观。
9. 启源山:位于永定县境内,是永定的最高峰,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10. 五坊古村:位于永定县城西南,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闽南村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这些景点涵盖了永定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是游客前往永定旅游的不错选择。
永定非遗文化作文
温和的阳光透进老屋的窗棂,飘洒在斑驳的土墙上,空气中弥漫在空气中淡淡地地的泥土香。
我斜坐在老奶奶身旁,静静地听着她讲了着求土楼的故事,仿如时间静止了,只剩那些个古老的传说。
土楼,是永定这片土地上若有若无的符号,它们像一个个庞大无比到极点的“鸟巢”,鬼王着世代太长久长久居住在此的人们。
清晨,炊烟升起,在山间升腾,那是家的味道。
夜幕降临,村庄里灯火闪烁不定不停,星星点点的灯光,照向了村民们幸福的笑容。
我闲步在古老的东西的街巷,能感觉到着岁月的沉淀。
厚重的石板路,留下来有记录着祖辈们继续前行的痕迹;精美的雕刻,娓娓道出着昔日的繁华热闹;历史遥远的岁月的戏台,盛载着一一代代人的记忆。
这里的一切,都散溢着历史很久远的气息,忽然间间饱含了活力。
永定的非遗文化,那像一颗颗闪闪的的的珍珠,加以点缀着这片土地,也照向黑夜了人们的心。
我凝视着远处的土楼,它们静静耸立山腰,像一个个静默的巨人,卫兵着这片土地的希望。
我深吸一口气,感觉到着这片历史遥远的岁月土地的脉搏,它跳动地地着,蕴满着生机。
永定的非遗文化,不只不过是是一些古老的东西的的技艺,更是一份加上地的遗产,一份对历史的敬仰之情,一份对文化的传承。
我将带着兴奋这份感动,跟着兴奋这份传承,继续前行。
永定非遗文化作文
今天,我带着爸爸妈妈去了永定,那里有好多好多百变的东西!
老人们说,这些东西是古代人留下的宝贝,叫非遗文化。
我见到了一座座土楼,耸立着,两弯弯的,像一个异常庞大的蜂巢。
老爷爷说,土楼是古代人用来防御外敌的,好厉害呀!
我还见到了一种叫“客家花灯”的东西。
五颜六色的灯笼,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真是太漂亮啦!老奶奶告诉我,花灯是用竹子做的,里面烧起蜡烛,晚上看上去耀眼闪亮,让人着迷。
我还去参观了永定客家博物馆。
里面有很多历史久远的工具,像是从历史书里走出来的。
另外还有很多历史久远的衣服,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真是太美了!
爸爸说,这些非遗文化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我总觉得,永定非遗文化看起来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映亮了历史的天空。
我希望,我能像那些星星一样,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永定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是民歌中的独立一支,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
永定客家山歌继承了中原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当地畲族、瑶族歌谣的精华,具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土楼文化内涵。
它的歌体都是“单调”,以羽调式为主,徵调式为次,用永定客家话演唱。
由于是在山野田间缘情而发即兴而唱的,它的旋律多以级进和跳进形式进行,清越、高亢、悠长。
我市永定县农民李天生是位杰出的山歌大王,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其代表作《八月十五看月光》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成唱片。
近年来,多岁的李天生随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的爱乐乐团多次赴海外演出。
余秋雨教授在讲座前走访了所有永定土楼世遗点。
余教授的演讲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客家文化,二是关于世界遗产。
第一,是关于客家文化。
这也是他花大部分时间论述的内容。
余秋雨从文化的视角谈了客家文化的特征,即在1000多年的迁徙过程中形成的行动力、同化力和非暴力,客家文化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天下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亲情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文教意识,大大强化了中华文明的忧患意识,土楼就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在讲座中余秋雨教授指出:“客家人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动乱和王朝更替中完成的几次大迁徙几乎都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了文明的迁徙和同化。
这明显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诸如欧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相遇时所产生的暴力冲突。
客家土楼作为客家人的聚散地和文明的聚集地,其圆楼、无棱角、不进攻的设计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中华儒家文明讲究和谐、谦卑、中庸的建筑风格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有序的中庸文化特征。
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提出的21世纪文化冲突论已经体现在伊斯兰文明和欧洲上,但是不会体现在中华儒家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冲突上,从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否定中国威胁论!”在讲座中,余秋雨教授重点总结了土楼客家文化的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客家人在历次迁徙、流浪中几乎都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了文明的迁徙所表现出的非暴力性;二是客家人用自己长时间、大团队、大行动的方式,用自己远行千里的行为来选择自己的文化所表现出的行动力;三是土楼客家人在自己的文化传播中不断建立自己的生态共同体,不断同化原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同化力。
客家人的迁徙大多表现在伟大的王朝更替时期,是伟大朝代的流浪者,大文化的承担者,在这种同化过程中,高文化同化了低文化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华文化得到提升。
余秋雨教授认为土家客家文化的这三个有点以特殊的传播方式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客家文化的存在而得到了强化,为增强中华文化的份量做出了特殊的文化贡献。
第二,是关于世界遗产。
关于世界遗产,余教授指出,客家土楼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从申报者突然变成了守护者,成为守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人群,因此,我们要调整心态,要建立责任,要提高标准,加强环境整治,让客家土楼给现代人留下启示。
在讲座的最后,与会者纷纷向余教授递“条子”,提出各种问题,余教授一一作答。
余教授的报告主题突出,旁征博引,精彩纷呈,3个小时的报告博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永定客家土楼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曾被某国误以为核武设备的永定客家土楼群永定客家土楼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群、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中文名称:永定客家土楼别名: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行政区类别:世界遗产所属地区:福建永定地理位置:闽西龙岩面积: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目录福建永定土楼历史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传奇笑话智慧结晶土楼作用土楼布局建筑内涵经典荟萃振成楼——土楼王子承启楼——土楼之王深远楼——最大的圆楼遗经楼——最大的方楼裕隆楼——仙山楼阁如升楼——袖珍土楼五凤楼——展翅欲飞光裕楼——古朴方楼振福楼——秀丽端庄衍香楼——书香门第环极楼——防震巨堡奎聚楼——宫殿式土楼福裕楼——府第式土楼馥馨楼——最古老土楼福建永定土楼历史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传奇笑话智慧结晶土楼作用土楼布局建筑内涵经典荟萃振成楼——土楼王子承启楼——土楼之王深远楼——最大的圆楼遗经楼——最大的方楼裕隆楼——仙山楼阁如升楼——袖珍土楼五凤楼——展翅欲飞光裕楼——古朴方楼振福楼——秀丽端庄衍香楼——书香门第环极楼——防震巨堡奎聚楼——宫殿式土楼福裕楼——府第式土楼馥馨楼——最古老土楼展开编辑本段福建永定福建省永定县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客家土楼”。
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永定全县有圆楼360余座,方楼4000余座,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编辑本段土楼历史福建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编辑本段高北土楼群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
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
建于明代的无石基的五云楼诉说着土楼悠久的历史,雅致的侨福楼展示了旅居海外拳拳赤子爱国爱乡的诚挚情怀。
村内的“圆楼之王”——承启楼是最著名的土楼。
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北土楼群是其中之一。
编辑本段洪坑土楼群洪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
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
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
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
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
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
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初溪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
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朝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
编辑本段传奇笑话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就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笑话的泉头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几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当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举行婚丧和庆典的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不小于0.9米。
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许多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西方国家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大为紧张,并派间碟过来刺探虚实。
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编辑本段智慧结晶永定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
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
试想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
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
中国“永定客家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土楼作用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
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
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编辑本段土楼布局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
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编辑本段建筑内涵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
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
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