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蒋亚芬
- 格式:docx
- 大小:28.22 KB
- 文档页数:2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选地、精细整地无公害栽培基地应选择需要空气清洁,3km内无污染源,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质量标准;灌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水质标准。
红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2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
北方春小豆生产多为旱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耕作制度。
因此,合理深耕,精细整地,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提高地力,消灭杂草,减轻病虫害为害,是苗全苗壮的基础,也是旱作小豆增产的基本措施。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土壤,耕翻深度20~30cm为宜。
耕后要及时耙磨,从而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二、选种要获得高产增收选种是关键,要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优良、生育期适中、植株棵大、荚多粒重等高产品种。
如龙小豆、宝清红、大红袍等。
挑选出种粒饱满、色泽匀称、颗粒均匀,无病粒、半粒、虫口粒、破碎粒的良种,以保证出苗速度,确保苗全、苗齐。
三、播种1.播种前播前将种子晾晒2~3天,促进种子蛋白酶的活性,然后用50%多福合剂、50%辛硫磷、50%福美双等药液按说明配比后进行拌种,要轻柔搅拌均匀,避免破坏种皮,影响萌芽。
拌后放置阴凉通风处闷6~7小时,就可进行播种,所拌种子不要隔夜,当天拌当天播。
2.播种栽培红小豆可采用条播、穴播等方式,红小豆生长期较短,一百天之内既能收获。
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4℃以上即可播种,温度过低不利出苗,还会造成病害高发。
每穴播4~5粒,亩播2~3kg种子,播种不宜过深,控制在3am~5cm为宜,覆土踩踏,踩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影响芽苗破土。
四、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苗期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保证幼苗健壮生长。
以2-4片真叶时间苗为宜,留苗过密易造成田间郁蔽.使红小豆花期延长、成熟期拖后。
要根据地力状况选择适当株距,有利通风,一般公顷保苗15-18万株为宜,拨除病苗、弱苗,留壮苗、大苗。
浅谈优质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浅谈优质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黑龙江省嫩江县地属寒温带,位于我国西北边陲.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浩瀚的林海、肥沃的土地,是黑龙江省的产粮大县,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著名的麦豆主产区,素有“北国粮仓”的美誉,在1997年还被国家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大豆之乡”。
黑土地上盛产的农作物以质量优良、品质上乘,不仅可满足省内市场需求.而且还远销到国内各地及海外,深受人们的欢迎与好评,尤其是红小豆。
为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栽培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浅析,以满足农户的需要。
关键词:红小豆;栽培技术;优质高产1 红小豆红小豆又称红豆、饭豆、赤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但以东北、华北、西北为主要产区,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种植,我国是世界栽培上红小豆面积最大、产量也是最高的国家。
2 生长特点红小豆具有喜温、喜肥、怕涝、耐旱、不宜连作、生长期短、适应能力强、耐贫瘠、易栽培等特点。
3 营养价值红小豆营养丰富,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且还含有钙、铁、磷、烟酸等各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赖氨酸含量较高,它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促进胃液分泌、提高人体钙吸收能力,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红小豆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生津利尿、驱寒散热、去肿除痛、健脾胃等较高的药用价值,医圣李时珍誉红小豆为“心之谷”。
4 选地整地我县一般在5月10日至5月20日播种。
要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土层深厚、肥力较好、光照充足、通风透气性较强、排灌畅通的地块。
红小豆不宜连作,因此要选在2~3年内非豆类作物地块,可与玉米、高粱、谷子、南瓜等作物进行轮作。
要深翻耙平耙细,耕地深度在20cm以上,要打破犁底层,而后起垄保墒,垄宽1.3m~1.4m,垄距65cm~70cm,株距15~20am,以利土层保温。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可用腐熟透的农家有机肥16t/hm2、硫酸钾45kg/hm2、过磷酸钙120kg/hm2,需要注意的是底肥要与土壤充分结合、要施匀施透,以利作物良好吸收,提高肥效。
红小豆高产种植技术
红小豆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
以下是红小豆
高产的种植技术:
1. 土壤选择:红小豆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为
5.5-7.5的适宜,可以选择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避免过于贫瘠的土壤。
2. 播种时间:北方地区适宜春季3-4月间播种,南方地区可在
2-3月或8-9月种植。
一般在早春或晚秋播种,有利于避免炎热的天气。
3. 种子选择:选用健康、良种,红小豆芽胚大、颜色黄亮的种子。
4. 施肥技术:红小豆施肥一般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
要充分深耕,开垦排水良好的土壤,施足底肥。
追肥可以分几次进行,分别进行中耕配合肥料施用,可使健康生长,长势旺盛。
5. 病虫害预防:红小豆容易受到霜霉、斑点病、豆螟等病虫害
的侵害,应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预防,每次药剂的浓度要适宜,不得过
高或过低,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
6. 采摘:红小豆采摘一般在晚熟时期,当豆荚变黄,豆籽也变
黄时即可采摘。
以上是红小豆高产的种植技术,通常经过科学种植,可以获得高
产的收成。
2018 年第 7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71科研◎技术推广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李洪雁红小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之一。
此外红小豆适应性广,抗旱耐瘠,生育期短,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北方多有种植。
前郭县西部多丘陵,以砂土质为主,土地贫瘠,多种植红小豆、绿豆等旱田作物,现将红小豆栽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1 选地红小豆种植对地块要求不严,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钙土、白浆土都能生长成活。
选地主要考虑茬口,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迎茬,最好与禾谷类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麦倒茬,2~3年轮作。
可在田埂、地边、树空或瘠薄茬口地种植,低湿地要注意防涝。
2 整地红小豆幼苗出土能力差,经常出现缺苗断垄或出苗不齐的现象。
播种前,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耙平土块,使土壤疏松,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
黑钙土等粘性土壤要深耕25厘米左右为宜,白浆土等砂质土壤土层薄,肥力差要适当浅耕。
一般要浅耕深松,打破犁底层,秋翻在20厘米左右,耕后应进行耙耢和镇压,春耕15厘米为宜,耕、翻、耙、耢镇压连续作业。
3 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种植。
保证高产要选择棵大、结荚多而集中、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的高产、抗病品种;优质要选粒大、皮薄、硬实率低、好煮易软、口感、商品性能好的品种。
如日本红、宝清红、龙小豆、大红袍等。
4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对红小豆稳产高产至关重要,红小豆喜温、喜光,全生育期需要10℃以上,有效积温20℃~25℃,一般在8℃~12℃以上开始发芽出苗,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4℃~18℃。
我国北方,红小豆播种期宜为5中下旬,地温稳定在14℃以上为宜。
播期过早,地温低,易造成粉种烂根,出苗后苗黄、苗弱、底荚易烂荚,影响产量。
播种过晚,生育期缩短,营养生长不充分,上部荚不能充分成熟,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下降0.2~0.6克,造成减产。
5 合理施肥5.1 底肥结合整地一次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1吨,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3公斤,三者混合搅拌均匀开沟深施,满足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要。
2018 年第 7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50科研◎技术推广横山区山旱地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冯建宏横山区总耕地面积180.2万亩,山旱地占89.9%,农作物播种面积98万亩,其中红小豆常年在山旱地上播种面积为1万公顷左右,平均亩产138kg ,总产2.07万吨,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且种植面积呈稳定攀升态势。
为确保后续红小豆种植的高产性、优质性,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对其栽培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如下:1 基地选择种植区域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空气清洁,没有任何污染。
选择小于15度的旱坡地、台塌、界地,便于蓄力或机械作业。
2 选用良种要选择棵大、结荚繁密、增产性强、市场欢迎度高、色泽鲜亮、生育期适、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有冀红、延边红等。
3 选茬整地 红小豆不适宜进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将影响产量,且最好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类作物的整地来种植红小豆,不然很容易出现发育不良、增产弱化、抗病害能力低下等问题,最终造成大幅度减产,上茬以禾本科最佳。
红小豆喜肥,抗旱能力强,所以最好不要选择低洼地种植。
最好选用沙壤土,且要保证耕层深厚、通气性好、土质疏松。
通常要确保翻耕深度不小于20cm ,且应该选择在上年秋后或早春时节实施翻耕,保证地面平整,这样才能达到土地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
4 施肥标准4.1 底肥 底肥施放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红小豆的发育长势是否良好,实践表明,每667m 2土地施加1000kg 农家肥、1.5~2kg 过磷酸钙为最佳配比,并结合秋翻或春翻施入。
4.2 种肥 对于普通地力来讲,每667m 2土地应施加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15kg ,或是在同样面积下施加10~12kg 磷酸二铵、5kg 尿素、5kg 硫酸钾。
此外,在后期最好不要单独施加尿素或结合实际生长状体少量施加尿素,以避免出现贪青晚熟的问题。
而肥料施加方式应采取深施覆土的方式。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一)选茬和整地1、选差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2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
主要轮作方式有:小豆——谷子——玉米,小豆——玉米——高粱,小豆——小麦——玉米。
实行3年以上轮作。
2、整地红小豆喜肥、抗旱,一般不适于低洼地种植。
土壤要求耕层深厚、疏松通气为好。
一般应耕翻20厘米以上,应在上年秋后或早春及时耕翻,耕翻后及时耙地起垄,平整地面,达到土地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
(二)施肥1、底肥增施底肥尤为重要。
每公顷需施土杂肥30立方米左右,过磷酸钙25~30千克,结合松土开沟深施。
2、种肥一般地力上种植。
可公顷施氮、磷、钾复合肥225千克或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千克、尿素75千克加硫酸钾75千克。
除沙荒地外一般地力后期不宜单施尿素,以防贪青晚熟。
施肥以深施覆土为好。
(三)选用良种一般可选择小丰2号、龙小豆1号等,这几个品种棵大、结荚多而集中、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
(四)播种1、种子处理播种前精选种子,将虫蛀粒、碎粒和杂质去掉,保证种子的净度和纯度。
必要时可用根瘤菌粉剂750~1125克/公顷拌种,先用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再拌入种子,并立即播种。
2、播期南部地区一般可在5月上旬,中北部地区在5月中旬。
3、播种方法一般采用垄上开沟条播,每公顷下种22.5~30.0千克,垄距多用60~65厘米,株距15~20厘米,机械精量点播。
也可采用穴播,每穴播4~5粒,定苗时每穴留苗3~4株,株距可适当加大。
播深不宜太深,一般镇压后3~5厘米,如春天墒情好,宜浅;墒情不好,宜深一些。
(五)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红小豆苗子出齐后,应立即进行一次中耕锄草,分枝期进行第二遍,封垄前进行第三遍。
中耕深度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第一次中耕要浅,因苗还小;第二次苗已长成,根已深入土壤,中耕可稍深;第三次中耕时应结合培土,起增根防倒伏作用。
如封垄后仍有一些杂草,可手工拔除。
2、病虫草害防治多雨年份易发生叶斑病、白粉病等病害。
栽培技术Z a i p e i j i s h u红小豆又被叫做赤豆、小豆等,是豆科的一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红小豆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含有淀粉、蛋白质等各种物质,有着极高的药用及食用价值。
红小豆在市场上大受追捧,人们对红小豆的需求量增加直接导致了红小豆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良,以此来达到使红小豆实现高产的目的。
红小豆目前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栽培得当就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红小豆的栽培技术措施不仅对农民来说十分重要,同时也对满足广大需求者的需要意义重大。
1、品种选择选种很重要,如果种子没有选好,那么即使后期再怎么精心培育结果也不会很理想。
选择红小豆的豆种首先要看种子的饱满程度,种子饱满证明它在生长期间营养吸收均衡,没有收到过病虫的侵害,只有这样的种子才能保证红小豆的发芽率。
其次,要看种子的色泽是否鲜艳,红小豆的种子当然是红色的,如果种子呈现暗红色没有光泽,那么这粒种子的生命力有多低可想而知了。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观察种子的整齐度,如果种子奇形怪状,那么种子的基因很有可能出现了问题,通过简单的基因遗传我们可以知道,先代种子的毛病是会遗传给下一代的。
总之,选种必须慎之又慎。
2、整地施肥在播种前要细致整地,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红小豆生育期较短,施肥增产十分显著,因此,应以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一般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粪为宜,施磷酸二铵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
生育期追尿素7、5―10公斤,重点田块可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每亩再增施草木灰200―250公斤,二铵10公斤,追尿素10―15公斤。
3、适时播种在黑龙江省,红小豆播种期宜为5月10~20日。
5月10日前后2~3天为高产播期,播期过早或过晚均明显减产。
红小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是14℃以上,播期过早,种子吸水后由于温度还不到14℃,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过长,营养消耗大易感病害,出苗时间延长4天左右,造成苗黄、苗弱、幼苗生长不良、底荚过低且易烂荚,因而直接影响产量。
红小豆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红小豆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1、轮作:小麦、玉米、油菜等肥茬作物均可作为红小豆的良好前茬,尽量避免重茬、迎茬,也不宜与荞麦、糜谷轮作。
合理的轮作方式为小麦—油菜—红小豆,玉米—红小豆—糜谷。
2、精细整地:种植田尽量实行秋翻,深耕灭茬、熟化土壤,有条件的地块实行冬灌,做好冬春季镇压耙耱。
播前浅耕,播后镇压耙耱,达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
3、配方施肥: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普钙30-45千克、尿素4-6千克、硫酸钾2-3千克。
4、选用良种:选用中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千粒重高、品质好、色泽艳的冀红4号、冀红5号、千斤红等优良红小豆品种,种子纯度在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播前晾晒2—3天,以提高发芽率,保证全苗。
5、适期播种:当5厘米地表日平均地温达10—12℃时,即可播种,我县红小豆适宜播种时间是4月28日到5月5日。
6、合理密植:红小豆一般亩留苗2-2.5万株,一般要根据地力水平,掌握留苗多少,坚持“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结合中耕锄草间苗定苗。
7、加强田间管理查苗补苗,间苗定苗。
红小豆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漏播、断垄现象及时补种,当幼苗2片真叶时间苗,复叶出现后定苗。
适时追肥。
盛花期红小豆容易出现脱肥现象,可用0.3—0.5%的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2—0.3%的磷肥浸出液叶面喷洒,同时也应在盛花期叶面喷施10—20PPm硼砂或硼酸溶液。
植株调控。
现蕾开花期,结合中耕,清除杂草,破除板结,增温保墒,培育壮苗,防止徒长。
对旺长田块叶面喷施0.13—0.25%的矮壮素溶液调控,培育合理株型。
中耕锄草。
第一次中耕应掌握在两片真叶时,第二次中耕在现蕾开花前,破除板结,消灭杂草。
8、防治病虫害食心虫和豆螟。
及时清除落花落荚,摘除受害卷叶和豆荚,并在田间设黑光灯诱杀,降低虫源;也可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85%菊乐合酯3000倍液、10%除虫精、2.5%溴氰菊酯、50%氯氰菊酯等3000—4000倍液,交替用药,从现蕾开始,喷蕾、花各一次。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5年第5期朱连波红小豆具有比较好的食用、药用保健作用,也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无农药、化肥过量,残留超标之忧,生育期短,很多地区与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间作或混作,也有作为补种作物,或利用零星土地种植,以增加粮食总产量。
一、选地选茬选地与整地红小豆耐涝性较差,宜选择沙壤土较多、地力较薄的慢岗地或不易积水的地块种植,前茬应选择3年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玉米茬或小麦茬,避免重迎茬。
整地以伏秋整地为主,深度要达到20~30cm。
深翻后整平耙细,立即起垄、镇压保墒。
结合整地公顷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2.5~30.0t,做到垄平、肥匀,为翌年春季播种、保全苗打下基础。
二、整地施肥在播种前要细致整地,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红小豆生育期较短,施肥增产十分显著,因此,应以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一般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粪为宜,口肥磷酸二铵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
生育期追尿素7.5—10公斤,重点田块可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每亩再增施草木灰200—250公斤,口肥二铵10公斤,追尿素10—15公斤。
一般播期在5月上、中旬,播前药剂拌种,晒种,采有条播或空播,播深3—5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3—4粒种子,播种后覆土,播种量为40公斤/公顷左右三、种子及其处理⑴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
⑵种子精选: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杂质。
⑶种子质量:种子质量要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⑷种子处理:根瘤菌拌种:每公顷的播种量(一般30.0-37.5千克)用2250克根瘤菌,加水拌成糊状,再与种子拌匀,晾干后待播。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红小豆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蔬菜之一,因其果实颜色鲜艳而得名。
红小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补血、益气、滋阴的功效,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红小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和繁殖红小豆有许多不同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品种有:广西红小豆、红鸽、红川等。
根据不同的育苗采取不同的繁殖方法,如果采用种子繁殖,要选用健壮生长、抗性强的种子,浸泡1天后播种于育苗盘中,控温保湿,一般7-10天就可出苗。
二、土壤准备和施肥红小豆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
在土地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将地面杂草清除干净,然后翻松土壤,打碎土块,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每667平方米土地适宜施加有机肥1000公斤和化肥40公斤。
三、适宜的栽培季节和温度红小豆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8-28摄氏度之间。
最适宜的栽培季节是春、夏季,但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要注意及时浇水和遮荫,以保持土壤湿润和降低温度。
四、合理的栽培密度和行距红小豆栽培密度和行距的合理安排可以使植株生长良好,提高产量。
一般栽培密度为每667平方米种植2000-3000株,行距为50-60厘米。
注意保持植株之间的相互通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五、浇水和排水措施红小豆对水分要求较高,但对排水也有一定要求,不能长时间积水。
浇水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植株生长状况,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可过湿。
夏季高温时可适量增加浇水量,并避免在正午时分浇水,以免叶片晒伤。
六、病虫害防治红小豆虽然抗性较强,但仍有可能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
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潜叶蛾等。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在播种前和生长过程中,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七、适时的采收和贮存红小豆的果实一般在株高15-30厘米时开始采收,果实还未完全成熟时采摘,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xx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10-06-18近年来,红小豆已成为市场上非常畅销的杂粮作物之一。
红小豆又称红豆、赤豆、赤小豆,富含淀粉、蛋白质、钙、铁和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
我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年产量一般为30万~40万吨,产区主要分布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各地红小豆面积正在逐年增加。
为使红小豆种植得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合理选茬、精细整地红小豆为一年生豆科作物,其前茬应选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为宜,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迎茬,以免感染病虫害而减产。
其轮作方式和大豆一样应宜采用三区轮作或四区轮作:麦、玉、豆(红小豆);麦、麦、豆(红小豆);麦、杂、豆(红小豆);麦、麦、玉、豆(红小豆)。
应选较瘠薄茬口而不宜选肥茬。
可以与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秆作物间作,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还可在xx、地边、树空等地种植。
红小豆是喜温作物,不耐涝。
所以,应选择岗、平排水良好的中等肥力的地块种植,低湿地必须注意防涝。
最好伏、秋翻,整平耙细,采取秋起垄加深施肥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地温,防旱排涝,可使幼苗生长健壮。
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选育红小豆品种,应选适期早熟、高产、粒大的品种。
如“宝清红”、“龙垦红”、“大纳言”等。
2、种子处理为防治苗期病虫害,用种子质量0.2%多菌灵+用种子质量0.1%辛硫磷拌种,同时加多元微肥效果更好。
三、适时播种在黑龙江省,红小豆播种期宜为5月10~20日。
5月10日前后2~3天为高产播期,播期过早或过晚均明显减产。
红小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是14℃以上,播期过早,种子吸水后由于温度还不到14℃,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过长,营养消耗大易感病害,出苗时间延长4天左右,造成苗黄、苗弱、幼苗生长不良、底荚过低且易烂荚,因而直接影响产量。
无公害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在当前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背景下,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红小豆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植物肾宝”。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无公害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质红小豆种子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高产稳产的品种有前黑、泸黑、黄豆1718、黄豆1617等。
二、土壤改良红小豆喜欢湿润的土壤,所以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改良。
首先,对肥力不足的土壤需要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绿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其次,对于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进行中和,使其pH值适宜。
最后,对于土壤排水不畅的区域,可以进行排水改良,以保证水分的正常排除。
三、合理施肥红小豆的生长需求一定的营养元素,因此施肥非常关键。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公斤,作基肥;播种时再施入复合肥200-250公斤,保证红小豆的正常生长发育。
四、适当灌溉红小豆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开花和结果期间。
因此,在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进行灌溉。
一般来说,红小豆每次灌溉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同时要避免因过多灌溉引起根系的窒息。
五、病虫害防治红小豆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及时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红小豆炭疽病、豆蚜等。
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农药或生物防治技术,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六、正确收割红小豆的收割时机是在果实成熟后,株体开始黄化,并且籽粒干燥的时候进行。
收割后要及时晾晒,避免霉变。
七、合理轮作为了增加土壤肥力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建议红小豆与其他作物进行合理的轮作。
一般来说,红小豆最好与绿肥、块根类蔬菜、玉米等作物轮作。
以上就是无公害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简要介绍。
种植无公害红小豆不仅可以保证粮食安全,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合理选择红小豆的种植地块红小豆属于豆科的农作物,有一年生的特性。
在选择红小豆种植土地时,需要注意的是土地的前茬作物不可以是豆科类农作物,可以选择那些前茬种植过禾本科农作物的土地。
红小豆可以单独进行种植,也可以与玉米或者高粱等农作物进行间作,因为玉米与高粱属于高杆农作物,与红小豆的种植并不影响。
除此以外,红小豆还可以选择在田埂、地边以及树空等地方进行栽培。
红小豆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于土地较为干旱贫瘠的情况都能够进行栽培。
最佳选择的土地应当是土地较为平坦或者是山地,拥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土壤的肥力较好,拥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并且是沙壤土最为合适。
如果是在川水地进行红小豆的种植会由于土地的水肥过高,因此只能应用套种,因为单种会使红小豆过多生长茎叶而结荚较少。
需要注意的是红小豆的选茬,在上一年一定要应用过一定的除草剂进行处理才可以进行种植。
二、红小豆最佳播种时间与种植方式1、红小豆的种植时间红小豆的特点之一是喜好温度较高。
因此要想使红小豆充分发芽,那么周围的环境温度最少也要达到8℃以上,最好是温度能控制在14~18℃之间,因此在选择红小豆播种时间时,一定要经过精密的计算,不能过早的进行播种而错过温度最适宜的时间。
在田间进行红小豆播种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4℃以上。
通常情况下,每年到5月15日到20日之间是最适合进行红小豆播种的时间。
2、红小豆的种植方式由于红小豆在进行拱土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提前将土地进行精细的翻整,尤其要比种植大豆时更加精细,在伏秋的季节对土壤进行深翻,厚度要尽量大于20厘米以上。
经过深翻之后的土地要进行平整处理,并且耙碎。
在这一过程当中还要对其进行肥料的施加,保证积肥足够。
如果土地的温度过低,一定要防止出现涝问题,在秋季进行起垄,在垄上进行点播种植,这样可以更好的使土地温度升高,使红小豆的幼苗更早发芽。
如果是在春天进行土地的翻整,那么不可以应用边起垄边播种的方法,因为这样会不好将播种的深度进行掌握,会使生长出的幼苗参差不齐。
Z a i p e i j i s h u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红小豆,它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的红小豆的称呼也有所不同,通常称为红豆、赤小豆、赤豆等。
因为红小豆的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所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在全国各地的种植也很普遍。
这篇文章对红小豆的高产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为红小豆的种植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作用。
一、红小豆的特性和生长条件红小豆这种植物在我们国家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有着自然生长的野生品种,这也正是红小豆起源的地方。
红小豆喜欢温和的特点,而且不耐寒冷,对自然气候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在空气干燥和空气干燥的时候,可以加快红小豆的成熟时间。
因为红小豆是自花授粉的植物,耐湿的属性比较良好,但是如果田地间的水分过大,会造成红小豆变得豆秧和茎叶茂密,但是豆荚的结成率普遍较低。
而且红小豆对光线强度的反应比较敏感,因为红小豆是一种短日照的植物,特别是中晚熟品种的红小豆,产量的多少与光照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系。
红小豆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大,一般酸碱度的适宜生长的值在6.3-7.3之间,在大部分的土壤中都可以正常的生长。
二、红小豆种子1、选择品种:在选择红小豆的品种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条件和土地条件,合理的选择红小豆适宜生长的品种。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病害挑选红小豆的抗病性和抗逆性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产量高、品质好、表现优异的红小豆是最好的选择。
2、精选种子:在挑选种子的时候要将种子中的秕粒、病粒、碎粒及其他杂质全部剔除,只留下颗粒饱满、无病虫害、光泽度高的种子,通过人工挑选或者机器筛选等方法,挑选好后最后用于播种。
为了使种子的质量和纯度更加的完美,使种子可以达到质量分级标准,在播种前要严格的进行筛选,在收获的额时候产量才会更加的高。
3、种子的质量标准:国家对作物的种子有严格的标准,红小豆种子能够播种的标准是必须要达到分级标准的二级或这二级以上。
红小豆种子的纯度要高于98%,净度要高于97%及以上,红小豆的发芽率要达到90%以上,水分的含量要低于总质量的13%。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蒋亚芬
红小豆作为粮食和副食品,同时具有比较好的药用保健作用,也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无农药、化肥过量,残留超标之忧,生育期短,也有作为补种作物,或利用零星土地种植,以增加粮食总产量,红小豆原产我国,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一、选地、选茬:
要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土层深厚、肥力较好、光照充足、通风透气性较强、排灌畅通的地块。
红小豆不宜连作,因此要选在2~3年内非豆类作物地块,可与玉米、谷子等作物进行
轮作。
要深翻耙平耙细,耕地深度在20cm以上,要打破犁底层,而后起垄保墒,垄宽
1.3m~1.4m,垄距65cm~70cm,株距15~20am,以利土层保温。
二、施肥
由于红小豆生育期较短,施肥增产十分显著,因此,应以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
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一般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粪为宜,口肥磷酸二铵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
生育期追尿素7、5—10公斤,重点田块可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每亩再增
施草木灰200—250公斤,口肥二铵10公斤,追尿素10—15公斤。
三、种子及其处理
1.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
2.种子精选: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
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及杂质。
3.种子质量:种子质量要达到分级标准
二级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种子处理:根瘤菌拌种:每公顷的播种量(一般30.0-37.5千克)用2250克根瘤菌,加水拌
成糊状,再与种子拌匀,晾干后待播。
四、播种
在黑龙江省,红小豆播种期宜为5月10~20日。
5月10日前后2~3天为高产播期,播期
过早或过晚均明显减产。
红小豆种子发芽最低温度是14℃以上,播期过早,种子吸水后由于
温度还不到14℃,种子在土壤中时间过长,营养消耗大易感病害,出苗时间延长4天左右,
造成苗黄、苗弱、幼苗生长不良、底荚过低且易烂荚,因而直接影响产量。
播种晚于5月20日,生育期缩短,营养生长不充分,上部荚不能充分成熟,株粒数减少3~5个,百粒重下
降0.2~0.6g,所以显著减产。
此外,要求同一块地一天内播完,以保证成熟期一致。
秋起垄地块可采用垄上穴播或气吸点播机点播;岗地白浆土,不宜起大垄。
春整地不宜采用
边起垄边播种一次完成的方法,这种作业方式不易控制播深,易造成深浅不一,出苗不齐不全。
若采用垄上穴播,则垄距70cm,穴距20~25cm,播深3cm,每穴播3~4粒;若采用气吸点播,则垄距70cm,垄上双行(行距12cm)点播,公顷保苗15~20万株。
五、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苗期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保证幼苗健壮生长。
以2-4片真叶时间苗为宜,留苗过密易造成
田间郁蔽.使红小豆花期延长、成熟期拖后。
要根据地力状况选择适当株距,有利通风,一般
公顷保苗15-18万株为宜,拨除病苗、弱苗,留壮苗、大苗。
2.杂草防除
播后苗前药剂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① 5%普施特水剂1.5L/hm2(专用于防治龙葵,可用5%普施特1.0L/hm2)。
②48%仲丁灵乳油3.00~3.75L/hm2。
③72%都尔乳油2.0~2.8L
/hm2或72%都尔乳油2.0~2.8L/hm2+70%赛克津0.3~0.4L/hm2(也可根据杂草基数酌情加入72%2.4一滴丁酯0.8~1.0升/公顷)进行化学除草。
苗后药剂处理可选用以下配方进行茎叶处理:①在禾本科杂草4叶期前用12.5% 拿捕净
1.2~1.5L/hm2兑水300 kg/hm2(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
②每公顷用5%普施特
水剂2.0~3.0L。
未化学除草的地块,要在幼苗出齐后及早进行人工铲地2~3遍,在封垄前结束。
在7月中
旬和8月上旬各进行1次人工拿大草。
3、中耕
红小豆是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气温低,幼苗生长缓慢。
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锄草、铲趟、松土,提高地温保墒,促根系发育,加速幼苗健壮生长。
开花前进行3次中耕,第1次在2片对生
真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2次在第1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第3次在第3片三出复叶
完全展开、封垄前进行,以利于防旱、排涝、防倒伏。
4、适量追肥
红小豆具有固氮能力,适量追肥可提高单产。
在红小豆初花期,以磷酸二氢钾3-5kg/hm2进
行叶面喷雾,可促进红小豆花芽分化,提高结实率。
在红小豆末花期,根据红小豆长势公顷
追施尿素90-120kg或喷施金牌655等叶面肥,可促进红小豆生殖生长,使花荚数增多。
多雨
年份应控制追肥量,适当喷施硫酸亚铁,以防止出现缺铁黄苗症。
5、病虫害防治
危害红小豆的病虫害有立枯病、褐斑病、病毒病、锈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
蛛等,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会影响作物长势,造成红小豆产量下降、质量不佳、影响
销路。
防治立枯病可用50%多菌灵、褐斑病可用1000倍多菌灵或500倍70%代森锰锌、病毒病可
用1000~2000倍20%农用链霉素、锈病及白粉病可用2000倍25%粉锈宁喷雾防治等药物科
学配比后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蚜虫可用2000倍40%氧化乐果、2500倍50%避蚜雾、1000倍50%抗蚜威等药物进行喷
雾防治。
防治红蜘蛛可用800~1000倍25%灭虫螨、1800~2000倍5%霸螨灵悬浮剂的药液
进行防治。
无论采用哪种药物防治病害,都要严格按照说明配比,而且最好轮换使用,避免
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造成损失。
六、适时收获
红小豆具有成熟不一致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收获。
在80%豆荚变黄、叶片尚未
全部脱落时即可采收,切不可等全部豆荚成熟时采收,而且采收时间最好安排在早上或黄昏时,可以有效避免炸荚,降低损失。
总之,要想获得红小豆的稳产增产,就要采取正确的栽培技术,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合理
地防治各种病虫害,以实现红小豆的优质、高产,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