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肛漏(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低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低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 编码:BWG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 编码:K60.3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内治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炒栀子、车前子包、白术、茵陈。
(2)正虚邪恋证:扶正祛邪。
推荐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炒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
(3)阴液亏虚证:养阴托毒。
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
·85【第一作者】林杨皓,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
E-mail:***********************【通讯作者】连永伟,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
E-mail:*******************·论著· 肛瘘(anal fistula)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外科疾病,好发青中年男性,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发严重感染可危及生命,须引起重视。
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术前影像评估是否准确对手术方式、效果会产生深远影响,目前MRI如今已成为肛瘘术前影像诊断的首选。
本研究利用Siemens Skyra 3.0T高分辨MR扫描仪,收集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间53例确诊肛瘘并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分析肛瘘内口数量、主瘘管数量、脓肿数量及主瘘管分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项目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 、阴性预测值(NPV),绘制ROC曲线,测量内口到肛缘距离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价MRI的诊断价值。
肛瘘是指连接直肠肛管与肛周皮肤的肉芽管道,包括内口、瘘管及外口,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在我国约占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6%[1],常见临床表现为肛周流脓、流液、疼痛等[2]。
主要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由于直肠肛管自身及周围盆底解剖精细,对影像学检查要求极高,若术前对于病变评估不足,术中遗漏瘘管、内口或隐匿性脓肿等,造成术后复发率高[3]。
3.0T MRI具有高分辨、多参数等优点,可准确评估病变,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4]。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间确诊的53例肛瘘患者的临床、手术及MRI资料,旨在探讨3.0 TMRI对肛瘘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53例经手术确诊为肛瘘的患者资料。
53例中男48例,女5例,平均年龄(37.3±11.2)岁。
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术后愈合情况的评估熊芳;熊蕾蕾;沈远;韦兰【摘要】目的观察肛瘘手术后3个月后肛管手术区域超声图像变化,对肛瘘术后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对2015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41例肛瘘患者术后3个月时肛管手术区域的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图像进行超声评分,包括手术区域回声改变、边界清晰程度、形态转变和厚度的变化,超声评分为0~2分的为有瘢痕化趋势,超声评分3~4分的为有复发趋势.评价结果与术后6个月时患者复诊的愈合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评价为瘢痕化趋势的0~2分组与评价为复发趋势的3~4分组,两组患者超声判断预后的准确性差异显著,x2=55.72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超声对0~2分组的术后3个月愈后评估准确度高,准确率100%,而对3~4分组的术后3个月愈后评估准确度相对低,准确率为58.3%.结论直肠腔内超声操作简单,价格低,无创,患者易耐受,对肛瘘术后愈合良好的情况可以作出准确的分析评价,可以作为肛瘘术后评价的影像学方法.%Objective This paper aimed to observe anal fistula ultrasound image in the postoperative 3 months to evaluate healing of anal fistul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the postoperative after 3 months echo anal ultrasound images of 141 patients with anal fistula were analyzed and scored, including changes of echo, boundary, shape and thickness. The score of ultrasound was 0~2 points, had a trend of scar, grade 3~4 points had a relapse tendenc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subsequently compared with follow-up visits after postoperative 6 months. Results The ultrasonic evaluation for scarring trend of 0~2 group and evaluation for relapse tendency of 3~4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ultrasonic prognosis hadsignificant difference, x2=55.726, P=0.001, 0~2 group had high accuracy, and for 3~4 group accuracy was relatively low. Conclusion Echo anal ultrasound can provide accurat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postoperative good health for anal fistula.【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7(032)007【总页数】4页(P41-43,93)【关键词】直肠腔内超声;肛瘘;手术;瘢痕;愈合【作者】熊芳;熊蕾蕾;沈远;韦兰【作者单位】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10;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10;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10;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1;R445.1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每年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中青年好发。
肛瘘切缝内口引流术对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作者:杨全甫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目的:探讨切缝内口(挂线)引流术对肛瘘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安全性评价。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7例肛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术后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时间、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等,并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肛瘘切缝内口引流术对肛瘘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术后伤口愈合快,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肛瘘;切缝内口引流术;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6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2-0037-02肛瘘主要是指在肛门直肠周围形成的肉芽肿性通道,主要有内口、外口和肛瘘组成。
手术治疗能彻底根除瘘管和感染病灶,还需要对肛门功能进行保护[1-2]。
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部分缝合内口(挂线)引流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7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29例,年龄17~61岁,平均(33.7±11.4)岁,病程1.3个月~6年,平均(0.9±1.7)年;肛瘘外口1~5个,外口至肛门距离平均4 cm以上。
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87例肛瘘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肛肠学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2)满足肛瘘手术指征的患者;(3)年龄≥17岁;(4)得到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
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恶性肿瘤等疾病;(2)有精神障碍或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3)不愿意参与本手术的患者。
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75年前,Penner而和Crohn最先描述了肛瘘为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
据调查,20%的克罗恩病患者并发肛瘘,其中30%的患者会反复发作。
克罗恩病诊断1年时,肛瘘的发生率为12%,当诊断时间达20年时,其发生率翻倍。
肛瘘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然而目前关于肛瘘的文献十分有限,为此,来自荷兰、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工作组,搜罗了4680篇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得出克罗恩病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于2014年6月7日在线发表在 Gut 杂志上。
分类及评分1、一般分类和评分(1)一套临床实用的克罗恩病肛瘘分类有助于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推荐级别:1C。
(2)克罗恩病肛瘘活动评分必须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
推荐级别:1C。
讨论:目前已有好几套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来定量评价克罗恩病肛瘘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
共识推荐最好分别制定分类标准及评分系统:制定分类标准时,应考虑解剖学因素;制定评分标准时,应评估肛瘘活动情况,并且能敏感地反应治疗效果。
然而,其分类及评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2、肛瘘活动肛瘘活动的评估必须同时参考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
推荐级别:2C。
讨论:肛周疾病活动评分(PDAI)是根据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活动及性生活受限)、肛周疾病的严重程度(瘘管流出情况、肛周疾病类型及硬化程度)制定的李克特五分量表。
当PDAI>4分为界值来判定瘘管引流及局部炎症活动时,其准确性为87%。
“瘘管引流评价”最初在英夫利昔单抗相关的一项RCT研究中用来定量评估瘘管愈合情况。
瘘管闭合定义为无引流(手指轻压除外);有反应定义为连续两次随访时引流量降低50%以上;缓解指连续两次随访时未发现任何瘘管。
然而之后的RCT研究中,也发现其存在一些缺点。
MRI研究显示内瘘愈合较临床愈合迟滞12个月左右,为了将瘘管的解剖学位置及炎症活动情况的影像学表现相结合,van Assche等设计了一套基于MRI的评分。
2020版:克罗恩病肛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意见(全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25%~80%的成人CD患者合并肛周病变,其中CD肛瘘(perianal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pfCD)的患病率最高,约占17%~43%[1,2]。
为规范我国pfCD的诊治,《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组织内外科专家,在借鉴国外pfCD诊治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3,4,5,6]。
本共识采用Delphi程序制定。
先由专家分别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评价,讨论确定需阐明的问题及推荐方案。
再由专家分部分撰写,交总负责人汇总成共识初稿。
初稿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投票并由第三方计票。
投票专家推荐的等级标准分为a完全赞同(必不可少);b部分赞同,推荐(应该做到,但未达到必不可少的高度);c部分赞同,但不推荐;d不赞同(删去,不合理、不必要、不合国情、不可操作、不可评估、不必放在本共识意见中)。
本共识中的推荐等级根据专家投票总结果分为A级(强烈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赞同(a);B级(推荐),即3/4及以上投票完全或部分赞同(a+b);C级(建议),即a、b和c得票数相加为3/4及以上;未达C级指标则删去不放入本共识。
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形成本共识意见。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及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本共识意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
推荐意见15条,以下分别阐述。
一、pfCD的诊断1. pfCD具有与普通肛瘘不同的临床特点,这有助于CD的早期诊断。
等级判定:强烈推荐普通肛瘘是指常见的肛隐窝腺源性非特异性感染性肛瘘。
pfCD与普通肛瘘不同,外口与内口的关系常不遵循Goodsall规则,瘘管情况更复杂。
肛瘘源流考辨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二、肛瘘定义及病因病机 (5)2.1 肛瘘的定义 (5)2.2 肛瘘的病因 (7)2.3 肛瘘的病机 (7)三、肛瘘源流考辨 (9)3.1 肛瘘的历史沿革 (10)3.2 肛瘘的理论基础 (11)3.3 肛瘘的治疗原则演变 (12)四、肛瘘的中医理论探讨 (13)4.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14)4.2 中医对肛瘘病因病机的解释 (15)4.3 中医治疗肛瘘的方法及其特点 (16)五、肛瘘的现代医学认识 (17)5.1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定义 (19)5.2 现代医学对肛瘘病因的研究 (20)5.3 现代医学对肛瘘治疗方法的探索 (21)六、肛瘘诊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22)6.1 微创技术在肛瘘诊疗中的应用 (23)6.2 中医特色技术在肛瘘诊疗中的作用 (24)6.3 肛瘘诊疗的新方法与新进展 (25)七、结论与展望 (27)7.1 研究成果总结 (27)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29)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0)一、内容概要定义与分类:阐述肛瘘的定义,包括其医学术语解释和通俗解释,同时根据临床分类标准对肛瘘进行分类。
发病原因:分析肛瘘的发病原因,包括感染、炎症、生活习惯等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导致肛瘘的发生。
发展历程:回顾肛瘘的流行病学发展过程,包括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患者年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的发病特点等。
临床表现:详细描述肛瘘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等,以便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同时探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它们对患者的影响。
诊断方法:介绍肛瘘的诊断标准,包括实验室诊断、影像学检查等,并讨论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治疗方法:详细阐述肛瘘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方式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同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预防措施与护理:讨论如何预防肛瘘的发生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肛瘘术后应用龙珠软膏配合康复新液疗效探析发表时间:2016-03-15T11:46:57.2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李敏[导读]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中心卫生院龙珠软膏联合康复新液局部外敷应用于肛瘘术后护理,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可推广于临床。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中心卫生院 620595摘要:目的:探讨肛瘘术后患者局部应用龙珠软膏配合康复新液的效果。
方法:将120例行肛瘘切除术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随机单肓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手术创面喷洒康复新液后外敷龙珠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喷洒手术创面治疗,治疗后第6,12,18天分别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及疼痛等指标。
结果:治疗组创面疼痛及分泌物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龙珠软膏联合康复新液局部外敷应用于肛瘘术后护理,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可推广于临床。
关键词:肛瘘术后;龙珠软膏;康复新液肛瘘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发病率很高,其在肛肠科门诊病人中构成比仅次于痔。
对于肛瘘的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手术。
肛门直肠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复杂的生理功能,加之肛门又位于消化道末端这个特定的污染区等,这些因素都极易导致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迟缓,同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因此,如何对肛瘘术后患者开展有特色的辨证施护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对120例行肛瘘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龙珠软膏联合康复新液局部外敷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肛肠科收治肛瘘手术病人120例。
诊断标准:肛瘘的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肛检: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肛瘘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发表者:杨爱龙(访问人次:454)
(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统一标准)
为了临床、教学和科研需要,1975年湖南衡水会议曾对上述肛肠常见病的诊疗制订了统一的标准,而后历届会议对某些病种亦作了一定的修正,如1992、1994年的两次肛裂专题会议等。
通过标准的制订,在肛肠学术界形成了共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科研、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肛瘘
1.肛瘘的分类
(1)低位单纯肛瘘:仅有一个管道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2)高位单纯肛瘘:仅有一个管道,行径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3)低位复杂肛瘘: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但外口和管道有2个或2个以上,内口在肛窦部位(包括多发性瘘)。
(4)高位复杂肛瘘:有2个以上管道或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有1个或2个以上内口。
2.肛瘘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消失,肛瘘愈合。
(2)无效:经治疗后肛瘘未愈。
3.远期疗效标准
随访2~3年,原部位未见复发为远期治愈。
4.肛瘘术后反应观察标准
(1)疼痛、发热及排尿障碍与痔术后反应观察标准相同。
(2)后遗症:
1)肛门不全失禁:维持肛门括约功能的肌肉部分损伤,平时或排便时气体及稀便不能控制。
2)肛门完全失禁:维持肛门功能的主要肌肉离断,干、稀便及气体均不能自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