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基础知识及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411.50 KB
- 文档页数:13
换热器培训课件(多应用)换热器培训课件一、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热能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电力等领域。
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员工对换热器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本培训课件将介绍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分类、结构、性能、选型及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换热器的基本原理1.热传递方式(1)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受流体流速、温差、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
(2)导热换热:固体内部的传热,主要受材料导热系数、温度梯度、几何尺寸等因素影响。
(3)辐射换热:物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受物体表面温度、颜色、形状等因素影响。
2.换热器的传热方程Q=U×A×ΔT×τ其中,Q表示热量(W);U表示总传热系数(W/(m²·K));A表示传热面积(m²);ΔT表示温差(K);τ表示时间(s)。
三、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1.按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式分类(1)顺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在换热器内同向流动。
(2)逆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在换热器内反向流动。
(3)错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在换热器内呈交叉流动。
(4)混合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在换热器内呈混合流动。
2.按传热方式分类(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
(2)间壁式换热器:热流体与冷流体通过换热器壁进行换热。
3.换热器的结构(1)壳体:用于容纳换热管束,承受工作压力。
(2)管束:由多根换热管组成,用于实现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3)管板:用于连接换热管与壳体,并传递热量。
(4)折流挡板:用于引导流体流动,增加流体湍流程度,提高传热效率。
四、换热器的性能与选型1.换热器的性能指标(1)传热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能力。
(2)压降:表示流体在换热器内流动时产生的压力损失。
换热器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换热器基础的一些必学知识点:
1. 热传导:介质中的热能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现象,即由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导。
热传导正比于温度梯度和介质的热导率。
2. 对流传热:介质周围的流体通过对流现象将热能传递出去。
对流传热正比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和传热系数。
3. 辐射传热:通过辐射形式将热能传递出去,不需要介质的存在。
辐射传热正比于表面的辐射率、温度差和黑体辐射功率。
4. 传热方程:换热器中的传热可以通过传热方程来描述,常用的传热方程有热传导方程(Fourier定律)和对流换热方程(Newton冷却定律)。
5. 传热系数:描述换热器界面传热能力的物理量,是传热率与温度差之间的比例关系。
传热系数决定了传热的效率和速率。
6. 换热器类型:常见的换热器类型有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等,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
7. 换热器设计:换热器的设计要考虑流体流量、温度差、传热系数、换热面积等因素,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
8. 热媒介选择: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热媒介,并考虑其传热性能、耐腐蚀性和成本等因素。
9. 损失:换热器中存在一定的传热损失,包括壁面传热损失、传热介质的流动损失和泄漏损失等,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10. 性能评价:换热器的性能评价包括换热效率、效果、能耗等指标的考核和比较,以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性。
以上是换热器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
换热器培训教程一、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热能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电力等领域。
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换热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本教程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类型、选型、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换热器的操作技能。
二、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换热器是利用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来实现热量传递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流体的温差作为驱动力,通过传热表面的热量传递,使高温流体降温,低温流体升温。
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法兰等组成。
流体在管内流动,通过管壁与壳程流体进行热量交换,完成热能的传递。
三、换热器的类型及选型1.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器,由壳体、管束、管板、法兰等组成。
根据管程和壳程的流体流动方式,可分为顺流、逆流、错流等形式。
2.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波纹形板片组成,板片之间形成流道,流体在板片间流动进行热量交换。
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清洗方便等优点。
3.空气冷却器:空气冷却器是利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对流体进行冷却的设备。
其主要由散热器、风机、电机等组成。
空气冷却器适用于高温、高压、腐蚀性等特殊工况。
4.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由两张波纹形板片相互缠绕而成,形成一系列螺旋形流道。
流体在螺旋形流道内流动,实现热量交换。
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优点。
5.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利用热管技术,将热源和热汇之间的热量传递。
热管内部充满工作介质,在热源处蒸发,在热汇处凝结,实现热量传递。
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等温性好等优点。
1.流体的性质:包括流体的温度、压力、流量、粘度、密度等。
2.工艺要求:包括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压降、结构形式等。
3.设备成本:包括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安装成本、运行成本等。
4.使用寿命:换热器的材料、制造工艺、维护保养等。
换热器操作规程
1. 引言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在流体之间传递热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能源系统和建筑物中。
为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操作规程,以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换热器。
2.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个流体间的热传导来实现热能的转移。
换热器通常由多个管道或板块组成,其中一个流体通过管道或板块的内部流动,另一个流体经过管道或板块的外部流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热能的交换。
3. 换热器的操作要求
3.1. 换热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确保充分的通风和排烟。
3.2. 在操作换热器之前,需要对换热器的正常工作压力、温度范围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参数。
3.3. 操作人员应熟悉换热器的运行原理和结构,掌握换热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
3.4. 在操作换热器之前,需要确保与其相关的设备、系统和管道已经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确保操作过
程的安全性。
3.5. 操作人员在操作换热器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注意观察换热器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3.6. 换热器的清洁维护工作应定期进行,清除积聚的污垢和沉淀物,保证换热效果的稳定和高效。
4. 换热器的操作步骤
4.1. 操作人员需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2. 首先,检查换热器的完整性和密封性,确保无泄漏和损坏。
4.3. 根据实际情况,开启需要供热或供冷的流体入口和出口阀门。
换热器的操作规程及故障处理知识总结归纳一.冷换设备操作规程1. 中、低压换热器操作法1.1使用前的检查准备工作检查换热器静电接地是否良好。
检查地脚螺栓及各联接法兰螺栓是否松动。
(滑动端应留有间隙)检查出入口阀门是否完好,手轮是否齐全好用。
检查换热器壳体表面有无变形、碰伤裂纹、锈蚀麻坑等缺陷。
检查温度、压力表等仪表是否好用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1.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严禁超温、超压,以免影响使用寿命及损坏设备严禁换热器单面受热,以免发生泄漏,一旦发生泄漏,应及时切除。
严禁升降温速度过快。
严禁放空阀半关死,以免造成跑油或引起着火。
换热器发生泄漏时,应将换热器切除。
经常检查压力、温度变化情况以及换热器是否有泄漏情况。
应经常检查大头盖、管箱、放空阀等法兰连接处有无泄漏。
1.3换热器的投用放尽换热器内存水,进行蒸汽贯通、预热,贯通时蒸汽对换热器本体放空吹扫,注意管壳程必须同时进行。
当温度平稳后,全开冷、热流体阀门。
投用前,应首先检查放空阀,是否关严,以免造成跑油或引起着火。
启用换热器应先引冷油,后引热油,以免设备急剧变形造成泄漏。
开始引油时要缓慢,微开冷油放空阀,全开冷油的出口阀,然后慢慢开冷油的入口,当放空阀见油后,立即关闭放空阀,待换热器充满油。
引热油时更应缓慢,防止少量存水突然受热汽化造成压力剧增,损坏设备。
先微开热油放空阀,全开热油的出口阀,然后慢慢开热油的入口,当放空阀见油后,立即关闭放空阀,待换热器充满油。
在投用过程中要注意系统压力变化、有无泄漏。
若有问题时,改走副线。
设备投用后作详细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并做好记录1.4 换热器的停用先开热油线的副线阀,后关闭热油进、出口阀。
先开冷油线的副线阀,后关闭冷油进、出口阀。
若正常停用,随工艺管线一起进行蒸汽吹扫。
若切除进行检修,换热器必须进行蒸汽吹扫。
油品在200℃以上时,应适当冷却后再吹扫。
1.5换热器的吹扫管壳程的扫线流程改通后方能给汽吹扫,以防止超压损坏设备。
蒸汽换热器操作手册引言:蒸汽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将蒸汽的热量传递给其他介质,实现能量转移。
本操作手册将详细介绍蒸汽换热器的使用、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内容,帮助用户正确、安全地操作蒸汽换热器。
一、蒸汽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蒸汽换热器是通过将高温高压的蒸汽与冷凝器中的冷凝介质接触而实现能量转移。
蒸汽通过换热器的管路流动,将热量传递给冷凝介质,使其发生相应的温升。
实现高温高压蒸汽的降温和冷凝介质的加热。
二、蒸汽换热器的安全操作1. 在操作蒸汽换热器之前,必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各个部分的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漏气和泄露的情况发生。
2. 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要求进行。
不得超负荷工作,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3. 经过长时间运转后,蒸汽换热器可能会出现结垢、堵塞等问题,影响换热效果。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
三、蒸汽换热器的维护1. 定期检查换热器的各个部件,包括密封圈、传热管、流体管路等,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 清洗换热器,去除结垢和污垢,避免影响热量传递效果。
3. 蒸汽换热器需要定期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以保证各个运动部件的灵活运转。
四、蒸汽换热器的故障排除1. 如果蒸汽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明显下降,可能是由于结垢或污垢引起的。
此时可以通过清洗换热器的方法,彻底清除结垢和污垢。
2. 如果蒸汽换热器出现泄漏现象,应立即停机检修,并检查密封圈的状况,更换损坏的密封圈。
五、蒸汽换热器的注意事项1. 使用时要注意防火和防爆措施,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确保能正确操作蒸汽换热器。
结论:蒸汽换热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热能转移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正确、安全地操作和维护蒸汽换热器,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希望本操作手册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蒸汽换热器,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换热器的操作步骤培训课件换热器的操作步骤培训课件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它的作用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以实现热能的转移。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换热器的操作步骤培训课件,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换热器的使用方法。
1.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换热器通常由热交换管束、壳体、传热介质进出口等组成。
热交换管束是换热器的核心部件,通过其内部的流体循环,实现热能的传递。
2. 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换热器有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等。
每种换热器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非常重要。
3. 换热器的操作步骤(1)检查换热器的运行状态:在使用换热器之前,需要检查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包括检查进出口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检查换热器的密封性能和泄漏情况,确保换热器可安全运行。
(2)调整换热器的工作参数: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需要对换热器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包括调整传热介质的流量、温度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实现换热器的最佳工作状态,提高传热效率。
(3)清洗换热器的内部:换热器的内部容易积累污垢和沉淀物,影响传热效果。
因此,定期清洗换热器的内部非常重要。
清洗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工具,彻底清除内部的污垢和沉积物。
(4)维护换热器的密封性能:换热器的密封性能对其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定期检查和维护换热器的密封件,确保其完好无损。
如发现密封件磨损或老化,应及时更换。
(5)记录换热器的运行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换热器的工作情况,需要定期记录换热器的运行数据,包括进出口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换热器运行中的问题。
4. 换热器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换热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换热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工作参数或操作方式,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
换热器基础知识,学习了!⼀、两种介质互串(内漏)1 产⽣原因①换热管腐蚀穿孔、开裂。
②换热管与管板胀⼝(焊⼝)裂开。
③浮头式换热器浮头法兰密封漏。
2 处理⽅法①更换或堵死漏的换热管。
②换热管与管板重胀(补焊)或堵死。
③紧固螺栓或更换密封垫⽚。
⼆、法兰处密封泄漏1 产⽣原因①垫圈承压不⾜、腐蚀、变质。
②螺栓强度不⾜,松动或腐蚀。
③法兰刚性不⾜与密封⾯缺陷。
④法兰不平或错位,垫⽚质量不好。
2 处理⽅法①紧固螺栓,更换垫⽚。
②螺栓材质升级、紧固螺栓或更换螺栓。
③更换法兰或处理缺陷。
④重新组对或更换法兰,更换垫⽚。
三、传热效果差1 产⽣原因①换热管结垢。
②⽔质不好、油污与微⽣物多。
③隔板短路2 处理⽅法①化学清洗或射流清洗垢污。
②加强过滤、净化介质,加强⽔质管理。
③更换管箱垫⽚或更换隔板。
四、阻⼒降超过允许值1 产⽣原因壳内、管内外结垢2 处理⽅法⽤射流或化学清洗垢物五、振动严重1 产⽣原因①因介质频率引起的共振。
②外部管道振动引起的共振。
2 处理⽅法①改变流速或改变管束固有频率。
②加固管道,减⼩振动。
板式换热器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法板式换热器常见故障有串液、外漏、压降过⼤、供热温度不能满⾜要求四个⽅⾯。
⼀、串液1 产⽣原因①由于板材选择不当导致板⽚腐蚀产⽣裂纹或穿孔。
②操作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
③板⽚冷冲压成型后的残余应⼒和装配中夹紧尺⼨过⼩造成应⼒腐蚀。
④板⽚泄漏槽处有轻微渗漏,造成介质中有害物质浓缩腐蚀板⽚,形成串液。
2 处理⽅法①更换有裂纹或穿孔板⽚,在现场⽤透光法查找板⽚裂纹。
②调整运⾏参数,使其达到设计条件。
③换热器维修组装时夹紧尺⼨应符合要求,并不是越⼩越好。
④板⽚材料合理匹配。
⼆、外漏1 产⽣原因①夹紧尺⼨不到位、各处尺⼨不均匀(各处尺⼨偏差不应⼤于3 mm)或夹紧螺栓松动。
②部分密封垫脱离密封槽,密封垫主密封⾯有脏物,密封垫损坏或垫⽚⽼化。
③板⽚发⽣变形,组装错位引起跑垫。
④在板⽚密封槽部位或⼆道密封区域有裂纹。
换热器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一)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换热器的换热过程主要涉及到热传导和对流传热两种方式。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传递方式,对流传热则是指流体与物体表面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
在换热器中,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二)换热器的热力学基础换热器的热力学基础主要涉及热平衡、温度差、热传导等概念。
在换热器中,不同流体之间必须达到热平衡,即两种流体的温度相等。
换热器的有效性取决于流体之间的温差,温差越大,热量传递效率越高。
此外,热传导是换热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取决于物体的热导率、厚度和传热面积等因素。
二、换热器的分类(一)按换热方式分类按照换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以分为直接接触换热器和间接换热器。
直接接触换热器是指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并交换热量,常见的有冷凝器和蒸发器;间接换热器则是指通过换热表面将两种流体的热量传递,常见的有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等。
(二)按换热器结构分类换热器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片换热器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工艺条件和换热要求。
(三)按换热性能分类换热器的性能可分为传热效率、压降、热应力等,这些性能指标对换热器的运行稳定性、能效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传热效率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流体、流速、换热面积等因素都会影响传热效率。
三、换热器的性能参数(一)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换热面积上的传热量。
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换热效率和设备尺寸,传热系数越大,换热器的性能越好。
(二)压降压降是指流体在换热器中通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它与设备的阻力、流体速度、管道布局等因素有关。
理想的换热器应该具有较小的压降,以降低能耗和提高设备效率。
(三)换热面积换热面积是指换热器传热表面的总面积,它是决定传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增加换热面积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设备成本和维护难度。
换热站换热器操作规程换热站换热器是一种用于热力供应系统中的热交换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热介质的循环流动,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中。
为了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维护。
本文将介绍换热站换热器的操作规程。
一、换热器开启与关闭操作1、换热器开启:按照换热站开启流程要求依次进行开启操作,确保换热站系统配套间自动、手动切换阀处于设备通向系统的状态。
根据热量需求情况开启内置水泵,启动交替运行。
2、换热器关闭:按照换热站关闭流程要求依次进行关闭操作,关闭内置水泵,切断交替运行。
二、换热器维护与保养1、定期对换热器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定期清洗换热器表面的灰尘、油垢等杂物。
3、定期检查水泵、阀门、传感器等部件的运行状态,及时更换维修。
4、定期检查换热器的密封性能,发现漏水及时处理。
三、换热器故障处理1、当换热器出现冷、热不平衡时,应检查温控阀门是否堵塞或损坏。
2、当换热器出现温度低、流量小等问题时,应检查水泵是否损坏,管道是否有堵塞。
3、当换热器出现水压过高或过低时,应检查阀门是否正常打开或关闭,泵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四、换热器安全操作1、操作人员应避免未经授权的操作,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应保持专心、认真,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3、操作人员应熟悉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
4、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具有安全防护能力的工作服、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以上是换热站换热器操作规程,需要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严格操作,不得进行违规操作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及时处理故障,可以有效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