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 (棒)
- 格式:ppt
- 大小:6.02 MB
- 文档页数:51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题1、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简答题: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选择题1.《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2.1960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3.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选择题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选择题1.孙中山在檩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2.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选择题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
其中重要的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以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
3.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4.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5.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三民主义学说简答题: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评价。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3)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
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
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考题详解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创立者:孙中山黄兴) P44 P40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P4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 P42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 P4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兴中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p431895年春,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总部设在香港p43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p43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p4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P4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p44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民族、民权、民生)p45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武昌起义 p46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黎元洪 p47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四川 p47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p4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48《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P48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p4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p511913年3月,被袁世凯刺杀的是宋教仁 p51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p51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p53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 1916年1月1日 p51从1916年1月1日复辟到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袁世凯称帝83天,同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07)-知识归纳第三章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主要内容: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训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革命纲领(驱除勒房、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著书立说作为宣传与组织工作,主要包括: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4、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民族主义内容:“驱除勒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5、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辩论:(1)围绕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进行论战。
(2)意义: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3)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①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③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6、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名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帝国主义侵略的新形势:①帝国主义对话的经济掠夺表现于取得铁路修筑权②帝国主义经济掠夺另一重点是采矿权③帝国主义掠夺性的对华贸易和资本输出进一步恶性膨胀(2)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清政府的新政措施及其影响(1)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原因:①帝国主义推行以华治华政策要求清政府能够承担代理人的职责②清政府的国家及其已经运转不灵③清政府已丧失信心(2)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政治机构改革②编练新军和举办新政③废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新式学堂④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清政府新政的客观作用:①编练的新军为发动辛亥革命的一支力量②举办“新政”加租加税激起人民群众斗争,成为辛亥革命高潮到来的催化剂③废科举兴学堂成为了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也有主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④奖励工商业政策有助于民族资产姐姐成长壮大,为推翻清朝通知奠定了阶级基础⑤新政为袁世凯扩充个人势力提供了机遇3、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破产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成长。
体现在:(1)纺织业是中国名族工业最集中和资本实力最雄厚的企业(2)民族资本主义在交通运输业方面获得显著发展斗争(3)在收回利权运动中出现了商办铁路的高潮(4)民族资本主义在金融业也取得了发展5、民众的反抗斗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首先,民众自发反抗斗争连绵不断;其次,资产阶级爱国运动开始兴起。
革命斗争新特点:各种革命力量开始聚合,形成了强大的革命洪流,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新形势和阶级之间联合的新格局。
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艰难的原因:①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经济掠夺②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封建生产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③清政府的苛捐杂碎也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第一,成立革命组织。
第二,进行革命宣传。
第三章辛亥革命1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2 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成立,其中重要的有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以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3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 1911年4月27日,黄兴在广州发动起义,遇难者有72人被葬于广州红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6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7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覆灭8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9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10 1913年3月袁世凯杀害了宋教仁,10月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1 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12 1915年5月袁世凯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13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表接受帝位申令,31日,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从1月1日到3月23日只当了83天皇帝14 1917年6月,前清官僚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溥仪复辟,仅12天就破产了15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
第三章辛亥革命20世纪初叶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1911高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的性质。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学说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紧控制清政府;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清政府开销大人民负担重反洋教斗争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2、清政府“新政”及其破产:1901.4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要参酌西法,实行“新政”内容: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
1901.7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经济: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军事: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
文化教育: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
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
1906宣布“预备仿形宪政”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激化社会矛盾加重危机,主因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陈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治国大计,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895.10广州起义失败1900.10惠州起义失败1904孙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第一次提出)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语组织工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书》陈天华《警世钟》和《猛回头》,黄兴的华兴会,蔡元培的光复会1905.8.20孙中山、黄兴东京成立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