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4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解读一、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概述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岩石和矿石,具有经济价值,并且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地幔和地核中,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等多种类型。
矿产资源的丰富度和储量大小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重要基础。
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是对地球内部矿产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划分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分布规律、储量情况和开发利用潜力。
通过储量分类,可以清晰地了解资源的种类、规模和质量,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方法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查、矿产储量估算、资源储量分类和评价等环节。
在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中,通常采用地质勘查、矿产储量估算等方法获取资源的基本信息,进而对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
1.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对于地球内部矿产资源进行详细观察、测试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勘查工作可以获得矿床出现的地质背景、成因类型、矿床规模和品质等关键信息。
地质勘查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遥感勘查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2. 矿产储量估算矿产储量估算是对于已勘探矿床的储量规模进行科学估计和计算,通过对矿床的大小、含量、品位、岩石性质等进行测算和分析,获得矿床的储量数据。
矿产储量估算一般采用地质统计学、数学统计学和地质经济学等方法,应用地质信息、采矿工程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评估和预测。
3. 资源储量分类和评价资源储量分类是对于矿产资源进行严格的分类和整理,通常将矿产资源按照矿床类型、矿石品位、成矿地质作用等因素进行细致划分。
资源储量评价则是对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进行评估,包括资源的地质特征、区域分布、矿床规模和开发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影响因素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条件、勘查技术、数据依据、评价标准和市场需求等方面。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020一、引言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储存并可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其储量的分类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潜力,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根据矿床的产出地质条件和矿物组成,固体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1. 金属矿储量金属矿包括铁矿、铜矿、铝矿、黄金、银矿等,其储量是指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具有开发价值的可采储量。
根据《国际矿产资源分类标准》(UNFC)的定义,金属矿储量可分为探明储量和推测储量两大类。
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实地勘查和勘探已经确认的资源储量,推测储量是指通过地质信息预测或模型计算认为可能存在的储量。
2. 非金属矿储量非金属矿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盐、石英砂、石英石、粘土等。
非金属矿的储量评估同样按照探明储量和推测储量两大类进行分类,以反映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开采潜力。
根据储量的确定性和经济成矿条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还可分为地质储量和经济储量。
地质储量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勘探和实体验证证明的具有一定储量的资源,而经济储量是在地质储量基础上,考虑资源开采成本、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等因素后得出的能够经济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
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全面评估1. 固体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调查,我国金属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北地区,非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世界范围内,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非金属矿则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非洲和亚洲。
2. 资源储量的变化趋势随着全球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些资源的储量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比如铁矿、铜矿等金属矿产资源,而一些新兴资源的储量则逐渐增加,比如锂矿、稀土矿等。
3. 开采技术和成本随着科技的进步,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和成本也在不断改变,比如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大型矿石破碎设备的使用等,这些都对资源储量的评估和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作者:-----------------------日期: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图1)和矩阵形式(表1)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编码:采用(EFG)三维编码,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见图1)。
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 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
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种类型(见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图1)££:柬中fit用瑞码“]『舞I伐我熹靠璋咨您义41堆房的忒州=曲呷螳挤的成页除蛆寿的,内胃招济的,T •母房急丈耒鹿的『第2位蚊素示耳节隹汗的黔段」=可得性研究J = flS可行姓好舞.3=横咤髭龙•第3位故靓示地酒再・程厦[】■诉朋的思-iSJH的推斯的日寻待祐仙・b =未扣除谑计.来旷揖穴捎可暴弗SU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矿产资源是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合理有效利用,成为有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而要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必须对矿产资源有一个全面、准确、完整的认识,明确矿产资源储量和结构。
为此,我国制定了《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该分类将矿产资源分为地质调查可知储量、地质探测可知储量、勘探已发现储量以及勘探已开发储量4个类别。
首先,地质调查可知储量是指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可以初步估算的矿产储量,主要是通过地质调查区域地质和矿产条件来估算出来的储量。
其次,地质探测可知储量是指在探测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探测工作,可以将原本不可知的储量资源或者待查明的储量资源初步估算出来的储量。
探测可知储量的确定,主要依靠对可知储量的已有地质调查信息进行深入详细的探测工作,以及一些补充探测来实现。
紧接着,勘探已发现储量是指根据现有勘探成果,在勘探工作中发现的某一矿体的储量。
其确定方法是根据勘探结果,对矿体进行规模和品位测算,结合矿体结构和构造特征,对其分层储量进行估算。
最后,勘探已开发储量是指根据一定勘探成果,通过投入资金,采取有效的开发措施,形成的确定的储量,它代表着一定程度上可以投入使用的储量。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及开发。
政府在管理矿藏时,需要正确识别矿藏的实质性,准确估算储量,实现储量的有效利用。
依据《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手段,科学管理和处理矿产资源,有效控制和优化矿产资源的开采,进而有效的利用矿产资源,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矿产资源物质优势,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可以将矿产资源分为地质调查可知储量、地质探测可知储量、勘探已发现储量以及勘探已开发储量4个类别。
准确认识矿产资源储量及结构,尤其是准确识别矿产资源的调查,探测及开发程度,对于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对《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落实和执行,明确矿产资源储量和结构,树立有效的管理和处理机制,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有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固态矿物和岩石中具有经济价值和开采利用价值的矿产,包括煤、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其储量的分析和编码是重要的数据基础,能为矿产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矿产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和编码具有重要意义。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主要根据矿床类型、矿物成分及其分布规律、系统分类等多种方法。
其中,矿床类型是影响矿产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采用矿床分类体系进行研究。
按照矿床分类体系,可将固体矿产资源分为岩浆和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等。
岩浆和热液矿床以金属矿为主,沉积矿床以煤炭、石灰石、铁矿石为主,变质矿床以非金属矿如石英、石墨、膨润土、大理石等为主。
同时,在储量分类中也要考虑矿产资源所处的地质环境、成因类型、矿床形态、分布规律等因素。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是指将分析和计算出的矿产储量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进行符号编码,以确定特定的矿产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如利用面积、长度、厚度等参量建立储量编码系统,利用储量单位、矿石含量和金属元素含量建立储量编码系统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编码方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矿产储量的统计、收集和管理效率,为矿产储量的评价和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其储量进行编码可以进行储量核算和储量估计,对于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案和重大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编码还可以规范储量计算、管理和使用,促进矿业企业管理和运营的科学化、规范化。
总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编码是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工作,对于提高储量统计、评价和规划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行水平、促进矿产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也应受到重视,必须坚持科学的开发理念和环保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如下:
1. 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2. 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
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
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
3. 新分类标准调整了现行分类标准三轴分类体系,简化了储量经济意义划分。
修订后的分类标准由1999版的16个资源储量类型简化为5个。
4. 公开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
潜在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不应作为资源量公开发布。
公开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不应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具体内容,建议咨询地质学家或查阅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相关书籍文献。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矿石类型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对于矿石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矿石是指地壳中具有经济价值或工业用途的矿物质的集合体,通常以固体形态存在。
根据其储量和特性的不同,矿石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矿石类型。
1. 金属矿石金属矿石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
根据所含金属元素的不同,金属矿石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铁矿石是最重要的金属矿石之一,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等。
此外,铜矿石、铅锌矿石、锡矿石、银矿石、金矿石等也是重要的金属矿石。
金属矿石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建筑等领域。
2. 煤矿石煤矿石是指含有煤质的矿石,煤是一种化石燃料,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冶金、化工等行业。
根据煤质特性的不同,煤矿石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几种类型。
无烟煤质量较高,燃烧时不产生明显的烟雾,适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
烟煤质量稍差,燃烧时会产生烟雾,主要用于发电和冶金。
褐煤质量较差,水分含量较高,主要用于发电。
3. 石油矿石石油矿石是指含有石油的矿石,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石油矿石广泛分布于地球的沉积岩中,常见的有原油、页岩油、油砂等。
原油是最重要的石油矿石,主要用于炼油和化工行业。
页岩油是页岩中提取的油类,油砂则是含有石油的砂石。
4. 石灰石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石灰石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等行业。
根据其质量特性的不同,石灰石可以分为高岭土、白垩、珊瑚石等几种类型。
高岭土质地细腻,常用于陶瓷和搪瓷制造。
白垩质地较软,常用于建筑和造纸。
珊瑚石则是一种珊瑚堆积形成的石灰石,主要用于装饰和建筑。
5. 磷矿石磷矿石是指含有磷元素的矿石,磷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原料。
磷矿石广泛分布于地球的沉积岩中,常见的有磷灰石、磷铁矿等。
磷灰石是最常见的磷矿石,主要用于生产磷肥和化学品。
磷铁矿则是一种含有铁和磷的矿石,通常用于冶金和化工行业。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矿石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矿床或矿体中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固体矿石的总量。
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是实施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资源的基础,但是这个分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指标的解释。
1.所含元素的丰度:即矿石中所含有价值元素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矿床中所含有价值元素的丰度越高,储量越大,资源开采利用价值越高。
2.矿体体积:指矿床的体积大小,通常用立方米或立方千米来表示。
矿床体积越大,储量越大,资源开采潜力越高。
3.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所含有价值元素的平均含量。
矿石品位越高,每吨矿石中所含有价值元素的量越多,储量也越大。
4.分布体积:指矿床或矿体在地质空间中分布的范围。
分布体积越大,矿床的规模越大,储量也越大。
5.可开采储量: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的矿石量。
可开采储量考虑了开采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6.潜在储量: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无法开采的矿石量,但具备潜在开采价值,可能在未来的技术进步或经济环境变化下开采。
潜在储量是估计资源潜力的重要指标。
7.注水率:指矿床中富含水分的比例。
高注水率会增加开采难度和成本。
注水率的高低对储量的利用和开采方式有重要影响。
8.丰度分布:指矿体中含有价值元素的分布情况。
丰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开采率和开采效益有影响。
趋于均匀的丰度分布可以提高开采率。
9.矿石赋存形式:指矿石出现的形态和地质特征。
不同的矿石赋存形式对开采方式和技术有重要影响,也影响储量的开发利用潜力。
10.矿体结构:指矿体的形态、厚度、倾角等特征。
矿体结构对于开采的方向性和方法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地质状况:指矿床或矿体的地质环境和特征。
地质状况包括岩石性质、构造演化等因素,对储量的形成和开采方式有重要影响。
这些指标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更加准确地估计和描述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情况,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固体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1、表2)。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图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解读一般来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储量分类地质储量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各种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根据矿藏的性质和规模,地质储量可以分为可采储量、探明储量和潜在储量三类。
可采储量是指已经具备开采条件和技术方案的矿产资源储量,可以直接利用的储量。
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地质勘探和评估已经明确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但尚未进入开采阶段的储量。
潜在储量是指根据地质勘探和评估推测出的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开发的储量。
2. 经济储量分类经济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和市场需求,经济储量可以分为开采储量、潜在开采储量和未来开采储量三类。
开采储量是指可以在当前条件下直接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其开采成本低、市场需求高。
潜在开采储量是指虽然存在一定技术和经济障碍,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未来开采储量是指需要长期技术研究和市场调研后才能开发的矿产资源储量。
3. 可持续开采储量分类可持续开采储量是指在不破坏环境、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可以持续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资源的更新速度和开采方式,可持续开采储量可以分为可再生储量、非可再生储量和不可再生储量三类。
可再生储量是指资源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可以通过合理开采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利用。
非可再生储量是指资源更新能力较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资源,延长资源的利用寿命。
不可再生储量是指资源数量有限,一旦开采完毕就无法再生,必须谨慎开采和利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对于资源管理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地对资源储量进行分类和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同时,分类也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决策依据和优先开发方向,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固体矿产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储量是地球表面的固态矿物质在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贮存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固体矿产储量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梳理。
一、按照开采条件分类
1.露天矿:露天矿是指地表上露出来的矿体,其开采方法是将表土或岩石覆盖层移除,然后用钻孔或爆破将矿石挖掘出来。
2.地下矿:地下矿则是指埋藏在地下的矿体,开采方法需要挖掘坑道或巷道,使用各类开采机械进行矿石的采取和运输。
二、按照储量含量分类
1.超大型矿床:指储量超过10亿吨的矿床,如中国的鞍山、本溪铁矿等。
2.大型矿床:指储量在1亿吨以上但不足10亿吨的矿床,如中国黄金坑、银鸽铜矿等。
3.中型矿床:指储量在千万吨以上但不足1亿吨的矿床,如中国南岭磨长、乌东德铁矿石等。
4.小型矿床:指储量在千吨以上但不足千万吨的矿床,如中国大庆油田中的苏南油田等。
5.微型矿床:指储量在百吨以下的矿床,如各种非金属矿等。
三、按照矿物种类分类
1.金属矿物储量:包括铁、铜、铅、锌、锡等金属矿物。
2.非金属矿物储量:包括建筑材料、工业矿物、化工原料等。
3.燃料矿物储量:包括煤、油、天然气等。
总之,固体矿产储量的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固体矿产资源的类型和数量,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自然资源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固体矿石及其他固体物质。
根据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固体矿产资源可以分为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属矿产资源可以分为常见金属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两大类。
常见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锌矿石等。
这些矿石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其中,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被广泛用于建筑和制造业。
铜矿石则是电子、电气、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应用广泛。
铝矿石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制造飞机、汽车等的重要原料。
锌矿石在冶金、电镀等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是指含有稀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如钨矿石、锡矿石、锑矿石等。
这些稀有金属在军事、航空航天、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钨矿石是制造高温合金和高速钢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锡矿石是制造合金、焊料等的重要原料,应用于电子、化工等领域。
锑矿石在军事、化工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指不含金属元素的矿石和固体物质。
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盐矿石、煤矿石等。
这些资源在建筑、化工、能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石灰石是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广泛用于建筑、水泥等行业。
石膏是建筑材料、化肥等的重要原料,应用广泛。
盐矿石是调味品、化学原料等的重要来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煤矿石是能源工业的主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固体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