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古典舞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中国古典舞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中国古典舞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中国古典舞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中国古典舞剧目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内容提要:中国古典舞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国戏曲舞蹈的元素,成为了一种现代版的中国古代舞蹈,其发展与成就离不开近现代艺术家对中国古代舞蹈的肯定与继承。舞蹈作品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塑造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舞的作品创作始终与时代相结合,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创作特点和表达特点。最初创建中国古典舞之时,受到不确定的表演风格和不稳定的表演体系二者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古典舞大量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且舞蹈风格十分杂糅。以舞蹈表演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领域为例,中国古典舞早期从中国戏曲舞蹈中借鉴了大量的方法。本篇论文将以研究中国古典舞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与应用的表达方式与手法为核心,并系统性的梳理人物形象塑造特点内容,希望可以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舞中国传统文化

Analysis on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s in Chinese

Classical Dances

Abstract: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based on Chinese opera danc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 modern epitome of ancient Chinese dance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traditions by modern artists. The shaping of the image of the object is the key content that should be expressed in the dance works. In different periods,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reation of works and the expression of d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the performance system and performance style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style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more mixed, and the traces of other art forms are more obviou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early Chinese classical dances draw more on Chinese opera dances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s of dance performanc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character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echniques and expression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characters in various stages. I hope that some references can be given.

Key words:character imag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目录

内容提要.............................................................................................................................. I Abstract. ............................................................................................................................ II 一、中国古典舞蹈中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化与审美.. (1)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影响 (1)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舞蹈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塑造 (2)

二、中国古典舞蹈中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分类与体现 (4)

(一)中国古典舞蹈中的典型具象人物形象 (4)

(二)中国古典舞蹈中的典型抽象人物形象 (4)

三、中国古典舞蹈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塑造解析 (5)

(一)采用程式化动作来塑造人物的性格形象 (5)

(二)采用真实布景与道具来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 (6)

(三)将“身韵”用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7)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浅析中国古典舞剧目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国古典舞诞生于二十世纪时期,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审美韵味的舞蹈艺术,因为中国古典舞完美的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并且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与姿态之美。中国古典舞一开始主要源于中国戏曲和武术,因此早期的代表作中存在很多中国戏曲与中国武术的表现元素,例如,古典舞中能看到京剧中的程式化动作。在外观方面,中国古典舞看似更像“舞剧”,而不是“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权威的专业舞者加入到了古典舞的行列,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大大推动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其中“身韵”就是这一时期进步的典型。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华所在,韵味因人而异,变化无穷,是中国古典舞的一大特色。“身韵”的加入使中国戏曲中的程式化表演在中国古典舞中逐渐淡化,同时使中国古典舞更加注重塑造人物的性格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达到身心、形神和内外的融合统一。

一、中国古典舞蹈中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化与审美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在诸多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汉唐古典舞,是大量借鉴我国汉、唐时期辉煌的艺术文化,模仿当时的乐舞和戏曲舞蹈中的舞姿造型和人物形象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文献、绘画、笔画等,以及流传至今的诗词等,这些内容中都或多或少记载和描述了中国古代舞蹈。比如,《诗经》就有这样的记载:“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非常生动地用“手舞足蹈”来表达人类的情感,也就是古代舞蹈产生的原因。专门的舞者对选取合适的诗词歌赋进行编排,加入自己的情感、神韵、动作,创作出舞蹈作品。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是诗、歌、舞不分的。在著名的唐代乐府诗《琵琶行》里写到:“莫辞更坐歌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这说明了我们古代的舞蹈,都是以古代的诗词赋文为基础再进行编排与加工而成的。

塑造人物形象作文教案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新授课时间:月日执笔:齐学华审核:初二语文教师总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写人的文章如何列提纲。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简单回顾《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的写作手法。 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布置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比如老师、同学、长辈、邻里、朋友……,他们或这样或那样,像藤野先生、胡适的母亲那样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航向。请同学们选取典型事例来展示一下你熟悉的这个人。 1.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2)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叙事要详略得当。 (3)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突出人物个性特点。(4)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四、写作指导: (一)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要求详略得当,段落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写多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的几个特征;当然,并不排除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来写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我们息息相关,跟我们同呼吸共患难,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邻居、亲戚和同学等等,要想写出真实的他(她),有了平常的了解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新颖、深刻的中心。有人说,写人要写“魂”,

中国古典舞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一、概念阐述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是基于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通过专业人员的调整、提炼、创新,并且结合长时间的舞蹈实践的经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借鉴了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戏曲,并且加入了武术、蕾等原形的成分,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最终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并且逐渐走向成熟,而“身韵”可以说是这一学科建。在舞蹈本体观、舞蹈方法论方面成熟的标志。 2.身韵 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

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 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结合与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目的是突破戏曲舞蹈的“做、打”等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古典舞自己独有的特点。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身韵主要以“拧、倾、圆、曲”动作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的气质美,还要求表演者的动作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特点。 二、 “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成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法。而其中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发展至今的精髓所在。“身韵”的创立对中国古典舞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身韵”的出现,解决了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其次,“身韵”的创立,解决了课堂与舞台相分离的矛盾。“身韵”是“身

浅论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一)

浅论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一)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立的舞种,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鉴于中国古典舞的精髓——“身韵”,在古典舞中的灵魂作用,文章从身韵的艺术特征、身韵之“形、神、劲、律”、身韵中的艺术呼吸、以及身韵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呼吸;艺术特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但它却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舞蹈的神韵,脱胎换骨于戏曲舞蹈而演变发展成为具有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古老舞蹈文化的尊崇,显示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 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城、李正一教授通过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创立了“身韵”,使古典舞彻底摆脱了古典戏曲的束缚,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身韵形成了当代中国古典舞风格和形式的基础,在中国舞蹈史册上,书写了崭新的一页。本论文便是从中国古典舞的灵魂——“身韵”出发,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一、身韵的艺术特征 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 身韵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对形体动作的要求以神似为主,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动作程式化模式。将身法与韵律相结合,其结合点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做、打”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神韵带动形体的艺术特征。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宏扬的神形兼备的审美特征。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提炼出了元素化动作,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形与神的独特结合。身韵元素化动作中以“拧、倾、圆、曲”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身韵要求表演者的动作必须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艺术特征。 凝聚着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身韵,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力,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的立身之本及其艺术特征的主要标志,甚至成为中国古典舞的代名词。 二、身韵之“形、神、劲、律” 任何一种训练都是从属于某种舞蹈形式的需要的,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训练体系。身韵便是古典舞的训练体系。身韵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身韵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训练要求,它要求舞者“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有着很高有艺术欣赏价值。所以说,身韵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舞训练、表演等诸环节的精髓和有机组成部分。 身韵包含着的“形、神、劲、律”是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所谓“形”,包括直观的动态,动作之间的连接和姿态之间的路线。身韵的“形”,要求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其次要把握“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轨迹,尤其要注意以腰部运动为核心的“提、沉、冲、靠、含、仰、移”的动律原则。所谓“神”,即钱宝森先生所说“形三、劲六、意八、无形者十”,所谓“无形者十”意为舞蹈摆

浅析中国古典舞

浅析中国古典舞 浅析中国古典舞 摘要:舞蹈根据不同的风格可分为现代舞、古典舞、民间舞和 折风舞四类。这里重点谈谈古典舞。 关键词:舞蹈;古典舞 从舞蹈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最早的舞蹈的形象资料是1973年 秋天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劳动寨墓地出土的一个舞蹈陶盆。据考证,它大约是五千年以前的产品,相当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 这就证明在当时哪个年代就有了舞蹈。它们是群众性的集体舞蹈场面,各种不同类别的舞蹈产生反映和表现不同社会内容的需要,表 现的大多数是人民获得胜利和丰收的欢乐喜悦情绪的一种抒情舞蹈。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被认 为具有一定典型意义上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例如印度的古典舞,由浪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奥迪西和库契普六传统舞系组成,欧洲古典舞蹈则泛指芭蕾舞。 所谓中国古典舞,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被宗教利用成为一种祭祀形式的宗教舞蹈,或者曾经走上商业舞台.是在 专业化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舞蹈形式.我国舞蹈家从20世 纪50年代开始进行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原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 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的 谐和和高度统一的美学特点。60年代初,初步建构“身韵”这一风 格身体动态条纹,使“中国古典舞”从名义走向了“正式”,身韵 作为中国古典舞“风格化”的身体动态系统成为一种整合现实形象 的舞蹈图式。

我国古典舞在元明之前有两大类(一)古代宫廷舞蹈:它是指进入宫廷(包括上层社会)服务于宫廷的舞蹈。如祭祀舞蹈、礼仪舞蹈 等;(二)宗教舞蹈:古代宗教造就了一种宗教艺术其中包括舞蹈,并 给舞蹈注入了特殊的文化气韵。历史上的'每个时代的宫廷、宗教舞蹈,如先秦、西汉、魏、晋、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因为每个时 代之间虽有继承的关系,却又分别有各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和不同 的成就。隋唐不能代表西汉,西汉不能代表先秦,犹如古典诗歌之 唐的律诗,汉魏的古体,先秦的诗经、楚辞以及李、杜、三曹、屈、宋各代表一个时代的成就。而且还应包括历史上曾经建立过政权的 兄弟民族中的宫廷舞蹈和宗教舞蹈。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特征是以形圆为代表的,动作上形成的轨迹有平圆、立圆、八字圆,而平圆、立圆中又包蕴着八字圆。我们如果 把八字圆的八字去掉半边只剩S这个圆形,它又自含在平圆、立圆中。这个图形就成了中国一个古老文化的标志―太极圆,因此有人 称中国古典舞叫“画圆艺术”。 我国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我国极为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 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我国丰富的文史资料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个体描绘。 我国古典舞蹈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宋、元以前是宫廷乐舞,其艺术价 值和成就较高的主要是女乐,而乐舞伎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处于奴隶 地位,身、艺均不过是供贵族玩乐的消遣品。 《踏歌》它取材于南北朝,在这个大动荡的时代中,中国乐舞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与发展,翻开史册,当时南朝都有齐僮、赵女、坐 南歌,起郑舞;蜀都有巴姬,汉女弹纭,夫节;吴都哟荆艳、楚舞、 吴越、越吟……,汉魏时期不仅歌舞普及,而且还有“乐府”、 “黄门鼓蜀署”,“清商署”之类的俗乐机构,与“太乐署”之类 的雅乐机构扶持宫廷乐舞和民间歌舞的发展。 所以说中国古典舞不是古代舞蹈典范式的历史再现,而是当代人创造一种真正具有民族特点,舞蹈的特性和时代特征的舞蹈范式的 作为,换言之,“中国古典舞”是构建这种舞蹈式的先行者打出的

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必要性: 写人作文是小学作文中常见的作文类型。而在写人的作文中, 塑造人物形象是写人作文中的中心任务,而刻画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写人的文章就是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每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且学会运用它们。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运用各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把各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这一原则,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自我领悟法”、“引导法”“概括总结法”等方法。 2、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一切学习都是学生自我接受的过程,所以学生应该主动思考;教师在其间要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学习,可采用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引导性学习等方式。 四、课堂环节展示 1、趣味导入 首先做一些动作,让学生猜猜什么人会做这些动作。 其次说几句话,让孩子猜猜说这些话的人,是什么身份? 以此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 2、千人不可一面 千人不可一面——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我们要知道人物的的外貌是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联系的。 我们看看一些例子: 片段1: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两斑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勒佛。他整天离不开一只小茶壶,走路的时候捧着,看报的时候摸着,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茶壶放在头边,好像是怕人偷走似的。(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等) 片段2:还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家来了个陌生的老头。他瘦高瘦高的个头,额头和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鼻梁上架着一副又黄又小的破旧眼镜,身上穿着一件罩住脚跟的黑色棉大衣。大衣好像从来没有洗过,变得油亮油亮的了,看到他,我就想起电影里那些小店小铺的管账先生。。。。。。(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分析: 片段3:我的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老汉。古铜色的脸上,深深刻着一道皱纹;两只小蒲扇似的的大手,长满了老茧。虽说外公今年六十多岁了,可是干起庄稼活来,居然还敢跟年轻人从个高低。(揭示人物的身份)

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摘要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中国古典舞讲究的是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即“身法”和“韵律”。“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提沉的练习是身韵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得舞者在舞蹈时动作连贯不僵硬,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情感更加饱满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提沉作品要领重要性

目录 一.中国古典舞 (3) 1.1中国古典舞概述 (3) 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3) 二.提沉 (4) 2.1提沉的概述 (4) 2.2提沉的要领 (4) 2.3提沉的艺术特征 (5) 三,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6) 3.1提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6) 3.2 提沉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 (6) 3.3提沉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 (7)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一.中国古典舞 1.1中国古典舞概述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艺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它是历朝历代工作者通过对戏曲、民间舞蹈和古代宫廷舞蹈,以及外邦舞蹈进行研究、整理、复现而发展得来。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和风格性,在动作特点上也有它独有的严谨性,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它是可以与欧洲芭蕾舞媲美的一个中国特殊舞种。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早期的古典舞以民间自娱性舞蹈宗教性舞蹈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这一时期的古典舞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中的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继此之后宋元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

中国古典舞论文: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中国古典舞论文: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摘要]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而“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本文在阐述中国古典舞和“身韵”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身韵”对于中国古典舞的重要价值,并且着重从“形、神、劲、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身韵表现风格 一、概念阐述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是基于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通过专业人员的调整、提炼、创新,并且结合长时间的舞蹈实践的经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借鉴了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戏曲,并且加入了武术、芭蕾等原形的成分,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但它却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舞蹈的神韵,脱胎换骨于戏曲舞蹈而演变发展成为具有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最终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并且逐渐走向成熟,而“身韵”可以说是这一学科建设

在舞蹈本体观、舞蹈方法论方面成熟的标志。 2.身韵 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城、李正一教授在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身韵”,使中国的古典舞彻底摆脱了古典戏曲的约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 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结合与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目的是突破戏曲舞蹈的“做、打”等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古典舞自己独有的特点。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身韵主要以“拧、倾、圆、曲”动作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的气质美,还要求表演者的动作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特点。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成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法。而其中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发展至

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

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我国戏剧表演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很多戏剧表演已经走向了国际发展的方向,这对演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戏剧表演者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是影响戏剧表演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的许多戏剧表演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首先对戏剧表演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戏剧表演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然后提出一些在戏剧表演中如何进行任务塑造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戏剧表演;人物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31-01 戏剧表演对演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要求很高,一个优秀的演员,不仅需要具备很好的舞台表演修养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还需要具备人物形象塑造的能力,但是现阶段的戏剧表演者的表演水平和以往的老艺术家们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素质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一场好的戏剧表演最重要的就是演员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和人物塑造的能力。 一、戏剧表演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直接影响到戏剧表演的好坏,为了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演员往往需要对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要将剧中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行为特征完美展现在观众眼前,这样才能够使得观众通过人物形象的理解来对剧情有个全面认知。 首先,演员要准确把握好剧本情节中的实际历史情况,对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再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要准确把握时间发展过程中角色的心理活动,充分体现角色的精神,使戏剧的表演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人物是戏剧表演的重中之重,只有人物的完美塑造,才能使戏剧表演精彩呈现出来。戏剧表演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每个演员的个体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演员在拿到剧本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剧本通读一遍,对整部戏的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放在剧本中进行估量,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剧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再對角色进行创作。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老艺术家们拿到剧本之后,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自传,就是通过演员对剧本有了个人理解后,得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个人履历,以及该角色在

浅谈中国古典舞

班级:企设1011 学号:1006303105 姓名:魏倩雯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摘要 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流派;身韵;发展

目录 1、中国古典舞的概述…………………………………… 4-5 2、中国古典舞的流派 (5) 3、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 5-6 4、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6-7 5、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方向……………………………………7-8

论述中国古典舞三大流派

摘要 中国古典舞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挖掘古代舞蹈结合当代舞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舞蹈形式,经过无数舞蹈艺术家的辛苦工作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无数著名的老艺术家付出了长达30多年的潜心研究才使得中国古典舞成为舞蹈史上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三大流派即新古典舞、汉唐舞、敦煌舞的分析比较,让更多的舞蹈工作者能够清楚全面的了解中国古典舞,寄希望于本论文可以为舞蹈的教学带来参考意义。能够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让其发扬光大,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在古典舞的编创上创新再提高。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汉唐舞敦煌舞新古典舞不同风格相同点不同点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was after R.P. China was founded after the country's aid, dig with the ancient dance and a new dance forms of dance, the artist's work hard to form a 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many famous old artist paid for as long as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tha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be dancing in the history of a miracle.The text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of three major subsystems of the new classical dance, HanTang dance and dance of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more of the workers a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our hopes on this paper to the teaching of dance with reference to tradition. china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y will, by comparison to the classical dance create on innovation to improve.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dance,HanTang Dance,Dunhuang Dance,Newclassical Dance,The Same,The Diffience

浅论中国古典舞

浅论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表现和内涵的探讨,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舞的魅力。 一、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及审美特征 (一)风格 根据中国舞蹈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历史舞蹈的古典舞,通常是指宫廷舞蹈,宗教舞蹈和在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走上商业舞台的,经过世代延传的舞蹈表演形式。 我国舞蹈家经过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二)审美特征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1、形 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 2、神 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中国古典舞的内在韵律在于一个”圆”字,身韵创建者提出了“三圆运动”的理论。他们认为中国古典舞身体运动过程是沿着三个圆形在运动。

写作技巧 小说人物的神态描写以及形象塑造

神态描写以及形象塑造 我觉得想要突出主角,就要塑造你要完美无缺的形象,当然外貌描写必不可少,外貌可以从一个人的长相,也可以从一个人的神情来慢慢的凸显,从而达到以及心目中所想要塑造的人物性格,形象。 不一定非得五官端正,衣着考究,从各方面想,从而打到你想要的效果。 玄幻之中大家最常看到的大多都是一个无名小卒,或者乞丐,给人一种邋遢,不成气候的形象,却在偶然,或者因为突发的转变,机缘巧遇,变成同岁中的佼佼者,这类逆天文多的是。 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类型,比如开辟新的道路,不一定非得跟随大众化道路前行,可若是你的创新太过离谱,反而的不到读者认可,至于如何开辟就得看作者们如何思考了。 (一)神态描写: 神态也就是人的面部表情,通过面部表情看出此人到底属于那类型,或者深不可测,或者披着一层伪装,每一个表情都体现出你塑造的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他的形象如何。

(1)问:什么是神态? 答:人物的神态就是人物的神情姿态,主要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变化显露出来。 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加以修饰,生动的点化,描写,吧人物的面部表情特色凸显出来, 例如: 《金色的鱼钩》中的这两段话: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怎么了,吃不下?……’”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 这里的“皱起眉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就是人物的神态。 (2)问:怎样描写人物形态注意一下两点: 答:①:第一点,描写人物的神态,常常与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等结合在一起。 像前面说的老班长“皱起眉头”的神态,就是和人物的

语言连在一起的。 而《一个粗瓷大碗》中的“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出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关。这样写,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 ②:第二点,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考虑到当时、当地人物的心情和文章情节的发展。 《在炮兵阵地上》一课写了彭总的三次神态变化。第一次是“脸色有些不好看了”,第二次是“再也忍不住了”,“电闪雷鸣地发作了”,第三次是“彭总压住了火,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这样写,好就好在神态描写与人物的心情一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更能突出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3):除生气、悲伤外,还可以写喜悦、激动、忧愁、恐惧等神态。当然,这要考虑文章的情节和人物的处境,不能生拉硬扯。平时,要注意观察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在各种场合的神态怎样,做到心中有数,写人物神态就不费难了。 (4):描写神态的词语:

浅析中国古典舞舞姿重心的特点

浅析中国古典舞舞姿重心的特点 【摘要】:重心在人体日常活动中起着平衡与稳定的作用,而在身体姿态千变万化的舞蹈活动中它的作用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重心问题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章应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古典舞舞姿重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古典舞舞姿较其他舞种舞姿重心更为复杂,其复杂性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古典舞舞姿上身变化较为复杂,重心位置变化幅度较大;二是古典舞舞姿的脚位特点使支撑面相对较小。鉴于上述特点,文章从力学角度对如何进行古典舞舞姿重心控制的训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重心; 古典舞舞姿; 力学; 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运动已经形成了自然的生理平衡意识。人体日常的活动如走、跑、跳,正常人都可以维持自己身体的平衡。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体运动形式,它以其复杂多样的动作技巧和特殊的视觉艺术效果显示出它不同于日常活动的重心特点。人体重心直接关系到舞蹈中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性,并影响到技巧动作的完成效果。因此,重心问题在舞蹈教学与训练中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对该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也显得极为重要。 有关重心问题的研究所见报道较多,其中大多为体育方面对一些技术动作的力学研究,尤其是体操项目中,常通过力学原理对其分析用于指导科学的训练。而在舞蹈界有关方面的研究尚未多见,杨越的一篇《芭蕾舞中的人体重心》,其观点是构成芭蕾舞中重心的三要素有:外开、肌肉力、协调性应用。芭蕾舞中任何动作都离不开这三要素,而把握重心的三要素是掌握好重心的必要条件。其二,刘琪的《中国古典舞旋转的力学分析》,他认为旋转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和失败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人体重心和旋转动力等等。但具体应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深入到中国古典舞中的动作机制层面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因此文章应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古典舞舞姿重心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力学角度对如何进行古典舞舞姿重心控制的训练进行了探讨。 一、重心与舞蹈的关系 某一物体的重心,是指该物体各组成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人体各环节有各环节的重心,如头的重心、躯干的重心、上臂的重心等,称为环节重心。而人体全部环节(即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刀作用点,叫做人体总重心。 人体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整个人体的重心是由身体各个环节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当身体任一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那么重心就要随之发生变化。人体平衡的稳定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静止时抵抗各种干扰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静态稳度(静力性动作);二是指人体重心偏移平衡位置后而干扰因素除去时,人体仍能恢复初始平衡的范围大小,此范围的大小称为人体平衡的动态稳度(动力性动作)。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华舞蹈文化神韵的精华,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由李正一、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整理、创建的古典舞“身韵”课,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新理论,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唐满城教授对身韵的论述,“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韵”字包含着“韵律、韵味、意韵、神韵、气韵”等含义。一切内涵的气韵、呼吸、意念、神采都可以称之为韵。“身韵”则是“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可以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目的。古典舞演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技巧,还须具备古典舞的身法与韵律的表现方法。因此,掌握好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是古典舞演员必备的素质。 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我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人体的造型及动作规律讲究“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势态,通过身体各部分的互相拧倾错位,形成不同角度配合后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造型,以及各种大小圆曲线的充分运用,使动作柔和自然、没有棱角、流动自如圆润;身韵中动作轨迹多以划圆形为主,人体的任何运动路线都应呈现出圆或圆弧的走向,强调以腰为轴的“平圆、立圆、八字圆”运动路线;而身韵的“形、神、劲、律”四大核心中的“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唐满城教授的《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一文中对其也有较全面的阐述。身韵之“形”,一是指“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二是指动作呈现“拧倾圆曲”的外部形态特征。一切能够看得见的动作形态和过程都可以称为是形,它的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就“形”而言,通过对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分析,首先必须解决体态上的“拧、倾、圆、曲”和“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及“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此外,舞蹈的生命力不只是静止的“形”,而在于运动的过程,在瞬息万变的运动中,我们的前辈将古典舞的形象定位为“圆”的艺术,它基本上离不开“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这些正是训练上必须重点解决的。

浅析中国古典舞

浅析中国古典舞——以《爱莲说》为例进行分析 摘要 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由编导赵小刚创作的《爱莲说》通过精彩的演出荣获古典舞表演一等奖。舞蹈《爱莲说》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吸引了众多舞者的学习和模仿,如果说《爱莲说》是典范,那么古典舞则是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中国古典舞也是我国的重要舞蹈之一,它有着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并且逐渐走向成熟。 关键词:舞蹈;古典舞;爱莲说 绪论 中国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和加工,所创造出的艺术实践的检验,也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新中国成立后古典舞又融合了西方芭蕾舞的特性,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中国古典舞。现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国古代宫廷舞蹈、中国民间贴近生活的舞蹈、中国的戏曲和西方的芭蕾舞等,有着我们本民族特有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也是其他舞种训练体系所不能替代的。 在中国古典舞中,有着古风古韵的汉族古典舞舞蹈《踏歌》、有着婀娜飘逸的敦煌舞蹈《飞天》,也有着反映当代人风貌的《扇舞丹青》、《江枫渔火》,更有根据古诗词的古典舞《爱莲说》。 一、古典舞的起源 中国汉族的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还有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通过保存在我国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我国文史资料中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则是对于中国古典舞的重要价值,并且着重从“形、神、劲、律”。 印度的古典舞,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芭蕾艺术传入中国,不过,那时还仅局限在少数人范围内。后来我国舞蹈工作者通过正规地系统地向世界各国的优秀的芭蕾艺术学习,成立了专业的芭蕾舞剧团体,把世界优秀的芭蕾舞剧目献给我国的观众,并以芭蕾的形式创作了一批关于反映我国人民生活和斗争为题材的舞剧作品。 二、以《爱莲说》为例,对中国古典舞的进一步解读 (一)《爱莲说》的创作来源 古典舞《爱莲说》是以宋代诗人周敦颐的同名散文诗所创作出来的。散文诗《爱莲说》是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气质和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进而表现出自己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而舞蹈《爱莲说》则不是对这首散文诗的阐述,而是通过散文诗中对莲花的描述和对莲花高

解读如何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解读如何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赵莉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简单来说,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媒介来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艺术的总称,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是戏剧的灵魂。近几年,我国的戏剧艺术已经走上了国际化舞台,在表演方法和表演技巧上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但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细节。今后要做好表演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逐步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准。以下笔者以分析戏剧表演和人物形象塑造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戏剧表演;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82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126-02 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戏剧表演的灵魂,更是推进情节发展和保障表演成果的关键要素。对观众来说,人物形象是他们感受并了解戏剧作品内涵的主要媒介,所以一名合格的戏剧演员必须要重视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具体来说,这方面的改革需要戏剧演员理清楚日常表演和人物形象塑造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探寻并优化具体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 一、戏剧表演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直接影响到实际表演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准、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演员需要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要深入挖掘研究,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从而将人物形象的特点展示展现在观众眼前并帮助观众对戏剧情节走向建立起正确的了解。具体来说,演员需要先对戏剧作品的情节走向和故事脉络建立起正确、全方位的了解,这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演员还需要对作品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建立起正确、全面的了解,以确保能够增强戏剧表演的代入感。期间,戏剧演员需要精准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要尽可能给观众展现出人物整体的精神面貌。基于宏观层面分析,这一环节的优化改革其实也能够帮助演员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准。[1]

常见塑造人物形象的词语(这里用不了可以用在作文里~~~)

(1)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圆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眉清目秀容光焕发美如冠玉出水芙蓉冰肌玉骨冰清玉洁明眸皓齿靡颜腻理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道貌岸然秀色可餐国色天香粉白黛黑傅粉施朱婀娜多姿 亭亭玉立鹤发童颜尖嘴猴腮鹤发鸡皮短小精悍面黄肌瘦面如土色白发苍苍 面红耳赤面有菜色蓬头垢面蓬头历齿鸠形鹄面铜筋铁骨肠肥脑满瘦骨如柴 大腹便便仪表堂堂玉树临风鹤发童颜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貌比潘安秀色可餐 青面獠牙贼眉鼠眼眉清目秀面色苍白 (2)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身手敏捷风驰电掣动如脱兔举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张牙舞爪 指手划脚手忙脚乱摇头晃脑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捷足先登东施效颦见风使舵釜底抽薪摇头晃脑长吁短叹 步履维艰东摇西摆东倒西歪蹑手蹑脚衔尾相随超轶绝尘风驰电掣横冲直撞急起直追狼奔豕突星驰电走姗姗来迟安步当车倍道而进大步流星飞檐走壁健步如飞马不停蹄藏踪蹑迹东闪西躲匿影藏形 (3)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呆若木鸡目瞪口呆神采奕奕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眉飞色舞张口结舌 挤眉弄眼眉开眼笑目不转睛闭目养神得意洋洋憨态可掬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相貌堂堂落落大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 (4)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举棋不定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六神无主心神不定无精打采闷闷不乐 兴高采烈喜出望外欢天喜地火冒三丈怒气冲天垂头丧气欢天喜地 (5)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大公无私不屈不饶顽强不屈一视同仁一清二白大义灭亲 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忍辱负重奉公守法表里如一斩钉截铁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涓滴归公虚怀若谷堂堂正正深明大义童叟无欺谦虚谨慎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豁达大度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生取义 义薄云天忠心耿耿刚直不阿见义勇为疾恶如仇芝兰其心洁身自好大公无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描写人物性格的成语: 多重性格乐天达观成熟稳重幼稚调皮温柔体贴活泼可爱普普通通内向害羞外向开朗心地善良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小心谨慎郁郁寡欢正义正直悲观失意好吃懒做处事洒脱 (7)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心急如焚心事重重归心似箭焦躁不安念念不忘心驰神往万念俱灰 痛不欲生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忧心忡忡心烦意乱恨之入骨战战兢兢 忐忑不安深恶痛绝后悔不迭抱憾终生称心如意恍然大悟 (8)描写人物智慧的成语: 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广益举一反三 (9)描写人的口才的成语: 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伶牙俐齿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娓娓而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 (10)描写人间情谊的成语: 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 (11)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