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 中医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结节性红斑是什么?怎么治疗?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疼痛性、结节性血管炎综合征,累及真皮血管和脂膜组织的反应性炎性疾病,常位小腿胫前部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类性结节改变。
患了这种疾病的话就应该赶紧治疗。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
(一)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寒及劳累。
2.全身治疗(1)寻找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2)疼痛较著者,可口服止痛药,及非激素类消炎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25mg,每天3次;布洛芬每次200mg,每天3 次。
(3)有明显感染者,给抗生素。
(4)严重者,给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强地松)30~40mg/d ,或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得宝松)lml肌注,3周1次,可迅速控制病情。
(5)另外,可用10%碘化钾合剂 10ml,每天3次,服2~4周。
本法安全有效,但应注意长期应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
(6)病情顽固者,可应用羟氮喹200mg,每天2次;氨苯砜(DDS)50mg每天2次,亦可服中药雷公藤片或昆明山海素片。
3.局部治疗(1)原则为消炎、止痛。
(2)外用鱼硼软膏,10%樟脑软膏敷包扎或75%酒精局部湿敷,另外外涂皮质激素软膏,有止痛作用。
(3)也可皮损内注射去炎松混悬液约0.3ml加2%普鲁卡因溶液中注射,对结节持续剧烈疼痛者有明显作用。
(4)中医对红肿热痛者用芙蓉膏,皮损暗红,灼热不明显者可用紫色消肿膏。
4.物理疗法可用紫外线、蜡疗,透热或音频电疗。
(二)预后本病预后良好,结节大多在数周内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很少复发。
合并胶原病者预后较差。
以上就是一些治疗结节性红斑这种疾病的方法。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的阅读后已经知道怎样治疗这种疾病了吧。
那么,如果换了这种疾病的话就赶紧治疗吧,免得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给治疗带来难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结节性红斑的特征是什么该怎么办?
导语:所谓的结节性红斑,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皮肤病的东西。
它的病因有很多,皮肤自身的过敏问题是自身的内因,而且环境的改变也有可能引起这种结
所谓的结节性红斑,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皮肤病的东西。
它的病因有很多,皮肤自身的过敏问题是自身的内因,而且环境的改变也有可能引起这种结节性红斑。
如果不小心感染了结节性红斑,皮肤就会出现成片的红斑,严重时会产生糜烂等症状。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想了解结节性红斑的具体特征,就请仔细看下面小编的介绍吧。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血管炎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常见于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疼痛性炎性结节,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有局限性,易于复发。
发病前有感染史或服药史,皮损突然发生,为双侧对称的皮下结节,自蚕豆至核桃大不等,数目达10个或更多,自觉疼痛或压痛,中等硬度。
早期皮色淡红,表面光滑,轻微隆起,几天后,皮色转暗红或青红,表面变平。
3~4周后结节逐渐消退,留暂时色素沉着,结节始终不发生溃疡。
皮损好发于胫前,也可见于大腿、上臂伸侧及颈部,少见于面部。
中医辩证分型:
1.湿热型主证:起病急骤,有头痛,咽痛,关节痛或体温增高。
皮损灼热,红肿,同时伴有口渴,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微红,舌苔白或腻。
脉滑微数。
辩证:湿热蕴结,气血瘀滞。
2.湿寒型主证:关节疼,遇寒加重,肢冷,皮肤损害颜色较暗红,此起彼落,反复缠绵不愈。
口不渴,大便不干或有溏泻,体温不增高,
生活常识分享。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结节性红斑30例徐萍【摘要】@@ 结节性红斑为常见和多发的风湿性疾病之一.笔者2007年3月~2010年3月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结节性红斑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rn一般资料rn本组3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5~58岁,病程1周~2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皮损均为双下肢皮下结节,皮损部位皮肤发红、灼热、疼痛,伴发热3例,关节疼痛10例,足踝浮肿4例.【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1(019)008【总页数】2页(P47-48)【作者】徐萍【作者单位】云南省建水县人民医院,654300【正文语种】中文结节性红斑为常见和多发的风湿性疾病之一。
笔者2007年3月~2010年3月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结节性红斑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5~58岁,病程1周~2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皮损均为双下肢皮下结节,皮损部位皮肤发红、灼热、疼痛,伴发热3例,关节疼痛10例,足踝浮肿4例。
治疗方法30例均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
组方:当归10 g,川芎 10 g,生地黄 12 g,赤芍10 g,桃红 10 g,红花10 g,丹参 15 g,牛膝 15 g,连翘 15 g,僵蚕10 g,甘草6 g。
伴发热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足踝部浮肿加黄芪、防己行气利水;关节疼痛加五加皮、威灵仙祛风除湿。
服法:每日1剂,水煎 3次,每次煎汤200 ml,早中晚各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3~4个疗程。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结节性红斑的疗效标准”评定。
治愈:红斑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好转:红斑消退>30%,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未愈:结节性红斑无变化或新的皮损出现。
治疗结果:30例中治愈19例,好转6例,未愈 5例,总有效率83.3%。
讨论结节性红斑与中医之“瓜藤缠”相似,《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生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发二,疮顶形似牛眼,跟脚部漫肿,若绕胫而发即瓜藤缠,结核数枚,日久肿痛”。
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20例标签:复元活血汤;结节性红斑;中医药疗法结节性红斑是较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之一,中医可从“梅核火丹”论治,笔者临床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2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女18例,男2例;年龄25~45岁;病程1~7d。
主要临床表现:红斑结节,绕胫而发,时有疼痛,按之压痛感,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红肿热痛,发热,咽痛,舌红苔黄或黄腻等表现。
1.2治疗方法采用复元活血汤治疗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炮甲珠8g,大黄5g,天花粉10g,柴胡6g。
以上诸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14d 为1个疗程。
随证加减:(1)风热犯卫型,症见:急性起病,发热,咽痛,结节高出皮肤,皮色红,触之灼痛,压之疼痛明显。
伴下肢关节热痛,肿胀,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祛风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银花10g,连翘10g,忍冬藤10g,僵蚕10g,地龙10g。
(2)湿热郁结型,症见:发病较缓,结节逐渐增多,热痛,皮色鲜红或紫红,可伴有肢体沉重,肢节酸痛,小腿肿胀尤其以踝关节肿胀为甚,舌红苔黄腻。
治法:活血化瘀,利湿清热;方药:复元活血汤加茵陈10g,苍术10g,黄柏6g,生薏苡仁10g,防己6g,萆薢10g,水蛭3g,鸡血藤10g,泽兰10g等。
(3)气虚血瘀型,症见:结节略高于皮肤或位置较深,表皮不露,按之可及,皮色淡暗或不变,按压轻痛,反复发作,伴有四肢乏力,气短神疲,面色少华,头晕目眩。
舌质暗淡苍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扶正。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黄芪10g,党参10g,当归10g,丹参20g,川芎6g,鸡血藤10g,穿山甲5g。
(4)瘀热互结型,症见:结节色暗,长时间不消,触之不热,按之酸胀轻痛,痰瘀胶着于关节,气血不通,可伴关节酸胀,发紧麻木,活动不利,时轻时重,伴痰多,纳差,胸闷等。
舌质暗,苔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涤痰化浊。
治结节性红斑秘方(方6首)治结节性红斑秘方14.1归白消斑汤【来源】王安泰,《集验百病良方》【组成】当归、防风、白芍各6克,黄芪、党参、白芷、桔梗、苏叶各10克,川芎、枳壳、乌药各5克,厚朴、官桂、槟榔各2克,木通、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理气通络,祛风利湿。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补气;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枳壳、乌药、厚朴、官桂理气;防风、白芷、桔梗、苏叶祛风;加之槟榔、木通利湿消肿。
诸药配伍、共奏益气活血、理气通络、祛风利湿之功。
本方作用全面,标本兼顾,故其效非凡。
【主治】结节性红斑。
【加减】恶寒发热,加菊花、桑叶;五心烦热,加玄参、麦冬、地骨皮;结节暗红,加紫草、鸡血藤。
【疗效】治疗41例,结果痊愈20例,基本痊愈11例,好转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12%。
14.2桃红银地汤【来源】王安泰,《集验百病良方》【组成】金银花、生地各10克,桃仁、红花、防风、泽泻、赤芍、牛膝、当归尾各6克,生牡蛎、丹参各9克,蒲公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清热,祛风利湿。
【方解】方中以红花、桃仁、赤芍、归尾活血化瘀;牛膝利湿散瘀通络;丹参活血;生地凉血清热。
7味药合用其活血化瘀之功尤著。
辅以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防风祛风止痒;泽泻利湿;生牡蛎软坚消肿。
本方配伍严谨,主次分明,作用全面,其效不凡。
【主治】结节性红斑。
【加减】恶寒发热,加菊花、桑叶;五心烦热,加玄参、麦冬、地骨皮;结节暗红,加紫草、鸡血藤;痛甚,加白芷。
【疗效】治疗15例,痊愈11例,基本痊愈4例,治愈率达100%。
14.3活血通络方【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香附、青皮、王不留行、茜草、泽兰、牛膝各9克。
一方去桃仁、赤芍、青皮,加地龙、生苡仁、黄芩各9克,鸡血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通经活络。
结节性红斑有好偏方吗一、概述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疼痛性皮肤类型的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身上,这种病也可以称作结节性血管炎综合征。
红斑一般出现在小腿颈前部分,呈现红褐色或者是紫红色。
结节性红斑一种皮肤受损严重的疾病。
结节性红斑主要产生的症状是舌苔惨白,咽痛,脾虚,气血凝结,皮下结节等,一般出现这种问题以后,请及时就医治疗。
治疗结节性红斑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的方法可以采纳。
二、步骤/方法:1、患得结节性红斑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不能吃过于辛辣或者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有的患者通过治疗之后得到缓解,但是反复发作,这就要求患者应该长期坚持服用中药。
患者应该注意保暖,这是缓解疼痛的首要保证,疼痛主要是因为不注意保暖,受到风寒,从而引发身体部位的疼痛。
2、结节性红斑除了平时需要注意的那些现象,还有偏方治疗的方法。
可以采用新鲜的马齿笕,将它捣碎后,涂抹在患处,长时间坚持涂抹,逐渐可以缓解红斑的症状。
结节性红斑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尽量避免劳累,最好卧床休息,避免过度紧张。
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操作,而且避免毒副作用。
3、结节性红斑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或者说发病期在春秋季节。
这种病常见于青年女性,发病年龄在二十岁至四十岁,结节性红斑发病是一种急性过程,一般三周至六周可以自动痊愈,病症容易反复发作。
如果红斑不是特别严重,可以采用涂抹的治疗方式,可以选择化毒软膏进行治疗。
三、注意事项:结节性红斑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除了以上我说的这些办法,还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办法,如果红斑不严重,尽量不采取这种办法。
但是手术治疗还是比较安全快速的,根据自身患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以上内容希望可以帮到你。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化湿、化瘀通络法治愈痹证病案:苏某,女,36岁。
初诊:1986年2月5日。
主诉及病史:素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反复发作,近半月因外感后引起病情复发,故来院诊治。
诊查:四肢关节周围起结节性红斑,红肿热痛,四肢关节疼痛,尤其膝关节疼痛较重,大便正常。
舌苔薄白,舌质红,脉弦缓。
血象检查:血沉35mm/1h,抗“O”正常。
辨证:风湿化热,瘀血痹阻。
治法:清热化湿,化瘀通络。
处方:生石膏30g 肥知母10g 草河车20g 川牛膝15g 宣木瓜15g 威灵仙12g 紫丹参20g 赤芍药15g 大生地黄30g 杭白芍15g 皂角刺30g 水蛭10g二诊:服上方药28剂后,红斑完全消失,腿已基本不疼,稍有腰痛。
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沉弦。
血沉4mm/1h。
继拟丸药以巩固疗效。
处方:全当归10g 大川芎9g 杭白芍10g 赤芍药10g 广木香10g 金狗脊12g 大生地黄15g 鸡血藤20g 紫丹参15g 炙黄芪20g1大秦艽15g 威灵仙10g 水蛭10g上药3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
一直追访4年,病未再发作。
按语王老在治疗风湿结节性红斑时,通常在清热解毒、祛风化湿、凉血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中加入水蛭。
水蛭善入血分,逐瘀血、散癥结、除蓄水,活血化瘀的力量优于一般的活血药,破瘀血而不伤血,散结而不伤气,而且病情复发的机会也很少。
这也是多年临床验证的宝贵经验。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351-352,王为兰医案。
王为兰,1913年生,山东省烟台市人,主任医师、教授。
青年时代从李少轩学医,1932年考入北平国医学院,毕业后随师安幹青学习临床,1937年考取中医师资格,从此在北京悬壶。
1956年参加北京中医医院工作,1959年调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66年重返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愈结节性红斑病案:王某,女,32岁。
初诊:1988年9月27日。
主诉及病史:双小腿反复出现暗红色结节年余。
经他院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红斑”。
近1周来结节红斑再度出现,有轻度疼痛,并伴有形寒低热(体温37.8℃),全身关节酸痛,小溲色黄。
诊查:双侧小腿伸侧散在性结节,黄豆至蚕豆大小不等,触之质硬而痛,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局部皮色暗红。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辨证:风湿外侵,营热内蕴,痰瘀互结。
治法:祛风湿,清营热为主,辅以化痰消瘀。
处方:麻黄5g 连翘15g 赤小豆15g 荆芥6g 苍术10g 川牛膝10g 黄柏10g 生薏仁15g 紫草10g 赤芍10g 制胆南星10g 虎杖30g 生甘草3g二诊:10月4日。
上方连进7剂后,小腿处红斑消退,结节缩小,寒热等症亦除。
外邪已解,小溲仍黄,湿热留连,痰瘀未化,治疗加强化痰祛瘀。
处方:麻黄10g 连翘15g 赤小豆15g 苍术10g 川牛膝10g黄1柏10g 生苡仁15g 紫草10g 赤芍10g 制胆南星10g 当归10g昆布10g 生甘草3g上方续服14剂,小腿部红斑、结节均消退,小溲色清,精神爽慧,各恙均除。
随访年余,结节红斑未起。
按语结节性红斑是生于两小腿伸侧红色的或紫红色的结节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女性。
病初常伴有畏寒、发热、咽痛、骨关节酸痛等症。
汪老认为本病主要系风湿热毒外侵,营热内蕴,痰瘀互凝肤下所致。
治疗时每喜用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
该方药既能宣散表邪,又能泄热渗湿,颇合本病病机,临床运用每获效机。
临证时,常合入四妙丸以增强清泄湿热之功。
结节鲜红者,可增入紫草、赤芍、生地黄等凉血之味;结节久久不消者,还可配入昆布、海藻、白芥子等软坚化痰之品。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41-242,汪履秋医案。
汪履秋,1919年生。
中医治疗结节性红斑(完整版)(一)辨证分型治疗1.风热类湿证:主症:杏核大的红斑高起,色红疼痛,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散热,除湿通络。
方药:清热通络汤加减。
金银花15g,连翘15g,威灵仙10g,忍冬藤20g,络石藤20g,萆薢10g,黄芪15g,地龙10g,鸡血藤20g,苍术20g,黄柏15g。
加减:若发热汗出加柴胡10g,知母15g,石膏20g;湿盛加薏苡仁20g。
2.湿热下注证:主症:结节大如红枣,绕胫而发,时有疼痛,伴有神疲乏力、困倦嗜卧,关节沉重酸痛,下肢浮肿,舌红,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茵陈赤小豆汤加减。
茵陈15g,赤小豆15g,连翘15g,忍冬藤20g,薏苡仁20g,苦参15g,汉防己15g,泽泻15g,黄柏10g,牛膝15g,赤芍15g,玄参15g。
加减:下肢浮肿者加冬瓜皮15g,木通15g;结节肿大者加夏枯草15g,生牡蛎15g。
3.血热内蕴证:主症:结节颜色鲜红,灼热疼痛伴有发热,口渴烦躁,关节肿痛,大便干,小便短少色黄,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通络。
方药:通络方加减。
牡丹皮15g,赤芍15g,王不留行10g,泽兰10g,当归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15g,制香附15g。
加减:血热甚者加生地15g,玄参20g,紫草15g。
瘀滞甚者加三棱10g,莪术10g,地龙15g;疼痛甚者加乳香10g,没药10g4.寒湿阻络证:主症:结节色淡红或紫暗,遇寒加重,常反复发作,伴面苍白、手足冷,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10g,桂枝15g,木通10g,细辛6g,芍药15g,甘草3g,大枣15g。
加减:寒邪甚者加吴茱萸15g,干姜15g;湿甚者加白术20g,茯苓15g;瘀甚者加丹参20g,川芎10g。
(二)专方治疗(1)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12g,防风9g,羌活9g,升麻6g,猪苓9g,泽泻9g,茵陈6g,黄芩9g,葛根9g,苦参9g,白术6g,苍术9g,知母9g,甘草6g,黄柏9g,桃仁9g,红花9g,生地15g,牡丹皮9g。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结节性红斑-中医治疗方法
结节性红斑-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常分成三型辨证施治。
血热内蕴型,主要症状为:结节呈梅核大小,其色鲜红灼热疼痛,伴发热口渴,关节肿痛,步履艰难,便结溲赤。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丹皮10g赤芍10g王不留行10g泽兰
当归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
香附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湿热下注型,主要症状为结节大如红枣,绕胫而发,如瓜藤所缠,时有疼痛,关节沉重酸痛,腿脚浮肿,压之有凹,伴周身乏力,困倦嗜卧,小溲黄浊。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苍术10g黄柏10g生薏苡仁10g生地
丹皮10g赤芍10g王不留行10g当归
六一散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
寒湿阻络型主要症状为结节绕胫而发,如梅似李其色淡红或紫暗,反复发作,经年不愈遇寒尤甚,伴面色晄白,手足厥冷。
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当归10g 桂枝10g木通10g 细辛
赤芍10g白芍10g 甘草10g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结节性红斑若症状不重可以选用中成药大黄蟅虫丸、二妙丸,散结灵,除湿丸治疗。